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生三峽遊玩心得體會3篇 流淌在三峽的國小生,一次難忘的旅行經歷

“國小生三峽遊玩心得體會”是一篇關於國小生在三峽遊玩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的心得體會文章。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描述了三峽的特色和魅力,令人們深感震撼和啟示。

國小生三峽遊玩心得體會3篇 流淌在三峽的國小生,一次難忘的旅行經歷

第1篇

前幾天,我們一家和表弟一家一起去了長江新天地遊玩。

這兒靠近長江,長江邊上是山。連綿起伏的群山鬱鬱蔥蔥,四周高大挺拔的松樹枝繁葉茂。一陣輕風吹來,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好像在說:“歡迎你們的到來!歡迎你們的到來!”這裡的長江不再是那樣渾濁,江邊專門圈出的'一條小河裡,有小魚小蝦在追逐嬉戲,悠然自得。長江邊上的柳樹更美了,細長的柳條輕拂著江面,就像一個個婀娜多姿的少女,映著江水梳理自己柔柔的頭髮,端詳自己美麗的容貌。

再往前走,看到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叢。一簇簇小草夾雜著野花,撒落在長江岸邊。長江水緩緩地流淌著,長江岸邊還放置了幾艘“藍湖遊船”。這些船是遊覽觀光船。10元一次一人,我們買票上了船。

船緩緩地行駛著,我們在船上看到了許多岸上沒有看到的景色。在一處,我們看見了許多根枯藤,枯藤旁是層層疊疊的岩石。在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座木質小橋,橋邊有幾座小木房,掩映在綠葉中,十分幽靜。我想起了馬致遠的曲《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國小生三峽遊玩心得體會3篇 流淌在三峽的國小生,一次難忘的旅行經歷 第2張

第2篇

碧波推起烏篷小船,悠悠地蕩進小小三峽。悠揚婉轉的山歌順水波傳來,在青山綠水之間的我們,飄飄然如入仙境。

山襯著水,水映著山,似一幅淡淡的山水畫,烏篷小船,也成了畫中一景。

抬起頭,仰望一點點退後的山巒。窄窄的峽谷,我們和山竟如此貼近!翠綠的樹林,在風中輕輕泛起波瀾,那朦朧的樹影,綠得沁人心脾,將一首生機勃勃的歌,唱進山岩,唱進碧波,唱進我飄飄然的心裡。鳥鳴聲,清脆而婉轉,在峽谷間繚繞,越傳越遠……

山腳下,一條淡赭色的削落帶,好似給青山鑲上一條別緻的裙邊。連綿的青山,宛若愛美的小姑娘,對著明鏡般的水面細細欣賞那別緻的衣裙。

綠水漾著波紋,好像山的綠色一起流入了江水,清亮而滴翠。時而的魚躍,濺起水花,嘩啦一聲,當目光望向,魚兒已入水,只留下圓暈一圈圈擴散開去,蕩向山腳,蕩入小小三峽的記憶裡。返航的船兒,帶著悠揚的'山歌從身旁駛過,渾厚的嗓音,將歌聲送出峽谷,送向山外。

登上船頭,披一件蓑衣,戴一頂斗笠,撐一支竹篙,恍然間化身三峽漁人,返璞歸真,悠然自得。腦海裡映出了“孤舟蓑笠翁”的優美意境,如果這小船是水墨畫中一景,那麼坐在船頭的漁人,便是點睛一筆。

“看,懸棺!”一陣陣激動的喊聲把我從畫卷拉回現實。抬眼望去,東岸絕壁上有一處洞穴,隱隱看到洞口上方懸著黝黑的方形石棺,據說,那便是神祕莫測的古代巴人懸棺。巖體斑駁的巨石,此起彼伏的山巒,歷經歲月的洗禮,靜靜守候著雋秀的流水。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群峰重巖疊嶂,峭壁對峙,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間或出現一個溶洞,鐘乳石懸掛其中,好像冬日的冰凌,遙遙伸向水面,散發著原始古樸的氣息。不經意間,烏篷船已蕩進一處幽深的峽谷,頭頂只是窄窄的一線天,兩旁山色如黛,似乎觸手可及。隱隱聽到水聲,那是懸瀉於峭壁的飛瀑。兩座山封住了水面,前方恍如被阻斷。可小船悠然前行,一個轉彎,眼前豁然開朗,又是一番奇峰秀水。可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峽中九曲迴腸,隨著遊船遊走在這神祕的峽谷裡,真有曲水通幽之感。那靜靜流淌的碧水,穿過悄然佇立的青山,載著流轉千年的歷史,奔向詩意的遠方。忍不住將手伸進水中,沁涼的舒適霎時流遍全身,好想掬一捧水,洗淨身上的疲憊,身邊忽而掠過幾羽輕靈的身影,定睛看,原是幾隻豹紋蝶翩翩近水飛。橘色的雙翅上,黑色的斑紋星星點點,為這畫卷增添了幾分生趣。

青山翠樹傳鳥鳴,碧水輕舟蕩山歌。小小三峽裡,一切如詩,萬物如畫。

第3篇

暑假期間,我隨武漢市江岸區教委組織的夏令營,來到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40佳”的四川小三峽風景區遊覽。

巫山小三峽,位於長江三峽段的第一大支流——大寧河下游,是巫山縣境內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三段峽谷的總稱。

上午10時,我們在小三峽附近的船碼頭乘上小船,經過大約30分鐘的航行,來到了小三峽的第一峽——龍門峽。

龍門峽在三個峽中航程最短,只有3公里長。這裡兩岸山巍峨,峭壁如削,天開一線,形若一門。峽中有龍門橋、青獅衛門、九龍柱、靈芝峰等勝景。特別是靈芝峰,真是一處玲瓏奇巧的天然盆景。遠遠望去,在高高的.山峰頂端有一塊高大的石頭,形狀如同一棵老樹,旁邊有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看起來狀若靈芝,這更給秀麗的小三峽增加了幾分“靈氣”。

出峽口便是水流湍急的銀窩灘,航行其間,有著“水急如箭,船去若飛”的感覺。

接著,我們又進入了巴霧峽。這裡峽長10公里,山高谷深,雲霧迷濛,好似進入了一個夢幻世界。峽中的觀音坐蓮臺景觀,真可稱得上惟妙惟肖。在山壁中間,露出一塊太石臺來,那就是“蓮臺”,一塊巨石在“蓮臺”上立著,這就是“觀世音”菩薩。只見她雙目緊閉,雙手合十,面目慈祥,彷彿在祝福人們得到好運。

巴霧峽還有一處奇景——懸棺。在那高高的陡峭的山壁上,有兩個山洞,各放置著一口棺材。為什麼人們要把棺材放到山洞中?在沒有現代化起重裝置的年代,笨重的棺材是怎樣安放到山洞裡的?……這些問題成為我們議論的話題。“懸棺”奇景雖然看起來有些恐怖,但它卻給小三峽披上了神祕的色彩。

最後,我們遊覽的是滴翠峽。那裡兩岸林木蔥蔥,翠竹綠綠,群峰競秀,美不勝收。進入其間,使人有披綠戴翠之感。據說,在滴翠峽可以看到猴群,但不知是吞下雨的原因,那天猴群並沒有出現,使我們感到十分遺憾。

下午2時,我們按原路返回。乘坐的遊船順流而下,兩岸、風光在我們眼前都一晃而過,這不禁使要想起李白的著名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