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宜昌三峽人家導遊詞2篇 三峽人家之旅:宜昌之美盡在掌握

宜昌三峽人家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一處旅遊景點,融合了三峽地區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作為一處充滿鄉村特色的景區,遊客可以體驗到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品味當地美食,欣賞古老的建築和民俗表演。導遊詞將會帶領遊客深入瞭解這裡的歷史背景,探究豐富的文化內涵

關於宜昌三峽人家導遊詞2篇 三峽人家之旅:宜昌之美盡在掌握

第1篇

常言說,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帶領大家一起去體驗一場充滿夢幻色彩的大型生態文化之旅吧!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長江三峽的燈影峽,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遊客為之傾倒。

過南津關西行約17公里,就到了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淨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當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空映襯著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如夜間經過時,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棚、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著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坐騎,合掌緩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稱皮影戲為燈影戲,所以這裡得名燈影峽。在燈影峽下便是5a級景區“三峽人家風景區”,在這裡除了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還可以感受土家風情給你帶來的無限樂趣。

關於宜昌三峽人家導遊詞2篇 三峽人家之旅:宜昌之美盡在掌握 第2張

第2篇

公元1943年5月,為保衛陪都重慶,15萬中國軍隊圍繞石牌與10萬日寇展開了殊死拼殺,取得了被譽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輝煌勝利,粉碎了日寇覬覦重慶的美夢,成功地阻截了日寇進犯大西南的鐵蹄。此戰是二戰期間中國抗日戰場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

石牌抗戰紀念館是三峽地區第一個綜合性抗戰紀念館,修建在當年抗戰的軍事遺址之上,館舍面積440平方米,由憑弔緬懷大廳、多媒體展覽廳、圖文展覽廳、實物展覽廳四部分組成,收藏珍貴實物200餘件,珍貴圖片近100幅。公元2003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將石牌抗戰紀念館命名為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燈影峽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隻張口吐舌、睜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後的一股泉水四季長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釀酒的上好水源,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聖”唐代陸羽品盡天下名泉後,譽之為“天下第四”,陸游亦有詩讚其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陸之外,蘇轍、黃庭堅、王士禎、張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詠泉詩文。

神奇的石牌是長江三峽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畫卷,是兩壩之間風景最為奇秀、風情最為淳樸的地方。2003年6月三峽大壩下閘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畫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峽風光,這顆明珠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離開城市的喧囂,忘卻工作的煩惱,一頭扎進三峽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間,到天然氧吧裡作一次綠色深呼吸,去三峽人家裡感受一段厚重的峽江風情,您會真切地感受生命與自然貼近的意義,體味感悟自然、關愛生命的無窮樂趣。

各位朋友,我們航行的這段峽谷叫燈影峽,又叫明月峽,北宋時期稱作石牌峽。船行江中,兩岸的岩石色彩斑斕,黃、灰、褚等顏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銀白色,明淨可人,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宇對映,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唐宋以來的詩人,對此多有吟詠,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等,都是對它極為生動而特有的描繪。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已到龍進溪碼頭了,請大家帶好自己的行李,準備下船。

朋友們,我們的遊船靠岸了,咚咚的鼓聲敲響了三峽人家的熱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請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這條清溪叫龍進溪,她是三峽人家風景區最具風情的景區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長廊石橋,掩映在搖曳的枝葉中,襯托出一種古樸幽深的意境。橋下一灣清水,清澈見底,波平紋靜,目之所視,溫順如處。正對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條帶狀石嶺從山頂蜿蜒而下,快臨江時向上高高翹起,活象一條巨龍,而看那龍頭所向,似要跳進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龍進溪因此而得名。

龍進溪裡,溪水碧綠,波光粼粼,林木蒼翠,枝繁葉茂。小路縱橫交錯,雞鳴狗叫相聞;古帆船靜泊水中,吊腳樓掩映竹林,水車“咿咿呀呀”在水中轉動,山民們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與世無爭,過著原始古樸的生活,唱著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樸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峽江號子。舞蹈還是那麼野性,菜餚還是那麼地道,山民的熱情還是那麼如酒般濃烈醇厚。走進這條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種“步入桃源不知歸”的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