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3篇 "家庭的力量:深愛父母的教案"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是一份旨在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對父母的愛與感激的教案。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和情感交流,教案旨在引導孩子們體驗和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深情厚意,培養孝順和感恩之心。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份教案,讓孩子們更懂得珍惜父母的愛!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3篇

第1篇

整理這是一個心理健康活動,從這個活動中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教師的用意,她要昇華的是孩子愛的情感,要讓孩子知道愛父母,怎樣愛父母。由於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很多孩子都表現出了自私,只知道索取卻不知道回報,所以對孩子的關愛教育是極為重要的。孩子首先愛的是自己,然後再是親人,再是身邊的人,再往後就是對祖國的愛,在大班進行愛身邊親人的教育是非常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也是極為需要的。

這個活動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也都在與自己的父母相處,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一點一滴,這些都為這個活動奠定了情感基礎,也使孩子在活動中有話可說,但是很多孩子只是能感受,卻不知道自己該用什麼方式去表達對父母的愛,這個活動以此為切入點,不僅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更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應該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及做哪些事。

雖然我並沒有看到過這個活動的目標,但通過觀摩整個教學活動,卻能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活動的目的所在,那就是對孩子愛的教育,讓孩子學習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而且活動目標的達成度是很高的。

1、教師自身的準備:活動中教師態度溫和,聲音輕柔,非常得有親和力,這就使整個活動氛圍輕鬆,孩子在活動中沒有一絲緊張感,孩子都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為活動創編了手的情境表演,雖然很簡單,卻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又能很好地詮釋故事的情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2、物質準備:教師在活動中準備了磚塊、愛心卡和音樂,這些材料是隨手可得的,但卻都體現了教師的用心:所選取的音樂緊扣活動主題,又能給活動營造出一種輕鬆的氛圍;磚塊是讓孩子來體驗付出和分擔的,更能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自己該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愛心卡是鼓勵孩子讓旁邊聽課的老師畫的,增進了全場的融洽,而且最後彙集愛心卡,讓孩子集中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經驗。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3篇

第2篇

2、父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如,口紅、領帶等。

1、介紹爸爸媽媽:“照片上是誰?你的爸爸媽媽是幹什麼工作的?”

(1)幼兒拿出與爸爸媽媽的合影,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

(2)小結:我們都有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很辛苦。

(1)出示爸爸媽媽照片。“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我們送什麼禮物給他們呢?”

(2)引導幼兒選擇合適的禮物送給爸爸媽媽。“這些禮物中哪些是爸爸用的?”哪些是媽媽用的?

幼兒自願選擇物品,扮演爸爸媽媽,模仿爸爸媽媽的一些動作和話語。

教師針對幼兒今天的表現,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評價,表揚和鼓勵那些在活動中積極參與的幼兒。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他們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老師的肯定,以培養其對社會活動的興趣

第3篇

1.知道父母養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親切關懷、照顧下長大的。

1.體會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產生愛爸爸媽媽的情感。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國小一、二年級“孝親敬長”德目中的有關規定設定的。孝敬父母教育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國小生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生活關心、照顧過多,教育不夠,造成有的孩子只知受愛,不知愛人,認為父母的關心、照顧是應當的,不懂得回報父母,愛父母。因此,加強孝敬父母的教育尤為必要。

本課主要教育學生,瞭解父母養育自己很辛苦,從中體會到父母的愛心,從而激發他們對父母的愛,促使他們產生孝敬父母的行動,為此安排了本課課文,內容是父母給小蘭過生日那天,小蘭看著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回憶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對於過生日就有了一種新的理解,於是就把蛋糕讓給爸爸媽媽先吃的這個故事。這也是課文的重點部分,感情的昇華是難點。課文之所以選用這個故事,是因為給孩子過生日是當前家庭生活中常見的,通過這樣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比較親切。

本課與下一課同屬“孝親敬長”德目,本課側重孝敬父母的教育,下一課側重孝敬祖輩的教育,兩課有些教育要求是相同的,如:知道他們養育後代很辛苦,應當敬愛他們,對他們有禮貌、會問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東西要先想到他們等。但是父母與祖輩年齡不同,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這兩課的教育還是有區別的,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好這兩課的不同之處。

課文還安排了小蘭對父母有禮貌的其他行為,即練習部分的“看一看”欄目,目的是為學生例舉出一些具體行為,以便鼓勵學生向小蘭學習,達到本課的行為目標教學。

1.本課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要將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通過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愛”,在教學中要貫穿“愛”的情感,不僅要情理交融,還要請行結合,以情促行,以行表達情意。

2.本課教學要加強行為指導,一年級國小生往往有了一定認識,有了情感,但不知該怎麼做,或上課激動一時,下課行動依舊。本課教學要在激發學生愛爸爸媽媽情感的基礎上,提出明確的行為要求,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行為要求去做。

3.本課教學要緊密聯絡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在學生中發現好的典型,以學生身邊榜樣的真人真事打動學生。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老師要心中有數,使教學加強針對性。但要注意堅持正面教育,以正面典型促使學生自己認識到以往做的不足之處。不要過多地擺出學生的錯誤之處。

4.“孝親敬長”德目的教育,在一、二年級體現一個重點,安排五課時,一些內容在二年級教學中進行,以後各年級仍要進行這一教育。因此,在一年級進行這一教育時,不要求全,不要拔高,要認真體現課程標準對一年級教學的有關要求,符合一年級國小生的實際。

1.知道父母養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親切關懷、照顧下長大的。

1.體會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產生愛爸爸媽媽的情感。

教學難點:小蘭體會到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對於過生日有了新的理解,過生日時應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因此把生日蛋糕給父母吃。

1.同學們,誰能說說在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是誰?

2、同學們,在你的家裡都有什麼人,他們對你怎麼樣?

3、同學們,你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又是怎樣長到這麼大的嗎?

過渡語:好,剛才所有的學生都提到了爸爸媽媽,那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對你們都做過哪些事情?你認為哪些是愛你們的,哪些是不愛你們的。

教師提示:同學們剛才的回答有很多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現在就請同學們把剛才回答的問題一一記下來,然後分組討論總結,父母愛你們的有多少條?不愛你們的有多少條?然後由各組代表彙報結果。

教師小結:父母愛我們的差不多,不愛我們的有兩點不同意見,最突出的就是認為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愛你們的行為。噢,這個問題比較點型,這樣吧!現在我們採取正反方辯論的形式,認為不愛你們的同學坐到左邊,你們是反方,認為愛你們的同學坐到右邊,你們是正方。我(教師)是主持人。

1、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愛孩子的行為辯論大賽現在開始。

故事中小明的媽媽打了他,你難道說媽媽不愛他嗎?其實可能正相反,就是媽媽太愛他了,所以不想把家裡的困難告訴他,但當時打他,可能是實在沒辦法。但我方也不贊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說服教育,或和老師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師小節:正方同學的那個故事很感人,反方同學說的也不差,父母打孩子不是不愛孩子的行為,只是教育方式有些錯誤。但我也不贊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說服教育,或和老師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現在我來給大家看一段動畫,大家來評一評小蘭做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教師小結:小蘭把蛋糕給媽媽吃,說明她已經理解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小明把騙媽媽的錢還給了媽媽,說明他也理解了父母的恩情,理解了父母的恩情,就知道了爸爸媽媽是愛我們的,那我們是不是也要把同樣的愛獻給父母呢?那現在就請各組說一說怎樣把愛獻給父母。

播放錄音故事:《看誰做得好》。看看是不是和我們同學做得一樣好。

教師小結:瞧,故事裡做到的,同學們也都做到了。在家裡聽媽媽的話,不惹媽媽生氣;好好學習,讓父母高興;出門時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時要叫爸爸媽媽; 吃東西時要先想到父母。

遊戲:從今天以後,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那就是每天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能始終堅持不懈地同學就是最後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