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京華煙雲讀後感6篇 京城素描:《京華煙雲》讀後感

《京華煙雲》是一部經典的歷史小說,以北京作為背景,展現了清朝晚期到民國時期北京城市風貌、文化、政治、社會等方面的變化。小說人物生動,情節跌宕起伏,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閱讀該小說,不僅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還能夠領略到舊北京的文化魅力。

京華煙雲讀後感6篇 京城素描:《京華煙雲》讀後感

第1篇

“本書對現代中國人的生活,既非維護其完美,亦非揭發其罪惡。既非對舊式生活進行贊同,亦非為新式生活做辯解。只是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難受,如何享樂,如何養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形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裡,如何適應其生活環境而已。”

這麼多“如何”,看的我心激動不已。看了該書之後再看該序,著實如此,有體會有共鳴有收穫。

有的書要在合適的時候再看,這個合適或許是能看進去的時候吧。以前看過點點《京華煙雲》,不管是電視還是小說都沒興趣。現在想看這本書是看了《風聲鶴唳》的緣故。《風聲鶴唳》被稱為《京華煙雲》的續篇。該書合我喜好,又有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東西,想一求究竟。看《京華煙雲》初的時候,就像偵探破案的感覺,發現自己知道的內容就暗自高興,互相有關聯的地方就天馬行空,自我推測,很是起勁。

?京華煙雲》有著現代《紅樓夢》之稱,高中時粗看過解說版的《紅樓夢》,對故事細節瞭解不詳細,而《京華煙雲》的描寫和《紅樓夢》有聯絡,想了解更多,則是勾起了看《紅樓夢》的興趣。兩書的聯絡之處有很多,都是描寫某社會背景下的大家族故事,都有藉著夢境暗示故事的發展和結局,用詩歌暗藏人物的命運等,人物的服飾和建築描寫的很是氣派,這個氣派怎麼感覺怪怪的,總之——就是描寫的相當不錯的意思。裡面的美食也是十分誘人。

裡面的眾多人物,除了酷似仙人的姚思安姚老太爺外,他從叛逆到領悟生活,領悟道家精髓外。除卻一些反面人物是大家所不喜之外,還有其他的眾多奇妙人物。總有那麼些人能讓我們為之傾心。我喜歡裡面很多的女子。豪放機智有靈氣的木蘭。沉穩睿智的莫愁,漂亮迷人且聰慧的寶芬,溫柔善良專情的曼娘,柔弱敏感愛古語的紅玉等等,眾多的美女子,我都愛。

?京華煙雲》描寫的不僅是故事,也是作者的'生活之道。怎麼說呢,書中隨處可見的生活哲學。不知道哲學是什麼,但總感覺,書中表達的是很有道理,並讓我相信,確實生活是這樣的。比如個人的性格影響未來的生活,木蘭和莫愁的性格就更好的說明了這點,(對她們倆的描寫有點像《理智與情感》中的兩姐妹的描寫)找伴侶時,性格也是有重大影響的,林語堂先生未說男女的性格要互補,小說給我的感覺是彼此最好性格互容。接著,生活的趣味是自己創造的,“情趣”咋看是個高大上的詞,實則是生活中的小事,木蘭就是裡面的代表。不管是廳堂還是廚房又或是戶外,吃穿住行玩樂等總是花樣多多。這裡的關鍵或是她有顆熱愛生活的心吧。還有很多想說的,可是沒讀懂,然後就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京華煙雲讀後感6篇 京城素描:《京華煙雲》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這就是《京華煙雲》帶給我們的一場文學盛宴;這就是《京華煙雲》展示給我們的文學寶藏;這就是《京華煙雲》送給我們的人生哲學。而林語堂先生就是有這種無與倫比的文學造詣;他就是有這種本事讓你沉醉在他的文學世界裡流連忘返;他就是有這種天賦讓你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哲學的魅力,懂得生活的真諦,瞭解感情的悲喜,感受民國的風情,體會愛國的精神,傳承古老的禮貌。

而這本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影響的莫過於“木蘭”這個奇女子了。無傲氣有傲骨,天資聰穎,“清煙竹韻,道法自然”說的就是木蘭了。在她小小的身軀裡,蘊含著巨大的勇氣與骨氣;積澱著醇厚的.文化與底蘊;相容著別樣的善良與包容;融合著深厚的感情與才情。在她身上你能看到容顏之美,聰慧之美,賢德之美,豁達包容之美,難怪人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呢!

木蘭的才華令人欽佩與折服。木蘭會吹口哨,會唱京戲,還認識甲骨。木蘭的父親姚思安是未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木蘭從小受父親的影響,這使得父親的諄諄教誨在她的身命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並貫穿她的一生。姚思安曾對木蘭說過“心浮氣躁對心神有害,正直自持,則邪氣不能入侵。”這些話是木蘭生活中的準則,總是能讓木蘭從中獲得無限勇氣,總是能讓她找到人生的方向。木蘭除了在文學等傳統文化上有頗高的造詣外,還認識甲骨與金文,她還喜歡唱京戲,收集古玩,有著頗深的文化文學修養。她總是能把人性之美、文化之美、還有落落大方、賢淑端莊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一個德才兼備的女子,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這樣一個開明無懼的女子,怎不叫人喜歡與欽佩呢?木蘭真不愧為新時期的奇女子也!

木蘭的感情令人感到心疼與惋惜。木蘭十歲的時候與家人失散被拐,最終陰差陽錯的被曾家所救,而這也就預示著她的人生註定不平凡。果然命運的齒輪在她情竇初開的年紀就這樣無情地卡住了,為了不懂事的妹妹,為了爹孃的臉面,為了家族的信譽,她聽從父命毅然決然地嫁到曾家,心甘情願地委屈自我,但這並不代表她是愚昧與軟弱的,相反這是她做出的最好的選擇,也是最明智的選擇,而事實也確實證明這段婚姻是十分圓滿的。當然木蘭的婚姻並不是那麼的平順,她的丈夫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那就是他有了婚外情。蓀亞與曹麗華廝混在了一齊,這樣的侮辱與難堪是任何一個女子都難以理解的吧?可是木蘭不是一般的女子,她理性地選擇與曹麗華見面,大度地會見自我的情敵,無畏地去應對丈夫的出軌,勇敢的去捍衛自我的婚姻,她以自我的學識修養、寬容大度和對事情的機智靈活巧妙地化解了這場感情危機;她用她的隱忍與寬容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情敵,擄獲了丈夫的心。不得不說木蘭是一個高情商與高智商相容的獨特女性。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木蘭,她是個有夢想的人,她將完美的心靈寓於世俗的智慧中,在現實與夢想中自由穿梭,在世俗的困境與考驗中,堅守內心的灑脫與傲世。這個奇特的女子,她的生命總是閃耀著光芒,她的故事總是打動著人心,她的才情總是綻放著光輝,她的一生總是帶著傳奇。最終我想說:木蘭真不愧為一奇女子也!

第3篇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原書名為《moment、in、peking》。全書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並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勳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動、“三·一八”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全書結構巨集偉,線索交錯,全景式展現了近代中國社會發生的急劇而深刻的變化,被譽為現代版的《紅樓夢》。林語堂先生寫作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向不瞭解中國而鄙視中國的外國人展示真正的中國社會和文化,因此字裡行間都滲透著他對本土文化的鐘情以及對祖國深深的熱愛。誠如作者所言,“《京華煙雲(紀念珍藏版)》曝呈中國的一切困惱紛擾,但由於此,也正表示我們對國家未嘗放棄我們的希望!無需加以粉飾,她將調整她自己,一如過去歷史上所昭示吾人者!誠盼此書將給予吾人以深刻的啟示,將我們深植於往昔的根蒂,開出燦麗的鮮花!”

最近在看林語堂的《京華煙雲》,說來慚愧,長到20幾歲,很多名著都沒看過。記得當時是看到網上書城有一個影視原著的欄目,瞥見《京華煙雲》的原著者是林語堂先生,突然來了興趣開始讀這本書。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應該是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做的文章,依稀記得他是我的老鄉,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我本是一個很挑剔讀書的人,喜歡的書,看上幾遍都不煩,比如《紅樓夢》,不喜歡的書,就算勉強自己去看也是怎麼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十年前讀到哪裡,現在還是讀到哪裡。說的是北京城裡幾戶富家的少爺小姐們在動盪年代的愛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頗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讓人看了不禁讚歎,有時候給人似曾相識見紅樓的感覺,比如銀屏說:我又不是你們家買下的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了這裡,嫁給平實莊稼戶的.。不是很像襲人對寶玉說的一番話嗎,巧的是所處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說到木蘭大婚,有四人專管杯盤碗碟,有四人專司迎賓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賈府大喪鳳姐兒指揮的場景;還說到姚家買下王爺家的花園,連園景都修得像大觀園似的,還有“青紗櫥”,樓臺水榭等等。對林先生的生平並沒有研究,不過藉著字裡行間猜測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京華煙雲》裡相似的場景是向曹先生致敬來著,不過僅僅猜測而已。這是我自己在讀書時發現的一點樂趣,覺得很有意思。讀書真是一件可以讓人平復心情的好事,雖然我說不上什麼具體的道理,不過確實對我有這樣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覺得實在是絕妙之極,恨不得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佳作,把好詞好句收集起來,閒暇時候點評點評或做點發展擴充,實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年少的時候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現在看來讀萬卷書和行千里路同樣重要。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書中卻自有一份韻味在。

大師最負盛名的傳世之作四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林語堂,一代國學大師,華語文壇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筆。現代版《紅樓夢》,三大家族半個世紀的中國往事。一部全景展現中國風雲變幻的人文、社會和文化的史詩鉅著。

第4篇

?京華煙雲》是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的一本頗有名的書。它描寫了清朝滅亡後,民國時期是北平曾、姚、牛等幾個典型的大戶人家的恩怨及抗日爆發後的民族情仇,非常逼真的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畫卷。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閒話,加入劇中人物之喜怒哀樂,包括過渡時代的中國,成為現代的中國的一本偉大小說。

整篇小說說的是北京城裡幾戶富家的少爺小姐們在動盪年代的愛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頗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讓人看了不禁讚歎,有時候給人似曾相識見紅樓的感覺,比如銀屏說:我又不是你們家買下的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了這裡,嫁給平實莊稼戶的。不是很像襲人對寶玉說的一番話嗎,巧的是所處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說到木蘭大婚,有四人專管杯盤碗碟,有四人專司迎賓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賈府大喪鳳姐兒指揮的場景;還說到姚家買下王爺家的花園,連園景都修得像大觀園似的,還有“青紗櫥”,樓臺水榭等等。對林先生的生平並沒有研究,不過藉著字裡行間猜測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京華煙雲》裡相似的場景是向曹先生致敬來著,不過僅僅猜測而已。這是我自己在讀書時發現的一點樂趣,覺得很有意思。和《紅樓夢》相比,《京華煙雲》裡的家族關係簡單得多,人們之間的心眼也相對少些,沒有那些劍拔弩張的氣勢,通篇都有一種平淡沖和的氣息。

小姐們雖然能言善道,不過都有著舊時期女性的溫婉賢淑,先生們即使再不長進,也算孝順聽話,就是說,沒有什麼讓人氣憤或者怒火中燒的場景和對話,稍嫌沉悶了些,卻很能平復心情。人家說,從一個人寫作的風格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脾氣以及當時的心情,我想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看《紅樓夢》,就算是最簡單的家居生活,也能給人錯綜複雜的感覺;而林先生的《京華煙雲》,即使主人公經歷動盪難測的年代,也能活得逍遙自在,頗有得色。看來林先生是看透了起起落落,風雲變化,方能下筆如此豁達安詳。

?京華煙雲》在實際上的貢獻,是介紹中國社會給西洋人。關於中國的書猶如從門外伸頭探入中國社會,而描寫中國的書卻猶如請你進去,隨你東西散步,領賞景緻,叫你同中國人一起過日子,一起歡快,憤怒。而《京華煙雲》介紹中國社會,可算是非常成功,宣傳力量很大。此種宣傳是間接的。書中所包含的實事,是無人敢否認的。此書的最大的優點不在性格描寫得生動,不在風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繪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學意義。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後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止。留給讀者細嚼餘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夢也。或可說,“浮生若夢”是此書之主旨。小說給人以一場大夢的印象時,即成為偉大的小說,直可代表人生,非僅指在二十世紀初葉在北京居住的某兩家的生活。包括無涯的人生,就是偉大的小說。

第5篇

讀《京華煙雲》的心情與別的書完全不一樣。緊張、憤怒、悲傷……林語堂的女兒說:“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閒話,加入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一點不假,讀者憑著這些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蘭與紅玉。木蘭被稱之為妙想家一點也不誇張,她繼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遙,自由,追求理想卻又不強求,善於在平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蓀亞娶了她,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木蘭是適合做老婆的,她是一個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點子;她可以與你去很多的風景名勝,和她聊天,永遠不會氣悶;她喜歡做菜,特別愛研究新奇的菜式,對於種花養草,琴棋書畫也有興趣;既能滿足你對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賞月,做風雅之事;有時候可能有些過於理想化,但木蘭也懂得適時調整。對於書中的人物,我卻更喜歡紅玉。也許是因為出於同情,也有可能是憐香惜玉,總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她象一個有著許許多多煩惱的青春期少女,想減少自己的煩惱,卻讓自己的煩惱越來越多。阿非對寶芬的仰慕,使紅玉對阿非產生誤會。紅玉愛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將阿非的話理解錯誤,精神崩潰,最終跳潭自殺。她的身體與林帶玉相似,多病;也像她那樣專情:整日擔心自己喜歡的男子不再愛自己。

這部書不愧為現代版的《紅樓夢》。書中的主角姚木蘭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寶釵的守德、史湘雲的豪爽、王熙鳳的精明強幹、秦可卿的溫和、元春的賢孝才德、迎春的忍讓、探春的睿智……

林語堂先生也說過:“若為女兒生,必做木蘭也。”這是對木蘭的最高評價了。也有人這麼說:紅玉就是林黛玉,木蘭就是史湘雲,寶芬是寶琴,莫愁是寶釵……

全書就是《紅樓夢》的影子。木蘭,不可否認的,一個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麼,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過人的才智?她的氣魄?她的膽略?……這些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當讀者看到她的寬容的時候,對她也許會有一個新的認識。在木蘭與曹麗華相見中,誰也想不到,木蘭會對她丈夫的情人那麼寬容。

寬容是一種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可以說是很難很難。寬容就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相處,社會才顯得和諧。如果木蘭不寬容曹麗華,那麼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也許孫亞會拋下木蘭與曹麗華結婚,這個結果也是木蘭最不想要的。但寬容也並不是說一味地縱容。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的,是大氣的,不是一味地縱容,抑或故作姿態,千人千面,有氣度的。這種寬容才是真實的。

?京華煙雲》這一本書教我的不僅僅是這些,這本書也許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得到它的內涵。對聯,甲骨文,道家經典,詩詞歌賦……充滿中國文化的氣息。讓我在翻開書,細細品嚐林語堂的最負盛名的傳世之作。

第6篇

姚木蘭——一個個性十足,又知書達理、聰明美麗,浩然誠篤、寬容自尊、有道教風範的光輝女性。她落落大方,聰慧賢能,這是中國傳統女性具備的優點;她追求時髦,談吐詼諧,這又不失新時代女性的優點。

她聰明勇敢,擁有自己對生活的主見,更令人驚歎的是她那獨特的浪漫主義情懷。她的生活方式隨著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在冬季則平靜沉穩,春來則慵倦無力,夏天則輕鬆悠閒,秋來則舒爽輕快”,甚至隨性改變自己的髮型和服飾。她喜歡逛廟會、吃小館兒、逛公園、看電影,遊覽名勝古蹟;與丈夫在涼亭裡下棋、手持厚卷躺在藤椅上看小說;還同丈夫到景山以西御河岸邊,趁清露未晞之時去聞荷香,收集荷葉上的露水珠兒。這都反映了這個美麗女性的多彩多姿和多情善感。

木蘭的浪漫情懷來自於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父親的道教思想的薰陶,特別是莊子思想。她勤奮好學,喜歡看書,欣賞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喜歡在中國文化的海洋裡暢遊,這也正是智慧的源泉。

小說中很多描寫反映了木蘭的智慧中具有堅實的根基。如莫愁生子,欲起名為“小夫”,孔立夫不同意,說:“這名子聽來像個清道夫,又像個挑夫。”莫愁堅持自己的提議,引起爭論。機靈的木蘭便接連提了“孝夫”、“肖夫”兩個建議,均取“有其父必有其子”之意。莫愁、立夫都對“肖夫”的名字感到滿意,使夫妻取得了一致。這表現了木蘭有對博大精深中華文字準確把握與運用的高人一籌的才能。

木蘭對曾蓀亞和曹麗華之間情感糾葛的巧妙處理,可以說更是令人心悅誠服。已屆不惑之年的曾蓀亞與情竇初開的曹麗華一見鍾情,被精明細緻的木蘭很快發覺。她滿懷同情與激情給曹麗華寫的那封規勸麗華“揮利劍,斬情網,斷情絲”的書信,全信堅持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服人,情深意切,情理交融,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木蘭的精明、智謀、豁達與和善,使曹麗華幡然猛醒,迅即回頭,真可謂是“妙手回春”、“化干戈為玉帛”。她以最平和的方式平息了這次家庭危機,充分反映了她具有不平凡的智慧和超人的大度胸懷。

莫愁與姐姐一樣聰慧賢能,氣質不凡,但和姐姐也有本質的區別。木蘭熱情洋溢,幽默詼諧,活潑開朗;而莫愁則沉靜自如,真誠爽快,圓潤渾厚,是中國傳統型的淑女。小說中把木蘭和妹妹莫愁作了一個很有意趣的對比:“木蘭的眼睛長長的,莫愁的眼睛圓圓的。木蘭的'活潑如一條小溪,莫愁的安靜如一池秋水。木蘭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蘭動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蘭的心靈常翱翔於雲表,莫愁的心靈靜穆堅強如春日的大地。”

姚木蘭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寶釵的守德、史湘雲的豪爽、王熙鳳的精明強幹、秦可卿的溫和、元春的賢孝才德、迎春的忍讓、探春的睿智。林語堂先生也說過:“若為女兒生,必做木蘭也。”林語堂塑造如此優秀的女性體現了他自己對中國女性和尊重,也反映了他對女性進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