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登岳陽樓》的教案6篇 登高遠望,領略岳陽樓——《登岳陽樓》課堂教學設計

本教案旨在通過對唐代名詩《登岳陽樓》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文學藝術,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語言表現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登岳陽樓》的教案6篇 登高遠望,領略岳陽樓——《登岳陽樓》課堂教學設計

第1篇

1、培養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把握本詩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2、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的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所教學生是農村學生,理解詩歌和欣賞詩歌的能力相對弱於城市學生,但藉助多媒體的力量,相信學生會有大的提高。

把握詩中的經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人有“詩聖”之譽,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 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隻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這首詩內容極為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深沉緩慢。

首聯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十年,包含著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頷聯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慢讀——似乎說“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為下文蓄勢。

尾聯說國家,有滿腔悲憤,調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今天我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

早聞洞庭盛名,早有渴望盡興一遊的夙願,然而無奈戰亂頻繁,身世漂盪,到了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大湖廣闊浩瀚把吳楚兩地東南隔開,天地象在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蕩漾。

“坼”,分裂。“浮”,漂浮蕩漾。廣袤數千裡的吳、楚兩地就因為有了這個湖,一下子斷裂為二,這氣勢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彷彿都飄浮在這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巨集麗。

這兩個字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巨集偉奇麗的景色,給讀者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曹操詠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觀滄海》) 體現了一種“雄渾闊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聯 “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宋代劉辰翁語)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

我漂泊江湖,親朋故舊早不知聞,竟無一字寄給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隻小小的舟船上。

②頸聯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聯絡尾聯,試分析這種表達技巧的作用。

從頷聯到頸聯,詩的意境從寬闊轉到狹窄,但這兩聯是相輔相成的。清代史學家浦起龍說:“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到尾聯,意境又轉到寬闊,詩的前後相互襯托,全詩意境構成一個整體。

詩人面對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鬱居木船,飄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淒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詩人抒發了一種憂己傷世無限悲苦之情。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奔流。

②尾聯在抒發個人悲苦的感情上發生了什麼變化?體現了詩人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尾聯中,詩人在悽苦萬狀的情況下登樓觀景,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這種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淒涼之情一齊襲上心頭,詩的意境從狹窄轉到寬闊,由個人的悲苦轉而想到國家的衰頹。由此可見,詩人總是不會停留在個人痛苦上,他總是以國事為念,體現了詩人同情人民疾苦關心國家命運的高尚情操。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所見所感。詩人通過 對洞庭湖浩翰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巨集奇偉麗的景色上下襯托,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意境巨集大,情調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熟讀、背誦這首詩,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全詩的意境和感情。

《登岳陽樓》的教案6篇 登高遠望,領略岳陽樓——《登岳陽樓》課堂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同學們從國小到現在,學習不少杜甫的詩歌,你學習過的杜甫詩有哪些,(學生背詩接龍)請說說杜甫詩歌有哪些特點?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詩《登岳陽樓》,在這首中抒發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討論明確景物有洞庭水、岳陽樓、吳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老病、關山、涕淚欄杆。這些景物壯闊而悲涼。

(2)讀後有怎樣的感受?試著將其改寫成一段寫景散文。

————使人讀後彷彿進入戰事不斷,遊子漂泊他鄉,老病交加,悲痛欲絕,孤苦無助的境地。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從“無一字”“孤舟”“涕泗流”等詞中可看出本詩主要抒發作者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哀傷。

————主要表達方式不同,前者以寫景為主,後者以自敘和抒情為主

————寫景方式不同,前者以寫實為主,後者寫實與想像想結合

————景物特點不同,前者著眼於細節描寫,後者細節與全景相結合

————抒發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兩忘的愉快心情,後者抒發的憂鬱之情。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首詩歌,掌握了朗讀技巧,並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對重點詞句做了研讀品味,有很大的收穫。

第3篇

3、 領會詩歌所表達的複雜情感,學習杜甫的愛國情操。

1、理解詩歌中的名句及內涵,準確把握詩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一、匯入:登高作賦,歷來是中國文人志士,遷客騷人的創作傳統,並因此而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比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杜甫的《登高》等等,這些詩歌或抒豪情,或發幽憤,無一不是自己的真情流露。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杜甫的《登岳陽樓》,看一下作者在這一首詩中抒發是怎樣的情感。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杜甫,字 ,河南鞏縣人,自號 ,因他做過工部侍郎,又稱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是 、 ,真實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稱為“ ”,他與李白齊名,並稱“ ”,被人譽為“ ”。

杜甫的詩堪稱“詩史”,加之詩人深廣的愛國情懷,高超的文字功力,使他的詩作,尤其是晚期律詩,更具一種沉鬱頓挫,一唱三嘆之特點,極耐開掘。《登岳陽樓》是杜甫的代表詩作之一,這首著名的詩作,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起被鐫刻在江南三大文化名樓之首的岳陽樓上,自唐以來,一直作為中華文化的精神主流穿越千年而永不漫泯。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有“詩聖”之譽。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第4篇

1.培養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把握本詩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2.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的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把握詩中的經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的岳陽樓,被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與“山東的蓬萊閣”併成“四大名樓”)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盛譽的岳陽樓,以其雄偉的氣勢和巍峨壯麗的風采,古往今來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登樓抒懷。

①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②後樂先憂,範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⑤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人有“詩聖”之譽,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 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隻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這首詩內容極為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深沉緩慢。

首聯: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十年,包含著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

頷聯: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慢讀——似乎說“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為下文蓄勢。

尾聯:說國家,有滿腔悲憤,調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①翻譯: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今天我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

②問題:“昔聞”、“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早聞洞庭盛名,早有渴望盡興一遊的夙願,然而無奈戰亂頻繁,身世漂盪,到了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③概括簡析:首聯側重寫洞庭湖水面廣闊,汪洋萬頃。

①翻譯:大湖廣闊浩瀚把吳楚兩地東南隔開,天地象在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蕩漾。

“坼”,分裂。“浮”,漂浮蕩漾。廣袤數千裡的吳、楚兩地就因為有了這個湖,一下子斷裂為二,這氣勢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彷彿都飄浮在這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巨集麗。

這兩個字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巨集偉奇麗的景色,給讀者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曹操詠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觀滄海》) 體現了一種“雄渾闊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聯 “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宋代劉辰翁語)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

③概括簡析:頷聯側重寫洞庭湖氣勢巨集大,吞吐乾坤。

①翻譯:我漂泊江湖,親朋故舊早不知聞,竟無一字寄給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隻小小的舟船上。

②問題:頸聯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聯絡尾聯,試分析這種表達技巧的作用。

從頷聯到頸聯,詩的意境從寬闊轉到狹窄,但這兩聯是相輔相成的。清代史學家浦起龍說:“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到尾聯,意境又轉到寬闊,詩的前後相互襯托,全詩意境構成一個整體。

詩人面對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鬱居木船,飄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淒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詩人抒發了一種憂己傷世無限悲苦之情。

①翻譯: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奔流。

②問題:尾聯在抒發個人悲苦的感情上發生了什麼變化?體現了詩人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尾聯中,詩人在悽苦萬狀的情況下登樓觀景,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這種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淒涼之情一齊襲上心頭,詩的意境從狹窄轉到寬闊,由個人的'悲苦轉而想到國家的衰頹。由此可見,詩人總是不會停留在個人痛苦上,他總是以國事為念,體現了詩人同情人民疾苦關心國家命運(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所見所感。詩人通過 對洞庭湖浩翰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巨集奇偉麗的景色上下襯托,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意境巨集大,情調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1.熟讀、背誦這首詩,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全詩的意境和感情。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①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

答:“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意思對即可,如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②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第5篇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隻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會有怎樣的感情呢?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今天我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個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我漂泊江湖,親朋故舊早不知聞,竟無一字寄給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隻小小的舟船上。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奔流。

2.這首詩用到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分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洞庭水、岳陽樓——遼闊雄偉吳楚、乾坤日月——開闊博大孤舟——孤單漂泊)

(詩人身臨其境,胸襟自非平常可比。表現了今日得上岳陽樓一償夙願的喜悅。)

2.頷聯具體描寫了什麼景象?表現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具體描寫臨樓縱目洞庭湖的壯闊景象。表現出詩人壯闊的情懷和氣吞山河的氣魄。)

3.“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抒發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

4.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嗎?從哪句可以看出?

(不是。此時的杜甫不只是感嘆自己窮愁潦倒、漂泊無依的身世,更為正處在戰火中的祖國“涕泗”橫流。生動地表現出詩人關心人民、關心國家的思想感情。)

1.杜甫、范仲淹筆下的洞庭湖,你更欣賞哪一個?說說理由。

2.杜甫、范仲淹的借景抒情,哪一個對你觸動更大?為什麼?

第6篇

2、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3、通過學習瞭解杜甫詩歌的意境和創作風格,並進一步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同風格。

能力目標 學會通過反覆誦讀、聯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綴、補充聯想、煉字煉句緣景明情。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1、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2、後樂先憂,範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5、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