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囚綠記》教案5篇 突破墨守陳規——探究《囚綠記》教學創新方案

本文介紹囚綠記教案,是一份專業的教學輔助材料,為教師提供了詳實的教學設計,涵蓋了文字分析、教學目標、課堂設計等方面,旨在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

關於《囚綠記》教案5篇 突破墨守陳規——探究《囚綠記》教學創新方案

第1篇

知識與技能:聯絡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主旨。

1、針對本文借物抒情的寫作特點,瞭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真摯熱烈的思想感情。

2、瞭解文中綠的象徵意義,喚起學生對綠的意義的品評。

3、從被囚的綠的博愛與恩澤,激發起學生愛綠的浪花。

態度情感價值觀:聯絡時代背景,瞭解作者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嚮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情緒的歌頌。

1、以引領式的自讀為主,間以提問、質疑等教學方法。

教學重點:從囚綠到釋綠乃至愛綠、護綠情感的培育和激發。

教學難點:對囚綠深層含義,即象徵意義的理解和品味。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彷彿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囚綠記》的作者,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譯家陸蠡。陸蠡是一位真誠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歲,堅貞不屈死於日寇酷刑之下。

現在,讓我們一起研讀陸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綠記》,去接觸他那崇高的靈魂。

請快速閱讀課文,圈劃關鍵句(即那些寫行動的句子)這樣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綠那樣用兩個字概括更好。

② 哪一段,哪幾段寫得特能打動你,使你動情的,做一下記號,待會兒我們要好好朗讀和品味。

2.全班交流: 文章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擇綠、近綠、囚綠、釋綠,這過程與作者的感情有什麼聯絡呢?

每一個意念與行動都體現著作者對綠的愛,文章的最後,作者向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誠意的祝福,願它繁茂蒼綠,一年後還在懷念並盼望再見。曲折有致地表現了愛綠色生命的生活經歷和心靈歷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愛綠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進。

3.剛才你在快速閱讀時,哪一段或哪幾段最打動你?我們來讀一下,好好品味。 個別讀(說明理由)、散讀、全讀。

4.我們在朗讀時,都被作者對綠的摯愛感動了,作者為什麼對綠--一株常春藤這麼愛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圈劃有關詞、短語、句子,作些批註。

②面對摯愛的綠,作者有怎樣的體驗與理性思考呢?(提示:應聯絡當時的社會背景--烽煙四逼。)

從作者的體驗思考中,我們感悟了作者為什麼那麼愛綠,那就是:

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為綠永遠向著陽光,固執,堅持已見;因為綠使處於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一株常春藤。

這就是本文的主旨嗎? 不!還有更深一層的思想,綠有它的象徵意義。

5.什麼是象徵?聯絡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綠的象徵意義。(提示:由綠的特點,作者的體驗思考聯想一下。)

象 徵: 生命、希望 嚮往光明、自由 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6.小結: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徵,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詩詞中就有不少寫綠的名句,能背幾句嗎?(學生背誦,談自己的理解。)綠樹村邊合,青山鍋外斜。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最愛東湖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這些詩句中寫到綠,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傳頌。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悅,安寧。這就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而我們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寫愛綠,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徵意義--(齊讀板書。)我們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國的年代,《囚綠記》確有照亮民族心靈的作用。

文章貴在立意,立意貴在真實、深刻,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囚綠記》就是這樣一篇真實、深刻,有鮮明時代氣息的優秀散文,值得我們寫作時學習、借鑑。

7.我們從品味關鍵句入手,讀懂了這篇優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黃金的心。由此可見,我們要快速讀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從品味凝聚作者感情體驗,理情思考的語句,從含有言外之意的語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託物寄意類文章,應從物的特點思考,展開聯想,聯絡相似點,明確象徵意義。

當我們自己寫作時,應在文章的顯要處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寫上凝聚自己感情體驗與理性思考的語句,使文章脈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a課文《囚綠記》在表現手法上有許多可供我們鑑賞學習的地方。如:

同學們從表現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寫一段200字左右的鑑賞文字。

b續寫一段話,鍛鍊寫作能力 :作者離開北平之時: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願它繁茂蒼綠。請你結合文意,接著這句話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見陽光的情態。

陸蠡是一位真誠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以34歲的英年殉於日寇屠刀之下。1942年4月,陸蠡工作的上海文化出版社遭日軍搜查,當時陸蠡恰好外出,本應慶幸自己的脫險,但他出於責任感,獨自一人到捕房去問個究竟,結果被引渡到日本憲兵部。日本憲兵問他:愛不愛國?他說:愛國。又問:贊成不贊成南京政府?他說:不贊成。又問:依你看,日本能不能把中國征服?他斷然回答:絕不能征服。日本憲兵恨他態度強硬,認為有政治背景,屢施酷刑,但他決不改口,結果吐血而亡。

陸蠡愛綠色,愛生命,愛光明,他不屈服於敵人的屠刀,終於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囚綠記》所表現的堅貞不屈的精神,其實正是他的心靈的寫照。

劉一新《熱愛生命追求光明--陸蠡《囚綠記》賞析》 《名作欣賞》1987年第5期

關於《囚綠記》教案5篇 突破墨守陳規——探究《囚綠記》教學創新方案 第2張

第2篇

學習這篇課文,可以採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讓學生讀書動筆。

本課的課題為《囚綠記》,根據事先你對課文的預習,你能解釋一下課題的意思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文題是文章的眼睛。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師舉例:比如我從第8小節的“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隻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中概括出“囚綠”。)

過渡:在這過程中始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愛綠)

1.“愛”在文中表現的最為明顯,作者尋綠、賞綠、囚綠、放綠、懷綠都是出自於對綠的愛。文章對“愛”的描寫花了相當的筆墨。請同學們再次跳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作者抒發愛綠的句子,關鍵詞語用“·”圈出,並選出你最喜歡的一處,讀一讀,在書的空白處寫下你的感悟。

(1)教師舉例:“愛”的句子:第8小節“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於抑鬱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鬱的年華。”

我的感悟:兩個“裝飾”的含義不同,第一個“裝飾”有點綴、裝點的意思,第二個“裝飾”是指排遣的意思,兩個比喻表現了作者對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

(2)友情提示:你還可以從修辭、感官等角度進行賞析。

(3)教師點撥:我認為作者不愛綠,文章第10小節:“植物是多固執啊!它不瞭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中的“不快”表現了作者並不愛綠,對嗎?

(“不快”是因為作者愛綠而剝奪了常春藤嚮往陽光的自由,他的“不快”和所謂的自尊心被“損害”是咎由自取,反襯出了他對綠的喜愛。)

2.作者筆下的綠究竟有何魅力讓作者如此喜愛痴迷呢?請你用括號標出作者寫綠的句子,並歸納一下“綠”有何品質?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過了一個月,兩個月,我留戀於這片綠色。”“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

3.作者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表達對這綠色常春藤的熱愛與讚美嗎?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嗎?請同學們先從文下注釋中去了解一下作者,並從課文中去尋找一下反映時代背景的句子。

作者通過寫在孤島生涯中“囚綠”的故事,借讚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讚美了 ,採用了 的寫作方法。

(讚美了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採用了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4.再次強調“託物言志”,明確其含義。可以以《白楊禮讚》為例。

5.總結:文章貴在立意,立意貴在真實、深刻,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囚綠記》就是這樣的文章,值得我們借鑑學習,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都能養成讀書動筆的好習慣。

第3篇

顧城有詩云:“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今天就讓我們帶著一雙慧眼,一起去尋找那片綠,共同走進陸蠡的《囚綠記》。

陸蠡( lǐ ) 涸轍( zhé ) 淅瀝( xī ) 猗鬱( ī ) 移徙( xǐ ) 婆娑 ( suō ) 瞥見( piē ) 蕈菌( xùn ) 揠苗助長( à )

1、本文題目為《囚綠記》,“綠”是指什麼?“囚綠”是怎麼回事?作者為什麼“囚綠”?

“囚綠”是作者把常春藤的兩條柔枝從窗子的破洞中牽進房間,讓它垂在自己的書桌上,以便時時欣賞。

2.課文哪幾段是直接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後寫了什麼?請用與“囚綠”形式相同的短語概括。

1. 找出文中對綠的前後不同的稱呼,看看不同的稱呼反映出作者對綠的情感前後有什麼不同的變化。儘量使用文中的詞語來回答。(提示:運用圈點批註符號)

2.找出文中直接描寫常春藤的句子,並標上序號,品味作者筆下綠的特點。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位綠友的精神風貌的?概括出這位綠友怎樣的特點?(生命力旺盛 蓬勃 無拘無束)

(2)囚禁後,作者又是如何描寫這位綠友的精神風貌的?此時的它又有什麼特點?

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常春藤這位“綠友”活潑可愛,充滿朝氣;而囚禁後成了“病孩子”,但即使這樣,它仍然十分固執,永不屈服。如此強烈的反差,如此鮮明的對比,作者僅僅是為了寫“常春藤”嗎?

陸蠡:1908-1942,原名聖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畢業於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後與友人創辦泉州語文學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業餘從事散文創作和翻譯。1938年創辦科學、文化綜合性雜誌《少年讀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駐上海租界,由於在淪陷後的上海堅守文化工作崗位,他於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轉到虹口日本憲兵拘留所,刑審數月,慘遭殺害,時年34歲。聯絡作者簡介,試從文中找出有關本文寫作時代背景的句子。

2、齊讀13段:盧溝橋事變標誌著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了。我們一起看看最後作者寫了什麼內容。這一段中最觸動你的是哪一句話?

( “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

請看這“綠”和“中國人”之間,作者是如何將二者聯絡起來的?

(運用象徵手法,綠其實象徵了不屈服於黑暗,渴望自由、陽光的中國人。)

陸蠡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他不僅抒發了自己對綠的熱愛,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精神,寄託了作家對民族未來的美好祝願。 這種寫作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託物言志。

借讚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抒發了自己忠於祖國的情懷,頌揚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表達了對自由和光明的嚮往之情。並借“有一天”重見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提示:從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對綠的態度和方式上去思考。)

3、世間的一切生命其實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尊重生命。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在寂寞中,常春藤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作者,這綠色的常春藤在作者的眼中已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個老友,也許作者常常會與這位老友交談。在“賞綠、囚綠、釋綠、念綠”這幾個部分中任選一部分,設計一組作者與常春藤的對話。

第4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教學難點 分析文章主旨,並引導學生分析它的現實意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教具、實驗情況 多媒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課前匯入

2、調動學生想象題目“囚綠”的含義。一、課前準備

1、想象題目“囚綠”的含義,為課文學習做準備。 引用《一代人》創設美的情境,引起學生學習探究本文的興趣二﹑閱讀課文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並找出有關表達作者情感的語句。二﹑閱讀課文

1、學生探究作者喜歡綠色的原因,重點研習課文第五至七段,並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對“綠”的情感變化,重點研習課文第八至十二段,並朗讀體會。

(教師點撥學生分析具體語句,並指導學生的朗讀。)

1、明確:作者喜歡綠是因為綠是生命、希望、慰安、快樂,綠色寶貴啊!

示例:“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著綠的心情,而綠對作者來說猶如涸轍裡的魚期盼雨水一樣,是一種生命、希望。

(學生朗讀,體會那樣一種焦急盼望的心情。由一人讀進而全班齊讀。)

2、明確:因為喜愛綠所以想要“囚綠”,但“囚綠”帶來的並不是歡喜,而是惱怒。

示例:“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內心的矛盾痛苦,“損害了我的自尊心”說明這綠的執著深深刺傷了作者,他的滿腔熱情化為泡影,所以喜歡變成了惱怒。

(學生朗讀,學生互評。) 培養學生欣賞能力,尊重個性閱讀。

通過朗讀品味散文藝術之美,全體師生共同分享其中韻味。四、擴充套件延伸

通過分析囚綠的過程,進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現實意義。四、擴充套件延伸

作者“囚綠”並沒有帶來快樂,一時的自私並不能帶來長久的愉悅。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開放性的思維能力。五、主旨探究

聯絡背景,作者想要通過“囚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重點研習文章最後兩段。

(教師點撥學生分析重點語句,並指導學生的朗讀。)

明確:文中提示性語句是“盧溝橋事件發生了”,因此本文寫作的大背景是在中華民族存亡的危機關頭。“囚綠”之“綠”其實寓意深刻,它象徵了不屈服於黑暗,渴望自由、陽光的中國人。

(學生朗讀最後兩段。) 在擴充套件延伸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六、總結全文

通過這樣的思路告訴同學們,同一個人面對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啟示。背景知識對於我們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

站在21世紀的我們從《囚綠記》中又收穫了新的啟示,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處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囚綠記》既是血淚之作,又是前行的動力所在,這是陸蠡留給後人的財富。【

第5篇

3.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勢力不屈服於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1.體會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理解託物言志的象徵寫作手法。

2.理解“綠”在本文中的象徵意義及作者賦予“綠”的深刻思想內涵。

陸蠡(1908—1942),現代散文家、翻譯家。大學畢業後,當過教師,做過編輯,業餘從事散文創作和翻譯。上海淪陷後,繼續留在上海從事進步的文化工作,後被日本憲兵逮捕,慘遭殺害,時年34歲。

陸蠡是現代文學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善於從瑣細的生活情節中,挖掘出某種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誠、淳樸心靈的閃光,作品大都關注現實社會和下層人民的貧窮疾苦,表現出作家愛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和可貴品格。出版的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和〈〈囚綠記〉〉。

(2)將文中體現作者對綠喜愛的語句畫上橫線,並仔細朗讀體會。

為什麼要“囚綠”?哪幾段是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後各寫了什麼?請理清下列線索,並劃分結構層次。

從字詞的妙用、句子的修辭方法、句子的表達方式(抒情)等多方面賞析本文優美的語言並記下你的閱讀體驗,做旁批。(不少於四條)

①囚綠後,“綠”有哪些變化,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樣的變化?

②對囚綠的行為你是怎麼理解的?說出你獨到的想法。

③對被囚的“綠友”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這一現象,你有什麼想法?

④在作者眼裡,綠枝條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作者為什麼那麼愛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