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7篇 深入林海,感悟自然之美——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

本文圍繞六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閱讀課文《林海》展開,通過對該課文的教學設計,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教授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並引導學生髮現大自然的美妙之處。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7篇 深入林海,感悟自然之美——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

第1篇

2.基礎知識:理解課文第二部分內容,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學習新詞。

3.基本能力:①學習作者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1.問:上節課我們學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學到了些什麼?(作者初入大興安嶺感到親切、舒服。)

2.根據第一自然段內容,這節課大家最想解決什麼問題?(引導學生答出:課文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方面?怎樣表達作者親切、舒服之情的?)

1.用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讀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讀——細讀,在草稿紙上寫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畫——用橫線畫出寫“嶺”的特點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寫景美的詞句。

解——蒐集各組不能解決的較集中的問題,老師引導解決。

讀——先讀畫橫線句子,通過範讀、抽讀、齊讀等方式,讀出大興安嶺的“嶺”“多”“溫柔”的特點;再讀畫波浪線的句子,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的方式,讀出對大興安嶺的喜悅之情;最後抽個別學生讀,其餘學生閉目想像,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

談——說說學習這段的收穫。比誰說得多,說的最有價值。(老師總結指出:①借景抒情表達真情實感;②通過“讀”體會思想感情;③寫“秦嶺”與大興安嶺的“嶺”形成對比,突出大興安嶺“嶺”的特點,學習比較構思的表達方式。訓練:以《我的家鄉》為題,說說用比較法該怎樣構思?)

③點面結合的表達方式;訓練:以《課間活動》或《野炊》為題,“面”可寫些什麼,“點”可寫些什麼?

提示:畫,用簡筆畫畫出經打扮了的像小姑娘一樣的大興安嶺。(先讀句子:“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再想像作畫,比比誰畫得又快又符合課文內容。)訓練:一個句子中用上兩種或三種修辭手法。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同桌互相背誦3—5自然段。

3.從本冊教材中各找三課寫景抒情和敘事抒情的文章。

4.下面這些題目應怎樣表達真情實感?《秋天的校園》、《我愛老師》、《家鄉的田野》、《啊,好大的黃桷樹》、《環衛工人,我讚美您》。

5.(選作題)從上題中任選一題作文,要求:(1)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達真情實感;(2)表達方式:用上比較構思、點面結合、比喻等修辭手法。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7篇 深入林海,感悟自然之美——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國小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動辭發”的結果,蘊涵了作者濃濃的情感。語文教學過程既是學生與作者情感的神交過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昇華的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挖掘和體會課文的情感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為他們創設主動積極的情感空間,達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體現語文教育的特點。

?林海》是國小北京課改版語文課本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選自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寫下的遊記《內蒙風光》。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的秀麗山河,《林海》作為第四單元的開篇,通過優美的文字描寫了大興安嶺如詩如畫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全文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作者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無不充滿著作者的真情實感。這樣的課文有景,有境,有情,因此,教學時應循著作者的情感脈絡,引領學生在體驗作者情感的同時激發自己的情感。本課的教學力圖體現以情感為主線,以實踐為手段的教學思想。

1、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初步瞭解了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了課文的結構,理解了課文的第一段的內容,對“林海”有了初步的理解。

2、六年級的學生已基本掌握找詞找句、朗讀,體會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因而可以以課文為本,讓學生在討論、合作的過程中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3、雖然學生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但為了激發學生對林海以及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還需教師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通過學習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中悟情、讀中表情,體會“林海”的含義和特點。

3、比較《林海》與《美麗的小興安嶺》的相似點與不同點。

4、通過了解和比較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的景物特點,,感受祖國自然風光的美,從而產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1、通過學習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中悟情、讀中表情,體會“林海”的含義和特點。

通過了解和比較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的景物特點,,感受祖國自然風光的美,從而產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林海》這篇課文選自作家老舍先生《內蒙風光》,當時正是建國初期 ,全國人民都處在抗戰勝利,當家做主的喜悅之情中,而國家建設也向著積極的方面發展,一批作家四處走訪,用自己的文字來描繪祖國山河的美麗,老舍先生被親切、舒服的大興安嶺深深吸引了,寫下了《林海》這篇散文。

1、老師有一個疑問,這篇課文既然是描寫大興安嶺的,為什麼叫《林海》?什麼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

請同學默讀課文,對能表現嶺多、溫柔的句子,進行畫批。

(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請同學們讀這個句子。說說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這兒的“嶺”很多呢?

(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說明樣式多。

通過你的讀,我確實感受到這兒的嶺很多。從這個“點兒”還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這些山的差距並不大。

如果刪掉“點兒”,你再讀一讀,說一說,有什麼不同?

從這我們能感受到這兒的嶺非常溫柔。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把溫柔讀出來。

(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從這裡我也看出了嶺的多,因為在疾駛的火車上,他已經看了幾個鐘頭了。

(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同學們,你們看,像這樣的山峰高高地聳立,就是“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展示學生作品)

“孤峰突起”“盛氣凌人、雲橫秦嶺” 這些都說明秦嶺是很險的。

興安嶺卻和秦嶺是相反的(展示學生作品),那裡的嶺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溫柔”的感覺。

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能把“嶺”寫得那麼生動、那麼具體呢

我們學習“嶺”這一部分,知道作者通過細緻觀察把多而溫柔的嶺寫得那麼形象,那麼生動,而且我們也能從文中感受到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

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綠的,這就說明這兒的樹非常多。多得就像海洋。

“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在陽光下,大片古鬆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這裡不僅寫出了林的靜態像海,還寫出了林的動態像海。

“看,海邊上還閃動著白色的浪花。大片古鬆的邊沿,閃著白排的銀裙,像海邊的浪花。”

課文中的句子,那種喜愛的感情顯得更加強烈。請你帶著喜愛的感情再讀。

讀得真好。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把“林”寫成綠色的海洋。下面,誰能展開想象,讀一讀。

“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這裡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把興安嶺比作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寫出了它的美麗。

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加上豐富的聯想,寫出興安嶺溫柔的“嶺”,如海的“林”,還有美麗的“花”,但這些都是它外表的美。(板書:美)作者看到這麼美麗的興安嶺,他又聯想到了什麼?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6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作者聯想到了,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裡的木材,大至礦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這些都說明大興安嶺不僅風景美,而且物產豐富,為祖國的建設服務。正是大興安嶺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才使我們的國家興盛安定。

正是看到了大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作者心中再次感到親切、舒服,對興安嶺更是喜愛。同學們,今天,我們隨著作者觀賞了大興安嶺美麗的景色,你們喜愛大興安嶺嗎?

我們在四年級下半學期,學過一篇課文叫《美麗的小興安嶺》,請同學默讀課文,說一說它與《林海》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興安嶺是美麗的,也知道了小興安嶺是美麗的,還有-------我們的祖國有著許許多多美麗的山河,請回憶我們還學過哪些歌頌祖國河山的課文。

我們的祖國是這樣的美麗和富饒,我們應該努力的保護和捍衛它。

(放在群郵箱裡,請你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文章,進行閱讀,並與同學交流讀書感受)

第3篇

1、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善於細緻觀察景物,在描寫景物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方法。

體會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又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課本、錄音機、錄音帶、投影機、投影片。

(採用學生自學_____ 四人小組討論_____教師巡視指導的方法。)

這篇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多而溫柔的嶺,色彩明亮的林海,美麗誘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種景物而產生了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的詞義及自己不理解的詞。

經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本文是介紹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表達了自己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字裡行間充滿著真情實感!作者是怎樣介紹大興安嶺的?請翻開課文。

2、課文幾次講到“親切、舒服”?分別找出這三節課文,並用劃出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齊讀第一段。

(2)分析:這段的第一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前的看法。注意“總”的意思——總是,一直。第二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後改變了原來的看法,是真情實感啊!

(3)小結: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感到這個名字是親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親切、舒服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感到?

分析:是的,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使作者心中感到親切、舒服。大興安嶺這麼美麗,它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要求:想想大興安嶺有什麼景物?說說這些景物的特點。用“~~”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作者是怎樣寫的?採用個別、小組讀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嶺”的特點。

b、嶺上的“林”又有什麼特點?(林的特點:多____林變成海;從顏色看種類很多。)

分析:作者寫“林”的時候處處流露出對“林”的愛。

句子二: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分析:這個帶問號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寫出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喜愛的感情。

小結: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句子,把群嶺起伏寫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葉松寫成海洋,把白樺寫成海邊的浪花,我們讀後對大興安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點——多(到處都是);種類多(叫不出花的名兒)野花為大興安嶺增

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式來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c、小結:這句話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小結:作者把大興安嶺的嶺,嶺上的林,林中的花聯絡在一起作具體描繪,構成了一個立體畫面,使大興安嶺更加美麗,可愛。

理解句子: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小結:這段作者先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再寫了作者的聯想。說明大興安嶺不僅美麗,還與祖國建設處處都要用到木材聯絡起來,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1、默讀第三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點句子理解。

2、作者第三次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句子。

我不曉得當初為什麼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 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興國安邦”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分析: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山養人,人育林,經過人們的辛勤勞動,大興安嶺的景色越來越美,它們對人們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②為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4、小結:我們從作者的聯想中知道了大興安嶺不僅景色美,而且對祖國的建設真的起著使國家興旺安定的作用,我們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這篇課文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點,使作者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通過豐富的想象,抒發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當你們長大後爭取去看看,親身感受大興安嶺的美麗和可愛。

第4篇

從教材中提煉美的因素,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活動。並以此點燃情感,呼喚悟性,促進學生主動探求。

概括學習寫景文章的一般方法:寫了什麼景物,抓住什麼特點,怎樣細緻描寫,抒發了什麼感情。從學生以往的學習實踐中總結學法,又以此指導讀書實踐。

運用以上方法,在小組普遍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重點交流以下兩句。

1.“這裡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峻。”在去掉句中的“點”字後的比較朗讀中,體悟這裡的“嶺”是溫柔的;在與秦嶺的對比中,突出“嶺”的溫柔。

2.“多少條嶺啊……也看不厭。”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愛得多深!帶著讚美的語氣朗讀課文。

三、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描寫“林”與“花”的兩層。

交流過程中,允許學生各抒己見,感受意境美、語言美。

1.為什麼同是綠,卻綠得不一樣?讓學生合理想象,體會把“綠”寫具體了。

2.學生體悟:蝴蝶的到來,使這兒靜中有動,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斕色彩,真可謂“錦上添花”。

3.通過有目的、多形式的讀,在體悟描寫手法的同時記誦精彩的句、段。如,寫“花”的一層不僅句子美,而且內容很有層次,值得積累。

教師沒有多餘的提問與講解,讓學生在“讀與說”“理解與積累”上下功夫。學生對課文內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須練習用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凡是理解了的則易於記憶,課堂上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背誦或記誦,積累好詞佳句與精彩片斷。

如:(1)為什麼說“大興安嶺的可愛,就在於它美得並不空洞”?(2)為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大興安嶺的名字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放手讓學生自學,並不是放任自流。國小生受年齡、經驗等的限止,對有些問題的認識可能比較模糊膚淺,這就需要教師的“導”發揮作用。

2.抓三處“親切舒服”,使學生聯絡上下文體悟到這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作者感情的昇華。

以《╳╳一角》為題寫一段話。要求有序地觀察一處景物,抓住特點寫生動寫具體,並能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第5篇

?林海》是第十一冊最後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紹安嶺的原始森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具體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展開聯想與抒發感情相結合,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親切、舒服”感情為線,貫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對大興安嶺的感情在字裡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大安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在單元中的安排,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美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至六自然段。而讓學生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以及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是本課教學難點。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於本文表達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應讓學生反覆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通過上一組和本組第一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瞭解,已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課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即“初步瞭解→深入思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

本課可採用“五步自主教學模式”,即“匯入揭題→自學探索→交流點撥→檢測鞏固→深化訓練”。

1、教師提問:以前學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揭題:板書“林海”,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

4、從題中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還應該知道了什麼?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可跟默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思考: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練習”中的提綱,給文章分段,列出提綱。

3、指名板書學生談談你是是怎樣分段的,為什麼這樣分。

1、作者三次“親切、舒服”之感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2、“我”一走進原始森林有什麼感覺?這種感覺是怎樣產生的?

3、“嶺”、“林”、“花”各在什麼特點?作者怎樣寫出嶺、林、花的特點的?

4、為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如何理解大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這部分主要有三環節:交流點撥、朗讀體會、質疑問難。

1、交流是檢驗學生自學成果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如出現分歧與偏向時,教師及時點撥。

根據學生的交流,主要要了解嶺的特點是多(形多、量多)、溫柔,林的特點是多、綠,花的特點是多、美。

2、朗讀體會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形式可多樣:輕讀、個讀、賽讀等。要注意重點語句、重點段落的朗讀,使學生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感情得到昇華。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性的體現。學生在交流、體會後提出有一定價值的疑難本身也是能力的反映。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可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解決措施,或課堂,或課外;或學生互解,或師生共解。

這是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檢驗,教師設計的檢測鞏固題要以“目標”為中心,題型要新穎,形式多樣。可以“選讀你覺得最美的段落”,“用畫出嶺(林、花)的特點”等。

為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教師可設計深化訓練題。根據教學目標,本課要讓學生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想的方法,所以可以設計諸如“校園冬景”、“這裡的景色真美”、“風景這邊獨好”之類的訓練,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第6篇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廣廈、伐木、綜合、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感受大興安嶺景物的美,認識大興安嶺在祖國建設中的作用。

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感受大興安嶺景物的美,認識大興安嶺在建設中的作用。

1.我們學習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的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裡群嶺起伏,森林茂盛,生長著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實的林海。

2.釋題:課題中的“林”指的是什麼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麼意思?

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樺為主。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剛進入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介紹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並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2.思考: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並回答: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有什麼感覺?這個感受是怎樣來的?(感到大興安嶺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與舒服,這一感受是眼見腳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觀察的結果)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麼?(嶺的特點)

2.自讀後小組討論,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有什麼特點。

“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溫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順。本課指山勢平緩,輪廓柔和,這個特點是通過與秦嶺比較得出的?“雲橫秦嶺”意思是雲在秦嶺的半山腰,寫出了秦嶺的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大興安嶺的“嶺”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看不厭”一是因為“嶺”各具形態,二是因為“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看著這樣的“嶺”,心裡一定感到親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點是樹多成海。“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葉松”,“白樺”。但從“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樹的種類多。看到這麼多樹,心中一定感到親切與舒服。

4.學習本段中的修辭方法,先由學生總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思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不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不可以?

(大興安嶺真是太美了,誰能帶著感情讀一讀這段?)

6.自由讀課文,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作者這樣描寫,在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們上穿翠綠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腳穿多彩的繡花鞋。顏色搭配多麼協調,多麼漂亮,多麼有生氣。)

7.小結:大興安嶺的嶺溫柔,林美麗,花鮮豔,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裡行間洋溢著喜愛與讚美之情,讓我們懷著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與讚美,再讀這段課文。

①為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①因為在林場看到。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②興安嶺的“興”有“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安定興安嶺也有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因為大興安嶺不僅有美麗的風光,而更主要的是為祖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資源,與國家的建設結為一體,與人民的生活密切聯絡在一起,所以美得並不空洞。

5.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個人思考後討論交流。

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嶺”、“林”、“花”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嶺”“林”“花”產生的聯想,抒發感情;參觀林場,看到林區的發展,看到人們愉快的勞動,幸福的生活,對興安嶺愛之更深,在敘述中抒發喜愛之情。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篇課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遊歷大興安嶺後寫的,文章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敘述了這個原始森林的景色,並展開聯想,抒發作者喜悅、歌頌之情。課文中的三個“親切與舒服”貫穿全篇,構成整體,中心突出、前後呼應,本文不僅記敘了作者所觀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聯想,抒發了感情。

(2)運用“中心突破法”抓住“親切舒服”重點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親切舒服”時主要寫些什麼?文中是怎樣體現出作者這感情的?

(3)採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用學習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學習第二、三次的段落。

第7篇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從而體會作者喜愛和讚美大興安嶺的思想感情。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以——“親切與舒服”這條感情線索貫穿全文,請大家回憶一下,作者前二次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與舒服的?請讀出有關句子(出示句子)

2、大興安嶺的美麗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閃爍)?(板書嶺林花)

那麼嶺林花到底怎麼美?為什麼說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閃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讀懂、讀好這一部分。

1、個別讀第2 節,思考:(卡片出示)嶺的美主要表現在它的哪些特點上?

3、(卡片出示)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怎樣感受到的?請默讀這部分,圈畫出重點詞句。

請看(出示秦嶺圖)誰能用文中的詞語來描繪秦嶺?(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小結:大興安嶺同它——大不相同,那實在是——太溫柔了。

抓住橫、順……體會姿態多,誰能讀出姿態的多?個別讀,男女生輪讀。

比較句子,拿去點兒,意思一樣嗎?抓住點兒體會溫柔,誰能把嶺讀得又多又溫柔?個別讀,女生讀,齊讀。

抓住看不完,聯絡該句重點詞體會多,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抓住看不厭體會美。

體會溫柔,長滿珍貴的樹木,決不是光禿禿的岩石。每條嶺的線條都是那麼柔和,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一樣——

呀,如果能親眼看看這嶺該多好啊!請看,(出示嶺)如果說秦

嶺是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出示秦嶺比較)那麼大興安嶺的嶺是又——多又——柔,美得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大家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齊讀

請大家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一部分的?誰能結合思考題來說一說。(指卡片)

先讀課文,思考:嶺的美主要表現在它的哪些特點上?再讀說說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是怎樣感受到的?最後通過感情朗讀把嶺的美表達出來。

1、嶺如此美麗,嶺上的林那就更美了。下面,就讓我們以同樣的方法學習林。

2、自由讀3、4二節,思考問題1(如海)海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廣闊、不同的藍色、海面有波浪、海邊有浪花)

3、過渡:林又廣又綠,美如海,你是怎樣讀懂的,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2。呆會兒請你把感受到的通過朗讀告訴大家。

4、誰先交流,大家仔細聽,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不夠,你認為該怎樣讀?評讀。隨機朗讀。

a“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非常廣闊,一片綠色,真像林的海洋。個別讀。

b“群嶺起伏……”——長滿樹木的山嶺有高有低,像海上的波浪,一層趕著——一層,湧向遠方。真美啊!

c“多少種綠顏色呀……”——一片綠色,有深有,有明有暗,像陽光照射下的海面一般美。

d“落葉松的海洋”——廣闊無垠,一碧千里,猶如海洋般遼闊無邊。

e“海邊上……”——嶺上的青松像大海,青松邊沿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照射下銀光閃閃,像海邊的浪花。真美。

你能把這句話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嗎?用問號有什麼好處?誰能把這海邊的白樺讀得更美。個別讀,舉手的同學讀。

出示圖,引:這就是林的海洋,目之所及——的確——多少種綠顏色呀——興安嶺上——是的——看——

林這麼美麗,看在眼裡,真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呢。

1、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花這一部分,不過要求可更高了,這回要請同學獨個兒自學,然後直接把感受到的讀出來。

2、個別交流特點,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請讀出來。對於她所讀地句子,假如你也有所感受的話,請跟他一起讀。隨機板書(多、豔)

3、邊講述,邊閃現嶺、林、花的短鏡頭:作者看到嶺那麼多那麼溫柔,又看到嶺上的林那麼廣那麼真像林的海洋,還看到林中的花那麼多那麼豔,一切都是那麼美麗,於是,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出示“興安嶺……鞋”你喜歡這個句子嗎?為什麼?範讀閉目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誰來描述一下。

出示燈片,作者怎麼會把興安嶺當作一位姑娘的?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個別讀,範讀,齊讀。

1、過渡:大興安嶺的確美極了。(閃美麗)更重要的是“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閃,這什麼說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呢?請自由讀第6節,並聯繫上文,聯絡生活實際把你的理解講給大家聽。

2、小結:大興安嶺不但美麗,而且和各行各業的建設連在一起,和千家萬戶連的生活連在一起,為祖國的建設和人民的富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興安嶺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出示句1)和第一次相比,有何不同?再讀句2。那麼第三次親切與舒服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的,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這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第二部分。如果還有地方沒讀懂的,請提出來。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看那位同學最聰明,能結合所學內容完成以下練習?任選一題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