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數學導學案心得體會3篇 "數學導學案:啟發智慧,探索數學之美"

在數學學習中,導學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編輯公文網站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導學案的重要性和價值。本文將從我的角度出發,分享我對數學導學案的一些心得體會。

數學導學案心得體會3篇

第1篇

隨著我縣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在經歷了兩年多的學習、探索、實踐、改進之後,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漸漸有了個雛形,但我們現在又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困惑———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未能達到高效目標。這個問題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並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怎樣才能使導學案發揮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談談個人幾點的體會與想法,與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討。

首先,主備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挖掘教材的內涵和外延,導學稿上的每一句話、一道習題力求做到“彈無虛發”。

其次,對於教學設計既要對學生的學習有指導的作用,又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既要學生在自主研究學習中積累學習經驗;又要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組總結交流的學習中共同前進,又要使學生在問題交流過程中有開拓創新的意識。保證課堂教學時間真正用於學生的有效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象廚師一樣進行“選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眾口味。既要使優等生“吃飽”,又不能使後進生望而卻步。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參差的同學的'學習實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最後,導學稿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絕不是哪一個老師的功勞,而是備課組全體成員合作的結果。主備教師備好後,再由備課組全體教師共同討論修改,最終定稿。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體的力量才是無窮的,眾人拾柴火焰高。

教師是導演,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監督者,見證者,合作者,是學生討論得出某種結論和規律的欣賞者。

首先,督促引導學生認真獨立預習,初步感知教材,發現問題,教師抽查一部分學生了解預習情況,以備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在預習環節上也提倡小組間探討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將問題上解老師。其次是上課,避免就導學稿講導學稿,這樣學生無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好比導演,學生就是演員,要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臺,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要不經意的有意操作教學程式,也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及時引點迷津,監督見證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學生討論得出某種結論和規律用欣賞和鼓勵性的語言加以評價,同時,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教學不容忽視,做到寓教於需,寓教於樂,寓教於情,寓教於理,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亢奮的狀態。

一般地,一節課的導學稿的批閱次數為三次。第一次為預習部分的批閱,教師應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和預習疑難給以點撥和指導性的意見,為課堂教學打基礎。第二次為作業和課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閱,這一部分最為重要,教師必須認真仔細的批閱,瞭解各個層次的學生知識的掌物情況。第三次,檢查學生對錯題的更正情況,避免學生將問題遺留積累,造成知識的負積累而成為“差生”。不論是哪一次的批閱都必須及時,老師及時的瞭解學生,知道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又便於課堂操控,查漏補缺。

一、導學案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要做到“日日清”“週週清”。針對每天所講內容,及時進行反饋,這也就要求學生增強課堂上的“負擔”,減輕課外學習的負擔。每週還要進行“週週清”,面向全體學生,查漏補缺。但我們並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還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檢查不到位,無法及時瞭解、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的成績也就無法提高。

導學案的運用,針對好學生,是很好的催化劑,更能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而對於稍差的學生,他們的各種習慣都比較差、也比較懶惰,學習沒有動力,沒有積極性。怎樣才能更好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主動地去學習?是數學課的老師們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們出現的情況是“差生吃不了,優生有點吃不飽”,這樣導致優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務的情況下只得抄襲,越來越差。而且大多學生的家長本身的素質不高,對學生的監督難以保證,使得他們偷懶、鑽空子,是能少則少,能不寫就不寫,該記憶的知識、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時提問什麼都不知道,沒學幾天就把老師教的還給了老師。所以我們老師貧於抓學生、盯學生,還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績。因此我們只能再加強責任心、更加努力地來抓學生、盯學生以提高數學成績。

總之,新時代的進步,促進著教育的新形勢,同時新課標的提出,代表著教育的進化,指引著數學課堂的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作為新時代的教學同樣也要求能善於利用新課標的教師,其實新課標的提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課標”下沒有優質的“新課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導學稿不僅傳授了知識更多地傳遞出教師與教師之間精誠合作的情誼,架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良好溝通的橋樑,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數學導學案心得體會3篇

第2篇

近一年來,我校推行了以“學案導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三至六年級統一使用導學案實施教學,以追求有效的課堂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現在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在利用導學案導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困惑。

一、使用導學案導學有效地指導了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用導學案實施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彰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更多地關注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利用導學案導學是課堂教學的主線,學生根據導學案中“自主學習”這一版塊的內容有層次的學習教材,積極思考,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再加上老師的點撥,從而實現了學習目標。

二、使用導學案導學要求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導學案導學,使教師的教學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教師充分利用導學案的特點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堅持學習、獨立完成作業,遇到難題尋根問底,課堂上小組內相互討論;同時,教師更多的是授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歸納方法,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1、學生以完成學案上的習題為己任,因此拿到學案後,急於去完成學案上的習題,而不認真地閱讀教材,不能真正地發現問題,不能真正地在小組內展開探究討論,甚至在老師點撥講解時也在忙著完成習題,連舉手發言的人也寥寥無幾了,產生了所謂的“假思考”“假探究”“假討論”“假合作”,這樣既不利於大部分學生掌握知識,更不利於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如何去引導?

2、小組交流學習難以起到真正實效。學生小組合作時各做各的,各說各的,看似場面非常熱鬧,好像在合作討論,可我讓小組選代表發言,他站起來說的幾乎都是他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組合作討論過的觀點和想法。另外,一些學困生在交流中往往只有聽的份,造成時間越久他們的自信和語言表達能力越得不到鍛鍊。

3、一個班集體中,因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如何設計出能體現個體差異的導學案,既要帶動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又要提高優等生的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

4、導學案的教學形式是否都比較單一?固定了“定向示標、學生自學、展示交流、精講點撥、達標訓練”的教學模式,是否有些千篇一律?長此以往,師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因此,如何在使用導學案的同時既能彰顯教師的教學個性,又能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導學案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它不可能真正代替我們的教學,我們在教學中,要靈活地編寫出符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的導學案併合理利用它,讓它充分發揮“導”與“學”的作用。

第3篇

xxxx年我校作為徐州市首批有效教學研究實驗學校,在領導的關懷指示下開始使用導學案,在使用過程中我們是邊實踐邊總結邊修改邊借鑑,為了更好的把導學案落實於自己的數學課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們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實踐後的思考。

首先,要在設計與編寫導學案上下功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經驗,根據教材的特點,設計切實可行的適合學生使用的有效的導學案,在這方面我們學校實行集體備課,先由同年級同學科教師集體研討、深入鑽研教材,討論制定導學案方案,再由具體的主備人開始書寫,然後再分發給每位任教教師進行二度開發,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做適當修改補充等,通過這樣不斷的實踐修改,使得導學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說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

其次,要在導學案的實施上下功夫,導學案是以導學為方法的教學活動,導學案的實施必須依靠教師和學生的對話和互動,做到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有機結合。在具體操作時首先教師要做好課前的“導”,注重引導學生的課前預習,通常我們編寫的導學案有預習部分或者是提供預習單以供學生預習;同時要做好課中的“導”,這是導學案是否有效的關鍵,做好課中的導,就要注意一些實施策略,可以根據教材的不同,(如根據教材是數與代數領域還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等)實施不同的導學策略,引導學生完成導學案的學習,同時確保教學的有效性;還要注意課後的“導”,指導學生延伸導學案的學習,在具體操作時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開放性的習題,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再次,導學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問題。經過一年的導學案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到導學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轉變了教與學的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但是,在研究中,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不僅要求教師要設計編寫有效的導學案,還要求教師要及時抽批導學案,以更好地瞭解學情,在具體操作中教師的工作量較大;導學案要求我們的學生必須根據導學案內容認真進行課前預習,所有同學必須自行解決“學案”中的“學前準備”部分,或者是“預習單”,可是我們的學生由於班額過大,學生人數較多,總有一些學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課前應該自學或預習的內容,少部分的同學在課中探究活動中自覺性較差,總想等待別人的成果,兩極分化較嚴重;“導學案”的使用使得學生在課前就能提前預知要學習的新知,並且也瞭解了即將呈現的結果,這樣的課堂學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現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創造性的發揮。

經過一年的導學案的實施與研究使我對“導學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對“導學案”的設計與編寫以及實施,由過去的淺表認識到逐步提升,其間我們有成功,也有收穫,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會發揚優點,彌補不足,相信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