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新時期大國工匠精神心得體會5篇 大國工匠精神:追求卓越、探索創新

在新時期的中國,大國工匠精神被提出並受到了高度重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它滲透著全社會,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奮鬥精神。在實踐中,大國工匠精神的表現有很多,例如以追求卓越為導向,注重精益求精,尊重勞動者和寓教於工等方面。

新時期大國工匠精神心得體會5篇 大國工匠精神:追求卓越、探索創新

第1篇

看到《大國工匠》裡的主人公把發動機上的焊點控制在0、16毫米以內,完成焊接的時間誤差不超過0、1秒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工作可以做到如此極致。

?大國工匠》中的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工人,他們憑著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堅持不懈地鑽研和創新,一步步走向了行業的巔峰。

他們給新時期工人樹立了學習榜樣,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首先要敬業,敬業是做好工作的基礎,不管從事什麼崗位、什麼工種,都不能滿足於完成工作,而是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想法設法做得更好,這樣才能刻苦鑽研,好中求優。

工作用心去做,才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用心鑽研,才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胡雙錢三十五年才練就了一雙比機器還要精細的雙手;高鳳林數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鑽研,才有了高超的技藝。

”持之以恆地堅持自己的夢想,困難面前不放棄、不退縮,始終堅持自己的目標,才能有所成就。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如果只憑經驗、循規蹈矩地工作,那隻能成為重複勞動的工人,如果在工作的同時,不斷學習新的理論知識,並與實踐相結合,持續拓寬知識面,我們就可能成為紡織行業的工匠。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工匠精神是每個時代都不可缺少的,讓我們傳承“工匠精神”並積極踐行,在堅持中創造奇蹟。

新時期大國工匠精神心得體會5篇 大國工匠精神:追求卓越、探索創新 第2張

第2篇

我中華古國泱泱大地,五千年,悠久歷史,無數燦爛文化,這壯觀的景象是何人所創?是從古至今的勞動人民所創,勞動人民中的主力軍是誰?乃是一大批的“大國工匠”。

工匠自顧不暇,見然技藝出眾者鮮見矣,據說古時的班超發明了一種木箏,飛行與空中三日而不落,其異和神哉;三國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據說可自動移動,其藝何精哉;東漢時的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可測出地震,其藝何湛哉;同是東漢時的蔡倫發明的紙,其藝何簡哉;唐朝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其亦何易哉;他們的每一項成就,無一不是刻苦鑽研的結果,無疑不是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方便,巨大的貢獻,無一不是給中國的燦爛文化添磚加瓦,他們就是中國古代的“大國工匠”。

在21世紀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工匠似乎已是可有可無了,但冷冰冰的機械如何代替得了人手的嫻熟,況且有許多精細的工作由笨重的機器無法完成。

有許多平凡的人刻苦練習,數十年如一日,人數的精確度居然超過了機器,多麼不可思議。同仁堂的一名中醫主職就是捏藥丸,藥丸的標準質量為三克,允許有少許誤差,但他幾乎丸丸都是三克。試想一下,這倘若不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嫻熟,努力的結果,又能是因為什麼呢?

我國航天人所表現出來的工匠精神便是不可而遇,他們對工作的精益求精,對飛船的每一個小零件都不放過,他們為了神舟系列飛船在太空中遨遊,嘔心瀝血,畢發早生,甚至積勞成疾,英年早逝,許多人在母親去世,女兒結婚了這樣重大日子裡,都沒有回去,而是將全部精力投入於工作中,才有了東方紅一號,才有了神舟系列飛船。又如我國開國初期的,原子彈的研究過程,亦是如此,科研人員們在茫茫大漠中,忍受著科研條件的簡陋與蘇聯專家的撤離,讓這項工作,更加困難,而他們毫無怨言,對待工作一絲不苟。

有這樣一件事例:“蘇聯專家撤走時,曾留下一個關於原子彈的資料,中國科研人員為了驗證這個資料是否正確,用落後的手搖計算機甚至算盤,幾十個人一起算,必須算的都一樣,用了半年的時間,終於驗證了蘇聯專家留下的資料,這個資料是錯誤的。雖然這個資料是錯誤的,但從這個可以看出來,他們對工作的精細度到了如此程度,怎麼能不為之震撼!”他們憑藉著堅忍不拔的精神,終於讓蘑菇雲在大漠中騰空而起,兩年後,我國又成功製造了氫彈。

我國是世界上有原子彈爆炸成功到氫彈研究成功最快的國家,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偉大的科研人員,他們是工“工匠精神”的楷模,他們無愧於“大國工匠”的稱號。“工匠精神”其實也是一種創新,我國的農民科學家,袁隆平所研究的雜交水稻就是一種創新。

七看到絮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是對他最好的寫照。我國的金怡濂教授為了使我國擺脫計算機需要依靠外國技術的局面,刻苦鑽研,終於研製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五代計算機。他們具有創新精神,具有刻苦鑽研的精神,他們也是“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工匠精神就是不畏艱難,刻苦鑽研,就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努力奮進,就是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在本職工作上幹得出色,幹得出彩,就是用知識武裝頭腦,擁有創新精神,就是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幹著不平凡的事。所具有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第3篇

就像是做了一場夢,夢醒來的時候,他已經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個世界。

對於他的最初記憶,是在一次看電視節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熱淚地跟我們講,作為中國人,天地君親師,你們可以忘記和背叛,但誰都不能忘記袁隆平爺爺,誰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爺爺。

聽老人說,中國上世紀60年代,在大饑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還聽到身邊很多人表達著對袁隆平爺爺的感謝,是他改變了中國的“糧食命運”,讓許多中國農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種植糧食發生了改變。當聽到袁爺爺去世的噩耗傳來,人們簡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為袁爺爺祈禱。

因為袁爺爺,中國人,不僅僅是不再餓肚子了,他們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袁爺爺,他是國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讓不少國家免除飢餓的人。

國士無雙,當是袁隆平爺爺,我輩幸福,當憶袁隆平爺爺。袁爺爺只是帶著夢種子去了遠方。

我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我會永遠銘記袁爺爺,沿著他前進的道路走下去。有了袁爺爺的引領,我們會奮勇向前!

剛坐在飯桌上,吃香噴噴的米飯的時候,你也許會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更讓我深有感觸的卻是“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但是,袁隆平爺爺卻在20__年5月22日13:07,他卻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爺爺的逝世就像突如其來的巨石,打破了人們心中一道美好的時光。袁隆平爺爺的逝世讓全國人都十分悲傷,大家都處於悲傷的階段中,而在悲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學習袁隆平爺爺的精神,袁隆平爺爺逝世了,我們更應該努力的"成為"他,像他一樣努力不放棄!

在今天下午,老師讓我們觀看了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視訊,從視訊中我看到袁隆平爺爺在世時滿臉的皺紋,看到了91歲的高齡人應有的倉促,但是卻發現袁隆平爺爺的心卻是永遠年輕的。我瞭解了他的一生,袁隆平小的時候成績優異,父母想讓他走重點大學。但是他自己卻覺得,學農是一門更好的專業,因此跨進了"農門"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當上了一名中級教師,他那個時候發現了一個野生水稻長得又挺立又健康,這時便開始了他的研究。

他帶領自己的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於20__年,20__年,20__年,20__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每公斤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實現了週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公關目標。“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他在一次講座上還說過,“我的人生有兩個夢,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是水稻遍佈全球夢。”

袁隆平爺爺,我們以後會好好吃飯,不剩一粒米,我們會永遠記住您。雖然您已經逝世,但是真正的死亡是遺忘,我們不會忘了您,你永遠在我們心裡,你的精神會長存。

第4篇

很多人都想得很簡單:工作就是為了養家活口,圖生存。當然這是基礎的,但如果一味變成為“為了賺錢而工作”就無法體會工作的樂趣和成功喜悅,無法獲得更多的提升,成為一個“上班奴”。俗話說的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讓賺錢的目標與自己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有夢想才會有動力,也不至於虛度光陰。在工作過程中還要解決好“心”的問題。高爾基曾說,“工作是快樂時,人生便是幸福;工作是義務時,人生便是苦役”。在工作中我們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有時候我們會受到挫折,讓我們體會“進退”的深意,有時候有貴人相助,助我們錦上添花,這些都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要從容去面對。

工匠之道就是把理想變成價值的思維法則,成敗在一念之間,從改變念頭開始。五大正念中首要為先做人,後做事,用小約翰拼圖的故事,一語雙關:“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歲月悠悠,人要實實在在地做成幾件事情並不容易,堂堂正正做好一個人更不容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要善於把“會做人”和“能做事”有機的統一起來。

時下,社會上一些人對工匠嗤之以鼻,認為工匠是傻子。他們覺得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精益求精做什麼?幹嘛非要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幹嘛非要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也有一些人雖然敬佩工匠,但理念信念淡化,不願付出勞動;但更有一部分人,憑著內心的信仰與追求,身體力行學習大國工匠,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創造更大價值。就像央視新聞推出的《大國工匠》系列,講述不同崗位勞動者用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群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這是一種值得社會尊重的職業精神,也是當今社會最稀缺的品質。

第5篇

上下五千年,中國曾引領著一個時代的製造行業發展,精密探測的地震儀,深埋千年依舊鋒利的古劍,無不彰顯著當時頂尖的工業技術。然而反觀現代,沿海城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代加工廠比比皆是,均是以增加熟練度或擴充人力來提高產能,卻無絲毫創新之法。中國工業已然被稱為“世界加工廠”,長此以往,中國工業將無以為繼。

近日,德國政府提出的工業4.0理念風暴席捲全球,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工業發展戰略讓國人悚然驚醒。德國製造業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德國在已有頂尖工業水平上的持續創新力以及德國人專注嚴謹的工作態度。工作熟練無失誤,僅以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裡,精益求精乃為“工匠”。

中聯重科作為全球工程機械先驅企業,不斷有新型產品的技術引數突破世界紀錄,每年的專利發明質量和數量也都遠遠走在其他企業前面,創新研發力度不可謂不強。但作為基層員工,如何在管理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工匠價值”,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必須思考的問題。

先成為一個優秀傑出的“工”。每個崗位所在都是公司整體執行中重要的一環,要保證自己在崗位上的工作無差錯無拖延,需要耐心、細心和決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多堅持,多努力,對待工作和同事不驕不躁,始終如一;細心瞭解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多發問,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決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多取經,多探索,勇敢嘗試,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後成為一個自我昇華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條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職工作完成後額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細節使工作流程更順利?如何才能針對自身崗位的優劣現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只有深層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讓個人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並與工作相輔相成,真正實現從“工”到“匠”的價值昇華。

企業作為員工發展共同體的同時,也是員工價值體現的重要載體,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長久以來,日本老字號企業的前瞻性令世界感到不可思議,他們怎麼能從一瓶小小的醬油,看到一個巨大生態鏈的延展?因為背後的素直之心,對自己事業的執著精誠之心,對自己職業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純潔無暇,不受名利侵染。工作已經不再是賴以為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根本意義和最高追求,這,才是工匠精神的人格基石和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