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學前教育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範文4篇

學前教育調查問卷分析報告在寫的時候,小夥伴們知道有哪些肯定要留心的點,需要保證內容完整。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關於學前教育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範文4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學前教育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範文4篇

學前教育專業調查報告據統計,2007年全國3—6歲幼兒入園率為44.6%,2008年僅達到47.3%,200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有16件提案、北京市政協有14件委員和黨派提案關注學前兒童“入園難”問題。儘管幾年來幼兒教育獲得了發展,但仍與全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總目標——學前三年兒童受教育率達55%,有一定的差距。要縮短這個差距就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幼兒教師,而這個差距就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就業市場和人生舞臺。從2005年的就業形勢來看,學前教育人才奇缺,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學前教育專業將是就業的熱門專業之一。在高入園率的重慶(2004年達74.5%)地區,幼兒藝體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面對教育責任和市場需求,我校審時度勢,在2006年正式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到今天已有5年的辦學歷史。最近幾年學前教育專業迅猛發展,在校就讀學生數由開始的50多人猛增到現在的150多人。根據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對教學、學管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改革,效果顯著。我們所培養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職業意識強、技能高、基礎理論知識較系統、知識面較寬等特點,符合了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系統掌握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具有一定的音樂、美術、舞蹈等學前教育專業基本技能,能夠在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從事教育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

現實社會對學前教育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主要集中在人文素養、專業素養及教育經驗。為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學前教育人才,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幼兒園見習——幼兒園實習與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而言就是以課程設定與專業實習基地為依託,全面構建學生的文化底蘊,夯實其專業知識,拓展其專業技能,豐富其專業實踐,使其成為兼備理論與實踐的優秀畢業生。

三、課程體系改革

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改革過程中,既重視文化素養的積澱又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既重視專業理論的夯實又重視實踐教育能力的形成。在目前師資培訓課程思考的基礎上,我們將幼教專業課程體系分為四部分。其一是文化基礎課,這有利於構建作為教師所必備的文化底蘊;其二是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包括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等與幼兒身心發展與教育密切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它是學生能夠形成作為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其三是選修課與專業應用課程,指導學生應用專業理論知識進行教育活動設計、幼兒行為管理、環境創設、家長指導等實際工作;其四是專業實踐課,它向學生提供親身觀察兒童與教育,親身從事教育實踐的機會,使之在不斷積累經驗中感悟、體會,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對教育方法、策略的運用,以不斷形成、提高自身多方面的教育素質。

四、課程設定

文化課:語文、數學、英語、思想品德、計算機基礎

專業課: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幼兒英語、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鋼琴、聲樂、樂理、視唱練耳、形體訓練、舞蹈編排、簡筆畫、剪紙、手工製作、

五、教材建設與開發

根據課程體系,按照突出教材的應用性、針對性、實效性的原則,重新審視教材,集中師資,大力開發各種校本教材。此外,及時總結學生見習與實習的實踐經驗,編寫《學前教育教師見習與實習工作知識必備手冊》,及時將經驗上升為理論,提高了見習與實習的實效。

六、師資隊伍建設

以教研組為基本單位,重點加強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隊伍建設;實行“師徒幫帶”模式,大力促進青年教師成長成才;完善兼職教師隊伍結構,從學科出發,聘請高校理論教師、幼兒園園長充實教學一線,提高專業理論與專業實踐教學的水平。

七、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執行機制建設

與區內知名幼兒園聯合辦學,創立實習基地,建立了合作發展,資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長效合作機制。隨著聯合辦學單位的增加,實習基地規模的擴大,“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幼兒園見習——幼兒園實習與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必將日趨完善,並在良性執行的基礎上,譜寫出學前教育的新篇章。

八、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考試達標合格可取得國家承認學歷的中專畢業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在校期間可報考我校的成教大專班,錄取後經過學習培訓可獲取大專畢業證書,學校負責推薦工作。就業去向主要面向各級各類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保育工作,也可從事企事業單位的公關禮儀及計算機文書處理等工作。

關於學前教育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範文1

據統計,2007年全國3—6歲幼兒入園率為44.6%,2008年僅達到47.3%,200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有16件提案、北京市政協有14件委員和黨派提案關注學前兒童“入園難”問題。儘管幾年來幼兒教育獲得了發展,但仍與全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總目標——學前三年兒童受教育率達55%,有一定的差距。要縮短這個差距就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幼兒教師,而這個差距就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就業市場和人生舞臺。從2005年的就業形勢來看,學前教育人才奇缺,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學前教育專業將是就業的熱門專業之一。在高入園率的重慶(2004年達74.5%)地區,幼兒藝體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面對教育責任和市場需求,我校審時度勢,在2006年正式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到今天已有5年的辦學歷史。最近幾年學前教育專業迅猛發展,在校就讀學生數由開始的50多人猛增到現在的150多人。根據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對教學、學管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改革,效果顯著。我們所培養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職業意識強、技能高、基礎理論知識較系統、知識面較寬等特點,符合了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系統掌握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具有一定的音樂、美術、舞蹈等學前教育專業基本技能,能夠在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從事教育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

現實社會對學前教育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主要集中在人文素養、專業素養及教育經驗。為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學前教育人才,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幼兒園見習——幼兒園實習與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而言就是以課程設定與專業實

1 / 31 / 3 習基地為依託,全面構建學生的文化底蘊,夯實其專業知識,拓展其專業技能,豐富其專業實踐,使其成為兼備理論與實踐的優秀畢業生。

三、課程體系改革

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改革過程中,既重視文化素養的積澱又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既重視專業理論的夯實又重視實踐教育能力的形成。在目前師資培訓課程思考的基礎上,我們將幼教專業課程體系分為四部分。其一是文化基礎課,這有利於構建作為教師所必備的文化底蘊;其二是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包括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等與幼兒身心發展與教育密切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它是學生能夠形成作為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其三是選修課與專業應用課程,指導學生應用專業理論知識進行教育活動設計、幼兒行為管理、環境創設、家長指導等實際工作;其四是專業實踐課,它向學生提供親身觀察兒童與教育,親身從事教育實踐的機會,使之在不斷積累經驗中感悟、體會,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對教育方法、策略的運用,以不斷形成、提高自身多方面的教育素質。

四、課程設定

文化課:語文、數學、英語、思想品德、計算機基礎

專業課: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幼兒英語、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鋼琴、聲樂、樂理、視唱練耳、形體訓練、舞蹈編排、簡筆畫、剪紙、手工製作、

五、教材建設與開發

根據課程體系,按照突出教材的應用性、針對性、實效性的原則,重新審視教材,集中師資,大力開發各種校本教材。此外,及時總結學生見習與實習的實踐經驗,編寫《學前教育教師見習與實習工作知識必備手冊》,及時將經驗上升為理論,提高了見習與實習的實效。

六、師資隊伍建設

以教研組為基本單位,重點加強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隊伍建

2 / 32 / 3 設;實行“師徒幫帶”模式,大力促進青年教師成長成才;完善兼職教師隊伍結構,從學科出發,聘請高校理論教師、幼兒園園長充實教學一線,提高專業理論與專業實踐教學的水平。

七、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執行機制建設

與區內知名幼兒園聯合辦學,創立實習基地,建立了合作發展,資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長效合作機制。隨著聯合辦學單位的增加,實習基地規模的擴大,“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幼兒園見習——幼兒園實習與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必將日趨完善,並在良性執行的基礎上,譜寫出學前教育的新篇章。

八、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考試達標合格可取得國家承認學歷的中專畢業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在校期間可報考我校的成教大專班,錄取後經過學習培訓可獲取大專畢業證書,學校負責推薦工作。就業去向主要面向各級各類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保育工作,也可從事企事業單位的公關禮儀及計算機文書處理等工作。

關於學前教育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範文2

關於學前教育在智慧雙語幼兒自理能力的

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瞭解智慧雙語幼兒園幼兒自理能力

二.調查時間:2014年2月-2014年3月

三.調查地點:南京市元蕪湖區西城綠錦幼兒園。

四.調查物件:幼兒園小朋友及家長

五.調查人:李小小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但是由於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忽視了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我在2014年2月—2014年3月對南京市元蕪湖區西城綠錦幼兒園的幼兒園小朋友以及家長,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該院兒童的生活自理情況作了調查。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針對幼兒自理能力較差的情況,我從小 中 大 學前各抽出十五位家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查。如;幼兒在家是自己吃飯還是由父母來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子還是父母幫穿;自己洗臉還是父母幫洗;回家寫作業是自己主動寫還是要靠父母督促才寫 。

二、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

餐、自己洗臉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

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原因:

1、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

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由於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只重

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飽或太慢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2、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

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覆練習的機會。

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

會後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願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三、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方法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長的都深有感觸,他們都希望自己的

孩子能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日後成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那麼怎樣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獨立性。教師責任就是協助家長、誘導幼兒學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

務勞動和自我管理,這不僅是生活對幼兒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幼兒剛開始勞動時,往往做得很慢,有時甚至“闖禍”,不要因此就不讓幼兒動手,而要給幼兒做正確的示範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鼓勵孩子堅持勞動,養成習慣。在家裡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勞動環境,提供一定的勞動條件,如:讓幼兒自己起床、穿衣、吃飯、整理房間等,家長不要加以干涉,要鼓勵幼兒做中學。剛開始是慢一點,時間長了他們自然會利索得過且過多,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這樣既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建立了自己事自己做的獨立性。使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一件事後所獲得的快樂,從而增強其做事的信心,達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目的。

2、採用多種形式教育、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有專家研究:人的雙手與人的大腦的神經是緊密相連的。幼兒通過親手的操作可以鍛鍊腦與手的協調性,而且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針對這點,我採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學習生活、勞動技能。通過講故事、唸詩歌、做值日生、整理圖書、玩具等形式教會幼兒簡單的自我勞動。並要求幼兒在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掃地、擦桌子、洗碗、擺碗筷等。還激發幼兒對摺紙、剪紙的興趣,要求他們回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製作手工作品帶到幼兒園供大家欣賞。可是,我發現有的家長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自己為其代勞,反而讓孩子在旁邊當觀眾。雖然作業是做得很好,但是已違背了老師布臵作業的初衷。作為家長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激發孩子參與做的慾望。“新年”過後,我在班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

面的“自理能力競賽”活動,隨著哨子一聲今下,賽手們立即衝上“戰場”穿衣服、穿鞋子、繫鞋帶個個動作利索,神情嚴肅,心中想著:“要做得好,要做得快,要爭第一”,場下啦啦隊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加油!加油!”。比賽的熱烈場面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孩子和老師,孩子們為同伴出色的表現而驕傲,我為孩子們的自信與能力而自豪!這一場比賽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每一位孩子都參與比賽。獲勝的結果固然令人喜悅,但孩子們最享受的是競賽過程中的快樂,這樣鍛鍊了孩子,培養孩子的自己動手能力,發展孩子的想象和美感,提高了幼兒的自理能力。

3、家長放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幼兒在適應變化的環境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學會解決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困難的能力是必須的。幼兒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懷,老師的教導,但父母、老師不可能始終地跟隨在他的周圍,替他去生活,也不可指望事事處處得到長輩的保護,因此培養幼兒自理能力,讓幼兒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擺脫對別人依賴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通過勞動獲得本領,勞動的機會時時處處都有,關鍵是家長是否願意放手。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圍著一個“太陽”轉,不等孩子張口,吃、穿、玩、用一切具備,孩子失去了解很多學習,鍛鍊的機會。因此,我們要求家長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要自己乾的、能自己幹”的事情。家長應在生活中有計劃地安排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勞動。在日常生活中本著“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學著做”的原則,只要是沒有危險的多讓他們去實踐,同

時應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練習的機會,如:運用“我是阿姨來餵飯”、“我幫娃娃穿新衣”等遊戲,教給幼兒一些勞動技能。孩子們在這些遊戲中,會學到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幼兒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讓幼兒從小掌握一些實幹巧幹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總而言之,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經常組織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對提高幼兒自理能力,使獨生子女從“小皇帝”中解脫出來。

關於學前教育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範文3

為了瞭解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本研究採用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大一至大三三個年級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情況進行了調查,

學前教育社會調查報告範文。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目的和調查物件

本調查的目的在於瞭解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不同年級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同時也為本專業學生的教育實習和見習工作提供依據。調查物件為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分別為280人、140人和56人。

二、調查時間、方式及其內容

本次調查於20**年4月8日至4月20日進行,歷時21天。採用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問卷調查是在學生中發放自制的調查問卷476份,回收476份,回收率100%。調查主題是該院不同年級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學生自入學以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情況,問題涉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內容、方式、途徑、形式、時間、效果、收穫、困惑等。訪談是問卷調查的補充和深入,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隨機抽取三個年級共20名學生進行訪談,並做了詳細的訪談記錄。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對問卷資料的統計和訪談記錄的整理,我們得到的調查結果是:

(一)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複雜多樣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複雜多樣,本次研究發現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主要有三種:一、鍛鍊某方面的能力。比如節假日到幼兒園做兼職,參加舞蹈培訓班,參加計算機等級培訓班等。二、掙錢。在街頭分發宣傳單、在超市打工、在學校餐廳打工等。三、打發時間。比如,報了某種培訓班,經常逃課,不求學習效果,純粹是為了消磨時光。問卷顯示,大一有142人佔大一學生總數的51%的學生表示,參加實踐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掙錢。訪談中有學生解釋說“大一剛來,有很多空閒時間,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就想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出去掙錢。”統計結果還顯示,大一僅有20%的學生,選擇了參加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鍛鍊某種能力;有17%的學生,選擇了參加實踐活動的目的是打發無聊的時間;還有12%的學生,選擇了沒有參加任何實踐活動。由上觀之,大一學生為掙錢而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學生佔到了大一總數的一半稍多。僅有20%的學生選擇了實踐的目的是鍛鍊能力,而還有29%的學生選擇打發時間或沒有從事實踐活動。這表明大一新生剛踏進大學,學習的目標還不明確,職業定位還不清晰。因此,需要關注大一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大二有52人選擇了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鍛鍊某種能力。即佔大二總數的37%的學生是為了鍛鍊能力而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到教育機構做兼職。大三已有29人(佔大三總數52%)的`學生是出於鍛鍊能力的目的從事實踐活動。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從三個年級選擇來看,我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不是十分理想,有相當有部分學生實踐活動的目的不甚明確,存在打發時間的情況,也由一小部分學生不願參加實踐活動。這些情況說明,我院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並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引導。

(二)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

問卷和訪談結果顯示,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概括為兩大類:教育類實踐和非教育類實踐。其中教育類實踐活動主要包括:1、各級各類托幼機構的參觀活動;2、幼兒園各種見習活動,比如教學觀摩活動、區角遊戲活動等;3、到幼兒園及其他早教機構的幫教活動,主要是指學生利用寒暑假到各種早教機構打工等;4、接受各種技能訓練,包括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與幼兒教育有關的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班,比如,律動培訓班、高階育嬰師班等;5、教育科研,包括到幼兒園、早教中心、少兒培訓班等進行訪談、問卷調查等,瞭解早期教育的現狀和問題,比如幼兒園玩具的投放情況、幼兒遊戲的開展情況、幼兒園的師資情況、蒙臺梭利班的教學情況等等。非教育類實踐是指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工作,比如到書店、超市、移動營業廳、電子塑膠廠、迎賓館、藥業公司、嘉寶莉地板專賣店等做兼職或打工。統計結果表明,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方向)各年級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各有側重。

(三)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學生社會實踐的形式和途徑靈活多樣

現階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加強大學生與社會溝通的良好渠道。正如其他專業的大學生一樣,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和途徑靈活多樣。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主要有集體、小組和個別三種形式;比如全班集體報名參加四六級培訓班,6—10人為一個小組參加校外的舞蹈培訓等;學生自己聯絡幼兒園做兼職。調查發現,在這三種形式中,各個年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均以小組活動形式為最多。這說明他們獨立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還不是很強。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途徑歸納為自定和校定兩種。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整體較高,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為了使學生健康的成長,儘快適應社會的需求,我們必須充分的發揮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作用,因勢利導,在引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方面做足文章,

關於學前教育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範文4

調查目的:幼兒園存在的一些遊戲缺失問題

調查時間:20**年07月02日

調查地點:xx幼兒園

調查物件:幼兒園小朋友

為什麼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場面:老師帶著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問: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

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孩子的遊戲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一位幼兒園老師設計了這麼一個遊戲情境:老師扮演“雞媽媽”,小朋友們戴上頭飾當“小雞”,“雞媽媽”領著“小雞”們到小貓家串門,小貓不在家,但在家裡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寫著數字的卡片,讓“小雞”們找出這些卡片,並且根據這些數字在地板上繡花,卡片上寫著幾,就繡幾朵花。

“這樣的遊戲在如今的幼兒園裡非常典型,老師是想通過這個遊戲檢查一下孩子們是否掌握簡單的數字概念。”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黃進說,“但是我們卻不禁要問:孩子們在老師設計好的遊戲裡,在老師的帶領下沒有一點自己去開發新的遊戲情節的想法,這樣的遊戲其本身有沒有存在的意義,是不是成了一種點綴?”

有專家認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遊戲當作“糖衣”,靠“糖衣”來誘使孩子們吞下知識這個“苦片”。“人們認為在幼兒園裡遊戲對學習重要,是因為人們希望遊戲能賦予孩子們一些經驗、技能和知識。”黃進說,“但卻忽視了遊戲最重要的一點,即孩子們在遊戲中自主的、歡愉的體驗。”

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幼教百年紀念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不少與會專家學者提到了當前學前教育中的遊戲缺失現象。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系教授李季湄說,所謂遊戲缺失,更多是從遊戲被成人控制這個角度而言。不少專家認為,老師成了遊戲的設計者,遊戲成了老師導演下的“一臺戲”,成了外部強加的活動,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遊戲應該是孩子自發感受到樂趣的行為,但現在許多幼兒園裡遊戲是按成人的意願在玩。經常老師帶著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說: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孩子們根本不把這認為是遊戲,是玩。遊戲被當成了工具。”

李教授說,“當然寓教於樂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這樣的所謂‘遊戲’,大部分還應該是孩子自發的遊戲。”

讓孩子們玩自己的遊戲。她給記者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們一起吃滷花生,有孩子突然問:這種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麼做出來的?於是,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很快孩子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滷花生是種出來的,另一派認為是煮出來的。曹老師提議孩子們乾脆一起來做試驗,看看滷花生究竟怎麼做出來的。於是一組孩子開始種花生,另一組孩子則開始煮花生。答案當然很快就出來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卻很有興趣地加入到種花生的行列中。種花生的過程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怎麼才能讓種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說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裡,但立刻又有孩子說不對,應該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澆到土裡;隨即又出現了新問題:用熱水泡、溫水泡還是冷水泡?

“這些問題,我都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曹偉說,“他們完全能夠解決,孩子們的能力和創造經常會讓你意想不到。”

曹偉說她班上的孩子們玩的遊戲主題經常是從孩子們討論的感興趣的話題中找出來,遊戲情節怎麼發展進行下去也由孩子們來決定,誰在遊戲組織中扮演什麼角色,不是由老師來指派,而是由孩子們自主決定,最後遊戲做完了,再讓孩子們自己來作評價。“那你呢?起一個引導作用?”記者問她。“嚴格來說,‘引導’這個詞不準確,不是引導,我只需要在一旁觀察和發現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建議和幫助。”曹偉說,“我跟他們是平等的,是他們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

學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還要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都應當體現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並給幼兒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幼兒的創造性遊戲應當體現創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強加給幼兒。教師不能用組織作業或上課的方法來組織和指導幼兒的遊戲。應當改變“重教師編制的教學遊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遊戲”的傾向。

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有滿肚子的苦水。據說,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做遊戲多了,認字識數少了,就會有家長找上門來提意見,“我讓孩子到這裡來是受教育的,不是來玩的”。

劉焱教授說,“提前開始”、“越早越好”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對於嬰幼兒教育的普遍信條,望子成龍的家長希望通過這種“提前開始”的學習,讓自己的孩子贏在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儘管1989年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但劉教授指出,理論上、口頭上重視遊戲,實踐中輕視甚至忽視遊戲,已經成為當今學前教育領域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矛盾現象。

“幼兒園教室中的遊戲在迅速減少,使用筆和作業紙的現象在急速增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劉焱教授說,“幼兒教育也已被納入到應試教育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