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談話交往禮儀3篇 掌握談話交往禮儀,提升人際交往技能

作為一名職場人士,談話交往禮儀顯得格外重要。良好的交際能力與禮儀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中獲得更多機會,也能提高個人形象。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職場交往禮儀。

談話交往禮儀3篇 掌握談話交往禮儀,提升人際交往技能

第1篇

1、指示型:“你應該”。這種居高臨下的指導會讓溝通變成命令,引發牴觸心理。隨意指手畫腳往往會打亂別人辦事的節奏,讓人反感。

2、質問型:“為什麼不”。有時我們想提建議,卻讓人感受到質問和指責。不妨換成“如果那樣做,你覺得如何”,這種徵詢口吻更易讓人接受。

3、貼標籤:“你怎麼老這樣”。人都有一時之過,不要把對方一棒子打死,否則他會委屈甚至惱怒。

4、不耐煩型:“別跟我說”。我們自以為無所不知,因而拒絕傾聽別人的“藉口”。這種輕視的態度會讓對方感覺無處訴說,心生委屈。

5、威脅型:“如果……我就……”。威脅往往會引起逆反心理,不如以獎勵的方式,即承諾如果對方做到了什麼,就給予怎樣的獎勵,往往更容易讓人接受。

6、先揚後抑型:“還行,不過……”。這種肯定只是表象,“不過”之後才是重點。這種句式讓人感覺我們不真誠,甚至有點輕視。可以改為“已經很好了,如果再怎樣改進一點就更完美了”。

7、打哈哈型:“誰知道呢”。這種模稜兩可的話意味著敷衍,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聲音被認真對待。可換為“我和你的意見不太一樣,你再問問別人的意見”。

8、比較型:“你看人家”。我們總認為比較能讓人“知恥而後勇”,殊不知這種句式用多了會適得其反,容易讓人自暴自棄,還顯得我們過於挑剔,從而影響關係。

談話交往禮儀3篇 掌握談話交往禮儀,提升人際交往技能 第2張

第2篇

所謂言為心聲,在商務交往中,人與人進行交談時,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談話的內容,即必須面對說什麼的問題。有下列兩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是有所不為,即什麼話是不能談的;第二是有所為,即哪些話題應該考慮。

不能非議國家、黨和政府,在思想上、行動上應與黨和政府保持一致。愛國守法是每個公民的基本職業規範,也是道德素養問題,這個問題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我國有國家安全法、國家保密法,違法的內容及洩密的內容是不能談論的。因此,在商務談話中不能涉及國家祕密與行業祕密。

與外人打交道時,應該牢記客不責主的要求,即不能隨便挑剔別人的不是。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不能當面使對方出醜、尷尬、露怯,難以下臺。

我們主張批評和自我批評,但是家醜不可外揚,在外人面前議論領導、同行、同事的不是,會讓別人對自己個人的人格、信譽產生懷疑。

關心別人值得提倡,但是關心應有度。與外人交談時,特別是與外國人交談時,尤其應迴避個人隱私,具體包括下列“五不問”:不問收入,不問年齡,不問婚否,不問健康,不問個人經歷

擬談的話題是指雙方約定要談論的話題,或者應和對方談論的。例如雙方約定今天談論辦公用品採購的問題,就不要談論其他話題。

作為一個現代人,特別是一個有見識有教養的商務人員,應在交談之中體現自己的風格、教養和品位,所以應該選擇格調高雅的話題。哲學、文學、歷史這樣一些有深度、有廣度的話題,不妨一談。

哲學、歷史話題談談倒無妨,但是這樣的話題往往會給人太沉重的感覺,所以那些輕鬆愉快的話題,如電影、電視、旅遊、休閒、烹飪、小吃等都可以談上一談。

時尚流行的話題也是適宜談論的話題,可以針對對方的興趣對時尚話題進行選擇,如某某明星的演唱會、熱播的電視劇等。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談論交往物件所擅長的話題,讓交往物件獲得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商談氛圍,何樂而不為?

一家高階轎車代理商的總經理,決定從兩位業務主管當中選出一位來接替他的位子。於是他找來兩位候選人,說出他的目的後,佈置一項任務,來評估誰會比較合適成為他的繼承者。

老總佈置的任務很簡單,他說德國原廠50輛最新款的轎車就要運抵,他想給這兩位業務主管三個月的時間,看誰賣得最多,誰就是新的總經理。

只是老總特別向他們強調一點,原廠告知,這款車有一個電子零件有瑕疵,瑕疵現象的發生機率只有50%,但因為這個瑕疵不會影響到行車及安全性,所以原廠沒有計劃主動召回車子。但是若瑕疵現象真的發生了,則零件要等三個月後才能運抵並幫客人換修。

兩位候選人都相當有信心,因為根據銷售記錄,他們兩人都具有在三個月內賣掉30輛車的實力。

但最後的銷售狀況卻出現了很大的落差,因為在三個月競賽期滿的時候,其中一個業務主管賣出了49輛,但另外一位卻一輛也沒賣出。

老總對這樣的結果感到很納悶,他調出過去三個月來這兩位競爭者的銷售日報表,驚訝地發現,兩人的來客數及試車數不相上下,但銷售量卻大相徑庭。好奇的老總於是請一位朋友喬裝成顧客,分別向這兩位候選人買車。

經過詳細的介紹,並且煞有介事地試駕這款新車後,老總的朋友很滿意地向那位已賣出49輛車的業務主管說:“請問最快何時可以交車?”“可以立刻交車。”老總的朋友回答說兩天內決定。

第二天,老總的朋友向那位沒賣一輛的業務主管試車後,問:“請問最快何時可以交車?”“三個月。”“為何要這麼久?”“因為此款車進量有限,我的配額剛好賣完。若您急著要車,我可以介紹您向我的同事購買,他還有最後一輛!”

老總在聽完朋友的敘述後,好奇地找來那位落敗的主管,問他為何要將客戶往競爭對手那裡推。“聽說,在賣出去的49輛中,有30輛是你介紹的。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位主管說:“從員工的角度,我有達成銷售的責任,因此不能停止銷售這50輛車;但從自己的角度,我無法賣一輛事先知道有瑕疵、卻沒有零件可以更換的車子給客人,這跟我自己的原則牴觸。所以在向客人介紹時,我都如實告知此瑕疵。雖然造成最後別人賣得比我多,但如果他被您選為總經理,就表示您比較在乎業績,而不在乎誠信。從職場生涯角度看,我也應該不適合這樣的企業文化。”

就在這個時候,那位賣了49輛車的業務主管走進辦公室,臉色不大好看地拿一張檔案給老總,說這是德國原廠發的電子郵件,上面寫著:“25件備品要再延遲30天才能交貨。”

這位業務主管不安地對老總說:“又要延遲30天,我有好多客戶吵著要退車!”老總問:“有幾位?”業務主管說:“25位。”

25位剛好是50輛的一半,有趣的50%僥倖機率,逃都逃不掉,50%的零件瑕疵率全部都出現了。

在這個故事中,如果你是要買車的顧客,你會跟誰買車?如果你是老總,你會選誰當總經理?可以確定的是,沒有誰願意被那50%的僥倖機率擊中!

在商務交往中,宴請客人的問題往往備受重視,不僅宴請的規模、宴請的規格、宴請的檔次、參加的人員及邀請的函件都有一定之規,而且宴會的具體安排也有一些規範化的做法。

按照國際商務禮儀的慣例,安排宴請的商務禮儀主要應遵守所謂的5m原則。5m原則是指在商務交往中安排宴會時有五大基本問題需要兼顧,因這五個基本問題的英文第一字母都是m,所以稱為5m原則。

宴請物件是指邀請哪些方面的人士出席,請多少人出席。範圍過大,造成浪費,範圍太小,則會得罪某些人。總的原則是在照顧各方面關係的前提下,儘量控制範圍,減少人數。

確定宴請時間,最好先徵求被邀主、賓的意見,選擇主、賓雙方都適宜的時間,以示尊重。不要選擇對方工作繁忙的時間,涉外宴請也應避開對方國內重大節假日。

迴避選擇禁忌日為宴請日期。如西方國家忌諱“13”,特別是恰逢13日的星期五。

伊斯蘭民族的齋月有白天禁食的習俗,所以,宴會只宜安排在日落以後。

特定的節日、紀念日的宴請,只能在節日、紀念日之前或當日舉行,不能拖到節日、紀念日之後。

臨時動議的宴請,事前不可能有準備。如客人突然造訪等。

宴請地點恰當與否,體現著主人對宴請的重視程度。宴請地點可依據宴請目的、規模、形式和經費能力來確定。通常應選擇環境優雅、衛生方便、服務優良、管理規範的飯店或賓館。落實宴請地點時應注意:

→ 按客人多少確定宴請地點。客人多,在大賓館;客人少,則可在小酒樓。

→ 按宴請型別確定宴請地點。宴會可安排在飯店、賓館,冷餐會、酒會則可安排在大廳或花園。

→ 賓主熟悉程度、關係深淺也是選擇宴會地點的依據。

→ 儘可能選擇舉辦者所熟悉的、有聲譽的飯店或賓館。

在費用的使用上,既要熱情待客又要量力而行,反對浪費。商務交往既要有檔次,又不主張奢侈浪費,所以要注意少吃少餐,少餐而精,也就是說既要強調宴請內容的`少而精,又要避免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的做法。

在選單的安排上關鍵是要了解客人尤其是主賓不能吃什麼,排除個人禁忌、民族禁忌與宗教禁忌,而不是問之愛吃什麼。具體安排選單時,既要照顧客人口味,又要體現特色與文化,即吃文化、吃特色。具體注意事項如下:

→ 擬定的選單既要注意通行的常規,又要照顧到地方的特色。

→ 宴席的選單,應安排有冷有熱,有葷有素,有主有次。

→ 晚宴比午宴、早宴都隆重些,所以菜的種類也應豐富一些。

→ 考慮季節,菜餚應時、鮮、特,如春吃鰣魚秋吃蟹。

→在徵求飯店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自己設計選單,以更加適應客人的口味和宴會的需要。

首先入席的應是主人夫婦與主賓夫婦,依次為其他賓客及陪客人員。

當長輩、女性入座時,晚輩、男性應走上前去將他們的座椅稍向後撤,待他們要坐下時,輕輕將椅子向前推一點,待其坐穩後再離開。

落座後椅子與餐桌之間不要過近或過遠,距離最好為20釐米左右。

雙手不宜放在鄰座的椅背或餐桌上,更不要用兩肘撐在餐桌上。

入席後當眾補妝、梳理頭髮、挽袖口或鬆領帶是不禮貌的。用餐中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用自己的筷子東揮西指。

若的確有話不便公開講,則應另找適宜的場合個別交談。

席間若失手把餐具掉落在地上,應請服務員補上相應的餐具。

不小心打翻酒水濺到鄰座的客人身上,應表示歉意並幫助擦乾。如對方是女士,則應把乾淨的餐巾遞過去,由其自己擦乾。

應把餐巾攤放在膝蓋上,主人開啟餐巾就意味著宴席的開始。

只使用餐廳提供的餐巾紙,不要把自己隨身帶的紙掏出來使用。

讓菜不佈菜。在餐桌上可以把自己所欣賞的或者餐桌上有特色的萊餚推薦於人,但是不可為客人佈菜。

祝酒不勸酒。如果碰上志同道合者可以一醉方休,如果對方不喜飲酒,不要勉強於人,這是有教養者的基本表現。

吃東西不發出聲音,在涉外交往的宴會上特別要注意這一點。在一些西方客人看來,吃東西發出聲音是粗魯而沒有教養的表現。

不滿桌滿地亂吐。進了嘴的東西,原則上是不應該當眾再吐出來的。萬不得已,要用餐巾,或者手掌加以遮掩,不可以當眾搞得沸沸揚揚,一團糟。

不在餐桌上整理服飾。任何一個有教養的人都不能夠當眾寬衣解帶,脫鞋或捲袖子。

第3篇

寒暄者,應酬之語是也。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所問的安好。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為交談的“開場白”來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物件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藉以向對方表示樂於與之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面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

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反而一言不發,則是極其無禮的。

當被介紹給他人之後,應當跟對方寒暄。若只向他點點頭,或是隻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願與之結交。

碰上熟人,也應當跟他寒暄一兩句。若視若不見,不置一辭,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跟初次見面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您好!”“很高興能認識你”。“見到您非常榮幸”。

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

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可以說“好久沒見了”、“又見面了”,也可以講:“您氣色不錯”、“您的髮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但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徵。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面,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廣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來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長膘了”,等等,自然均應禁用。

問候,多見於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麼”、“身體怎麼樣”、“家人都好吧?”

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徵。比如,老北京人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間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為:“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閒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您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您,絕不是拿您當牲口,而是關心您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遊牧為生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麼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您“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範,商界人士應以“您好”、 “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面的話語,最好別拿出來“獻醜”。例如,一見面就問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中藥”,都會令對方反感至極。

什麼樣的人最招人喜歡?答案是有的:懂得讚美別人的人,最是招人喜歡。

什麼樣的人最有禮貌?答案也是有的:得到他人幫助後,知道及時表示感謝的人最有禮貌。

稱讚與感謝,都有一定的技巧。如下加遵守,自行其事,不但可能會顯得虛偽,而且還可能會詞不達意,招致誤解。

比如,讚美旁人:“您今天穿的這件衣服,比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好看多了”,或是“去年您拍的那張照片,看上去您多麼年輕呀”,都是用“詞”不當的典型例子。前者有可能被理解為指責對方“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太差勁,不會穿衣服;後者則有可能被理解為是在向對方暗示:您老得真快!您現在看上去可一點兒也不年輕了。您說,講這種廢話是不是還不如免開尊口呢?

讚美別人,應有感而發,誠摯中肯。因為它與拍馬屁,阿諛奉承,終究是有所區別的。

讚美別人的第一要則,就是要實事求是,力戒虛情假意,亂給別人戴高帽子。誇獎一位不到40歲的女士“顯得真年輕”,還說得過去;要用它來恭維一位氣色不佳的`80歲的老太太,就過於做作了。離開真誠二字,讚美將毫無意義。

有位西方學者說:面對一位真正美麗的姑娘,才能誇她“漂亮”。面對相貌平平的姑娘,稱道她“氣質甚好”,方為得體。而“很有教養”一類的讚語,則只能用來對長相實在無可稱道的姑娘講。

他的話講得雖然有些率直,但卻道出讚美別人的第二要則:需要因人而異。男士喜歡別人稱道他幽默風趣,很有風度。女士渴望別人注意自己年輕、漂亮。老年人樂於別人欣賞自己知識豐富,身體保養好。孩子們愛聽別人表揚自己聰明,懂事。適當地道出他人內心之中渴望獲得的讚賞,適得其所,善莫大焉。這種“理解”,最受歡迎。

讚美別人的第三要則,是話要說得自自然然,不露痕跡,不要聽起來過於生硬,更不能“一視同仁,千篇一律”。

當著一位先生的夫人之面,突然對後者來上一句:“您很有教養”,會讓人摸不清頭腦。可要是明明知道這位先生的領帶是其夫人“欽定”的,再誇上一句:“某先生,您這條領帶真棒!”那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收益”。

在商務交往中,對商務人員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商務人員不一定要伶牙俐齒,妙語連珠,但必須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在克己敬人、“寸土必爭”的前提下,在談話之中保持自己應有的風度,始終以禮待人。有道是,“有‘禮’走遍天下”,在談話之中也是如此。

平心而論,要符合上面那些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過不要緊,系統地學習掌握一些談話的技巧,對商務人員在商務交往之中搞好人際關係,定然大有幫助。

談話的技巧,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而且需要針對不同的人與事,來加以靈活地運用。

例如,當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貿然闖進了您的寫字間,而您實在難用很長的時間與之周旋時,如果直接告之對方“來的不是時候”,或對之愛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實,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語言,一樣可以暗示對方應儘早離去,而且還不至於使其難堪。可以在見面之初,一面真誠地對其表示歡迎,一面婉言相告:“我本來要去參加公司的例會,可您這位稀客駕到,我豈敢怠慢。所以專門告假五分鐘,特來跟您敘一敘。”這句話的“話外音”,乃是暗示對方:“只能談五分鐘時間”,但因說得不失敬意,在對方的耳中就要中聽多了。

又如,一位來企業參觀的外商,若突然向您問起了我方的產量,產值一類原本不宜問到的問題,告之以“無可奉告”固然能行,卻也有可能使對方無地自容。

此時此刻,完全可以運用適當的談話技巧,用另外的方式來表達“無可奉告”之意。比方說:“董事會讓我們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有多大生產能力,就生產多少”。“能賣出去多少產品,就能創造多大產值”。 “一年和另一年創造的產值,往往不盡相同”。面對這種照顧對方情緒的“所答非所問”,對方但凡識相,定會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