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3篇 洞察力提升:深度反思優化教師課堂教學

本文以“教師課堂教學反思”為主題,旨在探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身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的重要性。通過對課堂教學的深度思考和分析,教師能夠發現自身的教學優勢和不足之處,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聽從學生的反饋意見,加強教學改進措施的落實,有助於建立更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績。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3篇 洞察力提升:深度反思優化教師課堂教學

第1篇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大部分教師都追求在課前進行儘量完滿的教學設計以便順利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但是也難免會有部分的教師通常在課程結束後忽略了對本堂課進行應有的回顧與反思總結,甚至認為教學反思是一本無用功可有可無。其實不然,教學後的反思對教師的業務成長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有助於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總結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年輕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非常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尤其可以使年輕教師對學科教學的認識逐漸上升到更高更新的理論層面上。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一個人或許工作2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複。而對於教學反思到底應該如何落實發揮其重要作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

一堂課下來,總會感覺有些地方在設計上引起了師生的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尤其作為新教師更應該及時詳細得當地把這些之處記錄下來,為以後教學作參考。具體的操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1)新課匯入是如何承上啟下富有創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的?(2)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輔助教學內容的?(3)板書設計是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4)採取了什麼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5)課堂當中採取了什麼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6)採取了什麼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我們都知道由於學生的個體存在差異,導致心理思維和認知方式的不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的不可預知性和複雜性,加之我們新中公師資因為教學經驗缺失導致對教學實踐估計不足,一堂課下來是難免會有疏漏、失誤之處的。面對這些不足之處,我們不應該只讓它變成懊惱與遺憾,而是應該把它看作是成長的催化劑,看作是使我們逐步成為一名教師的階梯。所以,我們應該及時地對教學中的失誤之處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與剖析探究,這樣可以為今後的教學不斷積累經驗以便提升教學質量。那麼具體的操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教學設計是否妥當?(2)預設的目標是否脫離學生實際?(3)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4)課堂節奏控制是否遊刃有餘?(5)課堂氣氛是否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3)課堂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能夠活學活用?

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間思維與情感的不斷碰撞,年輕的新師 資思維的活躍性往往會因此得到激發,就會產生一些瞬間的靈感,而有時這種無意間的巧合就會很好地解決問題、完善了教學設計。由於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時也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所以作為年輕老師應該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加以捕捉與記錄,為以後的教學設計添磚加瓦。同樣,一個班級裡幾十個不同的學生,就會有幾十個不同的疑問,幾十個不同的創意,原先預設的教學框架隨時都可能因此打破,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後年輕教師應進行深刻反思,捕捉動態生成資源中的有意義成分,尋找隱含在背後的理論依據,加以推敲總結,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獲得規律性認識。

總之,只有通過不斷地有效地教學反思,年輕教師可以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使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完滿之處得以昇華,在不斷積累沉澱的過程裡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才會不斷地提升。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教學反思的過程為我們年輕教師夯實業務素質、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化成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3篇 洞察力提升:深度反思優化教師課堂教學 第2張

第2篇

很多人都知道責任的重要性。然而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會。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引起全國轟動。這些企業家明知道生產的奶粉含有有毒成分,但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不知害死了多少嬰兒。網咖老闆也知道未成年人不允許進入網咖。但是為了賺錢,任何未成年人都可以進入網咖,正是他們對社會的不負責,結果不知毀了多少孩子的前途,甚至是他們的生命。

作為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時代和社會賦予的我們的責任。《最苦與最樂》一文講的就是責任的問題。文章思想深刻,格調高雅,語言高雅,既有儒家的進取精神,又有佛家超凡智慧,讀起來膾炙人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中學生學習此文,不但有較大的現實教育意義,也能很好地提高語文素養。

近年來,我校大力推行杜郎口教學。杜郎口教學主要是三三六模式。即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組;展示模組六大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這種教學主要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起引導和輔助作用。

本課我主要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根據預先設計的學案預習,第二課時開始共同學習。匯入課文:同學們,你們還記得20__年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嗎?多少嬰兒的生命就是毀於三鹿奶粉中,這怎能不讓人心痛。為什麼會發生如此悲劇,最主要的是責任問題。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關於責任的文章——《最苦與最樂》。

第一步,安排學生練。練的內容有兩個:一是字音,二是字義。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第二步,安排學生講。我提問:生活中,你們認為最苦的事情是什麼?學生回答的答案多種多樣。有的說是貧困,有的說是學習成績不理想,還有的說是骨肉分離……說著,有的學生眼睛開始溼潤了。我接著又問,那你們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呢?學生一個個露出了笑臉,美滋滋地想著自己快樂的事情。有點說是和父母一起過年;有的說是和朋友一起郊遊;有點說是課堂發言得到老師的表揚,還有的說是比賽獲獎。我安排這一步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一:作者認為:貧、失意、老、死是人生最苦的事情嗎?為什麼?學生回答不是。理由是: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雖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

問題二:作者認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麼?(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理由是什麼?生答: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揹負著一種未了的責任。理由是:因為那受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問題三:未盡的責任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生答:①答應人做一件事情沒有辦②欠了人家的錢沒有還③受到人家的恩惠沒有報答④得罪了人沒有賠禮。另一生答:①承諾未辦②欠錢未還③恩惠未報④得罪人未賠禮。

問題四:作者認為人生什麼事情最樂?負責任與盡責任感覺有何不同?生答: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負責任的感覺:有如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不過了。盡責任的感覺: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輕鬆愉快。

設計這一步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找,從而理解、熟悉課文,掌握課文的基礎知識。

第四步,安排學生議。設計了三個問題。問題一:作者是怎樣論述苦樂與責任的關係?結論如何?生答: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另一生答: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苦不堪言。還有一學生回答: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

問題二:當責任向我們走來時,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對這個問題,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我們要勇於承擔責任,在家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長說:我身為一班之長,我要敢於管理班級,把班級管好是我最大的責任。另外一位同學說,我們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對社會對國家盡責任。我對這位學生投以讚許的目光。此時教室掌聲不斷。是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我們要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盡責任。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更穩定的發展,國家更加繁榮昌盛,祖國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問題三:談論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著怎樣的責任?一生答:遵守學校紀律。另一生答:好好學習,報答父母。最後我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負責的人。當前我們應該把知識學好,將來才能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議這一步,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想法,觀點講述出來。無形中學生已經懂得怎樣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滲透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第五步談。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收集有關的名言名句。學生把有關的名言名句板演到黑板。我選取了兩個比較經典的進行評析。第一個是一切在於人,一切為了人。——高爾基《人》,第二個是天才如果袖手旁觀,即使他優美出眾,也仍是畸形的天才。沒有愛的天才是種怪物。——莎士比亞《莎士比亞論》。 第二個問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收穫?生答: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另一生答:我知道如何方能得到快樂。再一生答:我知道樂是苦中來。又一生回答:我最大的收穫是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公民。談的目的是讓學生拓展思維,知識遷移,從而也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覺得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敢想、敢說。能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步驟分為練、講、找、議、談五步,每一步都精心設計了不同的問題,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鍛鍊。通過議,把責任上升到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滲透了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要做一名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責任的公民。不足之處有兩點:

一是學生討論不夠熱烈。也許是剛推行杜郎口模式,學生基礎又比較薄弱的原因。

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得還不夠。對於社會責任這個問題只是兩句話帶過。其實這個問題可以作為一個重點問題。很多人就是因為缺乏社會責任感,走上了犯罪道路。

第3篇

?家》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凝練,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這首兒童詩就是以家為題,從比喻的角度寫家,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比喻,讓學生體會為什麼說祖國就是我的家,培養兒童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應把握兒童詩的特點,並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著力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在讀中激趣,在想象中馳騁,讓學生在朗讀、說話、唱歌等活動中輕鬆愉快地獲取知識,受到情感的薰陶。

上課伊始,我出示家字,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的家怎樣?有的說我的家很溫暖,有的說我的家很漂亮,在家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關心照顧我,我很幸福。這樣激發了學生對自己的家的熱愛。

二、媒體教學展現優美的畫面,創設美好的情境,引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優美的畫面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課堂上,我讓學生看藍天白雲圖、樹林小鳥圖、小河魚兒圖,祖國風光圖,並配以優美的解說,給學生直觀形象地體會到白雲、小鳥、魚兒、種子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很快樂,激發學生對家的熱愛。為學生有聲有色的朗讀做好情感準備。《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我讓學生用多種形式充分自由地朗讀,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學生朗讀的同時進行適時的評價點撥,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因而學生讀得有聲有色。

課文的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是全文的重點句,也是全詩理解的難點所在。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讓學生說說,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播放祖國山水風光的圖片,如巍峨的高山華山、黃山,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遍地的鮮花,讓學生來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麗的景象,進而感悟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讓學生唱一唱《娃哈哈》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使學生體會在祖國的哺育健康學習、生活、成長的快樂,進而感悟祖國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後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在音樂聲中感情朗讀,入情入境,與文字產生情感的共鳴。

家有大家,有小家。學習課文時,我不僅注意課文中說的家,白雲、小鳥、魚兒、種子、我們,並將其拓展延伸,所有中國人有一個共同的家叫中國,全世界的人們有一個家,叫地球。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我們的家?

兒童詩的語言精煉、意象簡單使得詩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讓學生帶著對文字的獨特感受,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像,請學生仿照課文,去填補這些空白。課堂上我創設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如:我讓學生說說藍天還是 的家。樹林還是的家。小河還是誰的家。泥土還是的家。學生欣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入情入境,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這不僅巧妙地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啟了詩性思維,激發了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更積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生字兒時,我出示兒的筆順,讓學生看著筆順說說筆畫,在書上描紅,再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從旁點撥和指導,並以兒歌提示學生書寫注意點,學生興趣濃,印象深刻,接著示範板書,最後讓學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規範地書寫生字。

總之,通過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展開想象說話,體會家的溫馨,在家中生活得幸福快樂,從而使學生不僅體會了詩句,而且受到了情感地薰陶,學習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