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學常規檢查制度2篇 教學常規把控:細緻檢查,追求卓越

教學常規檢查制度旨在確保教學過程的規範性和教學質量的提升。該制度包括學校領導、教務部門、教師以及學生等多方參與,通過定期檢查、評估和反饋,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該制度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保證師生雙方權益,還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果,為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

教學常規檢查制度2篇 教學常規把控:細緻檢查,追求卓越

第1篇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常規是教學規律的體現,是對教學過程的最基本要求。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現根據《株洲市國中教學常規制度》並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如下規則。

教學計劃主要包括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備課組計劃、個人教學計劃等。

1、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要依據學校教學工作目標,統籌協調,對各年級、各學科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和相應的檢查措施,對各項主要教學工作做出具體安排,作為各教研組和任課教師制定教學工作計劃的參照依據。該計劃必須有具體的管理目標和實際可行的質量監控措施,應在主管校長的直接領導和參與下由教務部門組織制定,學校教科室參與,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經學校行政會審定後,於開學前印發至各教研組。

2、教研組教學工作計劃應依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組學科特點,對本學期各項教研工作做出具體安排和要求。計劃由教研組制定,經全組教師討論認可後,於開學後一週內交教務部門審定存檔。教研組長為計劃執行的具體負責人。

3、備課組計劃由備課組全體成員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與教學實際,經集體討論後由備課組長執筆完成,計劃內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標要求、教學進度、集體備課活動、學科競賽活動、研究性學習(或活動課)及其它教研活動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備課組長為計劃執行的具體負責人。沒有裝置課組的學校,由教研組完成相關任務。

4、個人教學計劃由各任課教師制定,一般在開學後一週內完成。各任課教師在制訂計劃時要充分理解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總體精神,依照備課組教學要求,熟悉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本學期、本學年總的教學任務,明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瞭解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充分估計到完成教學任務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擬定教學進度,提出教學質量目標,明確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5、計劃制定後,學校應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確保計劃落實到位。學期結束時各責任部門和相關人員應及時對照計劃,結合工作進度,對工作質量和效果進行反思,並寫出書面總結,交教務部門存檔。

備課是上好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必須堅持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

(1)教學目標,必須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4)教學準備:如課前活動安排;媒體的選用(如實驗儀器、音像材料、掛圖、實物、模型、投影、多媒體課件等);

(5)教學實施過程,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主要內容,要有相應教學內容及教與學的程式,不能把教案寫成單純的知識提綱講稿;

(8)教學後記,總結本課或單元教學的得失(凡使用電子教案者必須一課一後記)。

(1)常規教案。新授課必須每課都有常規教案,按上述要求書寫。簡單的教案(教學程式150字以內)不算教案,不許用舊教案,不能以在課本、資料上寫評註圈點為由而不寫教案。

(2)課件。應根據實際需要運用,要充分考慮學生對資訊的處理能力,不能不切實際濫用,在教案中要有課件運用的說明。不能用課件代替教案。

3、教案檢查採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兩種方式,查後在末一節處註明檢查結果,並蓋教務部門專用章。教案的質量主要看一堂課的教學目的是否明確;教學設計是否恰當;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是否講練結合,精講精練;是否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依人按科通過課堂教學檢查的實際情況給予評定。

備課的程式為:個人鑽研——集體備課——修改教案。

(1)認真鑽研教材,詳細查閱有關教學參考書和資料;

(3)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國情教育、環境教育等;

2、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發揮教師群體優勢和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交流教學經驗,統一認識,解決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平衡教師的教學進度,研究和改進教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4)交流演示實驗的關鍵操作,做好學生分組實驗前的準備。

(6)通過規定時間、地點,安排好中心發言人,做好記錄等形成集體備課常規;

(7)沒有備課組的年級,在集體備課時,應將重點問題提交教研組討論。

3、修改教案。教師應把集體備課的內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礎上修改個人備課方案,提前寫出分課時教案,力爭做到思想教育、“雙基”訓練、能力培養的統一,要求重點、難點把握準確,教學方法選擇和過程設計恰當,作業設計符合學生實際。

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的最重要環節。

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包括:組織教學、複習舊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形成性練習、佈置作業等。

2、上課前應認真準備好教具或實驗儀器,在使用電教媒體時,要課前預先做好除錯,確保上課能正常進行。教師一進課堂不許中途退出,不允許在開始上課後令學生出課堂替教師提取所缺用品。

3、教師應嚴格按課表上課,未經教務部門同意,不得隨意調課,更不準隨便缺課,上課不得遲到早退,不得中途離開教室,不拖堂。

4、教師在預備鈴響時應站在教室門口,目視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同時清點學生人數,弄清學生缺席情況,對非正常缺席學生及時報告學校教務部門。上課開始和結束,師生應相互問候致禮。

5、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應儘可能體現不同的層次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他們的學習需求。必要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目標、內容、方式或進度作必要的調整,以適應學生的學習實際。

6、教師要根據學科、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堅持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自主練習的指導,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練習設計要典型精當,有利增強學生對主幹知識的運用掌握,既要防止題海戰術,盲目地多練,又要防止老師包辦,缺少學生的自主練習與實際體驗,要真正做到“精講精練”,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總結的要讓學生自己推匯出結論,學生自己能弄懂的東西少講或不講。

7、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要注意及時反饋、及時補償,盡力使絕大多數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都能實現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並獲得成功感。重點、難點的突破要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講練互動達成,通常教師講幾分鐘,讓學生練幾分種,然後再講,講了又練,迴圈往復,務求學生當堂消化吸收,以儘可能減少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的缺漏,造成學習上的.分化。

8、教師上課要講普通話,板書要清楚,佈局結構合理,能體現出講課重點,字跡工整,大小適當,用規範字,不寫錯別字。

9、教師要注意語言、行為的文明,上課時關閉手機,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衣著得體,不準穿透明裝、吊帶裙、露臍裝、短褲、背心、拖鞋進入教室,不準在教室裡抽菸。體育教師必須穿運動服、運動鞋上課。

10、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規則,課堂內發生的問題,應由任課教師為主負責在課後處理,上課時教師不得隨意把學生趕出教室,凡因特殊情況需停止學生上課,必須經年級組長同意,並上報教務處。

11、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對違反紀律的學生,要耐心說服教育,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羞辱學生,積極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

12、重視教學衛生,注意糾正學生坐、寫姿勢,隨堂教師要負責督促學生認真做好眼保健操。

13、大力提倡教師寫教學後記,強化校本研究,以不斷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師素養。

14、檢查教師上課情況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關檢查途徑有:學校領導隨堂聽課檢查;學校行政每天的巡堂,教務處定期或不定期巡堂抽查;教研組有目的的集中聽課;各班《班級日誌》詳細登記;教務處每週查閱核實《班級課堂教學異常情況登記表》等等。

佈置和檢查作業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教師反饋教學資訊、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

1、作業佈置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教師選擇作業習題,應廣泛參閱各種資料,精選那些有利於教學反饋,有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掌握“雙基”,提升能力的習題。

2、作業的數量和難度要適當,要求當堂完成。根據學生的實際,分層實施彈性作業(分必做題、選做題甚至是思考題),既要有統一的要求,又要照顧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需要。

3、作業佈置要重視對學生預、複習的指導和檢查,形式要靈活多樣,不僅佈置讀、寫、算的作業,還要佈置操作、實驗、調查、考察、觀察等實踐性強的作業。

4、堅決杜絕懲罰性作業,隨意性作業和大量機械重複的作業。

要適度控制課外作業的總量。國小四、五、六年級每天不超過1小時,一、二、三年級不超過0。75小時。一般情況,國中生每天不超過1。5小時。

語文: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課外廣泛閱讀、觀察和積累,並適當佈置相關的練習;國小三年級起語文的大作文每期不少於八篇,小作文不少於四篇;國中語文的大作文,每期不少於八篇,小作文兩週一次。數學:原則上每課一次作業,國中學生每週不少於四次。外語國中學生每週不得少於三次,國小不得少於一次。物理、化學每週不得少於兩次。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每週不得少於一次。其它學科根據實際情況適當佈置課外作業。

1、教師必須及時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訂正,日期明確,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責任心,全面獲取教學反饋資訊,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

2、批改作業採取等級制或百分制。教師批改時要給予評價等級或分數,不得出現只給評價等級而不批改,或既不給評價等級又不批改,只寫一個“查、閱”等不負責任的現象。

3、批改要具有示範性,教師書寫要工整,標點要規範。作文的眉批、總批評語要得體,指示要具體,富於激勵和指導作用。

4、作業批改一定要由教師本人進行,如發現讓學生代改作業或應付檢查讓學生突擊補做作業,教師突擊批改的現象,學校應追究該教師的責任。

5、作業提倡全批全改,作業種類及批改方式需年級備課組統一。

6、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按時、規範、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如學生拖欠或不做作業,教師又沒及時發現或沒有采取補做措施,追究該教師的責任。

7、贊成和提倡在作業佈置和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創新,但不得以教改為名不佈置或不批改作業,實行改革實驗的教師應將改革方案報學校批准備案,期末寫出實驗效果報告。

8、教研組每月檢查一次作業批改情況,學校不定期抽查與檢查相結合,並將結果公佈於眾。並且學校每年要組織不少於1次的各年級各類優秀作業展評。

理科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開拓視野,樹立科學研究觀的重要手段,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基本要求是:

1、嚴格按課程標準規定指導學生動手做好學生實驗,不能以講實驗,畫實驗,看掛圖代替,學生的實驗報告教師要及時批閱。

2、認真做好演示實驗,提倡並鼓勵教師因地制宜自制實驗教具,合理改進、增加演示實驗,或者在可能的條件下,把部分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或把某些思考性強的習題改編為實驗(演示或學生分組實驗),提高實驗課實效。

3、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開放實驗室,逐步培養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能力,指導學生課外進行實驗,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4、學校要認真組織學生實驗能力考核,考核結果計入學生的學業成績。

5、在進行實驗教學檢查中如出現未完成應做實驗情況者,學校應追究有關教師的責任。

1、輔導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既要課內輔導,又要課外輔導,既要集體輔導,又要個別輔導,真正落實“堂堂清、週週清、月月清”。

2、輔導要有計劃、有記錄、有重點,主要是學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適當佈置提高性作業,向其推介課外補充讀物,讓其參加興趣小組等辦法,激勵興趣,發揚特長;對個別學習困難學生,可採取個別輔導和小組輔導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補缺,並在學習習慣、為人處世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對學習的責任感。

3、輔導要講究效益,要做到熱心、耐心、有信心,避免疲勞戰。如放學後不要留學生集體輔導,個別輔導時間不宜過長。

4、輔導要運用多種形式,早晚自習是一種主要形式,任何教師不得缺上輔導課。(以學校行政值班登記為準,記入月教學常規工作檢查)

1、課外活動包括:學科興趣小組活動、競賽培訓、課外科技活動、文體代表隊活動等。

2、教師要負責各活動小組的組織和指導工作,每個活動組由備課組或者教研組確定輔導教師,至少每兩週開展一次活動,輔導教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做到有方案,有記載,有總結。

3、活動內容健康有益,形式多樣,儘量為學生提供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以擴大知識面,加強學生間交流,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學校教務部門根據各科活動小組計劃統一安排活動地點和時間,並定期檢查。

1、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各年級組在教務部門安排下每學期統一組織考試不超過三次,各學科平時考核,可由備課組或者教研組長負責,隨堂組織小考,但不得隨意調課進行全年級的統考。

2、認真命題、組考、閱卷、保證質量。教師要按水平考試的要求緊扣教材命題,著重考查學生“雙基”達標情況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應用能力,注意試題效度、信度和區分度,防止出“偏、怪、難”題。按7:2:1的比例,即基礎題佔70%,小綜合題佔20%,難度較大的題佔10%組織命題,統一閱卷,並以備課組為單位將考試成績上報教務部門。

3、考試方法以閉卷為主,採用考試、考查相結合,外語聽力、口試和筆試相結合,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考查。

4、成績評定一般採用百分制。對於學年終結性考試,要對不及格的學生進行補償教學後,給予他們再次測評的機會,並在此基礎上登記成績。要讓學生看到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價值,鼓起繼續學習的勇氣。學期期評成績的評定,不能只注重對最終學習結果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含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也應成為學習評價的重要依據,應按5:3:2進行評定,即期末考試成績佔50%,期會考試成績佔30%,平時成績(含小考、課堂提問、作業、實驗及平時表現等)佔20%。

5、教學質量分析是改進教學的重要參考資料,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試題分析:包括試題的題型、主體知識覆蓋面、試題分值合理程度、試題難度、試題的主要優缺點等。學校教務部門應對各學科命題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對明顯失效的考試,例如:對於學校自己組織命題的考試,凡學科及格率低於50%的,應認定為命題重大失誤,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學生學業成績分析:應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二率”(即優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在進行必要的資料統計後,結合所教班級的情況做出定性的描述,期末在教學質量分析的基礎上寫出全期教學工作總結並按時上交教務部門。

1、教研活動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教研活動要以提高教學效率為重點,提高教師素質為根本。不允許拒絕參加教研活動或拒絕接受教研任務(如拒絕撰寫、上交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拒絕安排上公開課,拒絕接受教研組安排的競賽活動、課題研究等)的行為,各備課組要精心組織參加省、市、校級的各項教學、教研的競賽評比活動。

2、教師要積極參加課堂教學研討活動,50歲以下的教師每期一堂研討課,市縣級學科帶頭人和市縣級骨幹教師每年一堂示範課或觀摩課。

3、教研組活動根據活動安排確保每週一次,每次活動必須有主題、有中心發言,每學期組織一至三個研究主題,確保每次活動有明確的內容,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4、嚴格建立聽課學習制。校長、教科室主任、教務主任每學期聽課不少於30節,其他學校中層幹部(總務除外)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一般教師聽課總數不少於15節,聽課時,必須有聽課筆記和評議。

5、積極進行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與教育教學科研的實踐。每一年度每位教師必須完成一篇教研論文或教學心得體會。

6、所有教師都應根據自己原有的基礎制訂專業發展規劃,提高自身素質;學校要為教師推薦專業必讀書目,開展教師讀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教研組、備課組應定期交流學習心得。

7、學校領導不定期參加各組的教研活動和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教科室應定期檢查教研活動和公開課情況。

教學常規檢查制度2篇 教學常規把控:細緻檢查,追求卓越 第2張

第2篇

檢查人員為各學科分管領導、各教研組、備課組組長,檢查人員職責是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認真檢查,及時把常規中有特色的地方或發現的問題詳實記錄下來,並簽上名字,實行檢查人負責制(即對自己檢查後所作的評價簽字負責)。每一次檢查,檢查人都做到及時記錄,及時反饋,便於教導處督促教師及時整改。

每學期由教導處統一普查,每學期普查三次。分別為開學、期中、期末。每次檢查由教導處牽頭,先由各組組長將教案、聽課本、作業收齊,再由各學科分管領導帶領各教研組、備課組組長,依照《信州區國小教學常規》開展檢查,檢查後均作好記錄,當發現教案不合要求時及時下發整改通知,要求整改,一週內再次複查,並由組長、分管領導簽字之後小結,且及時將檢查表、整改通知書、檢查小結(電子稿)交給教導處存檔。

①抽查由教導處組織檢查人員到各辦公室不定期進行檢查

②發現問題,下發友情提示卡,及時與教師交流與反饋。

互查由各年級備課組組長組織本組教師在教研活動時進行,互相學習、查漏補缺 。

教學常規各次檢查情況納入教師學期常規執行情況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