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茶館電影觀後感3004篇 茶館電影:思辨之旅

《茶館電影觀後感300》是一部由公文網站推薦的經典電影,這部片子精彩紛呈,讓觀眾在茶館裡細細品味生活的真實與傳奇。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角色形象鮮明,更通過細膩的畫面與動情的音樂將觀眾帶入那個遙遠的時代。

茶館電影觀後感3004篇 茶館電影:思辨之旅

第1篇

書名為《茶館》,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外公每次帶我去茶館打牌的情形,在我印象中,茶館就是一個熱鬧而常常籠罩著煙霧的地方。可翻開了書,才發現它並不是僅僅講的是在茶館裡的事,而是以對話劇本的形式講述了一副舊北平社會的浮世繪的黑暗社會,老舍從小小的一個茶館中反映出了整個社會,以小見大。是由茶館中的客人的話中而得。語言樸素卻能體會出許多意味。書雖短小而精緻。把我印象中的茶館的形象完全顛覆,同《駱駝祥子》一樣,老舍也是無情的批判了這個社會—他不讓好人有出路。

,書的主人公是王利發,他是他裕泰茶館的老闆,他也是整本書的線索。在第一階段中,拉皮條的為太監娶老婆,暗探遍佈社會,麻木的旗兵無所事事,尋釁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產的農民賣兒鬻女,愛國的旗人常四爺因幾句牢騷被捕,新興的資本家企圖“實業救國”,王利發左右周旋,企圖使生意興隆。而在第二階段的發展中,惡勢力越來越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暗探宋恩子、吳祥子的後代子承父業,繼續敲詐勒索,拉皮條的劉麻子的後代青出於藍,依託當局要員準備開女招待“拖拉撕”,龐太監的侄子侄媳組成的迷信會道門在社會上稱王稱霸,甚至做著“皇帝”、“娘娘”的美夢,而一些企圖有所作為的良民百姓卻走投無路。

我第一遍讀它的時候,還不能理解它,此書短小,且為劇本式的,還被拍成了真正的話劇,我雖未深入去讀,但也能淺薄的感受到當時社會下厚重的歷史畫面。

茶館電影觀後感3004篇 茶館電影:思辨之旅 第2張

第2篇

裕泰茶館裡,一個個蒼涼的故事悄然縮放,有夢想破碎的無奈,有骨肉分離的痛楚,有欺軟怕硬黑白顛倒的腐朽,混雜於茶客們喧囂的冷談聲和嘆息聲中,化成一片嘈雜。而我,靜坐於茶館內,輕飲一口清茶,留下了滿腔的苦澀…

老舍是睿智的。在他的筆下,每個人的出場都暗示著他不可逆轉的命運。他們都在等待著黑暗的源泉張開血盆大口緩緩地將他們吞噬。

常四爺一出場,便提著一隻被幽囚的鳥兒,殊不知,他亦是一隻心高氣傲的鳥兒呀!世事滄桑,社會腐朽,他用明銳的雙眼看到了罪惡的本質。他憤世嫉俗,他正直無畏,於是他像畫眉般高聲吟唱,抑或抨擊著奢靡的貴族和不公的世道,抑或預言著帝國悲愴的命運。

一聲清脆的啼鳴,輕易地打碎了人們精心呵護的幻境。然而,這隻正直而又善良的鳥兒也難逃被囚禁的厄運。他被關入了冷冰冰的鳥籠中,於是所有悅耳的啼鳴都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化成一片徒勞的虛嘆。鳥籠外,是人們悲憫的目光和無盡的沉默,而鳥籠內,只有一陣陣的嘆息。

王利發準備了兩杯茶,一杯奉送給窮人,另一杯為達官貴人而溫。

在他的心中總是盪漾著一泓同情的湖水。他可憐那些淪落的人們,卻感到無能為力,只能奉上一杯清茶。炙熱的茶水裡,翻滾的是掌櫃的悲憫。

然而,在動盪不安的局勢裡,他又不得不戴上世俗的面具,對於上層階級,他諂顏獻媚,吮癰舐痔,他希望能用一杯暖暖的好茶來換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是,時代的悲哀將他一步步逼入絕地。

無奈,王利發手中的茶壺摔碎在地,滾滾燙的茶水四濺,留下滿地晶瑩的碎片。

秦仲義手持鋼刀,他滿腔豪情,期盼著能用鋼刃斬斷纏繞於神州大地的荊棘,開闢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龐太監身藏利刃,陰險狡詐,他的劍尖直指著那些真正救國存亡的義士。

兩人相遇了,表面上一陣寒喧,實際上早已刀光劍影,維新派與頑固派的針鋒相對一觸即發,令人不由為此驚歎。

舞刀弄劍間,他們劃開了時代的傷口,湧出汩汩的鮮血。

在那個遙遠的時代中,人人如棋,每個人都肩負著不可下的使命,卻又不得不如同傀儡般受制於人,尖銳的矛盾造就了均可逆轉的悲劇,一枚又一枚的棋子被粉碎。棋盤上,只留下一片殘局。

第3篇

時間為線索,帶我們走進那個年代,去感受那時候人們的生活。剛開始是歡快的骨板,街上車水馬龍,各種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茶館裡面,店小二的吆喝聲不斷,人們一邊喝茶一邊下棋。好不熱鬧。在這樣熱鬧的場景中卻有一塊冷漠的牌子“莫談國事”。可見在那個年代人們都是小心翼翼的活著。可能稍不留神就會說錯話引來禍事。

所有的主要角色在一開始說話就表露他們的性格。例如專門拐賣人口的劉麻子,他這樣說“大清國有的是金山銀山永遠流不完”。越是日子不好過,就越會有更多的人為了謀求苟生以賣兒女這樣悲情的方式求得生存。太監總管龐公公就是一個花錢只買小姑娘的這麼一個人。我看著這一幕,不禁冷笑,感嘆人民生活的悲哀。

接著是軍閥混戰的年代,茶館在改良中謀求生存。人們對辛亥革命不徹底的無奈,百姓對“革命”二字沒有真正得到理解。劇中一句話“大清國不一定好,可到了民國,我捱了餓。”這一句話,真的是很深刻,直白的反映了當時百姓對民國政府不滿的情緒。也道出那時候的民不聊生。哎~

在最後,開篇便有一種催人淚下的悲涼感。打骨板的先生癱坐在路邊唱著悲涼的快板。王掌櫃為了茶館能夠存活下來,也被迫打起了請女招待的注意,但終究是救不了這個六十多年的老字號。最讓我感觸的是影片最後,三個老人在茶館裡給自己撒紙錢,黑黑的茶館已是破爛不堪,與影片開頭的那一副繁華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只能嘆息。

第4篇

如同老舍先生原著的劇本一樣,這部電影是你錯過了,就會後悔終生的佳作。

原作茶館的劇本所獲得美譽不啻多提。茶館,就像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人常去的coffeehouse,不僅僅是一個供大家休閒品茶的店面,更是一個在網路還沒有誕生,不同資訊匯雜交融的講堂;政策的革新,國家的興亡,在散臺和雅座,貴客和閒人之間被品評論道。所以茶館裡茶客口中那些古今多少事,往往可以從一個層面去映照著那個時代和那個社會。

如果只談電影,它的敘事結構,場景都很簡單:老裕泰茶館店內和店外的一條街道,構成了主要的空間。除了片頭的旁白,和數來寶的快嘴,都是通過人物與人物之間大段落的對白完成對故事的敘述——而臺詞十分忠於原著。

對於一部經典作品來說,優秀的演員是它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對於演員來說,角色帶入,神韻表達,臺詞功底則是他的生命。

扮演店主人王利發的於是之,秦二爺的藍天野,大小劉麻子的英若誠,常四爺鄭榕這些老演員,他們的演技只可謂“出神入化”,那濃濃的京味兒,就像盛夏時節老北京的大碗兒茶,醇香四溢而不可抗拒。

比如一個小細節,在秦二爺看到一對逃難母女進入茶館乞討賣身的時候,藍天野添加了一個原著上所沒有提及的小動作——他下意識地將手伸進自己的內懷,這說明他第一個念頭是想施捨一些錢財給這對可憐的母女,但是馬上,他將伸進去的手收回,並冰冷地喝令租著自家大屋開茶館的王掌櫃將二人轟出店外。

秦二爺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按照原著的設定,他是清末那批最早動了資本主義精神的實業家,宛如《子夜》中著色描寫的大老闆吳蓀莆,他們都是堅信開設工廠,發展工業,才是真正救國家於危難的有意義的行為。

所以在重點描寫秦二爺勒令王掌櫃漲店租,並發表一番開工廠救國救民的巨集論後,這個由藍天野新增的小動作則更凸顯角色的真實。秦二爺並非是一個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吸血鬼資本家,他亦如憤世嫉俗,滿腔熱血的好漢常四爺,心中始終有顆悲天憫人的同情心。只是,對野心勃勃,打算傾全部家產來投資實業,以便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來收容更大數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的時候,僅僅賞難民一些小錢,在他看來,是小善之舉,不切實際,只能是用這種施捨和憐憫換回自我的一種安慰,談不上對國家對民族的救贖。

而掌櫃王利發,則大概是對傳統的中國百姓的一種隱喻——處事圓滑;敬畏權貴;自私但常懷慈悲;善良但流於懦弱;遇不平忍氣吞聲,往往第一想法是拿錢買平安,爭取私了,在那個嚴重缺乏法律公正的年代也嚴重缺乏法律意識;而且,擅長拿來主義,時代大變,茶館小變——民國了,剪了辮子開大學生公寓;抗戰勝利,招女服務生賣香菸卷。

不管時代如何在變遷,他始終知道該怎樣去改良去適應,可是無論他怎麼改變,在那樣的社會大環境下,他所作的一些革新都沒有真正革去內心中那種難以根除的保守和逃避。

於是,在千千萬萬個王利發所構成的社會裡,大家都在充滿妥協的改良中避世,我們的民族根基的那些患了千百年的封建病並沒有得到根治。因此,無論是像秦二爺實業救國,發展商業工業,還是像常四爺那樣自強自立的小農小家意識,都在那無可奈何的“莫談國事”的店內告示的佐證下,成了一次次被強權魚肉的犧牲品。

大談主義,鼓吹革新,穿衣戴帽工程,面子工程,粉飾太平,咱大清國有的是金山銀山,永遠流不完——結果呢,逃避本質性問題,對不起,那些對咱們這些處處在乎人際關係,需要有老主顧照映,誰不好個面子的王掌櫃面前,只能化作最後那三尺白綾,漫天的紙錢,和吞嚥下去的那聲重重的嘆息。

說洋話信洋教的洋買辦,開工廠興工商的小實業家,固守祖制的老太監,自給自足的小國寡民,邪教妖孽,西山的紅軍...指望著“他們”來改良,來革命,來拯救,“他們”?誰?譚嗣同還是康有為?沒有“他們”,只有“我們”。願天下國人能夠真正明白,真正實踐這個“大改祖制”的“主義”。

說點輕鬆的,本片內的許多老演員,後來都活躍在早期中國電視的銀幕上。比如劉麻子英若誠,唐鐵嘴張瞳,分別在我愛我家裡扮演了隔壁的老胡和老鄭;扮演鬆二爺的黃宗洛,在我愛我家裡飾演過114集優化組合中那個拿橡皮繩上吊的老頭子;扮演秦二爺的藍天野,則是老版封神榜裡面仙風道骨的姜子牙。

這些老戲骨們如今不是年過耄耋,就是駕鶴西去了,留下這麼一部優秀優秀的電影,供後來人反思,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