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提升城市基層建設治理措施

  提升城市基層建設治理措施

以人民為中心,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特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不斷提升超大型城市基層治理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提升城市基層建設治理措施資料,提供參考,歡迎參閱。
 

提升城市基層建設治理措施

 

措施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部署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基層政權建設是黨和國家的永恆命題,是國之根本,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上海民政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期間的重要講話要求及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特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不斷提升超大型城市基層治理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堅持制度建設,讓社會更有秩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圖譜,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為把我國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指明瞭前進方向,是我們推進基層治理、加強城市管理的根本指引。“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從上海實踐出發,必須通過完善的制度體系,將一輪又一輪的創新實踐,進行迅速的總結和固化,通過不斷重複的制度建設,做到“靈活且高效、縝密而精細”,以妥善應對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制度性舉措,處理好各方參與社會治理的路徑、章程和規範,即“遊戲規則”。讓人民群眾在一件件小事中,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時刻感到穩定和諧有序。

一是發揮好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優勢。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是基層治理的關鍵和根本。要不斷改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改進黨的基層工作,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同時,也要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發揮黨領導下社會力量的聚合作用。加大對中心工作的推介力度,通過民主協商、示範引領等多種方式,加大宣講和宣傳,讓社會各方力量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比如,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服務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參與脫貧攻堅、參與垃圾分類,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二是抓好從基層開始的社會治理體系。頂層設計,要堅持從底層做起。上海改革開放四十多年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來自群眾,來自基層。要從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不斷探索和完善符合上海超大型城市特點的基層治理體系,有效解決一些長期困擾基層的難題,如“橫向部門合力不足、縱向基層力量不強、社會參與程度不高”等問題,將群眾的問題發現在基層、解決在基層。要把社會治理變成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生動實踐,真正讓人民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

堅持社會參與,讓基層更有活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文化造就了多姿多彩的社會活力,而這蓬勃的社會力量也恰恰是上海改革的動力源泉。一是大力推進社群自治共治。只有政府、居村幹部和少部分居民參加的社會治理是不夠的,要讓更多的居民有組織地參與表達,發掘和培育更多的社群達人,百花齊放,才能奼紫嫣紅。要充分發揮黨領導下的社群民主協商平臺,政府搭臺,調動企業、社會等各方主體共同參與,找到最大公約數,凝聚最大共識,讓人民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二是堅持創新方式方法。針對社會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創新的思維和手段,通過強化“有困難找居村”機制,對基層反映的問題及時掌握,做到“一葉知秋”“見微知著”。要正視問題、正視矛盾,換位思考,讓老百姓的些許小事,可以通過制度化的渠道進行表達。

堅持重心下移,讓服務更加便利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從上海實踐出發,基層治理關注的重點,就是夯實和鞏固黨執政基礎的基層落腳點,落實重心下移,大力增加公共服務供給,不斷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使居民真正感受到“社群是我家,我愛我家”。一是優化社群政務服務。堅持“智慧政府”的理念,推進社群政務服務流程再造、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深化社群事務受理“全市通辦”“一網通辦”及“長三角通辦”,讓群眾網上辦事更加順暢和便利。二是打造“民生顧問”。進一步運用黨的群眾工作方法,做好人民群眾的“民生顧問”,打造超大型城市精細化服務的上海模式。通過實實在在的舉措,通過場景式的服務,讓老百姓看得到、摸得到,讓群眾更加有獲得感和感受度。三是鼓勵社會資源投入。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服務供給。如,在養老服務領域,要大力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支援各類主體進入養老服務市場,研究更多的保險類養老產品,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堅持機制創新,讓治理更有效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需要我們全面把握、深刻領會。所謂“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上海民政要從新時代民政的職能任務出發,切實把握民政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職責定位,加大機制創新、模式創新和手段創新,把國家治理體系中最基本、最基礎的部分抓好、抓細、抓實。一是著力打造“社群雲”平臺。著眼解決當前社群治理資訊化建設中存在缺乏大資料支撐、資訊碎片化,缺少整合、系統繁多、基層負擔重等瓶頸問題,推進上海“社群雲”建設,打造“智慧化+基層治理”的上海模式。通過“社群雲”平臺,匯聚全市統一的社群基礎資訊資料庫,集管理、服務、自治共治為一體,為基層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提供大資料支撐。二是推進社群分類治理。針對上海七類社群典型型別(老公房或售後公房居民區、商品房居民區、混合型居民區、涉外居民區、農村宅基住房居住區、農民集中安置居住區、大型居住社群),推動基層制訂和實施分類治理實施方案,形成“一特徵三清單”(即不同型別居民區的特徵,需求或問題清單、資源清單和服務清單),實現分類指導、典型引領,提升上海基層治理的精細化水平。

       措施二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為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瞭方向。今年以來,北京市朝陽區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把“接訴即辦”作為衡量主題教育成效的重要依據,深入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方式和路徑,有效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加強“接訴即辦”組織領導。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必須加強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城市基層治理全過程。在深化“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中,朝陽區積極適應社會治理的新特點、新規律,把“接訴即辦”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成立由區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區委、區政府領導分工負責的“接訴即辦”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領導。建立“未訴先辦、一辦到底”工作機制,梳理全區“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兩個月以上未解決的訴求臺賬,明確主責單位和解決時間表,相關責任單位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對於需要區級層面統籌協調的問題,由相關責任單位上報,全部列入區級“一辦到底”計劃,由牽頭區領導和責任單位共同推進。

健全“接訴即辦”制度機制。

       人民群眾是社會治理的參與者、受益者、評判者。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要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接訴即辦”是緊緊圍繞群眾“七有”要求、“五性”需求、解決群眾“身邊事”的系統設計,要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圍著群眾轉、奔著問題去、沉到一線幹,在解決群眾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的過程中踐行好初心和使命。“接訴即辦”的核心在“即”,對群眾合理訴求即刻迴應、即時辦理是對基層黨組織的明確要求。為此,朝陽區建立了群眾訴求全時響應機制,“三級兩訪”回覆回訪機制,提示單、催辦單、督辦單“三單”督辦機制以及會商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辦理部門接件後,原則上要在1小時內細緻瞭解訴求,及時告知工作進展,事情辦結後及時告知辦理結果;疑難、複雜事件或當事人對答覆不理解、不滿意的事件見面談、上門談,不斷提高訴求解決率和群眾滿意度。

創新“接訴即辦”方式方法。

       基層社會治理任務重、頭緒多、難點多,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必須運用好科學思維。朝陽區在推行“接訴即辦”工作中,注重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新工作理念,推動“接訴即辦”進一步向“未訴先辦”延伸。探索形成“查、應、解、判”的“未訴先辦”四步工作法,主動查、早迴應、解難題、判需求,引導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先行一步、向前一步。在全區範圍內推廣走動式、穿透式、蹲點式工作法,構建黨建引領“未訴先辦、一辦到底”大走訪工作機制,要求43個街鄉領導和幹部深入到社群、村的每一個樓院(網格)、每一個村巷,通過走動摸需求、通過溝通化解矛盾,加快推動從“等訴求”向“找訴求”的轉變,以主動治理的態度、源頭治理的方法、共同治理的路徑,不斷鞏固和提升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