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薩利機長》觀後感4篇 《薩利機長》:拯救生命的勇氣與決心

《薩利機長》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講述了2009年US Airways 1549航班在起飛後遭遇鳥擊後,機長切入哈德遜河進行緊急降落的故事。該片反映了美國民航探索技術進步和人文關懷的方向,贏得了全球觀眾的讚譽。

《薩利機長》觀後感4篇 《薩利機長》:拯救生命的勇氣與決心

第1篇

影片講述了在飛機失去動力時薩利機長當機立斷將飛機於河上迫降並使155人全部獲救卻不斷遭受調查質疑,最後證明薩利機長是一個完完全全英雄的故事。

影片寓意深刻,我只想淺談一點關於一些我所注意到的細節問題。首先是空姐,給人的印象是訓練有素,在有了飛鳥撞擊的猜測以後,絲毫沒有顯示出慌亂,而是面帶微笑,鎮定自若,安撫乘客,冷靜的告訴乘客要怎麼做,給人以信任感。不同於國內空姐是吃青春飯,挑選空姐的要求是"瘦、高、白、秀、美",美國更注重的是體貼的服務與經驗老道的緊急情況的應急反應,所以在美國,我們在飛機上看到最多的,是空媽,而不是空姐,與美好的外表相比,作為機組成員,我想更重要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還有一點我想說的是美國的救援體系,這一點十分令我感動。就是在事故發生後,可以立即、機動的調配有關力量,迅速完成救援。包括船隻,軍隊,直升機等救援部分,紅十字會等災後後勤援助,及維持秩序的警察等,全部有效到位。不論隨後的後續工作有何問題,起碼在保證人的生命,即救援工作上,美國做的相當不錯。當然,美國的援助體制也不是一開始就十分完善,在一開始,美國的救援體制十分拖沓,無效,機動性差,軍隊也是重反恐而輕賑災,更不用說與紅十字等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問題了,可以說,在卡特里娜颶風之後,美國的救援體制才漸驅完善,而期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有制度化的批評機制促使救災體制不斷地更新、調整,而我國我國尚缺乏這樣的制度化的、有效的批評機制,網路批評也處於無序狀態。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馬雲說過"中國最大的危險不是gdp跑7還是跑8,跑6又怎麼樣?只要我們喝的水是乾淨的,空氣是好的,食品是安全的。窮一點還能活得長一點。"同樣,,我們不應純粹注重中國人的"面子問題",更重要的是"裡子",才是衣服是否舒適的關鍵。

《薩利機長》觀後感4篇 《薩利機長》:拯救生命的勇氣與決心 第2張

第2篇

?薩利機長》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20xx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由拉瓜迪亞機場飛往夏洛特的1549航班在起飛僅兩分鐘後就意外遭到飛鳥撞擊,在兩部發動機都已停止工作的情況下,薩利機長憑藉40多年的駕駛經驗成功將飛機迫降在紐約哈德遜河上,未造成一人傷亡。其實這種“零傷亡”事故,無論從哪個角度理解都是皆大歡喜的。影片情節的發展著實出乎我最初的理解可接受程度之外,值得一看。

其實影片開始,內心對薩利機長這一形象就有了正面英雄的主觀設定,直覺上從未懷疑過。貫穿整部影片,我不明白為何像這樣的“零傷亡”航空事故,還要經歷審查委員會這般嚴苛的質問,且似乎他們費盡心思的計算機模擬都在把薩利推向一個“圖謀不軌”的邊緣,真的擔心故事最後以揭祕一場陰謀結局。令人欣慰的是,薩利並沒有因為質疑而失去理智與風度,並用人性的道理贏來了35秒的時間,也最終得到了審查委員會的認可。我們永遠不可能活在一個真空的現世環境中,人性分明如此複雜,卻被要求像機器一樣精確無誤地執行,不知是制度的缺塊還是整個科技資訊時代的悲哀。

哈德遜河上的救援,這是第一次完整見到飛機水上迫降後的救援過程。除了對機組人員沉著穩重的指揮疏散和各方救援的完美配合的讚美之外,我想說的是,平時我們個人從沒特別在意過的救援設施裝置和所謂常識,或許只有災難真正發生在我們頭上時,才能意識到它對於生命的意義。

影片最後的聽證會上,審查委員會最終承認:無論是計算機模擬,還是各方面的分析表示,絕無生還的可能,除了你。薩利為自己爭取了35秒人類反應,這35秒,是人類的弱點,也正是人類的偉大,理解了這35秒,才能理解人類生之不易,才能理解英雄的艱難與勇氣。

第3篇

影片《薩利機長》講述的是,機長薩利駕駛的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在起飛不久就遭到了群鳥的撞擊,導致兩架發動機全部熄火。在這危急關頭,機長將飛機成功的迫降在了哈德遜河上,飛機上的人員全部生還。但是,事後相關部門對他進行了調查,認為他這個選擇是錯誤的,因為迫降在河上實在太危險了,相關部門一致認為,這架飛機完全可以返回機場或者迫降到附近的另一個機場。

在聽證會上,相關部門稱,當時飛機上的各種引數顯示,完全可以返回機場。並且他們利用這些引數做了模擬,結果是完全可以成功降落。當時聽證會場一片寂靜,這時薩利機長提出了以下三個問題:a、這個結果是經過多少次演練之後的;b、是否事先就知道機場的轉向;c、有沒有考慮當時情況下需要思考的時間。相關人員回答說:這個結果是經過了17次演練之後才得到的,操作員事先知道機場的轉向,沒有預留思考時間。

當飛機出現險情時,機長根本沒有機會去演練,他需要做的是如何挽救飛機上的全部人員。經過商議,相關部門預留了35秒鐘的思考時間,儘管當時機長是用了208秒的時間去思考如何應對當時的危情。再次模擬的結果是:兩個機場都迫降失敗,會造成機毀人亡的結果。會場再次的安靜了,片刻之後,掌場響起來了,相關部門肯定了機長當時的操作。

很多時候我們都太依賴於資料了,好像這堆資料就能給我們準確無誤的答案似的。比如我們很多人新增衣服並不是依靠自身的感受,而是依賴於天氣預報的氣溫。我們太過於依賴資料,從而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現場的實際狀況,這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發生了機械故障的'飛機,可以說每一秒都在變化,當然是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見機行事,而不是依照資料按部就班的處理。

第4篇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薩利機長》。

20xx年1月15日,由薩利機長駕駛的飛機不幸被鳥群擊中,在生死關頭,薩利機長急中生智,降落在哈德遜河,機上155人全部獲救。然而安全委員會卻極度懷疑他的做法。最終,機長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這部影片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薩利機長。他有著一頭蒲公英一般的白髮,眼神犀利,神情嚴肅。影片運用插敘的手法,插入了機長曾經開過農用飛機、戰鬥機的鏡頭,可見他的經驗豐富——畢竟,人家有42年的光輝歷史嘛!

薩利機長的冷靜也著實令人佩服。僅幾十秒的時間內,他竟然能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從而保障了機上155人的性命,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在飛機急速下降的途中,他並沒有慌亂,嚇得發抖,也沒有一味地執行塔臺地命令,冷靜分析,真可謂冷靜過人。

薩利機長還擁有超強的責任心。在他安全回到渡輪上時,他並沒有顧著自己的身體,要求拿毯子來,對別人指手畫腳,他只是著急於機上155名人員的生命。他不希望因為自己而連累別人的性命。

除了影片的主角薩利機長,副機長傑夫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行的途中,即使他對於薩利機長迫降河面的決定深感驚訝,但他也沒有提出疑意,只是服從機長的安排,儘量不給團隊拖後腿。倘若他不服從命令……後果將不堪設想。

儘管面對委員會的質疑,薩利有過自我懷疑,但他仍然堅持於自己的正確做法,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面對困難不慌張,面對質疑不動搖,相信該相信的。或許,這就是薩利與他的團隊的成功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