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搖啊搖》教學反思6篇 《搖啊搖》手勢舞教學反思: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現節奏感

《搖啊搖》是一首經典的兒歌,但在教學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應結合兒童的實際情況,注重情感教育,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在歡樂中學會唱歌、跳舞,並理解歌曲背後的含義,達到深層次的教育效果。

《搖啊搖》教學反思6篇 《搖啊搖》手勢舞教學反思: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現節奏感

第1篇

?搖啊搖》是三年級上冊的第一課《童年》中的一首表演歌曲。這是一首孩子們熟悉的、搖籃曲體裁的上海童謠,歌曲6/8拍,宮調式。歌曲旋律平穩、安靜,富有水波盪漾、小船搖動的韻律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歌詞非常口語化,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語言和歌唱。

這首歌很多學生都熟悉它兒歌朗讀的方式,因此歌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放在指導學生用清晰的聲音歌唱。為幫助學生表達歌詞的意境,我設計了“劃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聲音喊一喊外婆、聞一聞饅頭的香味”等情境。學生在愉快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自然地感受並表現出了搖籃曲式的風格。歌曲的難點在於兩句“搖到外婆橋”,雖然他們的歌詞一樣,但是旋律不一樣。同學們很容易思維定勢,唱了上行的旋律後就再也下不來導致2句歌詞唱同一個旋律。

為此我先讓同學們找到歌曲中相同的歌詞部分。然後讓他們聽對比他們之間的區別,然後再唱。同時我用手勢引導學生進行演唱,第一句是上行,第二句下行,這樣很容易就克服了這個毛病。另外,這首歌曲很簡單,但是它的節拍卻是三年級學生從沒有接觸過的`。6/8拍的時值怎麼走學生根本無從下手,我就通過和34拍的對比教學來讓他們明白。通過重點對節拍節奏的訓練加深他們對6/8拍的認識,也取得了一點效果。我想下節課再鞏固一下學生應該能初步掌握了。

通過課前精心的設計和課堂上靈活的施教,本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孩子們對上海的童謠很陌生,因此在歌曲《搖啊搖》的學唱之後,我向學生們推薦欣賞了幾首上海傳統的弄堂童謠,並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玩一玩現在流行的一些健康有益的童謠遊戲,引導學生喜愛上海地方音樂,擴充套件了他們的音樂視野。

《搖啊搖》教學反思6篇 《搖啊搖》手勢舞教學反思: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現節奏感 第2張

第2篇

?搖啊搖》是一首寧波童謠,內容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情趣,具有情趣。童謠中描述的外婆橋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能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促使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1、難點前置。童謠“糖一包,果一包,還有湯糰和年糕”這句難點提前,運用實物展示,很自然的解決了。

2、實物、圖示、媒體相結合。使幼兒充滿興趣,便於幼兒理解童謠內容,感受童謠的有趣。

3、表演、創編活動。學習童謠後,進行幼兒集體、分組、個人表演,每個孩子都體驗了遊戲的快樂。之後的.創編有一定的難度,但也提供了幼兒發揮想象的機會。

本次活動:針對小班幼兒,教師的語速可以放慢些;幼兒表述時犯的錯誤沒有及時糾正;表演環節的表演次數過於繁多;引導的語言顯得生硬,不夠委婉;環節間的過渡不夠自然;外婆的愛強調得不夠。

教師本身:語言的豐富及簡練性不足,需要多多累積經驗;應變能力不足,還有待提高;思維不夠擴散,想法可以再大膽些,具有開放性的想法。

1、可以把創編環節改為幼兒兩個兩個找朋友,面對面坐在地上,玩搖啊搖的遊戲,更具趣味性。

2、在乏味的集體和分組表演中穿插一些小心思,例如:給表演過的幼兒貼糖、果的貼紙,或分糖等,以示鼓勵,亦能激發其他幼兒的表演慾。

第3篇

?搖啊搖》是三年級第一課的第一首歌曲。歌詞易懂,旋律優美動聽,學生易唱。課上我嚴格按照教案編寫的方案進行教學,雖然能夠順利完成會唱,但是總體感覺時間太短,正如學生把飯吃了,沒有足夠時間消化一樣。第一個班級按照我教案的方法進行了講解,但效果讓我失望,沒有激情,沒

有感覺。後一個班的教學讓我開始有了改換教學方法的念頭。

首先,在歌詞的讀法有了兩種變化。如何控制這種變化,由老師來掌握。先在歌詞上做文章,老師講述小的時候與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創編一個小故事)我說:“現在回憶起最難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進入夢鄉的那個好聽的童謠,同學們想知道嗎?”我朗誦一遍歌詞。讓學生開啟書讀一遍。有的學生的朗讀一定不會有耐心,像鬨笑孩子一樣,要麼只會大聲齊讀不加感情。這時候我說:“不像不像,你們讀的一點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樣好聽,外婆的聲音很輕很弱。”這個時候讓學生再讀,他們按照老師的要求,聲音輕而弱。我聽了後又說:“不像不像,還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讀的速度沒這麼快。”第二次又讀了一遍,同學們按我的要求做到了。我又說:“不像不像,還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會讀,還會唱呢,你們行嗎?”同學們聽到這裡他們憋足了勁異口同聲地說:“行”。

其次,學習歌曲。學生急切盼望老師開啟音樂讓他們快點欣賞,然後跟唱。我注意觀察到學生聆聽非常認真,不僅僅歌詞有了三次熟悉,由於旋律優美他們很快就學會了。當學生達到了老師的全部要求,他們也開心極了。老師也表揚大家唱的好聽,像她的`外婆。這個時候我發出了:哎!的嘆息聲。有的學生眼神緊緊盯著老師,特想知道老師到底怎麼了?我又開始說了,現在我真得很想回到從前,躺在外婆的懷抱裡好好睡上一覺。外婆總會用那溫柔的手撫摸我的頭和身體。我開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表演。同學們你們會哄我入睡嗎?這個時候全班同學那種迫不及待的手已經開始按照我說的一邊唱一邊表演了。於是,主題曲再次想起,學生們終於理解了這首歌曲,用緩慢的速度,溫柔的聲音,細緻的表演完成了這首歌曲!

第4篇

?搖啊搖》選自園本課程《搖啊搖》。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在學校里老師和幼兒都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現在在大部分家庭中,爸爸媽媽也會用普通話與幼兒進行交流,幼兒對於七都話的感知大多來自於爺爺奶奶輩。針對這樣的情況:幼兒對於普通話尤為熟悉,對於七都家鄉話卻越來越不熟悉了,我們開展園本課程《搖啊搖》,引導幼兒瞭解自己家鄉的特色,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以下是我對本次活動的深深感悟。

1.優勢之處:通過學習童謠,感知七都特色。

本次語言活動是通過學習七都話的童謠,來體驗與外婆的親情,感知自己的家鄉語言特色——七都話。在活動匯入中,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用七都話來說一說“外婆”,再通過外婆圖片,提問你平時是怎麼去外婆家的,引出童謠。小朋友們聽了童謠之後十分感興趣,已經開始在下面模仿起來了。

在兒歌學習的過程中,我通過一系列的提問來引導幼兒理解童謠,對於兒歌中的“朵朵糕”和“發火跳”,我進行了重點解釋。我用“雙手托起幼兒”的動作直觀地引導幼兒理解“朵朵糕”就是“舉高高”;用“魚跳起來”的圖片來引導幼兒理解“發火跳”。

在最後的'遊戲環節,我先引導幼兒自己用手做槳,邊搖船邊唱童謠去外婆橋;再引導幼兒兩兩合作手拉手、前後搖,搖船唱童謠去外婆橋,在快樂遊戲中朗誦七都童謠。在接下來的戶外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到室外,兩兩坐在草地上邊說童謠邊玩《搖啊搖》的遊戲,在遊戲中學習。

2.不足之處:沒有做好幼兒的經驗準備。

由於現在幼兒在家大多說普通話,且很多幼兒的家庭原因(爸爸媽媽是兩頭的),小朋友媽媽的媽媽和爸爸的媽媽都是叫“奶奶”,因此部分幼兒都不知道什麼是外婆,更加不知道外婆的七都話是什麼,導致活動開始時很多幼兒比較迷茫。值得反思,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學準備中不止要備好教案,更要備好幼兒,做好幼兒的經驗準備。

第5篇

歌曲《搖啊搖》這是一首流傳於上海地區的民間童謠。2/4拍。全曲平穩優美,有韻律感和動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一隻饅頭一塊糕”歌詞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語化,好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語言和歌唱,具有搖籃曲的特點。

這是一首具有搖籃曲風格的歌曲,非常具有韻律感和動感,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再配上課本上的插圖,在聆聽歌曲時,將自己童年的美好融入到感受歌曲的情緒中,這樣的`情境下,孩子們自然感受到歌曲的搖籃曲風格,因此,自然地隨歌曲做划船動作和搖擺動作。歌曲的重難點在兩句“搖到外婆橋”的結束音上,教學中,我通過對比演唱及告訴孩子第一句的“搖到外婆橋”是特別興奮,想要去,因此,沒有結束感,而最後一句“搖到外婆橋”是到了外婆橋了,有了歸屬感和結束感,這種形象教學,讓孩子對音樂有了形象概念,在加入三角鐵和碰鐘為歌曲伴奏時,通過演示,讓孩子感受6/8拍的節奏,很多孩子能在強拍伴奏,部分孩子次強拍演奏也不錯.

第6篇

?搖啊搖》是一首流傳於上海地區的民間童謠,歌曲首次出現了六八拍子,如何引導學生感受這種拍子的韻律並有目的地滲透拍號知識,是我在教學準備會考慮最多的問題,按照預設教案,我是這樣開展教學的:先引導學生感受《搖啊搖》的情緒與節拍特點,然後出示《搖啊搖》的第一樂句旋律,分析這段旋律每小節有幾拍,是以幾分音符為一拍?原來設想的非常完美,讓學生說出來應該沒問題,然後通過引導他們瞭解它與三四拍子的聯絡與區別,步步深入瞭解六八拍子的節拍特點。

結果事與願違,學生居然呆呆地、一臉茫然地不知所措。儘管後來的問題我替孩子們答了,但我清楚他們還是似懂非懂,這一環節沒有掌握。反思自己的'教學, 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以前只是音樂實踐,感性的認知,至於節拍知識在國小階段也只是感受。歌曲的難點在於兩句“搖到外婆橋”,雖然他們的歌詞一樣,但是旋律不一樣,我先讓同學們找到歌曲中相同的歌詞部分,然後讓他們聽對比他們之間的區別,然後再唱。同時我用手勢引導學生進行演唱,第一句是上行,第二句下行,這樣就取得良好的效果。

反思這次教學,更讓我意識到教學應該循序漸進、不能拔苗助長,開展任何教學,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綱”,不僅要明白自己現在的是在進行哪方面的訓練,更要明白自己現在的訓練是在幫助學生達到哪一階段的什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