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搖啊搖教學反思5篇 探究搖啊搖教學方法的優缺點及反思

近日,一篇名為“搖啊搖教學反思”的文章在教育界引起熱議。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歷,指出了現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了改進的方案。該文不僅引發了對教學方式和教育體系的思考,也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經驗。

搖啊搖教學反思5篇 探究搖啊搖教學方法的優缺點及反思

第1篇

?搖啊搖》是一首流傳於上海地區的民間童謠,歌曲首次出現了六八拍子,如何引導學生感受這種拍子的韻律並有目的地滲透拍號知識,是我在教學準備會考慮最多的問題,按照預設教案,我是這樣開展教學的:先引導學生感受《搖啊搖》的情緒與節拍特點,然後出示《搖啊搖》的第一樂句旋律,分析這段旋律每小節有幾拍,是以幾分音符為一拍?原來設想的非常完美,讓學生說出來應該沒問題,然後通過引導他們瞭解它與三四拍子的聯絡與區別,步步深入瞭解六八拍子的節拍特點。

結果事與願違,學生居然呆呆地、一臉茫然地不知所措。儘管後來的問題我替孩子們答了,但我清楚他們還是似懂非懂,這一環節沒有掌握。反思自己的.教學, 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以前只是音樂實踐,感性的認知,至於節拍知識在國小階段也只是感受。歌曲的難點在於兩句“搖到外婆橋”,雖然他們的歌詞一樣,但是旋律不一樣,我先讓同學們找到歌曲中相同的歌詞部分,然後讓他們聽對比他們之間的區別,然後再唱。同時我用手勢引導學生進行演唱,第一句是上行,第二句下行,這樣就取得良好的效果。

反思這次教學,更讓我意識到教學應該循序漸進、不能拔苗助長,開展任何教學,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綱”,不僅要明白自己現在的是在進行哪方面的訓練,更要明白自己現在的訓練是在幫助學生達到哪一階段的什麼要求!

搖啊搖教學反思5篇 探究搖啊搖教學方法的優缺點及反思 第2張

第2篇

?搖啊搖》選自園本課程《搖啊搖》。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在學校里老師和幼兒都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現在在大部分家庭中,爸爸媽媽也會用普通話與幼兒進行交流,幼兒對於七都話的感知大多來自於爺爺奶奶輩。針對這樣的情況:幼兒對於普通話尤為熟悉,對於七都家鄉話卻越來越不熟悉了,我們開展園本課程《搖啊搖》,引導幼兒瞭解自己家鄉的特色,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以下是我對本次活動的深深感悟。

1.優勢之處:通過學習童謠,感知七都特色。

本次語言活動是通過學習七都話的童謠,來體驗與外婆的親情,感知自己的家鄉語言特色——七都話。在活動匯入中,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用七都話來說一說“外婆”,再通過外婆圖片,提問你平時是怎麼去外婆家的,引出童謠。小朋友們聽了童謠之後十分感興趣,已經開始在下面模仿起來了。

在兒歌學習的過程中,我通過一系列的提問來引導幼兒理解童謠,對於兒歌中的“朵朵糕”和“發火跳”,我進行了重點解釋。我用“雙手托起幼兒”的動作直觀地引導幼兒理解“朵朵糕”就是“舉高高”;用“魚跳起來”的圖片來引導幼兒理解“發火跳”。

在最後的遊戲環節,我先引導幼兒自己用手做槳,邊搖船邊唱童謠去外婆橋;再引導幼兒兩兩合作手拉手、前後搖,搖船唱童謠去外婆橋,在快樂遊戲中朗誦七都童謠。在接下來的戶外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到室外,兩兩坐在草地上邊說童謠邊玩《搖啊搖》的`遊戲,在遊戲中學習。

2.不足之處:沒有做好幼兒的經驗準備。

由於現在幼兒在家大多說普通話,且很多幼兒的家庭原因(爸爸媽媽是兩頭的),小朋友媽媽的媽媽和爸爸的媽媽都是叫“奶奶”,因此部分幼兒都不知道什麼是外婆,更加不知道外婆的七都話是什麼,導致活動開始時很多幼兒比較迷茫。值得反思,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學準備中不止要備好教案,更要備好幼兒,做好幼兒的經驗準備。

第3篇

三年級美術課——《小船搖啊搖》。船的形象對於三年級孩子知道的多半是他們座過的遊樂船,對於大海上的船,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有哪些種類,孩子們比較陌生。

為此,課前我搜集了很多船的圖片,製成多媒體課件,讓孩子們欣賞,從而對船有一個整體的瞭解。課上我首先採用 談話法,和孩子們交流,問孩子們誰見過船?坐過船?吸引孩子們興趣,讓後趁熱打鐵,讓孩子們說出:你坐過哪些船?是什麼樣子的.?跟大家介紹一下?引導孩子們進行交流,用語言說出船的形狀、顏色、作用。

然後,引導孩子們欣賞各種船的圖片,讓孩子們對船有個整體的瞭解。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想畫。怎樣畫?或用剪貼方法,讓孩子們進行思考、討論、交流引導孩子們得到繪畫步驟,學會畫各種船。

最後,把黑板分出三塊海域,讓孩子們自己畫的畫,貼到黑板上,滿足孩子們的表現欲。美中不足,我覺得孩子們在創作的船時,顏色、形狀比較好,但功能有些不足,可能是時間不太充裕吧!

第4篇

歌曲《搖啊搖》這是一首流傳於上海地區的民間童謠。2/4拍。全曲平穩優美,有韻律感和動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一隻饅頭一塊糕”歌詞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語化,好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語言和歌唱,具有搖籃曲的.特點。

這是一首具有搖籃曲風格的歌曲,非常具有韻律感和動感,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再配上課本上的插圖,在聆聽歌曲時,將自己童年的美好融入到感受歌曲的情緒中,這樣的情境下,孩子們自然感受到歌曲的搖籃曲風格,因此,自然地隨歌曲做划船動作和搖擺動作。歌曲的重難點在兩句“搖到外婆橋”的結束音上,教學中,我通過對比演唱及告訴孩子第一句的“搖到外婆橋”是特別興奮,想要去,因此,沒有結束感,而最後一句“搖到外婆橋”是到了外婆橋了,有了歸屬感和結束感,這種形象教學,讓孩子對音樂有了形象概念,在加入三角鐵和碰鐘為歌曲伴奏時,通過演示,讓孩子感受6/8拍的節奏,很多孩子能在強拍伴奏,部分孩子次強拍演奏也不錯.

第5篇

?搖啊搖》這是一首流傳於上海地區的民間童謠。2/4拍,d宮調式。全曲平穩優美,有韻律感和動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具有搖籃曲的特點。這首歌曲的特點主要是讓孩子在聆聽、學唱、感受上海孩子兒時的童謠的同時,尤其是歌詞中用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一隻饅頭一塊糕”這句上海地方方言,非常口語化,好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語言和歌唱,從而讓我們自己的孩子回憶起自己童年的美好,增加內在的幸福感。

由於這首歌曲旋律優美平穩,而且只有三句,很多孩子都以為這首歌曲簡單,其實不然,這首歌曲的第3小節的四度跳進,以及第二樂句中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使得很多孩子唱的不夠準確,尤其在落音的地方,由於知道自己唱不準,因此個別孩子在演唱時就缺少自信,教學中,除了要求孩子在聆聽範唱時認真聆聽,跟音樂或我小聲唱時,認真聽、認真唱、認真記以外,我還結合科爾文手勢在難點處用手勢的高低感受,來演唱歌曲。只是個人認為這首歌曲的範唱中,能加入一個用上海地方方言演唱的版本,或許更能激發孩子對自己童年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