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5篇 "盤點花瓣飄香教學:反思與探究"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是一種反思性學習方法,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回顧和思考所學內容,發現錯誤和不足之處,再通過討論和分享得出正確答案和新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該方法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5篇

第1篇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讚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課文情節直白,情真意切。

第三段是精讀的重點,我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因為文章是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展開敘述的,所以我在教學時啟發學生抓住提示語中的關鍵詞,來感悟人物的內心活動。

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課標的倡導下,我們已經明確課堂應該屬於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薰陶。果然,有的學生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見學生透過課文所呈現的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本課的題眼是“飄香”,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感悟“飄香”的象徵意義,小女孩手裡捧著的不僅僅是花瓣,還有一片孝順媽媽的心,一片濃濃的親情。媽媽聞到的也不僅僅是花香,還有孩子的一份真情,一份孝心。小女孩敬愛父母的美好品德感染了作者,也感動了你我,再次回到課題,審視課題,抓住題眼,加強對“飄香”象徵意義的理解,深化感情,昇華主題。

課文結束前,學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品質所感動。我用課件出示一首小詩,這首詩是全文的濃縮,感情的昇華。這一片孝心,這一份愛心,通過學生對小詩充滿感情的朗讀中就知道已經飄在所有同學的心中了。課後讓學生設計一片花瓣,寫上對母親的問候,作為婦女節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讓這種親情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人物對話是本課的主體,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對話形式進行對話練習:“我”把一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送給小女孩時,會說些什麼?小女孩又會怎樣說?“我”把一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時,母親會怎麼問?“我”又會怎樣回答?

本課故事性強,非常適合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如果能讓學生帶著想象,把課本直接當劇本,當堂進行表演效果會更好,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本的理解。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5篇

第2篇

學校奉獻盃賽課,我上了《花瓣飄香》第二課時,通過對文字的認真研讀,和作者一樣也被小女孩的孝心感動著!

小女孩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去作者的院子裡摘花,但又為了不影響其他賞花人的心情而不忍摘下整朵花,他時刻牢記爸爸的叮囑,把不惹媽媽生氣當成金科玉律來遵守。多麼善良的女孩呀,是我們現在這批獨生子女的學習典範,我這堂課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

齊讀課題後激趣引導學生再次聆聽這個感人的故事,通過聽課文錄音,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1、從文章那些語句看出小女孩善良、懂事、孝順的品質

3討論交流:立足於三組對話,展開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精讀小女孩的每一句話,分別體會到她的愛花、孝順和聽話。並指導對話的朗讀。在交流過程中珍視每一個同學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鳴。另外“摘花過程”那段也看出她懂事。再進行感悟

2、你被小女孩的行為感動了嗎?如果你有一枝月季,你送給誰?再引導學生也學一學小姑娘對周圍關心過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3、拓展作業:請同學自己設計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寫對母親問候的話或小詩,並送給你的母親,祝她們節日快樂!(結合三八節)

課就這麼簡單,成功之處是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通過人物的對話語言、動作、表情等突出人物形象,為了加強對“飄香”象徵意義的理解,深化感情,昇華主題我設計課題一共讀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況下朗讀,感悟到的情感也不盡相同:第一次,在上課伊始,通過教師評價暗示學生課題要讀得好聽;第二次,在學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二次讀課題,加深對花瓣美與香的感性認識;

第三次,在學生讀懂小女孩美好心靈的基礎上,三讀課文,使學生感悟到小女孩對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發出的芬芳,悄悄飄進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動了;第四次,讀在全課結束時,代表著讓同學們的愛心也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著淡淡的一瓣心香。

這四次課題的朗讀一詠三嘆,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課後,學校聽課老師也和我作了交流,在肯定優點的同時,也指出我今後努力的方向。1.在朗讀人物對話時,提示語不讀。朗讀有待加強2.在指導“小女孩摘花”一節還不夠細緻,不能僅僅從“小心地”“雙手捧著”兩個詞指導。其實“飛快地”一詞很有嚼頭。

可以說小女孩怕陽光晒到花瓣,花會枯萎,花沒那麼香了;可以說她想讓媽媽摸到帶有露水的花瓣;可以說花兒好看不能摘,她怕自己摘花瓣被別人發現。可以說小女孩怕媽媽沒看到她人,不知道她去幹嗎的,會很擔心的,所以她要快點走!可以說……這樣一個時刻愛著媽媽的孩子,事事為媽媽著想的懂事孩子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以後在鑽研教材方面還要下一番功夫。針對以上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改正。

第3篇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在教學設計中,我覺得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還是比較成功。

在充分朗讀對話的基礎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讓學生再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們已經明確課堂應該屬於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薰陶。果然,有的學生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見學生透過課文所呈現的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課文結束前,學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品質而感動。但對於課題花瓣飄香還只停留在絨布一樣的花瓣散發著淡淡的香味。因而如何突破這理解的難點呢 我亮出了一首小詩

在我深情款款地讀時,學生也陶醉其間。再讓他們關注課題花瓣飄香,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課文以花瓣飄香為題實際也指小女孩的心靈有著花瓣那樣的美,那樣的香。

課已上完,我感覺離預期的效果還有一段距離,我們的孩子在寵愛中長大,又有多少人能從日常平凡的小事中去感悟這份真情,珍惜這份親情呢

這節課我雖然在設計上將簡單的教材掘得較深,但文中這份真情還未能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

第4篇

本週四聽了王鬆老師的一節語文課——《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聽了這節課,我覺得有兩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課伊始,王老師就讓學生齊讀課題兩遍,然後問學生香味是從哪裡來的?學生答道:“是從月季花的花瓣上發出來的。”隨後引入教學。這是第一次讀課題,學生只能從字面上理解課題的意思。而第二次讀題是在學習了課文的3-10自然段以後,此時學生已理解小女孩捧著的不僅僅是一片花瓣,而是對媽媽的一片關愛,一片孝心,在此基礎上再讀課題,學生有了更深的認識與體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在學完全文以後,王老師娓娓道來:“雖然我們手中無花,但我們每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對父母的一片孝心,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讀兩遍課題。”每位學生都滿含深情地念道:花瓣飄香。至此,學生對課題的理解經歷了三個階段:由起初的“片片月季花瓣的香味”到感悟到小女孩對媽媽的一片孝心,再從小女孩的行動中受到心靈的啟迪——自己也要向小女孩一樣對父母懷有一片孝心,使課文的主題得到了提煉與昇華。

在學完課文以後,教師結合課文的最後一段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寫話練習:第二天“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花,一盆送給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臺上。當“我”把花交給小女孩時是怎樣的情景呢?而當“我”把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時,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請同學們選擇一題,發揮自己的想象寫下來。我們知道大多數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遠遠強於書面表達能力,而王老師正是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從說到寫,既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想象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但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就這節課有一點我想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們已經明確課堂應該屬於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在學習3-10自然段時,我們是否可以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語言、動作、表情)。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我相信學生的答案會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學生會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會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會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在此基礎上再來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第5篇

?花瓣飄香》中包含著濃濃的親情:小女孩對媽媽的愛、對爸爸的尊敬,爸爸對家庭的牽念,“我”被小女孩感動後懂得了孝順……課文不長,情節內容也比較簡單,但是處處流露出來的親情學生不一定能深刻體會。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朗讀、想象、表演等方式,讓他們逐漸體會這濃濃的情誼。

小女孩摘花,摘的只是花瓣,我讓學生說說為什麼只摘花瓣,學生一開始只說出是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我又讓他們進一步想想從這裡能看出來這個小女孩怎麼樣,他們明白了:小女孩愛護植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捧在手裡,其中的“捧”,又可以看出來小女孩小心翼翼,有的學生說那是因為怕花瓣掉了,我順勢做了個拿緊的動作,問他們這樣行不行,學生說這樣就把花瓣都捏壞了。好,小女孩這樣是為了讓媽媽看到最美麗的花瓣,她對媽媽的愛也融進了這片花瓣裡。接下來小女孩回答“我”的那段話,我讓學生細細地品讀,可以加上動作,啊,花瓣是那麼香,湊到鼻子邊聞一聞,花瓣是那麼鮮豔美麗,摸上去像絨布一樣,多舒服呀,情不自禁地撫摸花瓣,最後想起爸爸還在遙遠的南沙,禁不住落淚。在這裡,我讓學生說說小女孩的爸爸離她有多遠,小女孩有多久沒有見到爸爸了,她有多麼想念自己的爸爸啊。讓學生體會小女孩此時此刻的心情。而且小女孩始終不忘記爸爸的囑咐,多懂事的孩子啊。

而這些花的主人,也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看到小女孩摘花,不是不分青紅皁白就呵斥她,而是輕輕地詢問,這裡也可以看出對孩子的關愛。最後,受到小女孩的感染,買了兩盆月季花,一盆給小女孩,一盆放在自己母親的陽臺上。此情此景,讓學生聯想他們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很多學生都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