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白楊》讀有感7篇 自然歲月裡的白楊情懷

《白楊》是一部描寫中國西北邊疆遊牧民族生活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曹文軒以樸實的語言、熱愛生命的態度、對家鄉的眷戀之情,表現了草原人的艱辛生活和堅強的精神面貌,在讀後令人深刻感受到了鄉村的純真與真實。

《白楊》讀有感7篇 自然歲月裡的白楊情懷

第1篇

白楊是一種常見的樹,它高大挺秀,生命力強,在茫茫的大戈壁灘上,隨處都可以見到它那筆直的樹幹。而我們的語文書上正好也有這篇課文,題目叫《白楊》。

雖然,文中介紹了白楊的品性,但我們知道,作者絕不單純地寫白楊。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爸爸,以及他的兒子與女兒。作者明智一些簡單的對話表達了父親這位新疆工作者的心願,他不但自己在新疆工作,妻子也在新疆工作,而且把孩子也接到新疆去讀書,長大後好讓孩子們留在新疆,為新疆做出貢獻。

這些邊疆的建設者們很偉大,可是,我們平日裡常見的工人、老師、醫生等,他們也都偉大。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建設著我閃的美麗的祖國。

老師,教書育人,教育下一代,使他們成為祖國的接班人。他們嘔心瀝血,有多少個夜晚,他們早已進入了夢鄉,而他們卻依然在臺燈下工作。老師們這樣辛勤地工作,就是為了能讓我們成為接班人,建設好祖國。難道這不偉大嗎?

醫生,救死扶傷,解除了多少病人的痛苦,使他們重新站起來,建設祖國,難道這一值得我們學習嗎?

工人,努力工作,生產出各種各樣的商品,使人們不愁吃,不愁穿。還生產出許多高科技產品,出售給外國,把社國建設得更加強大起來。難道,這不是在為祖國的建設而奮半嗎?

從事不同行業的工作者們,他們用不回的方式為祖國作出貢獻。而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白楊》讀有感7篇 自然歲月裡的白楊情懷 第2張

第2篇

前一段,我拜讀了作家袁鷹著的《白楊》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語句生動、優美,內容耐人尋味,是一塊百啃不厭的“骨頭”。

文中講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子女也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以前,我總認為白楊樹,既開不出絢麗的花朵,又結不出美味的果實,是一種很平凡的樹。今天,白楊樹的形象在我腦海裡變得高大起來。我熱愛白楊樹!我敬仰白楊樹堅強,不軟弱,不動搖的精神。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它比喻了父輩的建設者們像白楊樹那樣紮根戈壁,建設祖國。他們的身體已經衰老,建設祖國的重擔將來要落在我們身上。所以,我們要像小白楊一樣,哪兒需要我們,我們就在哪兒生根、發芽。

文中的父親,讓我想到了我們偉大祖國千千萬萬無私奉獻的建設者,他們精神是那樣高尚,他們的形象是那樣高大,我敬仰他們,我要永遠以他們為榜樣,建設祖國,奉獻祖國。

我想:我們現在必須好好學習,練好本領,學習更多知識,將來紮根“祖國”,報效祖國,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出我的一切力量。

第3篇

本星期我們班學了《白楊》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楊是一排你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文章,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在寫人。全文表達含蓄,意義深刻。課文通過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事,從而歌頌了那些不畏艱險、不怕困難、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人。學習這篇課文也在激勵著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要向白楊一樣紮根校園,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奉獻自己。

第4篇

前幾天,我們學了《白楊》這篇課文。它是當代作家袁鷹的作品,選自於《風帆》散文集的其中一篇。

表面上看這篇課文在描寫白楊,但是深入觀察,深入思考,其實它是在讚揚、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對孩子們說的那句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他,他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使我感受深刻。“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一是堅強不動搖,“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是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樹而觸景生情,以白楊樹勉勵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一樣堅強不動搖。說楊樹,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邊疆建設者,是借物喻人。

文章的最後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為他擔心生活在北京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不僅不能接管新疆建立者這種重大的任務,就連新疆那艱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當他看見白楊樹旁邊的小白楊,應風沙成長起來的小白楊樹。他就相信他的孩子一定可與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從這段可以看出,父親對祖國的付出多大。雖然祖國把它發配到邊疆工作,但他沒抱怨半句,他不僅要把自己奉獻給祖國,換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獻給祖國。假如我是他父親,我死都不會去邊疆,更別說把孩子接過去。但學了這篇課文,我會學習“父親”這種精神,還要發揚光大。

第5篇

我愛讀《白楊》,我崇敬白楊!在天氣惡劣的戈壁灘上,時而太陽炙烤,大地冒煙,令人飢渴難忍;時而昏天黑地、狂風呼嘯、飛沙走石,令人睜不開眼;

時而寒風刺骨,大雪紛飛,讓人無處藏身;時而大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過來,讓人措手不及……儘管天氣變化無常,高大挺秀的士兵——白楊卻始終堅強不屈!驕陽似火,它撐開一把綠色大傘,遮擋烈日;沙塵漫天,它把根扎得更深、更牢固、毫不動搖;風雪交加,其它生靈都低下頭,萎縮了,可它仍紋絲不動,站得筆直;洪水滾滾,它並沒有被淹沒,傲然挺立,時刻守護著這片土地。

這就是非同尋常的白楊!自從讀了《白楊》這篇課文,它那高大挺秀的身影和堅強不屈的品格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坎裡,我的心靈不禁被它那種堅韌不拔的品格征服了。其實,我們在學習或者生活中也要有這種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的品格。就拿我彈鋼琴這件事兒來說吧,我每一天都必須彈琴一個小時,那種腰痠背痛的感覺是相當難受!可是媽媽對我要求很嚴格,左一聲“不能歇,接著練”,右一句“不準停,繼續彈”,彈得我可憐的瘦弱的小手指“鼻青臉腫”了,彈得我“狹窄的”胸腔裡憋足了火氣,於是,我常常摔椅子敲桌子,以示抗議。有的時候,媽媽出門去了,我便肆無忌憚起來:一會兒嚐嚐美味的零食飲料,一會兒看看精彩的電視節目,一會兒玩玩刺激的電腦遊戲,把彈琴這件事兒拋到九霄雲外去,所以彈了三年的琴,我仍然“一事無成”。現在,我明白了:雖然彈琴有點苦有點累,但是“寶劍鋒從磨礪出,‘白楊直自苦寒來’”,我遇到這麼點苦和累怎麼能退縮?怎麼能不勇往直前?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練琴,把鋼琴彈得更好!“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杆兒壯,守望著北疆……”

每當聽到這段熟悉、優美的旋律時,白楊那高大挺秀的身影和堅韌不拔的品格又會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第6篇

白楊,是戈壁灘上勇敢的衛士,它頂著狂沙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在它身上可以發現出一種令人敬佩和敬仰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就像烙印般印在為建設祖國而奔赴新疆的人們的心裡。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為祖國的發展儘自己的最大力量。

在《白楊》中,描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把孩子接到新疆唸書的途中向他們介紹堅忍不拔的白楊,藉此表達自己堅守邊疆、建設邊疆的的堅定志向。本文對父親的語言作了重點描述,從中更能體現出父親希望兒女學習白楊能很快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堅定、堅強的精神。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用自己青春的汗水和堅持不懈的信念點燃西部的新希望的人們。每年,都有不少應屆大學生懷著一顆愛國的心來到荒蕪的西部,用自己的能力建設祖國。上個世紀,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曾經響徹雲霄,但是這句話到現在也是許許多多奔赴西部的大學生的心中的.想法,西部建設者們永遠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通過學習《白楊》,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為祖國建設而奔赴西部的人們無私奉獻的精神。相信,我也會學習他們,儘自已一分把祖國的西部變得繁榮昌盛。

第7篇

我讀了著名作家袁鷹的《白楊》知道了白楊生長在茫茫的,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大戈壁上。那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白楊那堅強不屈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同時也不經讓我們想起了哪些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將自己的青春豐獻的建設者們。

在生活條件艱苦,經濟,文化落後的西部地區,誰會願意到哪裡去呢?你錯了,然而就是有那麼一群不擇環境,不講條件的“邊疆戰士”們正在為我們的祖國西部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建設我們的祖國,使我們祖國的西部能更快的發展。

在文中父親的眼中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在父親的心中白楊就是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我讀了這篇文章不禁眼眶溼潤,因為我被白楊的精神——建設者的精神所感動。所以,我長大以後也希望能去到邊疆,做一個具有白楊精神的建設者,為祖國的西部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會為我的這一遠大理想一直努力下去,直到有一天我成為一棵能經得起風吹雨打的“白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