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百鳥朝鳳觀後感8篇 《百鳥朝鳳》:音樂與人生的共舞——觀後感

“百鳥朝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觀後感是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觀看“百鳥朝鳳”表演後,心情愉悅,彷彿自己也在鳥語花香中翩翩起舞。這種民族的精神氣質更加讓人感到自豪與歸屬感。

百鳥朝鳳觀後感8篇 《百鳥朝鳳》:音樂與人生的共舞——觀後感

第1篇

焦師傅的靈魂轉身沿著山間小路走遠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影片將要結束了。嗩吶的聲音還在空中飄蕩,片尾曲卻已經響了起來。

接班人徒弟頭回出師回來,與師傅把酒談心。焦師傅興起之處,演奏了一首輕快的曲子,昏昏沉沉地說了句話:“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所謂嗩吶與人合二為一,大概就是這種境界了。對於真正的大師而言,嗩吶已不僅僅是一枚樂器,它早已深入骨髓,與人的精氣神滲透在一起。至此,人通過嗩吶所表現出來的力量,正如電影中演奏的高潮“百鳥朝鳳”一樣,直達人們的內心深處,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它帶領人們回到過去,去找尋一種可能早已淹沒在時光塵囂之中的東西,這種東西來自於遠古,它叫做根性。

焦師傅也算是一個眼光毒辣的老師傅了,他一早就看出小徒弟藍玉的天資聰穎,所以當他目睹小小年紀的藍玉吹氣頂羽毛,一口氣喝光瓜瓢裡的水,發力吐水撲倒了一米開外的木板時,他沒有像天鳴一樣驚歎一聲,而是轉身走入正堂,輕輕地丟出一句:“留下來試試吧。”沒有對這種天賦異稟的徒弟格外照顧,這也是聰明師傅的厲害之處。就算自己的老徒弟看到了藍玉的精彩表演之後,大加讚歎,焦師傅最後還是決定選了天鳴為最終的焦家班班主的接班人。因為與嗩吶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三爺深知嗩吶精髓傳人的必備素養。人品與藝品,一樣都不可缺。後面因為時代新潮的`湧入,由國外傳入的洋樂隊漸漸取代當地嗩吶匠的局面之時,幾乎只有天鳴一人還堅持著不能丟掉嗩吶這門絕活,他一直兜著師傅的訓言“不能讓焦家班的嗩吶消失”。

後來,文化局局長帶來了一個訊息,希望天鳴帶領著遊家班成員再次演奏“百鳥朝鳳”,為申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做資料準備。

我坐在螢幕前面一直等待著他們能重聚一起,錄好音訊。可是隨著天鳴陸續找到之前的成員,看到他們的現狀。二師兄有了工傷,被電鋸鋸斷了一根手指;三師兄因長期在石棉瓦廠工作,時不時會咳嗽不止。看到這些時,天鳴內心知道,之前從師傅手裡傳下來的遊家班,是再也回不去了。

西安街頭,藍玉,天鳴和他妹妹一起走在修復的城牆上。藍玉提到,他想自己組建一個古建築修復隊。這時,不遠處,傳來一位嗩吶藝人的演奏聲。幾位女子路過,給嗩吶藝人面前的碗裡丟了些許零錢。天鳴一行人望著發呆,鏡頭拉遠。

隨著時代的迅速變遷,沒有人能預見以後的以後,一切有關老的東西,老地方,老物件,老技藝會變成什麼樣子。而有些滿懷深情的期盼總還是揮散不去的。比如最近的“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離不開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視與節氣相關的詩詞,風景與物件。

迴歸電影本身,故事的最後,只給觀眾們留下了一個漸行漸遠的焦師傅的背影,和漫天飛舞的嗩吶樂聲。我想,看完這部影片的觀眾或許應該是沉默不語的,因為有種情緒會堵在心間。如果一部電影能夠在平靜的人群中激起強烈的心波,而無法馬上用言語表達出來,那它大概可以列為優秀電影之列了。

百鳥朝鳳觀後感8篇 《百鳥朝鳳》:音樂與人生的共舞——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影片故事情節平鋪直敘,人物形象樸實生動,畫面優美且真實自然,不愧是大師的精心之作。看了以後如飲甘醇,回味無窮……

該劇5月6日上映以來叫好不叫座,電影人方勵情急之下跪求院線週末予以排片,引起鬨動,才有了週末2700萬的票房收入。

戲內戲外都讓人感慨萬千,唏噓不已!戲內焦三爺身上體現出的“匠人”精神尤其讓我記憶深刻

影片通過兩代嗩吶"匠人"的堅守,深刻反映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激烈衝撞,用唯美的畫面展示了具有厚重歷史積澱的西北田園風光以及黃土文化的內涵,形象地表現了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西北農村普通人群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變化,揭示了傳統與現代、信念與現實的深刻矛盾。

焦三爺是具有中國"匠人"精神的代表人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堅定的信念。執著與熱愛是信念的基礎,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門精湛的技藝是需要沉心歷煉的,而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身體的苦,更有心智的磨。"我學徒的時候餓過三天肚子"。天鳴日復一日的在河邊用蘆葦竿吸水,都說明了心浮氣躁是註定成不了"匠人"的。既便是隨著社會發展時代變遷,"活兒"越來越少,生活難以為繼的時候,焦三爺仍然堅信:"黃河岸邊不能沒有嗩吶""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至死仍然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愛徒的一曲《百鳥朝鳳》高度褒揚了師傅平凡又壯麗的一生,也讓這個形象永遠駐留在觀眾心間。

其次是堅守職業操行。火莊村長去世,孝子賢孫一大片齊刷刷跪倒在焦三爺面前,要求吹一曲《百鳥朝鳳》,並明示錢不是問題。焦三爺決然搖搖頭,他的神情中分明寫著:"德配其位"是祖宗留下的共識,《百鳥朝鳳》只可奉給可以享用的尊者。金錢、權勢、地位甚至鄉情都是不可凌駕其上的。職業是人們生存的手段,操守是職業的生命。古時候有"不願為三鬥米折腰"的賢達隱士,不知現在還有多少人恪守著祖先的傳承!

第三是擇徒授業有要求。師傅收徒弟"才"為基本,但焦三爺不以天賦和技藝高低為唯一標準,他更看重的是德行的大小。藍玉有天賦,上手也快,剛來不久就經常被師傅帶著"出活兒",所以不長時間就"大小活兒都可以拿得下了,收拾收拾明天可以回家了"。反觀天鳴吸了多長時間的蘆葦竿,餓了多少回肚子,受了多長時間的冷落才開始觸碰到嗩吶學鳥叫??及至焦三爺要將他立為傳承弟子時才深情的告訴緣由:"娃呀!你大跌倒吋我看到了你眼角溢位的眼淚才收的你呀"。據此也斷定了這個後生是可塑之才。愈是寄予厚望就愈發嚴苛要求,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損其心智,無所不用其極……因為他看準了的人所要傳授的,不僅僅是技藝,更重要的是意志和信念。

匠人,歷來是每個民族的脊樑,是歷史的締造者,是社會的財富。無論科技如何發達,社會如何變遷,只有擁有了無數像焦三爺一樣的匠人,國家才有希望,人民才會更加富強。

第3篇

“鳳凰已逝,但百鳥皆鳴”,凝重厚實的影視風格,色彩濃郁的傳統民俗特色,悲天憫人的哀婉樂曲,讓這部《百鳥朝鳳》—大導演吳天明的遺作呈現了經典。

這部影片整體融入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沉思和回味,影片開始像兒童音樂勵志題材那樣,影片以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著名男演員陶澤如飾演)為線索,表面看起來嚴肅古板,一身傲氣,實則是一位熱血、善良、重情重義的老人,在挑選嗩吶徒弟的過程中,盡顯其苛刻,從父親帶著磕頭拜師,到焦師傅的一身傲骨,並不待見,再到用麥稈吸水練功,哪怕是風吹雨打,並不間歇,以及我們看到天機智聰明的師弟藍玉登場,不難看出,遊天鳴學藝是如此之艱難,然而,焦師傅並沒有選擇更有天賦的徒弟藍玉,卻選擇了重感情的遊天鳴,這種選擇,讓我在此時就感受到了嗩吶藝人對信念的一種堅守,也流露出對人、對事物、甚至對情感的一種堅守的傾向,卻在剛剛繼承了師傅衣缽,以為從此可以飛黃騰達時,卻出現了西洋樂隊擊敗嗩吶,經濟誘惑,西方思潮,蠢蠢欲動的不安的心,讓人不得不去沉思,中國傳統文化該何去何從?

從這部影片的.拍攝手法來看,聚焦了鄉土音樂人的興衰,但我們又看到小孩吸水時的搞笑場景,樂隊不得不東奔西走的窘迫處境,再聽到耳邊響起生猛的粗口,看到在存亡危機之時,為了捍衛民族文化瑰寶的尊嚴,而揚起拳頭進行抵禦的群毆,這些鏡頭,讓我感到有冷幽默。再聽到高亢的、有力的、穿透力超強的民俗嗩吶配樂,彷彿是調好敘事的節奏,鏡頭在剪輯中完全看不到拖泥帶水,我們很快就沉浸其中,編導對人生、對時代、對社會思潮變革的深刻感悟,執拗的傲骨精神,用藝術的內涵和文化的深度,來打造這部作品,一代匠人的獨具匠心,著實是一部經典的言志力作。當然,我們看到的有對中國傳統古老藝術的感懷,也有無奈,無奈於時代的變遷,不管是文化的變遷,還是社會動向的變遷,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在人們心中、生活中的變遷,實則在向我們啟示人生,在人生的每段路途中、每次選擇中,我們不得不沉思,我們每個人的堅守是什麼?問問自己的內心,堅守在哪裡?

我感動,為這部《百鳥朝鳳》,我期待,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我虔誠的期望,自己甚至更多人都能記住自己的初心,堅守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用平凡的、普通的行動,用最真實的心靈寫照,去捍衛我們的心靈。有一句影評寫的特別好:電影最後《百鳥朝鳳》敬送的不只是師傅,還有中國的傳統文化。

非常感謝加勒組織的這次觀影活動,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情”,父子情、師徒情、兄弟情,不禁讓人潸然淚下。“匠”,我想到了加勒的企業文化,不造假,不作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情感的歸依,心靈的寄託,當我們忠誠於我們的堅守,忠實於我們的情感,我們的內心已經被自己感化了,精神境界已經達到了致高點,還有什麼追求勝似於此呢?

第4篇

電影如潮中,本來沒有注意《百鳥朝鳳》,只為方勵那一跪,知道的,重點關注了;不知道的,趕緊去看簡介。業內的,一個情分;檻外的,一份唏噓。

是的,一個不悲哀卻無法歡笑的故事,一位極有建樹的第五代導演鼻祖的遺作,拍此片的時候,他也許並沒有預知,自己也如同焦三爺,時日無多,會鳳來泣血。而我的感動,卻是不知名的,甚至自己很驚詫,有多久沒有感動到落淚?為天鳴第一次吸上來的手心兒裡的那捧河水;為天鳴去而復返時師傅留在桌子上等待他的嗩吶;為天鳴接過的祖師爺的那一尊三百年傳承的寶貝;為一個半途而廢的`嗩吶手捍衛兒時的未竟事業大打出手;為混戰中被踐踏碾壓的老一代藝人視若珍寶的斷管殘花;為師兄弟同仇敵愾的累累傷痕;更為老班主畢生絕唱“百鳥朝鳳”時從喇叭口傾瀉的拳拳熱血,昭示著恪守忠誠,承載民間絕學的一代藝人,殫精竭慮,油盡燈枯!血花絢爛,血色斑斕。這些並不風姿矍鑠的鏡頭竟然讓我和遊天明一樣淚眼婆娑。我只能解釋為,這些“傻傻”的淚,觸動了我們天性的純良,和不曾失去,卻一直被壓在心底的精神世界。原來焦家班班主選徒弟時就心明眼亮:只源自天鳴扶起爹爹,撫摸爹爹額頭的傷口時,那一顆晶瑩珍貴的淚滴。

影片沒有巨集大的氣勢,包括傳說中《百鳥朝鳳》的曲子也沒有美如天籟,繞樑三日,更沒有真的引來百鳥,也沒有鳳凰的存在,那只是一個行業的至高點,如同圍棋的最高段位,習得此曲,即是下一任班主的象徵。電影表現手法很嫻熟的吳天明特色,主人公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暗喻:遊天鳴,由天命,聽天由命,難不成天明導演預見了自己的無力迴天,亦或預見了快餐時代這部戲的厚重與殘缺?反正《百鳥朝鳳》的情節很現實,結局更現實。專業的影評留給諸多名家,我暫取一瓢飲,除了感動和遺憾,還有愛與哀愁。

我看到了焦師孃很愛很愛愛她的丈夫,以及她丈夫的事業。她沒這樣說,她只做了自己分內之事:鋤地,做飯,安慰小徒弟,照顧小徒弟。但是她風吹日晒的臉,會在丈夫吹起嗩吶時,滿面榮光。哪怕是丈夫醉酒時頑童一樣的表演,她彷彿心領神會,帶著崇敬,認可,愛戀,寵溺。而天鳴愛情的空白,不得不說,也許,他缺少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侶。因為他把嗩吶愛在骨頭縫裡了,也要有一個接納這份執著的姑娘才好。

天鳴在師傅暮年做了接班人,卻在他手藝如日中天時,遭遇民間絕學的沒落,就像西安街頭,嗩吶人在沿街乞討;就像文化局的正傅局長確立了嗩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仍然沒能感召回八臺嗩吶;就像儘管稱之為遺產,卻不能兌換成金錢賺的金玉滿盆,甚至沒有改變遊家班班主放了妹妹自由,沒有了換親的資本便要打光棍,而他的師兄弟們風餐露宿,拼卻一根手指也不足以養家餬口;就像片尾焦師傅的墓前,天鳴一腔悲憤,雙淚橫流,無語對蒼天,只能鼓足勇氣為師傅吹一曲杜宇聲聲,師傅卻用一個轉身告訴他,不如歸去,如何來兮?

萬卷歸宗,百鳥朝鳳,可惜,天明時節,鳳隱山林。不知天明導演可曾瞑目,天堂途中,可曾聽到影院增排的訊息,可曾看到他的同行們為他奔走跪求。願愛與憂愁不再,天明與天鳴開懷。

第5篇

本來今天休息,自個在住處閒來無事。後來靈機一動,突然想起來之前在網上搞得沸沸揚揚的“製片人下跪求增加影院場次”的那個電影《百鳥朝鳳》。我倒是要看看,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能讓中國電影界有名的製片人方勵下跪為其求情。

整部電影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把要講述的故事定在百里秦川的農村裡,然後是以天鳴這個角色為主線,講述了一代嗩吶人焦三爺和天鳴之間圍繞著嗩吶發生的事情和其中的情義。

作為一部描寫農村老手藝人傳記式的敘事電影,自然會講述大時代背景下新事物對老傳統的衝擊和影響:先是主人公天鳴的同學在辦喜事請嗩吶班演奏時沒有行接師禮,然後是嗩吶班內部人員的分崩離析,最後,當一支西洋樂隊降嗩吶班出現在同一場合下時,老手藝人和觀眾壓抑了太長時間的情緒終於在那一刻爆發了。雖然影片中是嗩吶班的手藝人和混混打了起來,焦三爺面對這混亂的場面,用力大吼卻無濟於事……我想那應該是導演想要表達老手藝在面對新時代帶來的新鮮事物時,那種從心底裡感受到的無奈和無力感吧。

雖然我對製片人為了這部電影下跪的新聞並不感冒,但我還是對電影中老手藝人在新時代的環境下的複雜心情卻是深有體會。至於其中原因嘛,那是因為我的父親就是一位和電影主人公類似的老手藝人。不同的是,電影中的老手藝人是嗩吶匠,而我父親是一位泥瓦匠。

在我開始記事和剛上國小的時候,父親就已經是老家小有名氣的泥瓦匠了(老家的說法是泥匠)。雖然當時少不更事的我並不清楚我父親的手藝是什麼,也不明白為什麼每天回來的時候,他的身上和衣服上總是會有泥漬,但我知道,正是父親用他的手藝和衣服的泥漬,讓我能安心的上學接受教育,讓我家能有正常的花銷和更好的生活。

至於父親良好的`名氣和人緣,我是後來才慢慢明白的:那是因為當時只要是跟父親在一塊,不管是去地裡幹活,還是到縣城趕集,都會有好多我不認識的人很客氣的和父親打稱呼。甚至到了後來我去別的村子上學的時候,每次一到同學家裡去,只要一提起我父親,同學的家長都會說認識,而且還會不約而同的誇讚父親的手藝和為人。那時我才明白,原來父親的手藝不僅給我家創造了很好的經濟來源,也在老家附近的鄉親中間留下了很高的名聲和人緣。

至於我為什麼會明白電影《百鳥朝鳳》中主人公對老手藝即將失傳的惋惜和無奈,那是因為我父親泥瓦匠的手藝也面臨著同樣的處境。

因為受中國古人“父業子繼”觀念的影響,所以一般人會認為,我會繼承下父親泥瓦匠的手藝。可由於我天生體格不適合這門手藝,再加上父親也打心底裡不願意讓我重走他泥路子的辛苦,所以我是不可能承繼父親的這門手藝。再加上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吃不了苦,更受不起罪,所以就算是讓別人學這手藝,都沒有人願意。以至於到目前為止,父親面臨著和電影中主人公一樣的尷尬境地:手藝再好,也無人願學。技術再高,也高不過時代的新陳代謝。所以,父親和電影主人公一樣,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老手藝在新時代的環境下失傳,而自己卻無能為力,那種悲涼和無奈的心情可想而知…

第6篇

今天看完了一個很經典的電影,百鳥朝鳳,從一個孩子的角度描述了嗩吶匠的興衰成敗。

那時候的嗩吶匠受人敬仰,每個父母都渴望孩子能夠跟隨焦師傅學習嗩吶。

天鳴的父親也是這樣,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沒有辦法實現,便將一切寄託在兒子的身上。

所以天鳴剛開始只不過是一種順其自然,一種不理解,一種孤單。

直到遇到天賦極高的藍玉,大抵是一種不服,大抵是一種激勵,加上父親的期望,他所能夠做好的不過是吹好一個嗩吶。

再之後,師傅的選擇,自己的努力,焦家班變成了遊家班,嗩吶匠再也不受人敬仰。

只是他並沒有放棄過,生活不繼,能夠做好的不過是吹好一個嗩吶,做好自己當時所堅持的本分。

即便嗩吶不在受人敬仰,即便嗩吶不再出現在紅白喜事的現場。

師傅並沒有看錯他不是嗎?師兄弟中,也只有他堅持了嗩吶。

沒有那麼多自己的願望,只是想要傳承一個嗩吶,只是想要吹好一首曲子。

不曾想過出去闖蕩,不曾想過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夢想,大抵只是年輕時的堅持,吹好嗩吶。

就像是自己拜訪師傅時高興難抑,酒酣三旬後的嗩吶曲。

就像是那個被賣了的老牛,置辦成了一套全新的嗩吶。

嗩吶王的逝去,或許自那之後,再也沒有了嗩吶匠的傳承。

沒有一個人會像那個穿著白襯衣的小孩子一樣,日日夜夜的練習,只是為了吹好嗩吶。

沒有一個人會像那個小孩子一樣,沒有那麼多的貪念和夢想。

沒有人會像當時的人一樣,最大的心願就是百鳥朝鳳。

就是有生之年,只是為了聽一曲嗩吶,只是為了那鄉親裡的榮耀。

為了生活放棄自己所堅持的一切,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生活。

世界本就因為這些人改變,世界本就因為這些人與眾不同。

我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是否會為了生活而放棄自己的底線,放棄自己的夢想。

不希望成為那樣的自己,可是現實會讓我們難堪。會不會堅持自己,在那樣的絕境之下,都沒有辦法說明。

第7篇

一個事物能流傳很久是因為它擁有價值,歷史的迭代中它沒有被時間與空間淹沒,所以能流傳至今這是時間選擇。講到這,不得不說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導演,還沒等他的片子上映,就以去世了。一部以“仿古”手法拍攝的電影,其實在1年這部片子就拍完了,可是最近才在電影院上映,之前它一直找不到投資方,因為這部片子被他們認為沒有所謂的市場競爭力,時下社會庸俗化嚴重,還好後有一些比較有審美能力的投資方贊助,本片才得以公映,此片就是《百鳥朝鳳》。

人是愛貼標籤的動物,動不動就給這部片子貼上,“大師的絕唱”,“吳天明——電影真正的巨人”等等這樣的標籤,我不針對吳天明,他或許是好導演,這部片子不管從取景,還是構圖,以及演員都體現了導演的獨到的,我也很喜歡這種拍攝手法,這部片子站在拍攝水平和演員的角度上看,簡直是無可挑剔。

影片所表達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和我們所理解的,以及一些無法迴避的價值觀中還是有一些出入的,(希望讀者你是看過此影片的)“嗩吶”作為一種民間樂器,也是一種非物質化遺產,或許是應該得到傳承,可它畢竟還是太過小眾了,不是大眾皆喜歡的,尤其是這個時代。你可以試試,如果聽一遍嗩吶曲你興許還能接受,那讓你聽十遍二十遍呢?你願意嗎,反正我不願意,讓我聽一遍也不願意,而相反如果是代表純正中原化的古琴,我就十分願意,因為它符合我的,也符合大眾的聽覺習慣。

因為“嗩吶”它本身就誕生在黃河流域,大多描述著黃土高坡的淒涼與悲傷,與純正的中原化的“雅言正聲”有所區別。到今天世界音樂的廣泛交流,使它漸漸的在被人遺忘,這也是無法避免的,這點有點像西域的樂器“箜篌”失傳一樣,是歷史作出的選擇,如“箜篌”一類的'樂器,有專家這樣說道幾乎沒有恢復的必要,這與嗩吶的命運如出一轍。在歷史的潮流中,它沒有用了所以漸漸的就被遺忘,試想現在婚禮還會請嗩吶戲班子嗎,就算喪禮也被現代化,即便是在殯儀館裡,都用的是管絃樂。因為但它顯然是符合現代社會的生活習慣。

在中國,也是有很好聽的樂器,例如古琴,現在學古琴的學生越越多了,甚至在很多婚禮上漢式婚禮上都會出現古琴,它也是符合當代審美價值觀念的,也是符合大眾視聽習慣的。總有一天還有許多事物也會消失,因為隨著人們的審美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變遷。

其實這部電影的優點在於導演的鏡頭感好,拍的很民俗化,視覺很接地氣,體現了八十年代的風情,熱烈、變遷和當時人們的執著,以及無知,也揭露了以前和當今社會的矛盾,父母老是強加於自己的孩子,幹自己想幹的事,讓孩子替代自己去他未完成的理想。這部電影拍出註定就是褒貶不一的,說它好的人會把他頂上天,說它不好的人會把他說的跟爛泥一樣。而以上內容只是我主觀所認為的,我並不能說它好或不好,也不能說他好看或不好看。反正一部好的影片肯定是透過故事,透過鏡頭讓觀眾看到導演的立意,猶如沒有了立意,即便是花團錦簇的字也是膚淺的。

總之我總結一下我看完電影的感受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過濾,人們便會透過現象看清,經典的人和事或物,任何事物除非有什麼無法避免的客觀因素,好的都會流傳下去,該逝去註定也會逝去”。

第8篇

什麼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實與認真!

嚴冬漸近,今日的加勒卻沒有絲毫寒冷,天氣有著絲絲暖意,剛剛邁進十二月份,為了讓公司員工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得到放鬆,公司組織全體員工在加餐廳觀看了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一首大哀的曲子,有著它應有的意義和重量,除非是德高望重和品行出眾的人才受的起。焦三爺,百年嗩吶的傳人,整個無雙鎮唯一一位會吹奏百鳥朝鳳的藝人,一生都在為嗩吶的發揚與傳承而努力。在為嗩吶挑選傳人的時候,面對天資聰穎的藍玉和資質平平的遊天鳴,焦三爺有自己獨特的眼光,作為藝人,技術自然要超群,更重要的是德行和一份不服輸的毅力,遊天鳴,儘管父親當眾毆打他,他心裡卻沒有絲毫怨恨,當父親摔倒時,依然留下了心疼的眼淚,這也是焦三爺為什麼把他作為唯一傳人的原因。遊天鳴不服輸,有一份常人不具備的毅力,為了完成師傅交代的任務,就算下大雨也要在河邊用蘆葦杆吸河裡的水。

焦三爺的心裡裝著嗩吶,嗩吶就是他最高的信仰,作為焦家班的班主,徒弟成群,卻依然自己下地幹活,這樣的一個粗人,對待嗩吶卻細緻到極致,嗩吶放置有序,一塵不染,不辭勞苦的親自帶徒弟到樹林中聽鳥叫,並依靠自己的技巧和鳥做出互動,實在是粗中有細,他在傳授給徒弟嗩吶的時候,交代最多的一句話也是“嗩吶離口不離手”。工匠精神在焦三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來到加勒,在大廳書架上看了一本書,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所謂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實與認真。加勒,母線行業的領導者,有著獨特的責任與分量,在加勒這麼長時間,從公司領導到車間技工,隱約看到了焦三爺的影子,普普卻不平凡,嚴謹的製造過程以及細緻的質量檢查,一步一步推動著加勒走向國際,更為重要的是,加勒有著自己的企業文化“不造假,不作惡”,一步步引導加勒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在加勒,工作之時,處處充滿細節,鈑金組可以在僅有的條件下把材料加工到0。01毫米;包排組細緻認真,仔細加工每一個零件;裝配組團結有序,組裝過程中,每一個工序都很嚴謹。每個人都在為加勒做著自己的貢獻。還記得銷售部吳總說的一句話:我們銷售部不會讓加勒每一個人的努力白費。樸實無華的.話,表示大家都以加勒為家,公司只會越來越好。

與電影中嗩吶所不同的是,創新設計為加勒的發展添加了活力,公司沒有在現有的基礎上就停滯不前,滿足於現在,相反的是公司每一到兩年就會出一代新產品,就好像一位正在叢林中探索的年輕人得到了一把趁手的刀一樣,克服遇到的種種困難,努力前進。

僅希望加勒的每一個人都能以焦三爺為榜樣,以工匠精神為指路明燈,做好本職工作,大家一起為加勒的未來而努力。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員工的業餘文化生活,還增加了加勒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感交流,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相處融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