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8篇

觀後感1.43W

對於觀後感的寫作方式,相信職場人一定都熟練掌握了,當你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一定有很多感想,可以完成一篇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8篇

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篇1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70年前的這場戰爭被稱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它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月19日至28日,上海將推出“保家衛國: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影展”,以影像的方式回顧這一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影展期間,《英雄兒女》《上甘嶺》《鐵道衛士》《長空比翼》《毛澤東和他的兒子》《集結號》《我的戰爭》等七部電影,將於曹楊影城、大光明電影院、國泰電影院、sfc上影影城新衡山店等十家影院放映17場。這之中,《英雄兒女》中的“向我開炮”,《上甘嶺》裡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這些響亮的臺詞、歌詞,因為真摯的愛國情與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歷久彌新——生動的英雄敘事,讓紅色基因在中國人的血脈中流淌。

透過經典,重溫“向我開炮”的自我犧牲精神

本次影展雲集了影響幾代人的經典之作。《英雄兒女》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某團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鬥中勇敢作戰的故事。片中,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並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與師政委王文清的一幕,感動不少觀眾。戰鬥英雄喊出的那句“向我開炮”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臺詞。

尊重真實的創作理念,是《英雄兒女》成為經典的關鍵原因。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巴金的小說《團圓》,為了真實還原志願軍的狀態,巴金幾次赴朝考察,穿梭於封鎖線之間,堅持“少休息,多跑路”的創作“土方”。“向我開炮”的故事正是巴金入朝後真實見證的事件。《英雄兒女》的插曲《英雄讚歌》亦是觀眾心中不可磨滅的經典時代之聲——“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至今聽來仍舊震撼。

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篇2

抗美援朝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打敗了美國侵略者。在抗美援朝中,中國湧現出了許多許多的英雄,他們的感人事蹟至今還讓我深深感動,其中給最令我感動的兩位英雄是邱少雲和黃繼光。

有一天,邱少雲和他的戰友們從5點多開始一直埋伏在“391”高地邊上的草地裡,等待時機發起進攻,拿下“391”高地。這時,敵人已經感覺這裡不安全了,有我們的伏兵,就派飛機向周圍有草的地方投下燃燒彈。這時,燃燒彈迸出的火濺在了邱少雲的身上。剎那間,邱少雲的身上燃起了熊熊大火,他疼痛難忍。如果他在後面的泥潭裡打個滾,火立馬就能被弄滅。但是邱少雲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動不動。為什麼呢?原來邱少雲知道,他如果一打滾就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從而暴露目標。他一動不動,一直到犧牲。黃昏時刻,我軍衝向了“391”高地,敵人全部被殲滅。從衝鋒到結束,才40多分鐘。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再次反擊。當他們連續攻下敵人許多處陣地後,部隊在零號陣地的半山腰被敵人的火力壓制點壓制,根本就無法前進。危急情況中,黃繼光請求去擔任這次爆破任務,領導同意了。他勇敢地衝向了敵人的碉堡,用手榴彈炸燬了幾個重要的火力壓制點,可是敵人還有最後一個火力壓制點,但是敵人還在頑強地抵抗著,部隊前進依然特別困難。此時此刻,黃繼光的身上受了七處傷,而且手榴彈也沒有了,他已經沒有一點戰鬥力了。但是,為了完成這次任務,他忍著巨痛,英勇地衝向了敵人的碉堡前,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敵人正在掃射的機槍孔。在黃繼光壯烈犧牲的精神鼓舞下,部隊迅速殲滅敵軍。

這兩位英雄的感人事蹟,令我深深感動。為了戰鬥的勝利,這兩位英雄和他的戰友們,為了祖國的和平和安全,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和平時光,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

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篇3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糾集所謂“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很快就席捲整個朝鮮北部,威逼中國東北邊境。在南線,美國杜魯門總統宣佈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和進駐基隆、高雄兩大港口,武裝阻止中國解放自己的領土臺灣。與此同時,美國還向法國提供軍援,支援法國擴大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戰爭,以便從南翼牽制中國。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建立伊始,在各方面存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國際反華勢力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場戰爭。當時,美國軍隊公然武裝干涉朝鮮內戰和封鎖臺灣海峽。特別是美軍在仁川登陸後,越過“三八線”大舉向中朝邊境進犯。想想當年,日本軍國主義霸佔朝鮮而後染指中國,從而使中朝兩國先後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慘痛教訓歷歷在目,“脣亡齒寒,戶破堂危”,如果美國控制朝鮮半島,美蘇在東亞直接角力的前線會從半島變成東北三省,無休無止的經濟和軍事訛詐將會緊隨而來,而任何一方在別的戰略方向上的失敗,都會力圖在這裡得到補償。一個農業國不得不向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發起挑戰,其中的慘烈不言自明,然而這是一個國家在上一個歷史週期中欠債太多,為了子孫後代在新歷史週期中能夠不再重複過去百年的悲劇,所必然付出的代價。

在這緊急關頭,中國被迫推遲解放臺灣,調整國民經濟恢復計劃,決心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犧牲,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進行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

當年如果不是美國打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我國臺灣,打到了我國的東北邊疆,中國人民是不會與美國作戰的。

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一書中所說:“毛澤東有戰略眼光,判斷很準確,如果他不在朝鮮阻擋美國,他或許要在中國領土上與美軍交戰。最起碼,他沒有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的偉大勝利。

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篇4

今天天是陰沉的一如我的心情,與同學一起去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一下車便看到那高高聳立的紀念塔,心中又是一抖,紀念塔的正面鑲嵌著題寫的“抗美援朝紀念塔”七個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幟、鮮花、綵帶組成的漢白玉塔花,代表和平、勝利和友誼。塔的背面是頌揚中國人民志願軍豐功偉績的塔文。塔體兩側分別刻有抗美援朝紀念章與和平萬歲紀念章。可那四周的遊人可想過那聳立的背後是多少鮮血多少的白骨······是那鮮血和白骨給剛剛站起如個孩童般的中國一個穩穩站立的堅強支點。我不曾經歷過那個時代,也無法用語言來說明那到底是段怎樣的時間,那不是史料或是視訊可以傳達出的,我不知道那是的領導人是怎樣的無可奈何卻仍打起精神爭取力挽狂瀾,我不知道那時的戰士是否疲倦,是否厭惡了戰爭,是否想後到家中看看妻兒父母卻不得不為祖國的安寧而奔赴戰場保家衛國,我不知道那時的人民是怎樣的期待安寧卻聽到戰事又起時的怔然,我不知道他們送走戰士的時候是否有淚水在眼眶中不能落下······

那些是我無法碰觸的過去而今天在抗美援朝紀念館中我彷彿逆轉時間看到了其中一角。耳邊是輕柔的介紹的聲音:抗美援朝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當時隸屬安東市人民委員會文化科。紀念館的前身是1953年建立的“遼東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1956中11月2日,經遼寧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原遼東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撤銷。1957年7月,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開闢了“原始社會”、“歷史文物”陳列,同時設有“抗美援朝紀念”專室等共十二個陳列室。1958年9月29日經遼寧省文化局上報中央文化部批准,將“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改為“抗美援朝紀念館”郭沫若同志題寫了館名。

看著那大廳中的雕像和照片我彷彿看到各民主黨派聚集簽下聯合宣言,彷彿看到那因裝置不完善而無比艱難的戰役。一幅幅的照片無聲的訴說著那個血淚的時代,多少人撒血異國他鄉,再也無法歸來永遠埋骨異國。那是怎樣的寂寥悲悽,那漸漸無神的雙眼裡有著怎樣的遺憾,那慢慢腐爛的身軀裡有著怎樣強烈的願望,可惜在無人能知。

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篇5

這組專題節目發揮廣播媒體特點,以經典音樂、電影、文學作品為切入點,以抗美援朝戰爭歷程為主線,通過對數十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搶救式採訪,以及黨史軍史專家、軍隊文藝工作者和抗美援朝英雄連隊官兵的生動講述,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背景、戰役經過、經典戰役、歷史細節以及新時代對抗美援朝精神的賡續傳承等,進行了全方位、多視角的權威解讀和深刻反映。在節目呈現上,這組報道由總檯著名播音藝術家深情播講,同時運用珍貴歷史音響再現、重要當事人採訪、經典音樂配樂、電影錄音剪輯等形式,對節目主題進行有力烘托,保證了節目內容的真實性、可聽性與歷史厚重感,讓聽眾在聲音中走進歷史,感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廣播系列專題節目《勝利的迴響》共9集,每集約18分鐘,將於10月15日起在總檯三檔廣播欄目中連續播出,每天早6點在中國之聲《國防時空》首播,每天14點30分在中國之聲《新聞進行時》重播,每天18點10分在中華之聲

70年前,為了保家衛國、捍衛和平,中國人民志願軍與侵略者在朝鮮戰場展開殊死較量。在這場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戰爭中,英勇的志願軍將士用劣勢裝備浴血奮戰,以錚錚鐵骨對抗強敵,最終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

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篇6

弘揚和光大了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 精神革命忠誠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底蘊,是支撐起志願軍將士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深層次因素。有對黨和人民的“革命忠誠”,才會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堅毅決絕的偉大壯舉。這個“革命忠誠”,是絕對忠誠,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鐵血丹心。我軍是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同時也是始終保持著革命本色的軍隊。“革命”二字,體現的是對初心使命的堅守,對理想信念的篤定,對崇高責任的擔當。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革命忠誠精神,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身上,體現得尤為鮮明。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反覆討論出兵和掛帥問題,爭論很激烈時,彭德懷堅定支援毛澤東同志的意見:“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在我軍尚無直接同美軍進行大規模戰場較量的經驗、任何一位將帥領銜出征都沒有必勝把握的條件下,彭德懷毅然聞令出征,完全置個人榮辱於度外。毛澤東同志在彭德懷臨危受命後感慨地說:“得良將者,兵強國昌。”抗美援朝戰爭中,將帥的革命忠誠精神,引領著將士們競相犧牲奉獻。他們敢於在戰場上犧牲自己的一切,正是因為有著對國家和民族、對黨和人民的“革命忠誠”。

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篇7

“抗美援朝戰役共分為五次大戰,每次戰爭都相當地激烈。第一次大戰志願軍就將聯合國軍打了個大敗,直接把他們趕到了三八線以後。朝鮮人民為志願軍縫補衣物,運送糧食。曾有一群朝鮮婦女頂著炮火,為志願軍戰士們送飯菜。這濃濃的中朝兩國友誼,怎能讓人忘懷?在一次次戰役中,也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拉響手__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孫佔元;烈火燒身紋絲不動的邱少雲;第一個將敵軍戰機擊落的王海……這些英雄的光輝事蹟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

走過超級通道,一個巨型戰鬥模擬沙盤就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這就是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在沙盤旁的介紹中,我得知上甘嶺戰役打得極為慘烈,歷時43天。美軍共投入6萬餘人,重型武器不計其數。在攻打597。5高地時,志願軍遭到了密集的炮火阻攔。通訊員黃繼光在彈盡糧絕之時,挺身而出,衝向了敵軍的火力點。在探照燈的指引下,他艱難地爬行著。最終,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敵人的槍眼。“殺呀!為黃繼光報仇。”震耳欲聾的口號聲響徹雲霄,戰士們向潮水一般湧了過去,一舉攻下了高地,為以後的大小戰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看到這裡,我彷彿也回到了那個硝煙瀰漫的戰場,和志願軍一起痛打美國佬。

走出展廳,我感慨萬千。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我穿越歷史,領略了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事蹟。我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我們新世紀的少年,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用先進的科學知識來保家衛國!

抗美援朝援朝觀後感篇8

幫助·勿忘中國,那個熱愛和平的國度

熒屏上的畫面,網路上的資料,還有那銘刻的石碑--無不讓我驚訝!這樣一場戰役,這樣一場國與國之間幫助的戰役,傷亡竟有36萬餘人!來自東方之都的中國血液,鋪撒在如今飛速發展朝鮮的國土上!

驚訝之餘,我也為中國自豪著。有多久,看到關於中國的字眼,都會不自覺的微笑;有多久,體味祖國千瘡百孔,會淚眼朦朧;有多久,看到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在國際伸出救援之手,會心生感觸;有多久,每每見到那飄揚在世界還有那宇宙中的紅旗而驕傲自豪?這個數字沒有界限,因為我是中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履行著作為國人的義務領略著作為國人的祖國山川美好!

這一刻,有多想讚美祖國--讚美您的博愛:在中國復甦還沒有多久時,便站在了正義的角度,去幫助;這一刻,有多想緬懷先烈--正是因為那灑在異鄉的紅色血液,輝映著故國美好的前程!這一刻,有多想高聲說上一句--朝鮮,勿忘·勿忘中國,那個70年前為你們領土而付出的國度!

幫助·勿忘中國,那個為朝鮮崛起而努力的中國

灑在朝鮮土地上的鮮血,留在祖國心中的名字。烈士們用握緊槍的雙手,守護著另一方國土。儘管,那土地上沒有我們端莊的方塊字沒有我們熟悉的中國話,但我們仍然為它的興旺而驕傲,為它的沉寂而不平!因為,60年風霜雪雨,中國與朝鮮從未忘記!

中國,從未忘記。從未忘記冒著槍林彈雨為戰士送打糕的阿媽尼;中國,從未忘記。從未忘記那水火兩重天裡,飄動的聲勢的浩蕩!那是朝鮮人民對中國的赤誠,那是對英雄的讚歌!朝鮮,從未忘記。不論是今天的中朝友誼,還是昨日的鮮血遍地。朝鮮,用它的旗幟輝映著東方--中國,生死兄弟!一份用幾十萬生命構築的友誼,一篇用朝鮮新紀元換來的歷史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