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看完百鳥朝鳳有感心得範文3篇 百鳥朝鳳:一部讓人心馳神往的電影

《百鳥朝鳳》是一部以中國傳統音樂藝術“胡琴”為核心的電影,講述了胡家三兄弟合奏胡琴的故事。影片不僅展現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神韻,也表達了對家庭、親情和傳統文化的珍視與傳承。下面就讓我們看看網友們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吧!

看完百鳥朝鳳有感心得範文3篇 百鳥朝鳳:一部讓人心馳神往的電影

第1篇

師父非師傅,更與老師有本質上的區別。父母給我們生命,而師父給的是人生。師父是用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和他自己的靈魂教會你走好人生之路。而當今這個時代,師父都成師傅。工人階級的專用稱呼,更高階的就是老師了。老師是個職業,更加成就了人性醜惡的一面。與中國傳統中的師父一詞有天壤之別。電影中這一個世代相傳的嗩吶匠焦三爺,用生命演義了傳承,演義了中國文化精神的師父。他雖固執,但仁愛,有骨氣,愛憎分明,有操德,個性鮮明。他愛他的嗩吶,愛著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愛他的徒弟,唯獨不愛他自己。這幾乎是中國傳承傳統文化的人共有的性格特點。他說:“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得,是吹給自己的,要吹到骨頭縫裡,不能讓嗩吶沒了。”這經典的語言,只有師父才能說的出來。因為這個聲音來自他的靈魂,而不是嘴脣。

我的骨科師父世代相傳,她的一生只收了我這麼一個徒弟。我常問師父為啥不多收徒弟,師父經常笑而不語。有一天師父說:“孩呀,咱家這個手藝是救人的,這麼多代了,都是傳女不傳男。你大姐(師父的親生女兒)人品不好,不能傳給她,會害人的。我以為我要把這手藝帶到棺材裡了呢,結果沒想到遇到了你。咱娘倆有緣,你這孩子心眼好,有德性,又會內科,你學會這個手藝能治病救人,不會瞎了咱們家祖輩名聲。雖然違背了祖訓,但我想她們會理解的,孩呀,她們都看著你呢,千萬不要為了錢去救人!”我聽到這淚奔了,從此再沒問師父為啥不多收徒弟。現在師父不在了,這話卻從不敢忘記,如同那電影裡的遊天鳴。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很多與師父的點滴生活,我幾乎一直在流淚看完這部電影,沒有拜過師父的人很難理解這種感情。金錢至上的中國人靈魂深處是什麼?我說不好,但一個頭磕在地上,一句師父,一個承諾,一種精神,便成就了我生命的全部!是與血液容在一起的,誓死捍衛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敢忘記師父的教誨和自己的誓言!師父說你要勇敢的做一個殉道者!

百鳥朝鳳,鳳就是殉道者的化身,捍衛和守護著光明和希望的靈物。只有鳳凰才會涅盤,重生的便是他的徒弟。焦三爺走了,孤零零一座墳迎著餘輝,百鳥朝鳳就下了,嗩吶才能繼續著它的生命的光輝。

看完百鳥朝鳳有感心得範文3篇 百鳥朝鳳:一部讓人心馳神往的電影 第2張

第2篇

出於對於名字的喜歡,我點開了這部電影,並決定把它作為舒緩心情的一種方式。也希望能從電影中學習到更多自己所不曾接觸過的事物。

故事的內容是一對父子向老嗩吶匠求師展開的。儘管那孩子並不喜歡嗩吶,甚至從來沒吹過,但是在父親的引薦之下無奈選擇了拜師學習。在拜師途中,由於父親的心急,直接摔倒在門檻之前,頭上也都流血了。而男孩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斷地摩挲父親受傷的地方。這讓我看到了溫暖的親情。也可能正是因為這份親情,支撐著男孩堅持學習的心吧。

而吹嗩吶是有講究的,剛開始男孩學習的過程可謂非常艱難。可是在堅定信念的堅持之下,男孩始終是堅持了下去。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講是十分難得的。在故事的發展中,也有另外的人家慕名前來拜師。男孩從此多了一個伴兒。儘管這個伴兒可能是壓力的來源。那時候這樣的技藝是需要傳承的,可是徒弟眾多,傳承人只有一個,而傳承的內容就是嗩吶裡最為深奧的一個作品——百鳥朝鳳!

故事的細膩之處也慢慢展開。男孩和另一個比自己小一點的藍玉開始了一起的學習生涯。在師傅家裡學習,不單單是技藝上的努力,還要懂得學會德行,空餘間也會幫著師傅師孃做著些一起收麥子之類的農活。這種上個世紀才有的師徒情感讓我十分的羨慕,想來如今的行業裡已經不存在這樣的師徒關係了。

在努力地過程中,兩個男孩都想家了。當從家裡回來,師傅也正是開始傳授兩個孩子嗩吶的技術,並挑出嗩吶給孩子介紹。可是隻給了藍玉,這個天賦好而且年齡小的徒弟。男孩因此而感到自卑,認為師父不認同自己的技術,所以選擇了離開。在家門口,男孩因為聽到了父親對自己的信心和期盼,咬著牙又回到了師傅的住所。也許這本就是師傅的考驗,桌子上已經放著為男孩準備的嗩吶了,是他師傅第一次使用的嗩吶,更小且更加難吹。

俗話講德藝雙馨,男孩的舉動已經證明了一切,至少在孝心這一塊十分值得稱讚。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男孩和他的小師弟藍玉已經可以開始慢慢地嘗試實踐了。在途中,他們因為意置身火海,藍玉的第一反應是逃跑, 而男孩謹記師傅的話想要把嗩吶帶走,可是遺憾,他先帶走了師弟藍玉的嗩吶,當要拿自己的嗩吶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故事到這裡我已經猜測到了老匠人最後所選擇的孩子。而影片穿插過程中也有一個細節,更加吻合了我的猜測。那就是男孩在林子裡模仿鳥叫的聲音並且惟妙惟肖,而且能夠細膩的辨析出林間各類鳥兒的聲音。

只是那份不容割捨的感情令誰看了都會心酸。無論是小師弟藍玉臨走前給師傅磕的三個頭也好,還是老匠人的那句“我不假裝離開,是怕自己不忍心讓他走”也好,又或者是男孩接受繼承人之後的那番感慨也好……每一段內容都充斥著一份真摯而純粹的師生之情。師傅無異於第二個父親,教會了自己生存的技能,教會了自己為人處世的道理,讓自己能夠體會到另一個家的溫情。這份感情是絕對無法割捨的。

所有的事情有離別才顯得更加的美好,也才有了更加值得珍惜的理由。而對於嗩吶的技藝也是這般,隨著時間的推移,嗩吶逐漸沒落。任何場合需要,也只是撐個牌面,沒有了接師禮,沒有了那些老早前的流程。繼續這般下去,很容易就會消失在歷史的舞臺。而如今能提及曾經那被老一輩追捧著的德行高尚的人才可享受到的百鳥朝鳳,知道的人似乎越來越少……

也正因此,當時師徒二人再次坐在一起,倒是開始談論起了往事,感慨起了生活。原來收男孩作為徒弟,是因為男孩父親摔倒時候的男孩的眼淚,也正這眼淚中飽含的孝心打動了老匠人。原來師傅的心裡也藏滿了心酸。當初嗩吶匠人受人追捧,不為名不為利也不為錢,只是為了讓技藝得到傳承,讓自己的努力受人尊重。可如今,世道變了,嗩吶逐漸要退出歷史舞臺了。對於這位老匠人而言,是多麼無奈的事情。

“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而是吹給自己聽的。”這是這位老匠人的感慨,也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動的地方之一。所謂技藝,是自己千錘百煉打造出來的,而所謂決心,就是要明白,自己的熱愛到底在哪兒,到底是什麼。我的鼻尖不禁一酸,眼眶也多了些許的紅潤,這些都是課本不曾教導於我的故事。我甚至想到了自己的爺爺,想到了爺爺對於嗩吶也由衷的喜歡。這些老一輩傳承下來的東西,我們理當珍惜,不能夠失去!

第3篇

?百鳥朝鳳》是流傳於魯、豫、皖等地的優秀民間嗩吶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鳥鳴之聲,所以得名。

電影《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逝去的故事,而終於公映的那天,來自一位逝去的導演。

中國第四代導演吳天明生前最後一部電影,既是對這一中國民俗唱哀的輓歌,又是在自己生命歷程的終點處畫下的一個句號。

電影中的嗩吶,以“班”的形式遊動著演奏,誰家有紅白之事,嗩吶班子便替他們吹奏一場,紅事不多,白事為主。白事,便是替死者演奏,死者的身份越是高貴,吹奏的陣勢就越是高階,二臺,四臺,八臺,所謂《百鳥朝鳳》,便是為最為尊貴的死者準備的曲目。排擠過他人的,即便是任職四十年的村長,也擔不起這首曲子;為民獻身的,哪怕是扛著病重的身軀,也要為他奏完此曲。

老一輩質樸而又純粹的價值觀念,就這樣融入了嗩吶這一民俗音樂之中。

因為提攜過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等第五代導演,吳天明在圈內還享有“中國隊長”的稱謂。當“中國隊長”遭遇同日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美國隊長3》,《百鳥朝鳳》全國排片率僅略高於1%,三天票房才150萬元。然而豆瓣評分從映前的7.9分一路升至8.4分,目前仍保持上漲趨勢。同時,貓眼電影評分9.5,格瓦拉電影評分9.1,在目前所有上映電影中均排名第一。與此同時,許多影評人、電影類公眾號紛紛自發撰文為影片宣傳推廣。

事實上,《百鳥朝鳳》在國內公映之前,已經參展過許多國際電影節,並獲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大獎”、法國tours電影節“觀眾最喜愛影片獎”、第13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優秀作品獎、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等多個獎項,在釜山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東京電影節中成為官方展映影片,所到之處,皆獲極高評價。

所以文藝片畢竟不是商業電影,沒有必要用票房來證明片子的價值和意義。讓觀眾認識、瞭解、熟悉,並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吧!

看過電影的觀眾讚不絕口:“影片真的很不錯,看了其他人的評論,有人說那麼高的評分有可能嗎,我覺得沒什麼不可能,進了影院去看它,絕對值得高分。”

更有觀眾表示:“影片一開始我就想掉眼淚,看著看著到後面就情不自禁哭的稀里嘩啦的,紅腫著眼睛從影院出來。” “我覺得這是我這麼多年以來看過最好看的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完全出乎我的預期,從開頭到結尾,每一段情節每一個鏡頭都在訴說這部電影的高超與珍貴。”

從專業影評人到普通觀眾,所有平臺和觀影人群都對一部電影如此高度好評,實屬罕見。

這不免讓我感覺,莫非又是一次以情懷為賣點的影片?

電影2019年就拍攝完成,直到現在才得以上映,寥寥千人的評價也許並不夠客觀,但足以證明這部電影值得尊敬。

電影沒有偶像明星,沒有自帶ip的故事,也沒有震撼的視覺效果。

故事很老套。講了一箇舊東西,“嗩吶”。一個父親,從小時候就喜歡嗩吶,卻苦於沒有天分,所以把希望都寄託在自己兒子身上,於是千辛萬苦送兒子去拜師。

兒子跟著師傅練功,結果和父親一樣,沒有天賦,偏偏這時候來了一個天才國小弟。國小弟學得快,學得好,但最後,卻慢慢厭棄了嗩吶這個老東西,反而是沒天賦卻真心愛著嗩吶的小子堅持了下來。

他學成出師,卻發現世道變了。西洋樂隊當道,他一生所學無法餬口。但他還在堅持。當初送他去學嗩吶的父親,卻也不再以他為榮,反而嫌棄他無法賺錢。

曾經深諳於心的信仰,逐漸倒塌。師傅也死了,他在師傅墓前吹百鳥朝鳳,那個時代就這樣不聲不響,安靜謝幕。

不知道諸如此類的安靜謝幕,融著多少人過去的青年熱血,一生堅守,有多少故事多少生命和那些淡出我們記憶的老手藝一樣,悄然流逝。

傳統的匠藝化作一紙冷冰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有太多的遺憾;

失傳的獨門絕活成為歷史書頁上的記載蘊含了無盡的惋惜;

不再有年輕人願意繼承衣缽扛住無雙鎮嗩吶的最後一脈;

這一刻,《百鳥朝鳳》已成絕響,街坊巷陌再無迴音。

是否傳統文化正在沒落,是不是早已沒有人記得?但仍有人堅守著,有人傳承著,有人喜愛著,不會滅亡,因為它在很多人心裡活著。

這不是一部商業片,就像電影中焦三爺酒醉之後說:“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這部電影,導演吳天明也不是拍給別人看的,是拍給自己,卻也最終真的成為他人生的最終註腳。

很多人怕是都不認識吳天明,所以自然不懂,為什麼一部"土"片子,會引來電影圈無數大咖站臺。

在電影首映禮上,謝飛、黃建中、和平、張揚和管虎,幾代中國導演分別回憶了已經逝世的吳天明,有關於藝術價值的肯定,有關於慧眼伯樂的讚美,也有生前動人故事的追思。

多年前,《天井》是張藝謀首次主演的電影。這部電影不僅讓張藝謀屢獲影帝,還讓中國電影導演首次獲得國外a類電影節獎項。

最後放上豆瓣網友@陰燈 的一段評語:看電影,其實也是個尋根的過程,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太急於求成,以至於勾勒出的圖景完全是一副光怪陸離的浮華表象,太輕,能給觀眾的充實感便不多。《百鳥朝鳳》能給你什麼呢?也許你對嗩吶甚至是音樂都不感興趣,也許你對民俗甚至是文化也無心過問,但至少,這部電影能讓你強烈的感覺到,在這個世界上,即便不是中國的、老一輩的,也必定存在著某樣東西,值得你傾力去傳承,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