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工作總結4篇 "成功銜接: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工作實踐"

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工作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環節,對幼兒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總結了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工作的經驗和做法,旨在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鑑和參考。

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工作總結4篇

第1篇

本學期各項工作即將結束,在孩子們即將完成大班學習任務之際,我們大班年級全體教師坐在一起,對照本學期初制定的結合大班的“幼小銜接”的工作計劃,回首所做過的工作,共同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具體總結如下:

1.開學初我們開展了《大手牽小手,攜手向前走》家長會,讓家長接受了幼兒園、國小的專題指導,有效地架起幼兒走向國小的橋樑。讓家長進一步明確如何在心理和能力上為孩子作好充分的準備。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決定幼兒成績的好壞,因而家長可以多與孩子玩棋類遊、拼圖遊戲,這對培養有意注意很有益,能夠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家長對幼兒進行一些零散正確入學知識準備,但不是提前教拼音、識字等,也無須把玩具收起來。同時,家長要及時、準確地把握幼兒當前的發展狀況,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

2.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教育教學活動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各學科領域、各活動區域以及幼兒家庭教育當中。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兒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在“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中,我們重點對幼兒進行了規則意識、任務意識、自我服務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們認為:班級大部分幼兒能夠較認真的完成老師每次交給的任務,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能夠用較靈活的方式較好的與同伴進行遊戲,遇到困難時能夠和同伴們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班級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4.結合“小小值日生”和“小書包真整齊”活動培養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給兒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導他學會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能力的發展有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兒童的能力易於養成,過了培養期,過了關鍵期,幼兒能力的培養就顯得特別困難。可見,為了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長們應在關鍵期培養幼兒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自己去做。比如大班時期,家長就要注意讓幼兒自己整理圖書、玩具,收拾小書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時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幼兒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幼兒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

5.參觀國小,通過參觀國小的校園環境、觀看國小生上課、參觀國小的圖書室、教室、走廊文化,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瞭解國小生的基本學習生活,更增添了他們嚮往上國小的願望。模仿國小生上課等。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發現孩子們求知慾旺盛,上課表現特別棒,上課位置的適當調整;增加一些書寫、早期閱讀的練習時間;改變舉手姿勢。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有了較初淺的經驗練習。

本學期,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級幼兒的觀察記錄還應該進一步完善,應該嘗試做好幼兒的個案追蹤、分析。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國小和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搞好它需要幼兒園和國小的改革,需要家長熱心支援及其觀念的改變。總之,搞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幼兒園、國小和家長三方共同努力。

以“辦好教育為人民”為宗旨,以保教工作為中心,以教育教學研究,創示範幼兒園和學前教育達標鄉鎮為抓手,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教,不斷提高本地學前教育的整體水平。

1、入園前做好家訪宣傳工作,讓廣大農戶、家長認識到幼兒教育,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3、注重早晚幼兒的安全接送,要求家長按時接送幼兒。

4、開辦家長學校,做好“0---6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的培訓工作。

5、規範管理:入園幼兒做好接種預防登記、幼兒體檢表、事故記錄表等裝訂成冊以用備案,並做好幼兒學籍管理卡的登記造冊工作。

6、根據上級精神,做好幼兒園的年檢工作,進行合理調整,積極整改或撤併不規範幼兒園。

2、課堂教學上一律要改變“國小化”傾向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衛生習慣,並對幼兒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物的教育。培養幼兒初步的團結友愛、誠實、勇敢等優良品德;逐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認知興趣。

3、要求幼兒園園長加強自身的學習和進修,努力提高保教質量,積極推進教師的學歷進修和培訓,用發展的眼光辦事,對黨的教育事業負責。

4、安全警鐘長鳴。做好幼兒園區的校舍安全和衛生,切實做好幼兒在園的安全和早晚路上的安全,以及做好飲用水、食品的衛生和安全。

這個學期是大班的最後一個學期,孩子讀完這個學期馬上就要進入國小了,幼小銜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我先將大班幼小銜接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日常活動中進行幼小銜接的一些習慣的培養,讓孩子輕鬆養成好習慣

1、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進行國小,更順利地適應國小生活,我們重點對幼兒進行了規則意識、任務意識、自我服務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經過一學年的努力,我們認為現在大部分幼兒能夠較認真地完成老師每次交給的任務,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能夠用較靈活的方式較好的與同伴進行遊戲,遇到困難時能夠和同伴們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班級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2、同時讓孩子嚴格遵守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制度,努力做到不遲到。慢慢地班上也很少的孩子遲到了。基本上所有的幼兒都能夠更嚴格地遵守作息時間制度。

二、通過一些教育教學活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1、本學期,我班結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上面。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教育教學活動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各學科領域、各活動區域以及幼兒家庭教育當中。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每一位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日常教學中,本學期我們進行了離園倒計時主題,並在這個主題活動中開展了一系列的關於幼小銜接的課程,如集體教學活動“慌慌張張的莎莎”幫助幼兒意識到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上學前做好準備。如區域活動“我上國小了”,讓孩子進行角色遊戲,學系紅領巾,模擬國小課堂,學習整理書包,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正在地像一位國小生一樣去做各項活動了。如實踐活動“特別的參觀“,帶領幼兒參觀國小,去看看國小與幼兒園有什麼不同,並看看國小的生活學習環境,然後進行談話,教師根據孩子的回答一一給予相應的解答,讓孩子排除心中的疑慮。

從活動效果來看,孩子們都對國小充滿了嚮往,都能以輕鬆、嚮往的心情進入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1、鼓勵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在家長會上進行了關於幼小銜接的專題。首先從幼兒教師的角度出發去說一些該做的事情,然後請兩位國小教師結合她們的工作實際作了介紹。最後一起觀看了幼教專家“錢志亮”關於幼小銜接的專題。讓家長全面的瞭解關於幼小銜接,作為家長應該怎樣配合幼兒園,做些什麼事情。

很多家長通過家長會上的介紹,具體瞭解了孩子馬上要讀國小,自己要做的事情,其中錢志亮教授的一些具體建議做法也很受歡迎,孩子們用下來也非常滿意。

2、每一次的主題活動家長都能夠積極參與,主動通過各種渠道為主題的開展提供各種有價值資料,有了家長的參與,我們本學期的教育活動真正做到了“家園共育”。

3、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向家長彙報幼兒在園情況,瞭解幼兒在家情況,努力達成教育的一致性。

教師能及時向家長反映孩子所存在的問題,這樣家長也能在家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所以孩子們的缺點也得到了及時的糾正。

4、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園裡的各項活動,家長們都能夠積極參加,家長與教師間建構起了平等、信任、友誼的橋樑。

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工作總結4篇

第2篇

學前教育與國小教育在學習與生活制度等都存在著一些差異,前者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導形式的教育,後者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為主導形式的教育,這種客觀存在已造成幼兒入國小後的不適應,因此,為了處理好幼小銜接的連續性與階段性問題,我們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因此,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進入國小和個體的發展創造了可能性。

良好的學習、生活、衛生習慣從而加強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每天早晨要求幼兒做到早睡早起,有規律的.生活。我們創設了生活牆:我的好習慣,讓孩子逐漸養成晚上早睡覺,按時到園,不遲到。培養幼兒遵守作息制度,有規律的生活,升入國小後就能很快適應國小生活。還創設了我能幹的主題牆,內容有穿脫衣服比賽、自己繫鞋帶等。

二、關注幼兒的任務意識、規則意識和獨立意識的養成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級的事能按時行動,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性的動力。幼兒做事很隨便沒有計劃想要做什麼就去做,要他們有條不紊地做事很難,於是在各種活動中,運用故事、兒歌、歌曲等方式取得幼兒們的強烈興趣,從而做到按時完成不拖拉。給幼兒佈置小任務:今天我來播新聞。回家準備幾段新聞,讓孩子輪流學當播音員。

每個班級都有小小值日生,他們每天為大家服務,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漸建立起的任務意識。

重視幼兒情商的發展在活動中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幫助幼兒分析成敗的原因,增強其獲得成功的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態度。因此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如我們利用幼兒的遊戲活動,提供一定的材料、創設情景,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區角活動中提供資料庫,讓幼兒自己查閱,使幼兒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沒有家庭教育和社會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真正影響和實施。因此,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針對幼小銜接工作,開學期初召開專題家長會,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其瞭解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吸引家長參與並重視幼小銜接工作。要求家長在家庭中做好幼兒入學前的生活、心理、學習物質的準備。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國小密切聯絡,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然而幼兒園和國小是分屬兩個學段的教育機構,在教育目標、任務、內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顯差異,兒童從幼兒園那種以遊戲為主導的活動模式轉向以課堂教學為主導形式的學習模式,很難一下子適應。因此幼小銜接工作也為大班教師所重視,在大班後期有意識的增加有關內容,但是還存在脫節的現象。此次,在教育局下達的有關幼小銜接活動的指導意見要求下,我們幼兒園及時調整部署安排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得到一些成效。

第3篇

本學期各項工作即將結束,在學生即將升入二年級之際,校領導和一年級教師坐在一起,對照本學期初制定的“幼小銜接”的工作計劃,回首所做過的工作,共同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具體總結如下:

學生學會了記作業,也能夠完成家長分配給的一兩項家務勞動,如掃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能夠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例如擦黑板、收發作業等。

做事磨蹭、做作業時間長是很多一年級學生的通病。教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讓大部分學生養成了先做完作業再玩的習慣。家長也形成了監督孩子抓緊時間完成任務的意識。

教師教會了孩子“主動出擊”,結識新夥伴,並且能夠與同伴和睦共處。

老師和家長攜手,引導孩子學會與同伴交流的技巧。例如;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去別的小朋友家玩,給孩子創造更多和不同年齡的孩子接觸的機會。當孩子們之間發生衝突時,老師、家長不充當調解員,鼓勵他們自己解決。

國小一年級教育大綱中,英語學習反而大於數學。英語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我們母語環境的語言,老師、家長給孩子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多接觸英語環境,讓孩子感覺英語是好學的。比如,每天讓家長監督孩子聽錄音、練口語15分鐘,教師每天通過家長簽字檢查練習情況。

開學末召開一年級家長會,傳達了兩個精神。第一個精神,讓家長明白本學期孩子取得的進步。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提高了,競爭意識加強了,學業水平提高了,視野開闊了。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第二個精神,假期應該繼續努力,鞏固教育成果,讓孩子順利過渡到二年級。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決定學生成績的好壞,因而家長根據本學期孩子的特點,協助教師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家長要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當前的發展狀況,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

1、個別學生良好習慣未形成,教師要做好個案跟蹤,因材施教。

2、個別家長的教子觀念要進一步改變,要與家長加強溝通,說明教育是學校、社會、家庭共同的任務。

第4篇

本學期,一年級的國小生已經愉快、順利的進入國小生活。回顧一學期的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在做幼小銜接工作時,首先要突破家長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認識的誤區。這三個誤區分別為:

1、家長操之過急,希望孩子儘早具備國小生的素質,並提前入學。

正是由於這三個誤區,造成了國小生在入學初的不適應。不適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3、心理不適應(教師形象的突然變化使他們感到壓力和負擔、要建立新的夥伴關係、環境變化、要求提高,所以有的壓力大,出現厭學、緊張等現象……)

4、學會學習(善於傾聽、自主閱讀、握筆訓練、拼音教學、規則意識的培養、安全教育、自我保護)

4、進行個案研究(觀察、記錄學生表現,形成新的教育策略)

5、教師寫教育隨筆、論文、反思,針對性開展一日常規活動。

3、走進課堂與開放日(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教育,參與孩子的活動,爭取家長的支援與配合。)

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家長積極配合,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學生順利由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國小階段。家長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協助學校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幫助孩子實現心理過渡。

2、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實現習慣過渡。

3、培養孩子大膽與人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實現能力過渡。

經過一個學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精神面貌和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學習感興趣”,即對學習內容本身充滿著好奇和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懂就問。

二是“活動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能與家人、親友、老師、同學和睦相處。

三是“生活有條理”,也就是能獨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學習在內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著、盯著才去完成。

本學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生自信、快樂地進入了國小生活,邁好了國小學習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