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青春之歌》讀後感作文20233篇 《音符激盪的青春歲月》

《青春之歌》是一部激勵人心的青春勵志小說,講述了年輕人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與成長。小說以鮮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勝的劇情,勾勒出了青春的艱辛與美好。它不僅讓我們感受到年輕時的激情與追求,更教會了我們勇往直前,篤定自我。

《青春之歌》讀後感作文20233篇 《音符激盪的青春歲月》

第1篇

?青春之歌》主要是通過對小知識分子林道靜從不屈服於命運的對家庭和社會的個人反抗到最後投入時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的“苦難歷程”的生動敘述,形象地展現“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我國學生革命運動的歷史風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從而提煉出一個革命的思想主題: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

由於作者善於將人物放在尖銳激烈的鬥爭旋渦中加以刻畫,善於通過不同人物對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來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徵,善於將人物的外貌描寫和心理刻畫巧妙地結合起來,善於通過富有性格特色的細節來描寫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善於將人物性格的變化與人物命運遭遇的變化結合起來描寫,通過所有這些努力,不僅使林道靜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豐滿,真實感人,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盧嘉川、江華、林紅、餘永澤、戴俞、王曉燕、白莉萍等顯得個個活脫生動,性格鮮明,雖然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型別化的痕跡,但仍能顯示出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厚藝術功力。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這又使得小說包含了廣闊、豐富的時代內涵。

?青春之歌》正是通過對林道靜個人命運、遭遇和歸宿的描寫,通過對當時形形色色各種型別的青年知識分子的描寫,既反映了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又提煉出革命的思想主題。

在藝術特色上,整部作品結構巨集偉,情節曲折複雜,在處理人物形象時作者避免了簡單片面的處理,而是以細膩的筆觸伸入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中,真實地刻劃人物的心理,較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側面,因而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青春之歌》讀後感作文20233篇 《音符激盪的青春歲月》 第2張

第2篇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著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這本書為讀者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後,一大批愛國主義有志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參加舉行大遊行、請願、示威等活動的場景,細緻的雕刻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將各種知識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過程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主人公林道靜,為了反抗 花瓶、沒有靈魂的傀儡和依靠別人的供養過日的命運,走向了共產主義道路,在革命者的幫助下成為了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主義革命者。

作品中的林道靜是一個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是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在曲折艱難的道路行走中,逐漸成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的代表。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由於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因此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並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的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回首看看現在,和林靜道相比,我們有著社會、家庭、朋友的照顧,不必為生存而擔心,物質生活豐富;反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林靜道相比,顯得多麼微不足道。雖然林靜道在一段時間中出現過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但是她在共產主義革命者的引導下找到並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卻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價值。

林靜道在那一段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沒有選擇沉淪,反而選擇了奮鬥,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強、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馬的堅持。在相同的年齡段,我們的青春卻和她的有著極大的差別,她的青春在精神與困苦的洗禮下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

青春是人生必須經過的一段時期,每個人的青春都有著其一生中特殊的價值,並佔據著特殊的地位。正值青春的我們正應該無愧於青春的名詞,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正是我們應該建立健全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的時期。可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無愧青春呢,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網遊的虛幻中,難以自拔;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頹廢的酒吧,醉生夢死;有的人把青春獻給了懶惰與放棄,忘記理想。

第3篇

?青春之歌》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正面描繪北平學生愛國運動,表現了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曆程。

主人公林道靜,一個不滿於大地主家庭黑暗統治而出走的中國版娜拉,遭遇現實種種挫敗後,跌入幻滅的泥潭,以自殺來表決她對社會的不滿,適逢北京大學生余文澤,把她救回,繼而兩人相戀,但由於餘永澤平庸、自私、瑣碎、兩人的婚姻成了林道靜的牢籠,使她無法實現自身獨立的價值。兩人政見上發生了分歧,使富有正義感的林道靜毅然與餘永澤決裂,走上民族救亡的革命道路。在接觸到先進知識分子成員盧嘉川、林紅、江華等人後,逐漸使林道靜從個人遭遇和理論認識開始,從民族矛盾上升到階級矛盾,從個人奮鬥,個人英雄式的事業到參加集體階級鬥爭和樹立革命英雄主義,為勞動人民大眾而奮鬥。

在革命戰亂的年代,人們的選擇只有兩種,一是轟轟烈烈投身革命,為國家民族,為勞苦大眾的自由而鬥爭,像盧嘉川,江華等先進知識分子。一是如魯迅筆下待以療救的“中國人”,他們身上有著“中國的頑症”,有些人對革命充耳不聞,這是普遍存在於人民當中;有的但求自身享樂;對國家民族命運視而不顧,如自私自利的餘永澤和白麗萍;有的甚至是更恥於這些的,以革命烈士的鮮血來療救自己,使自己平步青雲的人,如戴瑜。而主人公林道靜正是懷著正義感和對自由的追求,慢慢地從對革命的無知走向革命。

如今生活在物質充裕,和平的二十一世紀的人們,沒有經歷過三餐不繼的日子,也沒有面臨過國破家亡的危境,於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觀念也正漸漸地從有的人的大腦中淡化了。這些人為了個人的利益,置國家,集體的利益於不顧。每年全國偵查出來的貪汙案不計其數,他們當中有多少是“位高權重”且工資是“取之於民”的高官貴人啊!像劉志華,何閩旭,是人民哺育著他們。但他們回報給國家人民的又是什麼呢?又有多少人為自己的腰包,置工人們的生命而不顧。每年煤礦坍塌,瓦斯爆炸,工廠火災等事故斷送多少勞苦人民的生命,但那些間接的肇事者又有多少為此事付出代價,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吸取教訓。有人說,社會現實能扭曲一個人的人性,使之從清廉,崇高走向墮落,腐敗。無數的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點,社會也確確實實是個大染缸,但是清者自清,仁者見仁,這是人性深處的道德人格問題,人性的弱點,是可以克服的,社會上也不是有牛玉儒等等的現代“林道靜”性人物用生命證明了這些嗎?

在這和平的時代,我們沒有被壓迫,被統治的困況;在這物阜民豐的時代,我們不乏物質的享受;在這張揚個性的時代,我們沒有失去自由的苦惱。我們所缺乏的不是知識,是像林道靜那樣積極拯救黨國的熱情的求知若渴的心,和對人民負責和為人民服務的那份心,只有對追求有著這樣的熱情和這樣的心,我們才不會對知識只停留在表面的認識,是上升到更有深度,更有高度的文學造詣層面上,也以這樣的知識回饋國家。也只有這樣的一份奉獻自我的心,我們在是非曲直、善良的十字路道口上,才不會迷失自我,而做法正確的選擇。

?青春之歌》經過了半個世紀多的沉澱,它穿越了歷史的時空,跨越了歷史的隧道,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精神與意義依然清晰可見,仍可以引起我們這代人的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