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7篇 翻開書頁,發現真正的自己——讀書啟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新的挑戰和未知的自己。而讀書,則是我們與未知之間建立連線的通道。通過閱讀,我們可以開啟心靈的大門,不斷髮現內在深藏的潛能和無限可能。本文將帶您一起探索讀書中那些讓我們遇見未知的自己的心得體驗。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7篇 翻開書頁,發現真正的自己——讀書啟示

第1篇

幾年前,結識了一位朋友。工作成績顯著,生活悠然自得的他贈送了《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我認真的拜讀後,寫下一些體悟,與各位分享。

作者從一位知書達理的電視新聞主播,轉行到一位為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脩行者,張德芬融匯貫通了理論與現實,通過一個主人公的小故事,傳達了她生活及工作的精髓。引導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找到自我價值。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及工作。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環繞了女主人公若菱與智者老人的多次對話,揭示了人身的奧祕。“你是誰?”這是老人問若菱的第一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是誰,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書中,讓我明白什麼是真我。真我由愛、喜悅、和平三者構成。那麼真我對於人生有何影響呢?書中老人給我們畫了一幅畫,一輛馬車,加上馬車伕,後面還有位乘客。這輛馬車的前進要靠這匹馬,如果你問這匹馬,你有沒有權利決定怎麼行進嗎?馬兒會說:“有啊!我這不就是努力地在前進嗎?沒有我,這車是走不動的呀!”但是你要問它“那你剛才為什麼往左轉哪?”它會說:“我覺得左邊的臉緊緊的,我就轉彎了。這這匹馬其實是我們的表意識,我們自以為可以操控生活,做出自由的選擇,但實際上,我們是一個自動化制約模式下的機器,很多時候身不由己。讀到此處你會明白,這個馬車伕就是我們的潛意識,也就是我們人生的自動化導航系統。這位乘客才是人生的真我。真我決定了我們的人生方向,理想和追求。在尋找真我的過程中,我們先要努力地把潛意識的部分儘量帶到意識層面,這樣我們離真我也會愈來愈近。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向身邊靠近。

那麼,如何找尋真我呢?書中介紹了一種瑜伽尋找法。基本上,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你與身體重新連線,所以運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時的心態和狀態。所以無論是跑步、快走、游泳、瑜伽,只要你能夠專心地關照自己的身體,這些運動都可以成為探索自我的方法。

除了身體上需要淨化外,我們還需要擺脫負面情緒的圈套。負面情緒就像痛苦之身在我們的身體裡,自成一格。想要扼制負面情緒,書中告訴我們一個小方法。每天要念,要寫——我看到我正在尋求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負面情緒,你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而且還會更強。所以,看見了以後,就先接納它,然後告訴自己,我不需要這個情緒啦,我要放下對它的需要。這是說給潛意識聽的。久而久之,潛意識接受這種資訊,我們的負面情緒會越來越少。情緒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對於教育孩子來說,大人不要過多地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樣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援。

本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好,讓我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界有任何事物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再集中精力去應對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每一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豐盛美好且精心為你打造的禮物。

書中的老人其實就是一面鏡子,印照出我們心態的陰影面。所以藉由老人的指引,我們反求諸己,修心、正心、養心,才能有好的心態。生命來去匆匆,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對其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唯有抱著關照內心並時刻感恩的心態,一切事物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7篇 翻開書頁,發現真正的自己——讀書啟示 第2張

第2篇

“我是誰”“我不是誰”“我到底想要什麼”?每天都會追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不是隨意去想,而是懼怕,怕自己有一天會放棄,會墮落,會變成當初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希望自己不受精神的困擾。

書中寫到:“你認同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錯誤行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讓人同情,不過,這也不是真正的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方向,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沒有必要去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而應該思考這個世界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因為這些不快樂而常常失落了最真實的自己,快樂其實很簡單,他只需要愛、喜悅和和平就能被每個人獲得,由內而外的綻放,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消失,這是快樂;為自己的目標拼搏奮鬥,無所畏懼,這,是快樂;滿足而又不辜負一切事物,也是快樂。快樂是自己給的。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如果一個人老是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就難怪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我們的話語和意念可能真的有這麼大的力量左右我們的生活。當一個人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在困難面前也能保持鎮定,求得最好的解決辦法,生活一定會許以成功,但若一個人總是抱怨,總想通過不正確的方式方法取得自身的成就,那這個成就一定不會太久,最終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大概就是“吸引力法則”了吧。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看起來好像無足輕重,可是都潛藏著一些資訊。諸多不順利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顯示出人的潛意識其實並不想走這條路,生活中的某些負面感受往往是來自潛意識的牽引。

走出觀念的牢籠,迴歸真我的自然狀態。固有觀念給人們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真正面對自己內在最不想看見的那些部分,理解他們、接納他們,才能真正的平衡。就像極力維護一個特定的形象,可這一形象本身沒有存在的價值,當發現純粹是觀念在作祟時,大膽地走出固有觀念,不讓這些觀念捆住自己的手腳,選擇自己覺得對的想法去思考、去做事,衝破觀念的牢籠,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一切都會隨之改變。我們並不知道未來會遇見什麼事情,但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迎風飛揚,遇到困難時,調整心境,保持情緒的穩定,讓自己有時間去思考、解決問題,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瞭解自己的所需,找回最初的自我,不在任何一件事中失落了最真實的自己,不會因為固有的觀念束縛了對世界的認知,追求更完美的自己。

第3篇

?遇見未知的自已》,這本書是我上次去金瀚展覽中心參加書展時買的。第一次去書展的時候,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人那麼多,卻意外的有那麼多喜歡讀書的人。逛了一上午,一無所獲,就買了一些香港的英文報紙,公考的熱門理論書,還有這個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已》。

斷斷續續翻了好幾天,終於又看完了。看完最後一行字,合上書,仔細想想上面說的是什麼,但是很模糊,記不住幾個完整的句子。不是裡面的故事不精彩,而是很多都挺專業的,懶得去理解。書的封面上有“都市身心實踐班”、“中國世界第一部身心小說”等字樣。廣告上的資訊看似很大,其實講的是一個城市白領遇到老人的故事。像大多數勵志書籍一樣,這本書只是告訴我們要找到真正的自己,追求崇尚愛、歡樂與和平。然而,通過講故事,讀者可以深刻理解內心世界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改變許多現實。

說實話,也有點像鼓吹“唯心主義”。但是,“理想主義”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必要的。人往往需要審視自己的內心,看看有沒有扭曲。太現實了,會很辛苦。想要單純的快樂,平凡的幸福,可以更容易的從“心”開始,在意識上做一些改變。

書中有一句話“外面除了你自己沒有別人”。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沒什麼感覺。但看完整個故事,我們就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外面沒有人,所有外在的東西都是你內心投入的結果。意思類似於“吸引定律”。進取樂觀的意識能吸引進取之光,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負面想法惹出來的。所以要關心內心,勇敢一點,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喜歡泡一杯綠茶,聽著輕柔的鋼琴曲,靜靜地翻頁,放鬆自己,享受寧靜,享受自己的娛樂…

第4篇

最近看了本書,朋友推薦的,書名是《遇見未知的自己》,講述的是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如何走出困境,也教會我們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說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昧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讓我們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這些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著好累!”,以至於累得漸漸失去自我,以至於到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極力追求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人們佔有得越多,迷失得就越嚴重,內心也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和標準來約束自己,也用這些來衡量和批判他人。這些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都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也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而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說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裡,但是人們總可以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是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者是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我們都會面臨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保持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我們要記住,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滿懷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說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第5篇

新年伊始,給自己定了一個讀書計劃,第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偶然在書店瞎逛時隨手拿起來的,信手翻了幾頁就被書中作者智慧的語言,生動的內容深深吸引。買下它回家迫不及待的用兩天的時間看完了它。書中以簡單的故事情節和平實的語言闡釋了人為什麼活的不快樂,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關照自己的內心;深刻的剖析了現代人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巨大的生存壓力下如何活出真正的自己。當下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你幸福嗎?”這個問題的答案與物質無關,與外在的一切無關。幸福指數的大小來自於內心的知足,“愛、喜悅、和平”!

不能說我已真正參悟了書中所有的內容,它所蘊含的關於人生的哲理思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還有很多的空白需要以不斷地的學習、充電來提升自己,才能真正的讀懂這本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課”的內容,領悟其中的深意。於是我決定開始將讀書學習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項必修課,儘管我們常常以各種藉口“忙碌著”,可“時間”作為海綿裡的水總得要去“擠”才會有的。陸續的我開始了我的讀書計劃,並將自己讀過的好書介紹給同事和朋友們,在這過程中朋友也推薦給我一些他們讀過的好書,讓我受益匪淺。希望通過這次的讀書活動能夠影響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引發起學習的“正能量”,讓讀書學習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知識、文化帶給我們無盡的財富。

第6篇

?遇見未知的自已》,這本書是上次跟去錦漢展覽中心逛書展時買的。第一次逛書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歡看書的人還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沒啥收穫,就買了幾份香港的英文報,一本考公的理論熱點書,還有就是這本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已》。

斷斷續續翻了幾天,總算讀完一遍。看完最終一行字,合上書時,再仔細想想裡面講什麼,卻都很模糊了,也記不起幾句完整的句子。不是裡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專業的,也懶得去多領悟。書的封面寫著“都市身心靈脩行課”、“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等字樣,標榜的資料似乎很大,但其實就講了一都市白領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數心靈勵志書籍一樣,這本書無非也是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愛、喜悅、和平。但它經過講故事的形式,讓讀者更深體會內心世界的變化,是能夠改變很多現實的東西。

說句實在話,確實也有點像在推崇“唯心論”的意思,可是,必須程度上的“唯心”確實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時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審視下自我的內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現實,會很辛苦的。想要簡單的歡樂,平凡的幸福,從“心”開始,從意識上稍作些改變,其實能夠變得更容易。

書中有一句話,“外面沒有別人,僅有你自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沒有多大的感觸。但看完整個故事,才明白這話的意思: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則”差不多,進取樂觀的意識能夠吸引到進取的光芒,很多不好的東西都是自我的消極想法招惹過來的。所以,要關心內在,要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我。

看這本書時,喜歡泡杯綠茶,聽著柔柔的鋼琴曲,安靜地翻動書頁,放鬆自我,享受著寧靜,享受屬於自我的一份娛樂……

第7篇

其實每個人都向往著愛喜悅與和平,大部分可能由外在的一些物質或人脈關係中被表達出來,其實自己本身只是靈魂(或叫意識),包括想法,情緒,身體,外在物質都不能算作我的本質。

靈魂本身是善的,只因有這肉體與這世界,加入了太多罪惡,所以本書介紹要與真我進行連線,才會發出由內而外的喜悅。

由於身體的構造,造成了許多的限制,比如想法,感覺。造成了每個人的感官其實是片面的,不論是對人還是對自己。所以我們要審視自己的思想,包括與潛意識的溝通,能量的散播,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的能量與周圍能量共振相互吸引,加之自己的大腦思想選擇性的觀察、記憶,造成”人生都是悲慘“的假象。

改善自己潛意識裡的自己,瞭解曾經自己的不足,並且全然接受不足、有限的自己,全然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管好自己的事,快速接受與面對事實,並積極解決,如遇到挫折與困難,要思想困難的實質,也許並非自己所想的”壞事“。這樣,人生方向就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