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四篇

     《遇見未知的自我》,據說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脩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四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四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1

張德芬老師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裡,具體舉個發生在她自己身上的故事:有一次和閨蜜有了爭執,在過程中,她一反常態地沒有生氣、反脣相譏,反而是耐著性子聽閨蜜罵她,跟閨蜜道歉,因為閨蜜在那個當下脾氣上來了,無法說理。然而心高氣傲的她,平常是不會接受別人這種無理謾罵的行為的。她當時允許自己的小我被縮減,看著自己胸腔內翻騰的各種情緒,但不發作。很奇怪,事情過後,她發現,另外一個困擾她多時的感受(與閨蜜毫不相關的)居然也就放下了。

書中寫道,當你接受小我被打擊、不去壯大它,允許它被縮減的時候,你的整體生命的質量都會提高,困難也容易解決。為什麼?因為所有生命的困境,幾乎都和小我求生存、要面子、求存在感有關。如果在一件事情或是一個層面上,你允許小我被打擊、縮減,那麼其他層面的問題你不需要去做什麼,就會出現改變。

但現實生活中,互相打壓、怒對,甚至成為冤家的例子比比皆是。

林同學上高二時,有一天,他的同學小李告訴他,家裡有點事情,明天晚點才能到學校,拜託林同學幫他做一天值日。林同學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小李。第二天早上林同學和另外一個同學小畢打掃完樓道衛生區,拿著掃帚回教室,槽糕的是,他們剛剛走到教室門口,上課鈴叮鈴鈴地響了。

只見班主任老師站在教室中央的過道上,正和一個同學說著什麼。林同學在門口大喊了聲報告,老師扭頭瞅向教室門口,並沒有搭理站在門口的兩位同學。而是轉過頭來,繼續和先前的那個同學說話。林同學這次又提高了嗓門,報告聲震耳欲聾。班主任對著門口呵斥道:喊什麼喊,站在那兒吧!”

過了好一會兒,班主任走到門口,林同學跟老師解釋:“今天本來不是我值日的,我是幫小李的。班主任說:替其他同學值日,就可以遲到嗎?”就這樣兩人互不相讓,一場激烈的口舌之戰轟轟烈烈的展開。

下課後,班主任讓林同學把家長找來,林同學憋著氣,一直沒通知父母,他覺得這種事情找家長來,太丟人了。不巧,那個週日,父母來小鎮辦事,正好來看看林同學在學校缺啥,他為了讓父母安心,說一切都好。

晚上自習課,班主任把林同學叫出教室,來到操場,老師問道:你的家長怎麼還沒來,這都好幾天過去了?”林同學說:今天,我的父母來學校了,但你在哪裡?”(事實上,每個週日,這個老師都回家,不在學校值班)老師憋紅了臉,啞口無言,兩人不歡而散,從此結下怨恨。

年少輕狂的林同學因為看不慣班主任的種種行為,索性不學這個老師教的科目,放任自流,渾渾噩噩地度過了高中最後兩年。高一入學曾經全年級前20名的優等生,最後大學聯考失利,沒能考上很好的大學

時隔數年後,林同學回首往事時,更多的是遺憾。如果當年沒有和老師正面頂撞,像畢同學那樣,保持沉默,允許自己的小我被打壓,估計就是另一番景象。

世上沒有後悔藥,在面對未來日子,我們唯有吃一塹,長一智,帶著最大的誠意去內觀、自省,接納自己,願意成長,遲早有一天,我們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2

不是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會有貴人為你撥開雲霧,通達了悟。那些遺留在心裡的困惑和陰暗,揮之不去,凝結成黑壓壓的烏雲,遮蓋住我們原本明亮無染的心空。

前一段日子,外表的平靜下,實則一直很痛苦,度日如年。在家裡的時候,我知道我是誰,我是爸爸媽媽的女兒,是他們的希望。在中學的時候,我知道我是誰,我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精益求精是我們奮鬥的口號。而在大學,衡量一個人得標準變得多元,再想為自己標記一個閃亮的標籤很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隨著人潮不自覺的走著,解開各種身份的束縛,我一時間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我想,也許我的外表可以代表我,於是開始關注自己的著裝;也許我的工作可以代表我,於是積極參加社團,想在忙碌中體會自我的存在;也許成績可以代表我,於是勤啃書本,為成績單上的分數下力氣。可是當我閒下來,獨處時,還是會感到空虛撲面而來,我不快樂,這是為什麼?伸出雙手想去抓住自己卻落空,我到底是誰?

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並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並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降,沉重或輕鬆,但這與內在的真我全然無關。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己的身體。

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並不是真正的覺者。情緒反反覆覆,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己的情緒。

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與直覺的見證。

這是曾經臺視知名女主播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書中的一段話。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你可以理解為你是一個歷經幾世輪迴的古老靈魂與精神的融合;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是可以感受,觀察,檢驗自己思想情緒的一種覺知,我們擁有身體,身份,甚至思想,可我們不是他們。這其實是換了一種更高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當我把自己定位為駐紮在身體裡的覺知,藉助身體,身份等來體驗這個世界,突然發現以前的一些問題不再是問題,只需正確對待自己的得與失,不因為外界的褒貶而喪失對自己的信心。有錯改錯,就事論事,絕不將對事情的看法變成對自己的人身攻擊。因為任何一種身份都代表不了我自己。

書中還講到,每個人在剛剛出生時,都擁有喜悅平和的心境,偶爾會有情緒,會哭會鬧,可是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會回到喜悅的狀態。這就是我們最初的模樣,是我們最真實的自我。沒有吃過糖的孩子不會留戀糖的甜蜜,正是因為我們曾經喜悅滿足,長大後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滿缽滿,擺到自己面前,試圖讓自己快樂滿足。然而我們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圓,我們的真我是最中間的那個圓,而身份,情緒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圓,將我們與真我的喜悅平和層層隔離。我們太執著於外物,反而遠離了真正的快樂。

其實錯不在我們追求外物,不是要我們不食人間煙火,而是不要過於追求。太執著於外物,對事物就會起分別心,對於那些我們認為極好的就有了強烈的,將自己的情感全然寄託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悅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豐滿充盈。並且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強烈的方向感,不至於在高度繁華的世界裡,淪落為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要幹什麼,要到哪裡的窮忙族。

寫的這些,其實只是書中內涵的冰山一角。我在書店看到時,以為它只是空講道理的勵志書,然而翻開書,卻是一個充滿驚喜的精彩世界。它解開了我的很多困惑,讓我相信,與它的相遇,實在是一種美好的緣分。

沒有人可以給我們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也沒有道理可以徹底讓我們覺悟。因為這個相對的世界,沒有絕對的道理。但是,對於初入心理學、心靈脩正的人,把這本書比作靈脩地圖,是不過分的。只是每個人可能選擇不同的主幹道。另外,覺得原來很多宗教裡的東西,被越來越明確的證明為是合乎科學的,比如說,心想事成,臣服態度,祈禱時的能量場變化……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3

這本書雖然是在我急需的時刻買的,但買來之後,未敢急著去讀,怕這一頓溫馨柔情的盛宴被饕餮得杯盤狼藉;或者僅是草草吃完,勉強充飢。我不是想用來充飢的,而是想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受益一生。想使自己這無心之人,讀完後,能夠為自己找回一顆鮮活的

發現這本書是作者2019年秋完成的,20191月出版。所幸在我迫切需要成長,需要破繭而出的2019年,有朋友推薦給我,感覺自己真的很幸運!

它以小說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並取得生活事業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為什麼不快樂?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揹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麼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於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於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並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悅的區別,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快樂,但一旦實現了快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達到了喜悅的境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頂端,不要為虛榮追求那遙遠的不現實,自己會被自己活活壓垮。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會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澤。那麼你得到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外在環境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後讓人受益頗深,要試著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4

最近兩年常常收聽雷鳴的節目,我相信意識決定行為,現在我發現自己改變了很多。節目中多次推薦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身心靈小說,用通俗易懂、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認真的拜讀過了,現在我想推薦給我的朋友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是指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我們不能掌握,只能像書中所說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有讓你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我們費力的在別人和外界尋求答案,結果卻徒勞無功,因為我們找錯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內心。生命本是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是在身處逆境茫然徘徊之時還是看盡繁華歸於平淡之際,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我們覺得疲憊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不自覺的變換著不同的面具,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我們痛苦的根源就在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而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我們的東西席捲一空,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它可以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落日出,雲起雲滅,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願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醜陋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的看到裡面珍藏的禮物。因此我想感謝曾經傷害過我的人和事,他們何嘗不是給了我這樣一個禮物,也給了我堅強和成長的契機呢?浴火重生的鳳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飛得更加高遠!  

《遇見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要學會臣服愛過、通過、哭過之後——是臣服的體驗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就像時光無法倒流一樣,所以要學會臣服。但這臣服,不是臣服於人,而是臣服於事。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而是要學會接受!因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會持續,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會是另一種結局。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或者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永遠是在當下的,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學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和身體聯結,那將會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  

這本書並沒能治癒我生命中百分之百的傷痛,我依然在事情來的時候應激性的感到痛苦,陷於其中,但是我覺得它教給我的理念能讓我把痛苦的長度和深度大大縮短和降低,我想這已足夠。人生旅途繁雜紛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獨來獨往的終身體驗——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嘗不是為了成就我們或豐饒或貧瘠的內在?讓我們就像那隻看見彩虹的狗一樣,在谷底驚見陽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風裡,蔚藍的天空下,看著我,輕輕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