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4篇 《漢字聽寫大會:我與漢字的不解之緣》

近日舉行的漢字聽寫大會令人歎為觀止。參賽者不僅憑藉豐富的詞彙量和準確的語感,還展現出對傳統文化的深厚理解。大會現場緊張而激烈,選手們在限時內高質量完成聽寫挑戰,展現了漢字的獨特魅力。此次活動不僅加強了人們對漢字的認知,也激發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研究。

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4篇 《漢字聽寫大會:我與漢字的不解之緣》

第1篇

觀看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所寫的許多詞語都是我們生活中極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見也沒見過的,然而這些五花八門數也數不清的漢字卻是用點、橫、豎、撇、捺,這五個基本筆畫組成的。

最近,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則新聞,講述的是一個記者從國中生課本中隨意抽選的十道看拼音寫詞的題目給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學的學生來寫,可十個詞語寫得全對的人數為零,對上四五個的屈指可數,大部分人只能對上一個。然而,這些詞都比較簡單,如:尷尬、饕餮……“這又是為什麼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於現在中國的資訊科技突飛猛進,家家戶戶都有電腦,辦事情用電腦,發信息用電腦,就連不會寫的字只要輸入拼音,答案便一目瞭然,還有人們看書時,遇到了一些不認識的詞語便“跳”過,因此這些字詞便一直困擾著那些繞道而行的人。另外,人們在寫文章時,遇到不會寫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憑著自己模糊的記憶寫出一個“字”,種種原因造成現今漢字成為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平時的“壞習慣”。看到不會寫的字詞,不動手去查,不動腦去記。通過觀看這次“聽寫大會”,我受益匪淺,真希望祖國的各省市多舉辦類似活動,讓大家遠離“提筆忘字”的窘迫。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由中央電視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於20_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國家級漢字聽寫推廣活動,也是全國第一檔原創形態的漢字聽寫教育類電視節目。

節目邀請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在內地受教育的港澳臺學生組成32支代表隊參加,形成緊張精彩的多場次晉級比賽框架,並共計形成12期電視節目,每期節目時長90分鐘。在中央電視臺第10套科教頻道暑期檔週末黃金時間播出。

漢字是上古時期世界上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是我們民族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明最燦爛的瑰寶之一。20_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20_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在漢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裡,蘊藏著不可侵犯的民族尊嚴、崇高強大的民族意識和自強不息的創造智慧。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中國符號,是中國貢獻於人類文明的第五大發明。但漢字又是世界上最難書寫的文字。獨特的方塊字形需要不斷記憶,反覆練習才能形成書寫能力。現在,越來越多地人依靠鍵盤等輸入工具書寫,減少了手寫漢字的機會,正確書寫漢字的能力逐漸下降。如果未來幾代人漢字書寫能力持續普遍下降,文明傳承的品質就會形成缺損。

舉辦《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意義,不僅在於選拔出一個榜樣式的“天才少年”,更在於倡導從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提高中國小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做起的價值觀,向全社會倡導書寫漢字,保護漢字的意識,倡導愛漢字、愛漢語、愛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從而建立起一項意義深遠的文化傳承活動。

詩人余光中在《聽聽那冷雨》中說:“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是本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學術講解人,在向記者引用余光中上述話語時她激動不已:“漢字不僅僅是中國人交流資訊的符號,更承載著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精神氣象。一個個漢字,就是一個個微縮的中國人。漢字聽寫大賽在提升全社會對漢字的重視程度的同時,讓漢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課堂,成就一代代不僅敲擊鍵盤,也會揮毫潑墨,不僅有科學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國君子,真正做到書寫的文明傳遞,民族的未雨綢繆。”

時針“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點,我開啟電視,調到cctv來觀看每週五晚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這天,播放的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晉級半決賽的比賽,各位選手輪番上陣。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國語學院代表隊的“大師”劉浥塵。在激烈的比賽中,劉浥塵的隊友相繼離場,但是他的對手還有7個,其中安徽代表隊和廣東代表隊還剩3個人,只有湖南代表隊和他一樣,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對7個學霸級的對手,劉浥塵神態自若、鎮定自如,一點也沒有因為孤軍奮戰而慌了陣腳。在答題的過程中,劉浥塵顯得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來的題目,他就會做一個鬼臉,瀟灑自如、準確無誤地寫出那些生字;如果面對一下子想不起來的字,他就會皺著眉頭,手託著下巴,開始沉思,當他想出來時,額頭上緊皺著的“三”字紋就會豁然開朗,他的臉上便露出笑容。最後,劉浥塵頂住壓力,打敗強敵,終於帶領浙江杭州外國語學院代表隊殺入了決賽。

通過這次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看到這些選手在場上的精彩表現,特別是劉浥塵,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時讀書時,只看故事情節,並不在意難寫的生僻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多數是一帶而過,不會去。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識還不夠,以後,我要好好向他們學習,讓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無止境,知識永遠也學不完,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傳承中華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吧!

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4篇 《漢字聽寫大會:我與漢字的不解之緣》 第2張

第2篇

早在暑假的時候,學校裡就發來簡訊,讓我們每週四晚上8點去觀看《全國漢字聽寫大會》。

剛開始,我蠻不情願的。畢竟還是在暑假,要去看一群人寫字,豈不是很浪費時間?第一次去看時,並沒有多少在意,所以也沒有帶紙筆。

我躺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對它們聽寫的內容感覺十分的可笑,他們雖然才八年級,但也是天天翻字典訓練的,水平就那麼點?很簡單的字就下去了。我越看越沒興趣,直到最後一個外號“大師”的人走上臺,才真正的震撼了我。

一般來說,基本上的詞語我都是略有耳聞的,字寫不來也是有點正常的,但那位“大師”的題目讓我目瞪口呆。考官報出了“犖犖大端”一詞,我一聽,不由得笑了聲,心想:報的好象是“犖犖大端”,不是有個詞是“落落大方”嗎,應該也差不多吧,怎麼會出現這麼簡單的詞!

“大師”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樣子,然後提筆在電子板上寫下“犖犖大端”,我對他嗤之以鼻,怎麼會寫“葷葷大端”還“大師”,就這點水平?待他提交後,評委全部亮了紅燈,表示通過。我大吃一驚,心中不免懷疑起來:他們是不是看錯了,“葷葷大端”也對?難道“葷”還有多音不成?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我跑上樓,開啟電腦,搜了一下“葷”字,可是隻有一個音;我又想起考官報的是“犖犖大端”,便用輸入法打出了那幾個字。

之後我更加疑惑了,不是同一個字嗎?我仔細觀察著兩個字,終於發現是兩個字下面的字不同,不禁豁然開朗。居然還有這種字,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我跑下樓繼續看,接下來的題目讓我驚詫不已,不認識的自此接踵而至:尥蹶子、耄耋之年之類的,根本是從來沒見過的字詞,居然都被他們寫出來了,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認認真真的看了起來,時而蹙眉時而動動手指,努力的記著那些詞彙。

有了這次的經歷,我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去看這個比賽,而且每次比賽都會長很多見識,讓我明白了,我所掌握的知識不過是九牛一毛,在他們的面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不錯的,學無止境,知識也是永遠也學不完的!

這段時間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賽”,自始至終像磁石般吸引著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號召家人討論書寫,看似常見的漢字書寫卻讓我們每個人都著了迷。不僅為選手鼓掌讚歎,而且也為他們惋惜。這場“漢字聽寫大賽”既提升了人們傳承發揚漢字文化的信心,同時有力地擴大漢字文化的影響。它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種可貴的開拓和創新。

現如今無紙化的辦公,鍵盤時代的天下。漢字離我們大家越來越遠,一些耳熟能詳的漢字只能認讀,不能書寫,提筆忘字,握著滑鼠忘了筆桿的現象,成為當下的一種通病。這些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背離,更是一種拋棄。再看看我們這次參賽的選手,是他們撐起了傳承了發揚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看著他們書寫出那麼多生僻暗澀的字詞,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而為自己汗顏。

漢字是一門藝術,如果用的好,會達到妙筆生花,會使文章更生動,更形象;如果一個生僻字,說話時來幾個,寫作時來幾個,會讓生活更有趣;漢字都有表情,有的漂亮,有的醜陋,有的惡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意義。所以,我們在讀書時,不能囫圇吞棗,只注重情節,多重複讀幾遍,多推敲一下字詞,會有更深層的體會和理解。

央視的“漢字聽寫大賽”已經掀起了“漢字書寫熱”,已經讓中國人重新重視漢字,熱愛和弘揚中國文化。同志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多讀好書,多寫漢字。

第一次看到了這樣的漢字聽寫大會,而且放在中央一套的黃金時 段播出,覺得太有必要了。隨著電腦的廣泛運用,電腦打字幾乎代替了書寫。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生活,人們的文字閱讀時間縮短,漢字書寫大幅度減少,人們對沿用了五千年,祖宗傳下來的漢字是越來越陌生了。網路上錯別字大行其道,充斥視野,人們已經習慣了錯用錯寫,胡亂代替,外文符號夾雜其間的現狀,甚至有些見怪不怪了,這情形發展下去,不僅僅是有礙於人們之間的溝通、理解,而是整個民族的漢字書寫、運用水平下降,是整個民族文化素質的降低,此情堪憂。所以這樣的漢字聽寫大會明白無誤地表明: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非常重 視自己的母語,重視漢字的書寫和運用。

昨天漢字聽寫大會上的選題,對於中學生來說,覺得第二輪時段 有的是偏了一些,不是常用字,常用詞語。如“覬覦、眄視、朝覲、踆烏”,也可能是設計者出於淘汰選手的考慮,故增加了難度。我覺得當務之急是引起人們對三千五百個常用字書寫、運用的關注,如“推卸”“眼花繚亂”“瓜葛”“怨天尤人”這類字,考一些時下還有著旺盛生命力的,運用廣泛又容易寫錯的詞語如“顫顫巍巍” “獼猴”“黃 疸”之類,在題目設計上既有書面語如“萬馬齊喑”“呦呦鹿鳴”“美輪美奐“又有口語如“硌牙”“撂挑子”“嘎嘣脆”,看得出題目設計者是花費了一些心思的,為了引起國人對漢字詞語的關注、學習、運用,提高正確使用率。多製作這類節目無疑是有益的。

第3篇

這段時間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賽”,自始至終像磁石般吸引著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號召家人討論書寫,看似常見的漢字書寫卻讓我們每個人都著了迷。不僅為選手鼓掌讚歎,而且也為他們惋惜。這場“漢字聽寫大賽”既提升了人們傳承發揚漢字文化的信心,同時有力地擴大漢字文化的影響。它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種可貴的開拓和創新。

現如今無紙化的辦公,鍵盤時代的天下。漢字離我們大家越來越遠,一些耳熟能詳的漢字只能認讀,不能書寫,提筆忘字,握著滑鼠忘了筆桿的現象,成為當下的一種通病。這些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背離,更是一種拋棄。再看看我們這次參賽的選手,是他們撐起了傳承了發揚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看著他們書寫出那麼多生僻暗澀的字詞,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而為自己汗顏。

漢字是一門藝術,如果用的好,會達到妙筆生花,會使文章更生動,更形象;如果一個生僻字,說話時來幾個,寫作時來幾個,會讓生活更有趣;漢字都有表情,有的漂亮,有的醜陋,有的惡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意義。所以,我們在讀書時,不能囫圇吞棗,只注重情節,多重複讀幾遍,多推敲一下字詞,會有更深層的體會和理解。

央視的“漢字聽寫大賽”已經掀起了“漢字書寫熱”,已經讓中國人重新重視漢字,熱愛和弘揚中國文化。同志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多讀好書,多寫漢字。

第4篇

中央電視臺、國家語委共同舉辦的大型電視活動《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終於落幕了。開始看的時候,感覺很新鮮;仔細一想,有不少問題。我們都不會寫的字,要孩子們死記硬背;孩子們記憶了這些幾乎沒有用的字,長大成人後再拋棄,這不是折騰嗎。

還有一些文言文的詞,現在根本不用,都是一些中國人民早已拋棄的糟粕,也拿出來考學生,這不是折磨孩子嗎。孩子們被逼的背《現代漢語詞典》,這不僅是扼殺孩子們的思想,也是扼殺中國的未來。

現在很多孔乙己在鼓吹,每個漢字背後都有文化的積澱;可是他們忘記了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我們寫的是白話文。白話文漢字只是一個聲音符號;白話文漢字裡面什麼也沒有。

例如這次比賽中的一些詞:蹚水、趟水;桑葚、桑椹;筢子、耙子;酆都、豐都。字不一樣,都正確;這就說明白話文漢字只是一個聲音符號,根本沒有什麼文化積澱。

還有主考官們讀的那些文言文,根本不是人說的話;別說聽的人不懂,讀的人也不懂裝懂。例如:主考官郎永淳先生讀,圩頂xuding時,北京大學錢文忠教授點評說,這是一個多音字,讀weiding;隨後裁判孟蓬生博導指出,正確讀法是yuding,而且只有一個讀法。需要用白話反覆解釋才能懂的文言文,歷史再悠久,再登大雅之堂,也是落後的工具。

社會上一些所謂的中華文化大師,不懂語言學,因為語言學是科學。他們把已經淘汰的,古人的文字學捧上天。這些人和李一道長,王林大師沒有本質的區別,對社會的危害可能更大。

作為符號,拼音字母簡單;一筆、兩筆就可以完成。漢字的形狀太複雜;需要幾筆,十幾筆,甚至幾十筆,效率低下。

作為聲音符號,拉丁字母只要26個;漢字的數量太多,有近萬個,遠遠超過我們說話聲音的種類。字浮於事,害的我們常常寫別字。

作為代表意義的最小單位,白話文漢字又太少,只有一萬個;英文的最小單位數十萬,而且還在不斷地發展。單音節漢字由於受說話音節數量的限制,是不可持續發展的文字。

使用竹簡的古代,文人都會刻字。蔡倫造紙後,我估計曾經也有人叫囂過,雕刻的文明傳遞;進入電腦時代,有人呼籲,書寫的文明傳遞,不足為奇。

雕刻現在只是一種藝術;書法的下場,將和雕刻一樣。你會雕刻嗎?不會;那麼我們今後可以不會寫字,但是一定要會電腦輸入。這是歷史潮流,不可阻擋。

漢字難;學習漢字浪費了全國人民大量的時間。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象形文字,歷史最悠久。畫個圓圈代表太陽,繪個半圓意味月亮;這種古老的方法已經過時。現在全世界都使用聲音符號,也就是拼音文字,因為人人都會說話,說話聲音已經代表意義,只要用簡單的符號代表說話的聲音,就大功告成。聲音符號的效率遠遠超過表意符號。

中國至今還不能正式使用先進的拼音文字,國家語委難辭其咎,語委的專家學者們尸位素餐。《現代漢語詞典》裡僅有的幾百個拼音文字,也就是字母詞,絕大多數還是老外製造。

中國至今沒有正式使用先進的拼音文字,惡果就是中國的科學技術繼續落後,因為語言和文字是我們思維的工具。很多人以為中國的科學進步很快,那是比中國的過去;在世界上,中國的科學仍然落後。一百年來,中國的進步很快,那是跟在別人後面前進;跟在別人後面進步再快,仍然是落後。

中文必須改革;如果不使用拼音文字,中國的科學永遠落後。現在還把落後的漢字當作圖騰,是愚昧的表現;現在還不正式使用拼音文字,是中國的恥辱。

觀看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所寫的許多詞語都是我們生活中極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見也沒見過的,然而這些五花八門數也數不清的漢字卻是用點、橫、豎、撇、捺,這五個基本筆畫組成的,漢字聽寫大會有感。

最近,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則新聞,講述的是一個記者從國中生課本中隨意抽選的十道看拼音寫詞的題目給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學的學生來寫,可十個詞語寫得全對的人數為零,對上四五個的屈指可數,大部分人只能對上一個。然而,這些詞都比較簡單,如:尷尬、饕餮……“這又是為什麼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於現在中國的資訊科技突飛猛進,家家戶戶都有電腦,辦事情用電腦,發信息用電腦,就連不會寫的字只要輸入拼音,答案便一目瞭然,還有人們看書時,遇到了一些不認識的詞語便“跳”過,因此這些字詞便一直困擾著那些繞道而行的人。另外,人們在寫文章時,遇到不會寫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憑著自己模糊的記憶寫出一個“字”,種種原因造成現今漢字成為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平時的“壞習慣”。看到不會寫的字詞,不動手去查,不動腦去記。通過觀看這次“聽寫大會”,我受益匪淺,真希望祖國的各省市多舉辦類似活動,讓大家遠離“提筆忘字”的窘迫。

連續看了4場央視科教頻道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覺得這檔節目催進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字的興趣和關注!

我覺得掌握這些漢字,離不開我們平時的讀書看報寫作和日常生活。例如:課本上學到的有“眼花繚亂、惲代英、茱萸、怨天尤人、橢圓、美輪美奐”、生活中學到的有“電飯煲、郫縣豆瓣、瓜瓤、擇菜、陀螺 、反芻、蝨子、癩蛤蟆 、崴腳、犟嘴 、嘎嘣脆”、關注歷史學到的有“光緒、曾國藩、蚩尤、隋煬帝、鄆城、綏靖”、遊玩寫作寫到的有“貔貅、鱖魚、獼猴、層巒疊嶂、暮靄”等等,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熱愛讀書,處處皆文化!

特別是第四場安徽代表隊的精彩表現讓我相信了團隊的力量,也展現了我們江南的文化底蘊,福建代表隊隊員被“鄆城”這個片語打敗,而我們安徽代表隊“捋虎鬚”、“僭越”、 “踆烏” 都能正確寫出,真牛!我和媽媽坐在電視機前一直興奮地同步答題,我用田字格本認真聽寫,當我寫出:眼花繚亂、電飯煲、美輪美奐、茱萸等詞語時,媽媽誇我寫得好,我也覺得自己今年進步很多,去年還經常寫錯別字,特別是我寫出“梭鏢”這個詞語時,我很開心,因為我前段時間看了電影《鏢行天下》,我就記住這個“鏢”字,範文《漢字聽寫大會有感》。真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啊! 寫好漢字是我們國小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在認真書寫的過程中,我們既可以豐富知識,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又可以養成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無意中進入央視一套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馬上就開始同步參與,沒辦法,節目有吸引力,不參加都不行。

一直以來,自覺漢語水平還不太差,結果呢?分明是耳熟能詳的漢字,卻不知從哪裡下筆。那些經常碰面的漢字,居然讀不出來,有的甚至多年被讀成了白字兒!儘管聽寫大會上的漢字有的不常用,有的還比較生僻,但那些翩翩少年卻在不慌不忙之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太讓人喜歡高興了。看著那一張張稚氣未脫的小臉兒,自己還真是有點兒慚愧! 這些年,漢字的普及和推廣工作的確有些弱化,尤其是有了電腦生活後,打字代替了手寫,從五筆字型到智慧abc再到搜狗輸入法的'不斷簡化適用,直接挑戰了中國人對漢字的讀寫能力。 記得我在2010年的部落格裡寫過這麼一段話:

“昨日在家,寫一‘揣’字,無論如何記不起來了,問先生,說了幾遍還沒有寫出來。查原因,電腦打字是主要的。想想大約有十幾年了我寫東西基本不用筆,現在拿起筆來,首先是字寫得太難看,橫不平,豎不直,歪七扭八連自己都沒法兒看了,想當年,我寫的字好歹也算拿得出手的。其次是想到的字或者成語有時竟然寫不出來,說是記性差了,我還不服,究其根源,還是電腦搞的。現在電腦用搜狗拼音的軟體,只需輸入聲母,成語自然跳出來。只要你輸入過的詞,也是隻敲聲母即可,太省事了!省事的代價就是忘記最基本的漢字,這個代價不能說是小事兒。連我等年齡的人都快不會寫字了,比我年輕的,還有小孩子,將來如何面對祖先?現代生活很時尚,也很勞神,很先進,也促使人的某些功能退化。”

時下一開啟電視,便都是五光十色的幻覺,俊男靚女狂躁瘋癲,人們簡直無法擺脫這些浮躁、奢華的秀場,像是過了今天沒明天的感覺。這很讓人懷念從前廣播裡播放的安靜舒緩的中外名曲,懷念“小說連播”、“電影錄音剪輯”等等那些有文化底蘊的好節目,像和風拂面,如細雨潤物,幾十年過去了,仍然難以忘懷。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終於開始從文字方面解決這些問題了,央視科教頻道為了這個節目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製作準備。這個節目不僅有創意,更有弘揚民族文化的廣義,值得舉一反三,積極推廣。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老師告訴我們,漢字有萬個以上,而我們平時常用的漢字只有三四千個。

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比賽中所出的考題基本都是筆畫繁多和較為冷僻的詞語。“啁啾”、“鋒鏑”……看著一個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詞語被一群國中生正確書寫,不由令人為之驚歎。而逐漸變難的考題涉及面之廣讓人咋舌。隨著場上人數不斷減少,諸如“伊犁河”、“愣蔥”、“攛掇”這樣的地名、方言、口語詞彙也出現在了考題裡,著實叫人為選手們捏了一把汗。

看著看著,我突然發覺,我聽到一些詞語的讀音和解釋完全摸不著頭腦,可是答案顯示出來,我卻發覺自己曾見過。例如“鳧趨雀躍”的“鳧”字,我就曾在課外書上見過幾次,卻總不願查閱它的讀音;像“箴言”一詞,我會讀但寫不出來;還有前幾次比賽中出現的“貔貅”、“甕中捉鱉”等詞,都是我會讀但不會寫的。

我想,這些情況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我平時沒有加深對漢字的鞏固,有一些字很久沒有使用,就漸漸忘記了,正因為這樣,我常常出現提筆忘字之窘境。我想,我應當向參賽選手學習,豐富我的課外閱讀量,遇到不會的字要主動翻閱字典,瞭解生字詞的含義。我相信,長此以往,我認識的字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