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合集7篇 眾志成城,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合集

《一個都不能少》是一檔以慈善為主題的真人秀節目,以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完成學業為目的。近年來,該節目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讓更多人關注貧困地區孩子的學習問題,也讓更多人蔘與到公益事業中。本文將與大家分享觀看《一個都不能少》後的感受和啟示。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合集7篇 眾志成城,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合集

第1篇

教育問題,對於城裡人來說,是一個巨集大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擇校、素質教育、減負、課改、升學率、就業等一系列話題,將隨著我們自身和後代的成長糾纏一輩子。然而,在邊遠山區,教育則縮減至最小內涵:只關於老師和學生,只需要教室和粉筆。

拍攝於1999年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講述的便是這樣一個情節簡單卻意味深長的故事。在一個只有一間教室、一個老師的鄉村國小,因前任教師高老師被迫離校,一名僅國小畢業的十三歲女生魏敏芝被找來代課。其間,她雖無上課的能力,卻始終恪守規則即“一個都不能少”,所以,當學生張惠科因家境貧困而輟學到城市打工時,魏敏芝隻身進城,尋找這個丟失的學生……

在影片裡,教育被還原到最低標準:硬體設施匱乏,師資匱乏,教學工具匱乏,教師工資長期拖欠,學生因貧乏而逐日流失……在這裡,不是“學生學到了什麼”,而是“有幾個學生還在”,這成為衡量教育價值的標準,這也成為“一個都不能少”的理論基礎。

故事裡有一個“學生在就是希望”的隱喻,它成為故事發展的動力,所以小小的.魏敏芝並不知道,她恪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誓言,其實是對鄉村教育希望的一種堅持,而她與城市的對峙和交涉,正是鄉村教育尋找城市支援的一種暗喻。本片讓觀眾讀到了一種荒誕。荒誕得居然可以叫僅國小畢業的十三歲女孩來給國小生代課,而那個身無分文的小女孩,居然會為了一個學生進城冒險;荒誕得讓三元錢一瓶可樂的時代,一元錢一盒的粉筆卻如此珍貴;荒誕得看到教室的內間是寢室,老師得和住校生擠睡在一起。……種種荒誕讓觀眾看得悲涼到流淚,也許並無這樣一所學校,這樣一群師生,但是我們也知道,在某些地方某些角度,影片離現實並不遠。它所提煉的鄉村教育遇到的諸如學生流失、師資流失、資源匱乏等困境,也許沒有這樣離譜,但大量存在於邊遠山區。

教育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和精神源泉。只有城鄉教育一起搞好,才能更有力地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 《一個都不能少》將鏡頭聚焦於貧瘠的農村,揭露的則是中國農村難掩的隱痛——輟學,而一個自己尚還是女孩的小老師面對一群孩子“一個都不能少”的執念,以尋找自己學生而展開,既有著對現實社會殘酷冷漠的展現,也有著充滿希望的暖意,於此中更為值得一提的便是魏敏芝與一群小演員們毫無扭捏作態的本色出演,構建了電影最為淳樸的基色,如此方才使其對農村教育問題的落足如此真摯動人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合集7篇 眾志成城,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合集 第2張

第2篇

個都不少,是什麼東西,個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些景象:個放羊的牧童,放著羊兒吃草。會不會是這個牧童讓這些羊個都不少呢?

我滿懷好奇的等待電影的播放,原來是個貧瘠落後的小山村。主人公是個從別村來的小女孩兒,來暫當老師,個小女孩能當好老師嗎?村長答應過她給他50塊錢,但前提條件是這兒的學生,個都不能少。因為在此之前很多學生都去城裡打工了,在這兒管學生比教學生還難。我們又想:是不是她在這兒教書,給的錢個都不能少?這個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師的魏老師,然而有個男生經常和她作對——張慧科。

突然有天,張慧科被送進城裡打工,他答應過村長學生個都不能少,於是他就想方設法要進城去找張慧科,學生們告訴她進城車費只要幾塊錢,他就帶著學生們去搬磚那麼就有錢進城了,但事實並非如此,車費超乎他們想象,他們還小賺不了那麼多錢,就又想個法子,學生做誘餌幫老師混進車裡去。可還是失敗了。沒辦法就只能徒步走進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走到了城裡,找到了張慧科的住所,但是張慧珂在火車上走丟了,他的第個方法是你用火車站大廣播來找人,失敗了。

看到路邊的尋人啟事,讓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錢買了筆墨紙,她寫了夜的尋人啟示。但因為個人的些話,是他白白浪費了這些錢。聽說登廣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電視臺試試。但他既沒錢又沒證件,就在門口“守株待兔”,看到個戴眼鏡的人就問問她是不是臺長,天過去了她問了數不勝數的人。這不得不讓我佩服他的耐心和決心!與此同時張慧科也不知該往何處?當他餓時,老闆會給他些吃的。但魏老師呢?卻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別人的剩菜剩飯,看到這兒,讓我有些愧對現在的`生活。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等到了臺長,臺長被他感動了,答應他可以為他做廣告。她對這裡的切感到畏懼,因為他從未見到過這樣的新鮮玩意兒,做廣告時,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張慧科。這多麼激動人心啊!原來討厭魏老師的張慧科現在感激他,是魏老師不畏艱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經沒有任何形容詞可以形容他當時的心情。

學生個都不能少,也許旁人看了覺得魏老師就是根筋,但她心想找到學生的精神不是般人可以擁有的。我應該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3篇

今天上午觀看了電影《一個也不能少》。這部電影講述了發生在一個貧困山區學校裡的故事。他們的辦學條件之艱苦讓我們感到震撼。相對水泉國小的破舊的教室、薄弱的、貧乏的教育資源,我們真是幸福,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

?一個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師與學生張慧科之間矛盾的發生、發展、結局,幾乎是影片的全部內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隨著這一矛盾的變化逐步表現出來了。

作為一個老師,魏毓芝有自身的缺點,然而作為一個人卻有著這些缺點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閃光點。我們很容易想到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純粹意義上的人,而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反之,則是符合邏輯的。 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種盡職盡責、不達目的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的精神。這對於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難道不是更具指導意義嗎?對於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對事業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恆的人來講,不是極具規勸意義嗎?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個人,一個也不能少”的語言和實際行動很好地體現了主人公堅強不屈的性格。因為把生命能量發揮到極致去實現自己的.信念的精神總是讓人佩服且感動的,試想在現實生活中用這樣誠實和頑強的態度對待實際困難的又有幾人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質文明的急劇膨脹反到成為了許多精神空虛者最美麗的藉口。他們以此為由遊戲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爛,卻有著動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來,吃喝嫖賭樣樣會,不枉人間走一回。看看,多麼瀟灑,多麼豁達,在揮霍浪費上面心比金堅、勢不回頭、大義凜然得讓人心碎,比革命時期為人類共同理想奮鬥而被捕就義前的烈士們還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會享受不會創造的頭腦總是讓人感覺十分悲哀的,而把個人利益凌駕於一切利益之上者,當屬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陽拉長的身影和電視臺大門口一聲接一聲的“你是臺長嗎?”的詢問聲,是何等震顫人心,那是對所有觀眾心底的理性呼喚——不管前面的困難,只認準了理當如此。只是那麼一個簡單的理由:一個也不能少。關於這一點我覺得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讓人拍案叫絕,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為之震,久難忘懷。

我很是感激張藝謀用最樸實的藝術為我們擦亮了眼睛,擦淨了心靈。在我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我也要做到一個也不能少。

第4篇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只有13歲的小女孩到了只有一個老師的學校代課,老師留下一句話:這28個孩子我交給你一個都不能少,一個13歲的女孩成了28個孩子的代課老師,她只會唱一首歌:《我們的祖國是花園》,歌詞的前兩句是“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豔”唱到這裡她連歌詞都記不起來了。

對於學生,她唯一的法寶就是不放棄,不放棄對老師的.承諾,不放棄村長所謂的50元錢。當班裡有個小女孩被選到縣城作為運動員培訓的時候,她追著汽車去要人;當張慧科進城打工,即使村長不讓她去找也不提供交通工具和錢,她帶著孩子們搬磚頭賺錢,有錢了能買兩罐可樂傳著26個人喝,大家沒有喝過這種飲料,所以這唯一的一口卻成了每個人心中唯一的快樂,1500塊磚頭搬完,還 是不值一張車票錢,不得已大家一起去逃票,趁亂逃過半路還 是被趕下了車,至此電影成了老師一個人的表演,城市太大,不上學的學生已經在城市中走丟,沒有人脈,沒有幫助,沒有能力,沒辦法……

做廣播、寫尋人啟事,最後廣播煙消雲散,啟示紙也隨大風吹走了,走投無路的她只好去電視臺碰運氣,在電視臺門口,她見人就問“你是臺長嗎?”

是好心和耐心換來了真誠的關注,上電視,被好心的老闆娘幫助,不拋棄不放棄,一個都不能少得她帶著自己的學生回到了那個小地方,那個沒有粉筆、沒有喇叭放國歌的國小校,一個都不能少,她做到了。並且還 讓所有學生都認可了她,魏老師。最後一個鏡頭,孩子們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大的,小的,會寫的,不會寫的,用真實的粉筆寫下了自己的話語。

默默的,靜靜的,所有的圍觀者都散了,所有的攝像機主持人都撤走了,他們依舊要在這裡重複新的日常生活,學習是孩子們在可樂味之後第二口美味,滿滿的一口就夠了。

感謝我們的鏡頭記錄下來這些近乎真實的故事。而我們的教學條件沒有這麼差,但卻有孩子不斷的離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去攔住他們,為了我們美好的一廂情願我要去留住他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祖國的花朵很鮮豔,不離開花園才能讓我們祖國花園絢麗完整。

第5篇

今天,我在家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該片根據施祥生的小說改編,由張藝謀導演的影片。講述了鄉村代課老師魏敏芝和一群28個孩子的故事。高老師是水泉國小唯一的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因水泉村太偏僻,村長只找到一個13歲的女孩來代一個月課,魏敏芝為了50元代課費就來到了水泉村。高老師臨走時再三叮囑小魏“一定要把學生看好,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鄭重地點頭答應了。

影片最打動我的是家中貧困的小男孩張慧科離開學校,小魏老師為了去城裡尋他和同學們去磚廠搬磚,可搬磚的錢還是不夠去城裡的車費,她只好徒步往城裡走去,從早上走到晚上才碰到一個好心的拖拉機師傅把她帶到城裡。經過兩天的尋找還是沒有張慧科的影子,她又找到電視臺釋出尋人啟事,可是等到天黑也沒等到臺長。在城裡無助的奔走著,她身上沒有一分錢,已經餓了兩天沒有吃飯了,晚上就在馬路邊睡覺。可她心裡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找到張慧科,我答應高老師了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看著她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我心裡即感到心酸,又佩服她的毅力,她這種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想到自己平時遇到一點困難都半途而廢,真是慚愧。

臺長終於知道了小魏老師的事,電視臺安排了小魏參加一個節目。主持人循循善誘的問著小魏各種問題,小魏緊張的張不開口,主持人只好讓她對著鏡頭對張慧科說幾句話。那一刻,小魏老師再也繃不住了,眼淚泉湧似的流了下來,她委屈的像個孩子,其實她就是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啊,可她缺承受著本不該屬於她的壓力,看到這裡我的眼睛也溼潤了……

張慧科終於找到了,電視臺派車子把他們送回了水泉村,還有滿滿一車的文具和書籍,社會各界人士也給水泉國小捐了款,村長說要用這筆錢蓋一座新的學校。孩子們看到七彩的新粉筆臉上樂開了花,我的心情也隨著他們高興起來,他們終於不用再為粉筆發愁了,高老師看到了也一定會很開心吧……

泥濘的土路,低矮的教室,稀缺的教學工具,與我們城市裡優質的教學資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堅持讀書,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認真學習呢?

本部影片對我感觸更深的還有小魏老師的執著、誠信。她固執的遵守著對高老師“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她的毅力,她的堅持,她的信守諾言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第6篇

今日我們一齊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講述的是一個國小民辦教師的故事。此刻我才想起來,這是我國小語文課本里的一篇課文,我當時還是個孩子,並沒有多少感觸。此刻才發現其中的好多道理。

高教師母親病重,需回家照顧,請了一個名叫魏敏芝的民辦教師照看學生,這位魏教師只會抄黑板,唱歌,還經常忘詞。為了對高教師的承諾“”一個都不能少“”,魏教師把有體育潛力的學生藏起來,不讓縣裡的教師接走。為了這個承諾,他和班裡同學們一齊搬磚湊學費,徒步去幾十公里之外的縣城,尋找要輟學打工的同學張慧科。受盡艱難困苦。為了尋找走失的張慧科,魏教師用僅剩的幾元錢買了紙和筆,登尋人啟事,在電視臺門口站了一天一夜,才最終上了電視。

有人說魏教師愚蠢,幹了好多事倍功半的事。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試想一下,這位名辦教師的文化程度和見識。她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十五歲的小姑娘,從小的環境就在農村,去了城裡,肯定有很多不明白。無知並不是愚蠢。如果我們在那樣的環境條件下,應當也不會有多好。相反,魏教師的決不放棄的性格還值得我們學習。她的行動力更是令人敬佩,有什麼想法能夠立即行動。雖然欠缺計劃性。可是不行動,機會是主動不會來找你的。看到他在電視臺門口等了一天,真的有很大觸動,如果換了我,肯定會中途放棄。

其實,魏教師思想的轉變也值得我們思考,開始她只是為了村長答應給他50元錢,才來照看學生的'。然而,隨著與孩子們的相處,隨著那20根粉筆的斷裂,隨著學習委員的日記,轉變了魏教師,讓她改變了思想,開始和孩子們相處融洽。這就是愛的神奇。開始她對學生不管不顧,只完成高教師交代的任務,任他們胡作非為。之後卻能夠為了一個輟學的孩子,走去縣城。怎能不讓人震撼。

還有就是農村的教育。相信很多人都對故事開頭的場景印象深刻,簡陋的教師,貧困的農村家庭,惡劣的生活條件,這些都讓我們想要去幫忙他們。我也是來自農村,深深明白環境對人的成長有多大的影響。想改變這樣的狀況,國家要重視,有政策,我們每個普通老百姓,也得儘自我所能,捐錢捐物。讓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如果你還是學生,請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吧,你可明白這是多麼幸運。

第7篇

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反映貧困山區師生學習、生活的故事片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當小魏老師面對著鏡頭,流著淚說:“張慧科,你跑到哪裡去了……”的時候,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小魏老師其實只有十三歲,如果換在我們這兒,她應該上國小六年級。但為了那五十塊錢的代課金,為了多地老師說的“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她歷盡艱辛。

為了能籌集到去縣城的車費,她帶著學生去搬磚;車費不夠,她就步行去城裡,在城裡她更是一分錢也捨不得亂花,餓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飯,渴了就喝自來水。為了省錢,她寫了一個晚上的尋人啟事,聽說上電視找人最快,她竟在電視臺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多地老師臨走時的叮囑——“一個都不能少”。

小魏代課的水泉國小,只有一位老師,兩間破舊的教室,卻有大小四個年級的'三十多名學生,這也能算學校?難怪同學們會發出驚訝的聲音。這那像我們學校,全部是寬敞明亮的樓房,還有許多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那兒的條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師連粉筆頭也捨不得丟掉,為了掙錢,象張巧珍國小還沒畢業就得進城打工。想想我們有好多同學平時卻不懂得節約,亂用零花錢,真是不應該。

影片最後,水泉國小在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條件有了明顯的好轉,張巧珍這隻“小鳥”也已經歸林,重新回到了學校。但全國象水泉國小這樣的學校肯定還有許多,象張巧珍這樣的學生一定為數不少。想到我們國家還有那麼多不幸的同齡人,我的眼前又浮現出我校師生給失去雙親的六年級學生智得今捐款的情景。如果我們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想到那些貧困山區的同齡人,把零花錢節約下來獻給希望工程,就會使更多的象“張慧科”這樣的學生重新回到學校。

我認為影片主要表達了貧困小村的老師的最純潔的責任心和關愛的情節 ! 我在未來也可能會成為人民教師 , 我想我也應該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 !

感人至深的真實情節、讓人憂慮的農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國人思維,令人感動的、真的每一個國人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