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立春活動教案5篇 迎春快樂,愛在幼兒園:立春活動教案

這是一份關於幼兒園立春活動教案的資料,該教案包含了多項有趣的活動和遊戲,旨在讓幼兒更好地感受春天的到來,增強對自然的認識和體驗。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可以鍛鍊身體,擴充套件知識,培養互助精神和團隊意識。

幼兒園立春活動教案5篇 迎春快樂,愛在幼兒園:立春活動教案

第1篇

1、瞭解立春節氣的由來及習俗,感受立春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2、通過科學實驗,讓大家在動手動腦中加深對節氣的印象;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

立春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季節的更替,標示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立春正是陽氣初生之時,萬物至此,漸次復甦。時間在每年2月3-5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度。

到了立春就是春天了,在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因此,在講究傳統文化的人家又有在立春這天迎春、接春的傳統習俗,以彰顯對春天到來的歡迎。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咬春。立春時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

句芒神。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

春分前後清氣上升,微風飄蕩,正是放風箏的最好季節。自古以來人們就希望通過放風箏來避邪 ,如今大家更是借放風箏表達對新春的祈盼。

1、選一張質輕的報紙,在上面畫一個正方形,然後用剪刀或手工刀把正方形剪下下來。正方形直角向上,在垂直的對角線上擺放竹籤,構成風箏的脊骨。

2、水平放置另一根竹籤作樑骨,與脊骨垂直。(長竹籤作脊骨,短竹籤做樑骨。)放在紙片上半部分,而不是另一條對角線上。樑骨應垂直平分脊骨。

3、用繩子和膠帶固定兩根竹籤的交叉處。用萬能膠更牢固。

4、再用繩子連線脊骨和樑骨的四個端點,並把它們固定在紙上,剪去竹籤外的紙。此時應構成菱形。

5.風箏的基本輪廓做好後,在中心和四角用膠帶加固。

6. 在樑骨和脊骨的交叉處四周各戳一個小孔。用繩子穿過四個小孔並聯結,不用綁太緊。這樣就構成了風箏的提線。

7. 在提線上連線一條長繩,用作放飛線,放飛線的尾端繞在風箏軸上。

8. 在風箏尾部安裝一條布條作尾巴。尾巴能增強風箏的穩定性。

小風箏就完成了,小朋友們可以帶回家,春遊的時候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放風箏啦!

時至立春,人們會明顯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趨於上升或增多。那我們怎樣才能測量溫度呢?今天,一起來製作一個溫度計吧!

礦泉水瓶,量杯,吸管,膠帶,打火機,剪刀,蠟燭,色素,熱水,冷水,玻璃容器;

1.拿出兩個礦泉水瓶,向其中一個瓶中倒入適量的清水,並往有水瓶中滴入幾滴色素,搖晃均勻;

2. 用剪刀給瓶蓋鑽孔,並把2根吸管分別插進兩個瓶蓋中;

4.將吸管較長的一端放入色素水中,較短的一端放入空瓶中,並用蠟燭油密封吸管和瓶蓋之間的縫隙;

5. 將空瓶放進玻璃容器中,拿起一杯熱水,沿著空瓶壁澆灌下去,同時觀察色素水中的現象;

6.接著拿起一杯冷水,沿著空瓶壁澆灌下去,觀察空瓶中出現的現象;

當空瓶外澆灌熱水的時候,空瓶裡的空氣就會遇熱膨脹,被擠到色素水瓶裡面,色素水裡就會冒泡泡;當空瓶外面澆灌冷水的時候,空瓶裡的空氣就會收縮,色素水就通過吸管跑到了空瓶裡。

立春這天民間有立雞蛋的習俗。因為今天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地球的引力會發生變化,雞蛋所遭到的重力會隨著引力的變化而變化,因而雞蛋就容易立起來了。以前聽老人說立春這天12點陽氣最重,雞蛋在陽氣上升過程中就能立起來。不管說法怎樣,我們今天來立雞蛋應應節氣。

2.往桌面上灑少許的白砂糖,再次嘗試,看看雞蛋能不能立起來吧!

雞蛋放在鹽上,可以改變重力線的位置,而且鹽和雞蛋之間存在摩擦力,立雞蛋就是因為重力和摩擦力的緣故可以穩穩地立在桌面上。

幼兒園立春活動教案5篇 迎春快樂,愛在幼兒園:立春活動教案 第2張

第2篇

師: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為了能夠更好地耕田農作,將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寓意著不同的氣候變化,而每年的2月3日或者4日就是第一個節氣,立春。你們知道立春的含義麼?

師:立春作為第一個節氣,代表著春天的到來,立春的立是開始的意思,春代表著春天,每年這一天,就代表著春天的到來,從這一天開始,我們的白天時間會慢慢變長,冰雪開始漸漸融化,小草也開始冒出新芽,我們的周圍慢慢從白色變成了綠色。知道了立春的含義,你們知道這麼重要的節日,有什麼傳統習俗麼?

師:立春這天,我們有些地方會有打春的習俗,大家用泥塑捻成一個泥牛,用小皮鞭抽打泥牛,寓意祈求莊稼豐收。立春這一天還有一個習俗,叫做“咬”春。你們知道什麼叫咬春麼?

師:咬春便是吃,有些地方會買白蘿蔔回來吃,北方的人們也會用麵餅裹新鮮的蔬菜吃,叫做“春餅”,南方人則會吃“春捲”,都是寓意五穀豐登,企盼莊稼豐收。人們也會將做出來的春捲相互贈送,共慶這美好的時節。

師:我們的春捲做好了,你們想送給誰呢?我們一起去送給她吧。

第3篇

春天的小草悄悄的露出了頭角,春天裡的小芽長在慢慢生長,這就是春的訊號,這就是春天帶給我們的資訊。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明白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承載一年新希望的開始,激發孩子們積極地發現能力與環保意識。

2、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3、通過組織幼兒觀察、知道植物發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徵;

1、觀察自然角中的種子發生了什麼變化,討論:發出的小芽像什麼?是什麼顏色?

2、出示種子發芽的圖片,鼓勵幼兒大膽說出種子發芽長大的過程並討論:種子長大會變成什麼?

第4篇

重點難點:聽出歌曲的內容,感知樂曲的優美旋律。

1、激發幼兒欣賞樂曲的興趣,告訴幼兒歌曲的名稱和簡單內容。

2、播放歌曲《春天》。欣賞兩遍後,老師提問:這首歌好聽嗎?歌裡唱的是什麼?請幼兒議論之後,再聽一二遍。師幼一起隨錄音唱《春天》,注意表達歌曲的優美意境。

第5篇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曆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佈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教材通過聽關於“咬春”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民間立春的習俗;通過賞析美文《春》,引領學生走進立春時節的美景,感受初春的美好氣息;通過品味農諺和相關古詩詞《立春偶得》《春雪》帶領學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立春節氣,並增加了學生的文學積累;玩“打春牛”遊戲更是讓孩子們頗感節氣的趣味,倍增對節氣的興趣和喜愛情懷,剪紙刻春牛更是融入了我國特有的民間文化;教材最後“不同角度寫景色”練筆則從大作家朱自清的《春》講起,引領學生感受作者通過看、聽、聞、嘗、觸控等五個角度將景物寫具體,寫細緻,告訴學生“面對大自然,我們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舌頭去嘗,用身體去觸控”這樣就可以把景色寫得更生動。

1.通過學習瞭解“立春”的由來、相關農諺、詩歌及各地習俗等知識。

2.通過“做春餅”等實踐活動,感受立春的飲食習俗,快樂體驗。

3.通過各種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喜愛之情,傳承併發揚民族精神。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做春餅的材料(和好的麵糰)

學生準備:小小組分工準備製作春餅的材料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等。

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曆史。

藉助圖片,感受立春時節的傳統習俗——(打春牛: 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牛形大小。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 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做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 “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本環節通過觀察日曆,讓學生們主動瞭解每年立春的時間。解文說字能使學生明白“立春”之含義。創設具體活動,讓學生對立春習俗有更深的印象。】

自由朗讀故事紙上的故事,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一個,說一說。

最初的春餅是用麵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清代詩人蔣耀宗和範來宗的《詠春餅》聯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動的描寫:“……勻平霜雪白,熨貼火爐紅。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紛藏絲縷縷,才嚼味融融……”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也有春餅的記述:“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

立春時,大蔥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別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嫩蔥先出,人們嚐鮮,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此外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裡吃。

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明、清時期,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盤改成了小巧玲瓏的春捲,不僅是民間的食品,而且成為宮廷的糕點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