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現代的禮儀8篇 "探究現代禮儀:在多元社會中如何做得恰到好處"

現代社會禮儀不再是隻關乎餐桌禮儀或著裝規範的傳統概念,它已經與社交網路、手機通訊等新型媒介交織在一起。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個人形象和行為舉止成為了與人溝通交流的重要環節。因此瞭解和掌握現代禮儀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

現代的禮儀8篇

第1篇

事實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緩解內心的衝突和苦悶、煩惱,宣洩憤怒,壓抑和痛苦,減少孤獨,寂寞,空虛,現代禮儀心得體會。這些都是十分有益於我們身心健康,而且也會使我們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即使產生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排遣。

交禮儀是一種無聲的人際交往語言,它不僅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涵養、教養和素質水平,而且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它是我們個人發展、事業進步的需要,是社會時代的需要,是一門必修課,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社交禮儀。

社交禮儀使我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使我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會交際活動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社會生活越社會化,人們也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鑰匙。

作為一名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展,每個人都非常渴望獲得真正的友誼,進而更多的情感交流。現在的大學生都遠離父母,過著集體生活,與別人處在平等位置,以前那種對父母的依賴已經不存在。通過人際交往活動,並在交往中獲得友誼,是適應大學生活環境的需要,是發展成"獨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們成功走上社會的需要。事實上,在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每一個人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渴望友誼和情感交流是大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

所以,社交禮儀的基本規範和知識,幫助我掌握交際技巧,積累交流經驗,在交往過程中學會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的原則,就能很快與交往物件接近,使他們覺得我是熟悉他們,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的。因此我們之間建立真摯深厚的友情。

同時,我感覺社交禮儀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讓我們用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範,去順利地開啟交際活動的大門,讓我們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這樣,不僅是形成良好社會心理氛圍的主要途徑,而且對我自己來說,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以上是以個人角度來看的。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部分。凡是較大的企業,對於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與其他企業合作成功的關鍵,所以學習社交禮儀,不僅是時代潮流,更是提升競爭力的需要。

在選課的時候就十分看好這門課程,我認為它會對我現在以及以後的人際關係有很大的幫助,會讓我學會更從容、更得體的進行人際交往,贏得更多的機遇、將來更好的適應這個文明的社會。當前,我們需要文明素質的培養與學習,尤其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更應該掌握好基本的文明社交規則,以一種文明得體的方式融入社會,為自己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非智力後盾。

禮儀,我認為就是在社交的過程中文明得體,讓對方真誠的接受你,從而真正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讓整個過程和諧而美好的順利的進行。現代社交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禮貌、儀式、儀表等。

我認為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了許多。首先了解到,由於地域的差異,文明禮儀有了它侷限性的定義。例如:在我國的港澳地區說的“同志”就是同性戀的意思,有別於我國其他地區對“同志”的理解,而德國人稱納粹分子為“同志”;我國的東北地區的“愛人”就有情人的意思,他們也不能接受稱謂一般女性為“小姐”的叫法……諸如此類,不勝列舉。這就需要我們要把握好文明禮儀的尺度,懂得文明禮儀也有侷限性的一面,也就是見面禮儀中要求我們要做到稱謂合乎常規、入鄉隨俗。

現代的禮儀8篇

第2篇

社交禮儀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等。社交在當今社會人際交往中發揮的作用愈顯重要。通過社交,人們可以溝通心靈,建立深厚友誼,取得支援與幫助;通過社交,人們可以互通訊息,共享資源,對取得事業成功大有獲益。

2.能夠幫助你順利地走向社會,能夠更好地樹立起自身的形象,在與人交往中給人留下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美好印象。

多學社交禮儀,它可以免除你交際場上的膽怯與害羞,它可以指點交際場中的迷津,它可以給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氣,使自己知禮懂禮。四是有助於獲取資訊、有益於資訊交流,是適應現代資訊社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交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必需,利用社交,就能從對方那裡獲取“另一半豐富的資訊”。

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大凡國際化的企業,對於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可以塑造單位形象,提高顧客滿意度和美譽度,並最終達到提升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通過社交禮儀教育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禮儀修養,培養應對酬答的實際能力,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基本的文明教養,讓文明之花遍地開放。希望人人講禮儀,那麼我們的社會將充滿和諧與溫馨。

社交的重要性,也可以說是社交的功能與作用。 綜合來講,人們從事社交活動主要目的有以下四點:

在社交上投入的時間將帶來感情上的收穫,如我們與親戚朋友在一起休閒娛樂。

社交在很多情況下是建立諸如商業合作、感情姻緣等關係的紐帶。

在建立關係的過程中,記得要學會跟進關係,避免忘記。

第3篇

禮儀是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關於對他人態度的外在表現的行為規範的總和。是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在風俗習慣基礎上形成的人們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式、方式、風度等,是人際關係、人際交往中互相尊重、聯絡感情、增進友誼的文明行為。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的交往日益頻繁,人們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相互依賴,人的社會屬性被逐漸放大,個人事業的成功,生活的幸福等也越來越離不開和諧的交際和溝通。禮儀修養作為人際交往溝通中潤滑劑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表現在現代教育中,就是越來越多的職業學校把禮儀教育作為德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來抓,因為職業學校的學生是直接面對社會對他們的選擇,學生的社會交往、待人處事以及擇業的能力通過禮儀教育可以得到儘快的提高。

但是學生學習後表現出來的行為卻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改變,由此可見在一些學校的禮儀課程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究其實質可能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國策,在解決人問題的同時也使得獨生子女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不少孩子因為在家庭中從小就受到過多的溺愛也養成了在社會交往中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缺少了“溫良恭儉讓”的思想,由於應試教育的形式使得學校和家長也更多關注於孩子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方面受教育情況而忽視了禮儀方面的教育。

禮儀教育由於有別於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也即是失禮的行為既不會受到良心道德的譴責,也不會受到來自法律的制裁,又特別是遇到今天這個張揚個性、不拘小節、注重時尚的時代潮流,禮儀所提倡的行為規範更多的被認為是一種技術性的,部分學校在禮儀教育時採取的帶有戲劇演出性質的禮貌、禮節、儀式、儀表等方面的模擬訓練和講授,很難讓其禮儀的內涵深入思想深入骨髓,往往流於表面。“五講四美”的活動開展了一次又一次,學生在活動中好象有些效果,活動結束後許多同學過些時日又很快恢復原樣。這種情況表明禮儀教育有流於形式的趨勢。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面對以影視作品等為載體的西方文化大量輸入,國家雖然大力提倡兩個文明一起抓,但是各地方以經濟掛帥,偏重於經濟建設。禮儀教育與國際接軌,更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而忽視傳統教育,一些傳統的東西開始消失了。禮儀向快餐文化發展,也開始更多地作為一種人際交往技巧來學習,表面上的彬彬有禮難以掩蓋內裡的空泛、麻木、漠然等精神。

古人云“內實精神”表現在外的禮儀更應該有一種內在氣質、內在精神的支撐。而禮儀的內在氣質、內在精神又必須以學識為基礎。對禮儀重要性的認識,對各種利益內涵的感悟,對社會文化、社會關係的一定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都離不開一定的的'社會人文科學方面的學識文化。禮儀是歷史形成並且有專門規定的一種行為規範,入鄉隨俗也表明了禮儀受著民族傳統的影響。因此加強民族傳統教育可充實和豐富其內涵。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追溯歷史,荀子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可見傳統意義上的禮是一種涵蓋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會行為規範。對於只在維護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的禮儀制度,尤其是那些落後的繁文縟節,新的社會制度和價值體系非但無法接納,而且必須堅決予以拋棄。自辛亥革命徹底否定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之後,伴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根本改變,禮也被賦予了全新的現代意義。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禮是一種涵蓋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會行為規範的話,今天的所謂禮則僅僅是對禮貌和相關活動的禮儀形式而言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代的禮的內涵和外延都變小了。

但是,古人重視禮,孔子云:“禮之用,和為貴”, 首先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各種秩序,保持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因此產生了社會生活中的禮儀、制度、規範,禮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人際交往問題,更代表了一種秩序。為此一個人的禮節、服飾、語言、行為等就不再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而要根據國家形象定位來確定,並要和國家的精神風格保持協調一致。個人的儀表,可以存在不同的喜好,但對於國家的形象而言,則應由一個大致趨同的要求,同時還應考慮自身在體制內部的身份、地位等因素等。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些接受過傳統教育的真正懂禮儀講禮儀的人,禮儀更多的時候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品位。

孔子說“依於仁,遊於藝”,這裡說的藝就是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這是當時學習的具體科目,“禮”居其首,仍依於“仁”,這提出了最重要的是要培養高尚品德。孔子的學生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回答說:“愛人”。這是孔子對“仁”的最重要的解釋。“愛人”是一種普遍的愛。孔子又強調愛人作為一種普遍的道德原則,必須由愛自己的父母開始。孔子不相信一個不愛自己父母的人能去愛普天下的人。《中庸》引孔子的話:“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後來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是對孔子思想一個很好的概括,就是從愛父母開始,一直推廣到愛天地萬物。這就是“仁”。也即是今天人們說的“大愛”。

“禮”是社會生活中的禮儀、制度、規範。孔子重視喪禮和祭禮。他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子女生下來,要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因此子女對父母自然有一種愛慕之情,父母死了,這種愛慕之情和思念之情就表現為子女為父母服喪三年的禮。所以“禮”是出於人“親親”的真實情感。

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儒家以“君子”為理想人格,而君子又以“仁”為道德標準。但仁不是抽象的,而必見諸言語和行事。孔子上述所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正是要揭明養成君子人格所必修的三項工夫。“興於詩”屬言語方面,“興”者起興。孔子更有言:“不學詩,無以言。”“立於禮”屬行事方面,“立”者立身,或者立足,又或者自立,亦即立身成人、立足社會。孔子更有言:“不學禮,無以立。”“成於樂”屬性情方面,“成”者,養成,完成。“詩”、 “禮”的具體修養,必上升到“樂”的性情薰陶,方近於君子人格的養成。在論語中,孔子與他的弟子有一場著名的對話,“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謂然嘆曰‘吾與點也’。”孔子的話說明在他心目中,人應該追求那種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審美境界。很多的學者認為發端於孔子的人生境界學說,也使得我國學者不僅重視增加自己的知識學問,更重視拓寬自己的胸襟,涵養自己的氣象,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以追求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禮儀對於我們炎黃子孫來說,更多的時候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品位。真正懂禮儀講禮儀的人,絕不會只在某一個或者 幾個特定的 場合才注重禮儀規範,這是因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細節,早已在他們心靈的歷練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

我們今天的教育中,職教學生對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得到了社會、學校、家庭極大的關注,然而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面對許多的用人單位的聘用和考核時,一些學生由於適應能力溝通能力、禮儀修養的不足而落聘,所以學校必須重視禮儀教育。而要把禮儀教育工作作好就不能夠忽視傳統。傳統代表著一種觀念、習俗、習慣。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在注重傳統時應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於培養良好的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第4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無不體現禮儀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時下我國正在邁向國際現代禮儀顯得尤為重要,身為國家的主人、二十一世紀的當代大學生,學習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範,對提高我們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實現意義。有道是“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一個人要是沒禮儀就立不了足,一件事沒有禮儀也辦不成,一個國家沒有禮儀就會不得安寧,可見禮儀是有多麼地重要。

禮儀即人際交往的基本規則,是人際交往的行為秩序。良好的禮儀修養對於商務活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在現代中國,隨著人與人,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日益頻繁,講究禮儀,禮尚往來越來越頻繁。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進步的重要標誌。 禮儀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活幸福和事業順達,更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國民素質、精神風貌和繁榮昌盛。因此不難看出,現代社交禮儀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必備品,而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必備知識。 縱觀當今社會,生活禮儀無所不在,因此如何培養一個大學生的禮儀變成了必不可少的一課。

首先,在社交場合中,如何運用社交禮儀,怎樣才能發揮禮儀應有的效應,怎樣創造最佳人際關係狀態,這同遵守禮儀原則密切相關。在與人交往時,真誠尊重是禮儀的首要原則,只有真誠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誠尊重,方能創造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真誠和尊重是相輔相成的。真誠是對人對事的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待人真心實意的友善表現,真誠和尊重首先表現為對人不說謊、不虛偽、不騙人、不侮辱人,所謂“騙人一次,終身無友”;其次表現為對於他人的正確認識,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真誠的奉獻,才有豐碩的收穫,只有真誠尊重方能使雙方心心相印,友誼地久天長。給人留有餘地,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自然也是真誠在禮貌中的體現,就像在談判桌上,儘管對方是你的對手,也應彬彬有禮,顯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將風度,這既是禮貌的表現,同時也是心理上戰勝對方的表現。要表現你的真誠和尊重,在社交場合,切記三點:給他人充分表現的機會,對他人表現出你最大的熱情,給對方永遠留有餘地。禮儀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禮儀的非比尋常,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就是一個人對基本禮儀的認識,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顯示,我不得不折服於禮儀的重要性。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規範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擁有良好的禮儀修養。

其次,在社交場上,禮儀行為總是表現為雙方的,你給對方施禮,自然對方也會相應的還禮於你,平等是人與人交往時建立情感的基礎,是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的訣竅。平等在交往中,表現為不要驕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視一切,目空無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職業、地位、權勢壓人,而是應該處處時時平等謙虛待人,唯有此,才能結交更多的朋友。適度原則即交往應把握禮儀分寸,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情境而行使相應的禮儀,如在與人交往時,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諛;要自尊卻不能自負;要坦誠但不能粗魯;要信人但不能輕信;要活潑但不能輕浮;要謙虛但不能拘謹;要老練持重,但又不能圓滑世故。 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範,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眾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慾望,而且會使與公眾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

再次,注重細節,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一個最基本細小的動作,都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特別在學習這些禮儀當中,我知道了在不同的場合應該著不同的.服裝,做不同的打扮裝飾,與容貌、膚色要相宜,所用的配飾一般不要過多且色調要注意,還要注意自己的儀容修飾,要使自己在不同環境注意合體。另外在舉止行為方面上,我們更是得要注意。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在坐下的時候的坐姿,真的讓我受益匪淺,要是平時我們在這方面肯定都沒有去在意,學習了這門課我才知道原來我們是多麼的大大咧咧,不注重形象,特別是在求職的時候,要是你坐的姿勢,就看出了你的緊張以及認識,給考官們對你的印象,或許這麼個坐姿就會讓你失去這份工作,因此我們知道坐姿是我們不容忽視的,我們應該時刻記住。在學習這門課,我還學到很多很多的禮儀知識,讓我終生受用。

最後就是明理誠信,寬容大度。孔子曾有言:“民無信不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強調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則。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場合,尤其講究一是要守時,與人約定時間的約會,會見、會談、會議等,決不應拖延遲到。二是要守約,即與人簽定的協議、約定和口頭答應他人的事一定要說到做到,所謂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場合,如沒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輕易許諾他人,許諾做不到,反落了個不守信的惡名,從此會永遠失信於人。我們也需要有一顆能夠寬容別人的心。寬容是人類一種偉大思想,在人際交往中,寬容的思想是創造和諧人際關係的法寶。寬容他人、理解他人、體諒他人,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甚至咄咄逼人。總而言之,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一切,是你爭取朋友的最好方法。 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光要掌握比較專業的知識,更應該禮儀修養方面提高自己,培養大學生良好形象、優雅氣質。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總之,現代禮儀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職業競爭中,學歷只佔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歸屬於你的禮儀舉止是一個國家,只有人人以禮相待,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並創造出和諧溫馨的社會環境,使社會真正達到和諧穩定的狀態。 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範,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眾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慾望,而且會使與公眾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否得體,得體的禮儀舉止會使你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更大優勢。

第5篇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總和。簡言之,禮儀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如果分類,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分支。但所謂五大分支,因為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所以又是相對而言。各分支禮儀內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禮儀內容都大體相同。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係;還有助於淨化社會風氣。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大凡國際化的'企業,對於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體通過學習,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樂趣,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提升個人素質,使你更適合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生存。

在個人修養方面,現代禮儀起了很大作用。學習現代禮儀,不僅規範了自己的行為,使舉止得體,言語文雅,而且還培養了禮貌待人接物的好習慣。每次課堂上老師都要舉一些生活中的例項來讓我們進一步瞭解有關的知識。還會叫同學們現場抄做一些有關的動作。我覺得這一點很好。老師很會帶動課堂的氣氛。

在職場禮儀方面,也學到了很多,尤其是平時老師舉的典例,教室裡的各種氛圍,都使我受益匪淺,懂得了許多,瞭解了許多以前所不瞭解的,各種模擬使我的緊張感減小了,讓我可以從容鎮定,落落大方的面對眼前的一切。

目前,大家都掀起學習“文明禮儀”活動,一些平時不被注意的事情竟然會成為一個人成敗的關鍵因素。想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學習社交禮儀是非常必要的。

現代社會越來越注重一個人的儀表以及社交是怎樣對待他人,個人的儀表問題不僅關係到你自信與否,而且還關係到工作。一旦成為一個企業的員工,那麼個人的形象就有可能隨時代表企業的形象。這時如果個人的儀表出現問題,個人和企業都會有所損失,或是有形的或是無形的,損失的大小也不一定。

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也需要我們知道必要的社交禮儀,如上樓時男士先上,女士在後面,這樣會避免女士有過多的想法和不必要的尷尬;又如在正式場合裡男士要穿西裝,打領帶,穿皮鞋,而且身上衣服的顏色不能超過三種。這些事情看似簡單,可是真要做起來又難免會忘記,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注意禮節。當在會議場合或是上課,不能講話,以示對開會者和老師的尊重,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還有一點,當你在這種場合想咳嗽時,最好出去咳嗽完了再進來,以免讓人產生誤解。這些小之又小的細節有時候卻是成功或失敗的決定因素。譬如一剛畢業的女生去應聘文祕工作,沒有錄取她的原因是她的頭髮染成紅色。考官認為做為文祕工作,需要注意外在形象,文祕工作應沉穩,而她沒有選擇好。可見成敗在於“一發間”啊!

所以我認為“社交禮儀”是我們大學生必須作的一件事,對我們有百益無一害。

總之,現代禮儀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職業競爭中,學歷只佔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歸屬於你的禮儀舉止是否得體,得體的禮儀舉止會使你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更大優勢通過禮儀培訓的學習後,我們恍然大悟,原來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從小小的坐姿、站姿到文明用語,似乎我們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時工作中鞠躬禮不標準、文明用語聲音太小、面部無表情等常見問題我們都沒有多加註意。

通過這次文明禮儀學習,還使我們意識到原來平時忽略的這些小問題其實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十分大的,試想當辦事走進我們的辦公室,看見一個精神不振、吐詞不清、面無表情的員工時會是什麼樣的感覺?相信他們也不會有愉快的心情,甚至會產生厭惡感。而我們的服務宗旨是什麼呢?可我們的服務態度卻帶給顧客一種疲倦、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這不是違背了我們的服務宗旨嗎?如果我們自己是去辦事,難道又願意見到這樣一位工作人員嗎? 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該真正地做到“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當然,這不僅僅要求我們在文明禮儀方面,還包括業務水平方面,我們應在提供文明服務的前提下認真學習和掌握各種服務規範,真正為職工群眾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到我們的真誠!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溫馨和諧。

第6篇

在中國都是以左為尊的,但是樓主說的如政治局常委的位置,這個就是遵循現代西方社交禮儀以右為尊排列的,你可以看下前段時間全國兩會,胡、吳、溫三個人的座次位置便知,吳排第二,坐在胡的右手邊,這個跟中國曆來的以左為尊是相反的。

這種距離是人際交往中最小的間距.處於0~15釐米之間,彼此可以肌膚相觸,耳鬢廝磨,屬於親密接觸的關係.這是為了做出愛撫、親吻、擁抱、保護等動作所必需的距離.常發生在愛情、親友關係之間.如果用不自然的方式或強行進入他人的親密距離,可被認為是對他人的侵犯.處於15~45釐米,這是身體不相接觸,但可以用手相互摸觸到的距離,如挽臂執手,促膝傾談等,多半用於兄弟姐妹、親密朋友之間,是個人身體可以支配的勢力圈.而勢力圈以眼前為最大,也就是一個人對前方始終保持強烈的勢力圈意識,而對自身的兩側和背後關心次之.據這一原理,飛機上、長途汽車上和影劇院都採取長排向前的坐位,儘量避免對面的坐位,使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平均的前方勢力圈.

這種距離較少直接身體接觸.處於4575釐米之間,適合在較為熟悉的人們之間,可以親切的握手、交談;或者向他人挑釁也在這個距離中進行.處於75~120釐米之間,這是雙方手腕伸直,可以互觸手指的距離,也是個人身體可以支配的勢力圈.

這種距離已經超出親密或熟悉的人際關係.處於120~210釐米之間,一般是工作場合和公共場所.在現代文明社會,一切複雜的事物幾乎都在這個距離裡進行.如機關裡的領導幹部對祕書或下屬佈置任務;接待因公來訪的客人;或進行比較深入的個人洽談時大多采用這個距離.處於210360釐米之間,表現為更加正式的.交往關係,是會晤、談判或公事上所採用的距離,首長接見外賓或內賓;大公司的總經理與下屬談話等,由於身份的關係需要與部下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種距離人際溝通大大減小,很難進行直接交談.處於360~750釐米之間,這是產生勢力圈意識的最大距離.如教室中的教師與學生,小型演講會的演講人與聽眾的距離.所以在講課和演講時用手勢、動作、表情以及使用圖表、字幕、幻燈等,輔助教具都是為了拉近距離,以加強人際傳播的效果.處於750釐米以上距離位置,在現代社會中,則是在大會堂發言、演講、戲劇表演、電影放映時與觀眾保持的距離.

第7篇

禮儀是指人類在社會人際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類所認同,又為人類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人際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總和。簡言之,禮儀就是人類在社會人際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如果分類,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分支。但所謂五大分支,因為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所以又是相對而言。各分支禮儀內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禮儀內容都大體相同。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升人類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於促進人類的社會人際交往,改善人類的人際關係;還有助於淨化社會風氣。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大凡國際化的企業,對於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體。

通過學習,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樂趣,可以提升個人修養,提升個人素質,使你更適合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生存。

在個人修養方面,現代禮儀起了很大作用。學習現代禮儀,不僅規範了自己的行為,使舉止得體,言語文雅,而且還培養了禮貌待人接物的好習慣。

在職場禮儀方面,也學到了很多,尤其是教師舉的典例,實訓室裡的各種模擬,都使我受益匪淺,瞭解了許多,瞭解了許多以前所不瞭解的,各種模擬使我的緊張感減小了,讓我可以從容鎮定,落落大方的面對眼前的`一切。

再涉外禮儀方面,也學到了許多前所未聞的離異,同時也瞭解到了許多國家的不同的風俗習慣,多姿多彩的課堂模擬,同學們的踴躍參與,爭相表演各國風俗,形象生動,激情澎湃,再談吐言語中學到了許多。

總之,現代禮儀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職業競爭中,學歷只佔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歸屬於你的禮儀舉止是否得體,得體的禮儀舉止會使你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更大優勢。

第8篇

“禮”在中國倫理思想史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道德範疇和倫理概念。據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即“禮”的本意是敬神。《辭海》對“禮”的註釋有三:①本謂敬神,引伸為表示敬意的通稱;②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舉行的儀式;③泛指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後人把“禮”引伸為禮貌、禮節,作為人際交往的一種溝通手段,它包含有人與人之間要互尊、互敬、互愛的意思。

按《辭源》解釋,“儀”有兩層含意。一是指容止儀表,如《詩經·大雅》所言:“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二是指法度、標準,正如《國語·周》中所說:“度之於軌儀。”《淮南子修務》中說:“設儀立度,可以不法則”。據我國先秦古籍《山海經》的記載:“其首曰招搖之山……有木焉,其狀如載,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轂,佩之不迷。”佩迷轂可以使人不迷,所以有佩迷轂的服飾禮儀。服之有佩,是新石器時期出現的,佩物多為玉、骨等物,佩物多呈動物形態,如玉鳥、玉魚、玉蟬等,帶有濃厚的修飾性質。禮儀後來演繹為一種手段和制度,並且有專門的行政部門, 如禮部等。《禮記》認為:“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公爭辨識,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這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禮”與道德修養、導民治國、社會交往的關係。

英語中“禮儀”一詞 “etiquette”是由法語演變而來的。法語原意是指法庭上的“通行證”,用來發給進入法庭的每一個人,上面寫有進入法庭時應遵守的事項,作為人入庭後的行為準則。後來,各種其他場合也都制定了相應的行為規則,這些規則由繁而簡,形成體系,逐漸得到人們的公認,成為共同遵守的禮儀規範。

由此可見,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相互之間為了表示尊重而約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為規範和交往程式。禮儀既可以指在較大、較正規場合隆重舉行的各種儀式,也可以泛指人們在社交活動中的禮貌禮節。

禮貌是指人們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質和行為。禮貌體現了時代的風尚和道德規範,體現了人們的文化層次和文明修養。禮貌總是在一個人待人接物中,通過儀表、儀容、儀態及談吐等體現出來。禮貌是文明行為的基本要求,是維護社會生活正常秩序的客觀條件。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難免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如果能夠講究禮貌、相互尊重、相互諒解,矛盾就容易得到化解,生活就會充滿友好和溫馨。

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處於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行為環境中,表達禮貌的形式會有所不同,但在相互尊重、友好相處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在誠懇、謙恭、和善、適度的要求上也是一致的。如果一個人衣冠不整、出言不遜、冷漠自負、動作粗俗,就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就是不禮貌。禮貌應當是一個人良好道德品質的真實體現,對人的尊重友好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表面虛偽的客套不是禮貌。講禮貌應當做到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熱情過度、過分殷勤、低聲下氣並不見得是禮貌。

禮節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相互表示問候、致意、祝願等的慣用規則和形式。禮節是表示對他人尊重與友好的外在行為規範,是禮貌在語言、行為、儀態等方面的具體體現。與禮貌相比,禮節處在表層,禮節總是表現為一定的動作、行為。但這並不是說,禮節僅僅是一種表面形式,而應該說,尊重他人的內在品質總是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現出來。比如,尊重師長,可以通過見到長輩和教師問安行禮的禮節來體現;歡迎他人的到來,可以通過見到客人時起立、握手等禮節來表示;得到別人幫助,可以說聲謝謝來表示感激的`心情。藉助這些禮節,對他人尊重與友好的禮貌得到了適當的表達。不懂得禮節,在與別人交往時,心中雖有對別人尊重的願望卻表達不出。因此,禮節不單純是表面上的動作,而是一個人尊重他人的內在品質的外化。

禮貌、禮節和禮儀都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為,三者是相互聯絡、相輔相成的。從本質上說,三者是一致的,但又各有其自身的特殊含義和要求。

如果說禮貌側重於強調個人的道德品質,那麼禮節側重於強調的就是這種品質的外在表現形式。有禮貌而不懂禮節就容易失禮,雖有對他人尊敬友好的心意,卻不知如何去表達,就會在與人交往時出現尷尬、緊張和手足無措等現象。不懂禮貌,只學些表面的禮節形式,就難免機械模仿、故作姿態,讓人感到虛情假意。因此,講禮貌懂禮節應當是內在品質與外在形式的統一。而禮儀的文化內涵要相對深些,它既包含禮(即禮貌、禮節),又側重儀(即程式化了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