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登幽州臺歌》教案3篇 穿越千年,感悟世間事——《登幽州臺歌》教案

《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所作,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這首詩以悲壯的筆調,展示了詩人在戰亂中的堅毅與頑強。本教案旨在通過深入解讀這首古詩文,讓學生領略到唐代詩歌的優美與婉轉,同時也能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塵煙瀰漫和苦難。

《登幽州臺歌》教案3篇 穿越千年,感悟世間事——《登幽州臺歌》教案

第1篇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歌。背誦詩歌

2、在誦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歌。背誦詩歌。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名字叫《登幽州臺歌》。

二、自學古詩自由讀讀古詩,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都讀準了。

1、(實物投影儀:插圖)請學生觀察,師講解詩意,並進行範讀。

《登幽州臺歌》教案3篇 穿越千年,感悟世間事——《登幽州臺歌》教案 第2張

第2篇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家。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陳子昂是唐詩革新的先驅。他的詩思想進步而充實,語言剛健而質樸,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現存詩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臺歌》。有《陳伯玉文集》傳世。

?登幽州臺歌》:696年,契丹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陳子昂進言,武攸宜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巨集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等詩篇。

譯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禮賢下士的聖君,往後看不到後世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想到廣闊天地的無窮無盡,我獨自悲傷,熱淚縱橫!

1.“獨愴然而涕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這首詩歌,句式有何特點?這有什麼作用?

前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音節比較短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詞,每句六字,四個停頓,音節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詩人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詩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這是一首弔古傷今的悲歌。全詩並未對幽州臺作一字描寫,只是抒發了登臺感慨,語言蒼勁奔放,語調慷慨悲涼,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處境和苦悶悲愁的情懷。

第3篇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修建黃金臺用於招納賢才,因燕昭王將黃金置於其上而得名,其師郭隗為例,成為當時燕昭王用黃金臺招納而來的第一位賢才。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詩革新的先驅者。詩的代表作為《感遇》38首,旨在抨擊時弊,抒寫情懷。他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所重視,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巨集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前兩句:(在幽州臺上)我向歷史長河的前端和後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樣的賢君。

後兩句: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獨寂寞,悲從中來,悵然淚下。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賢人的蹤影,回頭看看也不見一個效仿古賢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溼了衣襟!

詩人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並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前不見古人”一句五個字,但卻包括了燕昭王在內的許多古代賢王,他們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大約怎麼也不會任用像武攸宜這樣的無能之人;至於作者自己,如有像燕昭王這樣的統治者,才能一定會得到施展,抱負終會實現。但這一切不過是感慨而已,因為前代的賢王已成過去,是見不著的。

“後不見來者”,後代的賢君也將會有的,但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暫,自己又怎麼能見得著呢!前代的賢王見不著,後代的賢君等不到,空有治國安民的理想,終一生不得實現,這該是多麼令人憂鬱的事情啊!

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以及對賞賢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達了人生的孤獨感。

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後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詩的題目有一個“登”字但是詩中無一處點明這個字,不過讀者又處處感到有這個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與“後”自然是詩人登高所望的“眼前”與“身後”,但他卻因此聯想到久遠的古昔與以後的時代;古今相連,造成了時間的漫長。詩人的苦悶痛苦的心情因時間與空間的襯托,得到了極為深沉的表現。

前三句寫詩人登高時的心理活動,最後一句才寫外部表情。內心是表情的依賴,表情是內心的反映,兩者恰當結合,勾畫出一個胸懷大志而又不逢其時、獨立悲嘆的動人形象。全詩的語句長短不齊,音調富於變化,更有助於表達詩人起伏強烈的慨嘆之情。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它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詩的題目有一個“登”字但是詩中無一處點明這個字,不過讀者又處處感到有這個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與“後”自然是詩人登高所望的“眼前”與“身後”,但他卻因此聯想到久遠的古昔與以後的時代;古今相連,造成了時間的漫長。詩人的苦悶痛苦的心情因時間與空間的襯托,得到了極為深沉的表現。

詩人在詩歌中抒發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寂寞孤獨的情緒。

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和孤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