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揚州慢》優秀教案3篇 《揚州慢》:美麗的揚州與文明的生活

《揚州慢》優秀教案3篇 《揚州慢》:美麗的揚州與文明的生活

第1篇

1.學習《揚州慢》,鑑賞它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2.通過解決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2.領會每位作者在詞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詞的不同風格。

姜夔(約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波陽)人。少時隨父宦遊漢陽(今屬湖北省武漢市)。父死,流寓湘、鄂間。詩人蕭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隨蕭移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往來於蘇、杭一帶,與當時著名詩人詞客交遊,生活閒雅。曾試進士,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於杭州。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詩,尤以詞著稱。其詞格律嚴密,字句雕琢,上承周邦彥,下開吳文英、張炎一派。詞風清空峭拔,格調甚高,而意境則淺。故王國維《人間詞話》捲上說:“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作品有《白石道人歌曲》。

?揚州慢》是姜氏的代表作之一。古代詩人曾用“春風十里揚州路”“十里長街市井連”等詩句來描繪它的市容。可是在南宋時,金兵頻頻南侵,揚州屢遭兵火,作者路過揚州,眼見繁華的城市已破敗不堪,因而追懷喪亂,感慨今昔,寫下了這首詞,抒發《黍離》之悲。

3、文章表達瞭解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問:揚州過去是怎樣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春風十里,竹西佳處,淮左名都,

4、哪些可見揚州現在的蕭條?廢池喬木,冷月無聲,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盡薺麥青青。紅藥無主。

學生準備幾分鐘,一男一女同學分別朗讀之後,全體學生齊讀。

明確:這三句用了擬人的寫法。廢池、喬木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人格化,意即它們是15年前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爭的恐怖、敵人的凶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它們“猶厭言兵”,更何況當地的人民呢a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爭的極端痛恨。

明確:“冷月無聲”,屬於移就辭格,月本來無聲,可這麼一說,反而覺得它是本該有聲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從前的二十四橋明月夜,遊人極盛,笑語盈耳,還有美女吹簫唱歌,月兒見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著人們一起歡笑。可是現在呢?“二十四橋仍在”,而歌聲笑語卻聽不到了,甚至連月兒也沒有聲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隨波盪漾。如此冷落淒涼的景象,怎能不令人傷懷呢?

明確:紅藥一到春天就開始生長,不管人世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自然物的本性不會改變。往年,它可以供遊人觀賞,可是現在城空了,人少了,何況國難未息,誰也無心去觀賞它。真有點兒“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詞人藉此曲折地表現出劫後揚州人民的悽苦生活情況,以及自己感時傷亂的情懷。

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捲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我漂泊江湖之上,過著困頓失意的生活,為消除內心的鬱悶,行裝中總是少不了酒。而平日裡交往的又都是腰細體輕的歌妓。十年揚州的生活,真如一場大夢,而夢醒之後,才覺察到自己所得到的是青樓妓館中傳遍的薄情郎的名聲。

落魄:流落不偶。楚腰:楚靈王好細腰青樓:此指妓家。薄倖:輕薄,用情不專。

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四月,杜牧在揚州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手下任職。杜牧才華橫溢,但生活小節上不拘小節,於是牛派了三十名兵士每天晚上暗中保護杜牧,對此杜牧一無所知。大和九年,杜牧被提升到京都長安任監察御史,在送別宴上杜牧得知牛一直掌握他的行蹤,暗中進行保護,於是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到京都後,杜牧牢記牛的囑咐,沒有過象揚州那樣醉生夢死的生活。為此寫下了這首詩《遣懷》。

曾經的繁華如過眼煙雲,揚州十年恍若南柯一夢。想當年,落魄江湖之時,秦樓楚館,放浪情懷。如今醒悟,回思往事,捫心自問:得否?失否?

宋詞是與唐詩並峙的另一座詩的高峰。通過七首詞的學習,我們對詞的發展、風格流派、章法句法及表現手法有了更多的瞭解。詞同詩一樣,是一種抒情的文學、言志的文學。詞人的純真愛情盪滌我們的心靈,詞人對事業的不懈追求激勵我們奮發。願同學們愛讀多讀善讀優秀的詞作,從中汲取民族傳統文化中豐富的營養。

《揚州慢》優秀教案3篇 《揚州慢》:美麗的揚州與文明的生活 第2張

第2篇

4、體會詞中的“黍離之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揚州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譽。地處江蘇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揚州地當要衝,多富商大賈。《舊唐書?地理志》。揚州富庶甲天下。——《資治通鑑》.古今揚州皆是旅遊勝地,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之說。揚州的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以及美麗風光,牽動了許多詩人的情懷和遊興。一起來欣賞揚州美好風光以及杜牧的詩詞。

幾百年後,到南宋詞人姜夔生活的時代,揚州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一起來學習《揚州慢》。

2、背景: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舉南侵,攻破揚州、建康、臨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後不斷地發動對南宋的進攻。紹興三十一年,金人十萬鐵騎破揚州,大肆擄掠,“橫屍二十里”,揚州再次遭到極其慘重的破壞,變成一座空城。隆興二年,金兵又大舉進犯淮南地區,揚州再次受到影響。在1176年冬至,詩人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後的揚州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抒寫對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荒涼殘破景象的哀思。

點明感情基調: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對國家昔盛今衰的悲切傷感之情

1、揚州在隋、唐、北宋期間曾經是著名的繁華之地,詞人眼前的揚州城又是怎樣的呢?上闋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揚州城現在的特點?

明確: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橋、無聲冷月、橋邊紅藥)等。

詞人“解鞍少駐初程”,站在揚州城邊,看到了青青的薺麥、廢舊的城池、高大的樹木、孤獨的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聽到了寒氣中傳來的悽清的號角聲。一個“空城”,營造出了悽清的氛圍,結住上片,領起下片,實為全詞詞眼。

3、下闋中,詞人想象唐朝的杜牧來到揚州,他會是什麼感受?為什麼?

明確:“驚”。因“空”而“驚”,返照現實揚州何等悽清荒涼,何等令人心痛!曾經在杜牧筆下流淌過無數讚美揚州詩文,此時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詩人杜牧是“重到須驚”,“難賦深情”。而姜夔則是實實在在的觸目驚心、心驚心痛了。這也就是詩家所提倡的“詩貴含蓄,忌直露”,不說自己,偏說別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4、今日的揚州令姜夔悲從中來,那麼昔日的揚州又是怎樣的呢?請從上闋中找出一個與“空城”相對應的詞,概括昔日揚州的特點。

5、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詞句寫到昔日的揚州?這些詞句寫出了昔日揚州怎樣的特點?

明確:“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豆蔻詞工”、“青樓夢好”、“二十四橋”等。

詞中化用杜牧詩句讓人想起昔日揚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揚州卻是如此蕭條,寂寞冷清,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撫今思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揚州昔盛今衰的感傷。引用詩句,可以加深詞的意境,促人聯想而意於言外。

南宋王朝南渡後,金人屢次渡淮,揚州變得殘破不堪。

7、詞人寫昔日的揚州與眼前的揚州分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昔日的揚州:虛寫。眼前的揚州:實寫。一虛一實,虛實相生,這是本詞的寫作特點。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虛,一邊是實,兩副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

綜觀全詞,有情有景,有虛有實,迴環反覆,跌宕生姿,讀來確有身臨其境之感。詩歌鑑賞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這就需要緊扣關鍵詞語,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辭效果,善於聯想想象。只有做好了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詩歌。請自由選擇你體會較深的詩句,進行理解鑑賞。

“春風十里”是從杜牧《贈別》中“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詩句化出,杜牧詩句極言揚州之美,所以詞人化用來作了一個對比:聽說揚州繁華富麗、但一路之上,觸目之處,卻盡是青青的野生蕎麥,一片荒涼景象。

作者使用了擬人手法,廢池、喬木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人格化,意即它們是15年前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爭的恐怖、敵人的凶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連“廢池喬木”都“猶厭言兵”,在痛恨金人發動的戰爭,物猶如此,何況於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對這戰爭的痛恨與詛咒,當然要超過“廢池喬木”千百倍。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爭的極端痛恨。

杜牧的《贈別》詩“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同樣運用擬人手法,以無情之物言有情,這是詩歌常用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

從表現手法上看,作者這裡採用的是擬人的手法。在本詞中有幾處都採用了這種手法。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裡的“廢池喬木”,也是採用擬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賦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達戰亂的悽慘景象。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句,因相傳古代有二十四個美人吹蕭於橋上,所以有此句。作者這裡滿懷淒涼的情感,如泣如訴地寫道:二十四橋仍舊,但橋頭沒有了吹蕭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圓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畫面無聲無息,冷落淒涼。

“冷月無聲”,月本來無聲,可這麼一說,反而覺得它是本該有聲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從前的二十四橋明月夜,遊人極盛,笑語盈耳,還有美女吹簫唱歌,月兒見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著人們一起歡笑。可是現在呢?“二十四橋仍在”,而歌聲笑語卻聽不到了,甚至連月兒也沒有聲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隨波盪漾,如此冷落淒涼的景象,怎能不令人傷懷呢?運用了情景交融藝術手法。

紅藥一到春天就開始生長,不管人世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自然物的本性不會改變。往年,它可以供遊人觀賞,可是現在城空了,人少了,何況國難未息,誰也無心去觀賞它。真有點兒“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詞人藉此曲折地表現出劫後揚州人民的悽苦生活情況,以及自己感時傷亂的情懷。

這裡的虛擬非常耐人尋味。冬至之日,本來不是紅芍藥花開的季節,但縱使冬去春回,來年紅藥花開,又有誰來欣賞它呢?花開依舊,人事已非,花開也不過徒增空城的感傷而已。詞情跌蕩濃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許多年過去了,揚州城依舊固執的荒涼在那裡,二十四橋也依舊綿延著久遠的寂寞,橋下的河水清冷的流著,搖盪著曠古的哀愁,像一個久遠的夢。只有橋邊的紅藥,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像是在講述著在河水中流淌的那遙遠而感傷的夢。

第3篇

3、培養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揹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之難於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衝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鬆前照,清泉石上流”。

這段文字寫的是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探討她的代表作《聲聲慢》,一起走進這位“亂世中的美神”。

對於作者,樑衡用“亂世中的美神”來界定,那麼何謂“亂世”?又何謂“美神”呢?“亂世”是指金兵入侵、國土淪喪、家破夫亡、人民流離失所、朝廷腐敗無能。“美神”指李清照在詩詞、詞論、史學、金石學以及其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現。郭沫若在濟南趵突泉公園中的李清照紀念堂中題有對聯,可以顯示其藝術女神的風采:“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後主”指的是南唐後主李煜,詞風婉約,有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清照的《聲聲慢》,也是寫“愁”的經典作品,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

1、學生結合註釋自讀,要求揣摩語調,讀準字音。老師最後明確本詞的感情基調是悲苦愁絕的,朗讀時應用舒緩、低沉的語調。

2、聽課文朗讀,並在心中默讀,把握節奏,感受詞作的音樂美。

3、部分學生朗讀,請全班女同學齊讀課文,把對女詞人感情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

首先進行學情調查:同學們對本詞有哪些閱讀期待,想要學習哪些內容,掌握哪些知識。隨後出示問題,讓學生採用研讀的方式分組合作學習,探究以下問題。

1、本詞的主旨句是什麼?在詞中是通過哪些方面表現的?

學生回答後由老師明確:本詞的主旨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在詩中有如下表現:

①用“尋尋覓覓”這一動作行為表現愁情。這三句共十四個疊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在經受了國破家亡、夫喪等打擊後,詩人內心極為哀愁,再加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鬱悶,只有在漫無目的的尋覓中找回一些溫馨的回憶,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的冷清而內心則充滿慘慼。開頭三句,由淺入深,文情並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淒涼心境。

②“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天氣的忽暖忽冷,變化多端,亦暗示時局的紛亂,讓人難以適應,更讓詩人有說不出的苦悶和憂愁,進而抒發自己內心難以平靜的心情。

“淡酒/急風”:並非酒淡,而是愁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借酒澆愁,而大風砭骨,又讓詩人意緒全無。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腸愁更愁。一個“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淒涼,心境的悽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故覺得大雁是舊相識,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託,無處可傳,從而抒發對家鄉的懷念。

“黃花”:詩人任憑黃花盛開,此時也無心攀摘,甚至讓菊花在枝頭堆積,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來賞花,而今誰又有這興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顏,淒涼的心境與殘秋敗花融為一體,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細雨”: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樹又飄下了幾片枯葉,好不容易到黃昏,偏巧這時又下起了淅瀝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聲,對於傷心的詩人來說,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彷彿敲在那顆破碎的心上。

①運用疊詞,開頭連用了十四個疊字,用法大膽新奇,工整得體,寫出了由於尋而未得所引起的無限的悽苦憂傷之情。

②直抒胸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③借景抒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淡酒”“急風”“雁”“黃花”“梧桐”“細雨”等意像來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愁情。

學生回答後由老師明確:一位孤獨、寂寞而又愁緒滿懷的漂泊者形象。

根據學生學情的不同,讓學生再回讀詩文,鼓勵他們去發現新的問題,提出後由大家分析、探究、解決。

法國詩人克洛岱將李清照的《聲聲慢》作了改寫,標題也換成了《絕望》,閱讀這首詩,比較兩首詩在抒情的方式上的不同。

?聲聲慢》較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多借事借景抒情,講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講究意象的選擇,含蓄蘊藉。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淒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於文學史,空前絕後,沒有任何人敢於企及。於是,她便被當作了愁的化身。當我們穿過歷史的塵煙咀嚼她的愁情時,才發現在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偉大的卻又讓人述說不盡的藝術女神,我們在對《聲聲慢》這首詩的學習中瞭解了她的痛苦和悲傷,也懂得了她的美麗與愁情!

收集有關寫“愁”的詩句,並體會這些詩句的不同之處。

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3、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醉花陰》)

5、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6、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7、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8、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毛澤東《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