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國共產黨理論傳播徵文

  理論傳播工作最重要的是入腦入心,離開了接受和認同,理論傳播工作就失去了靈魂。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錄的中國共產黨理論傳播徵文,歡迎閱覽。

中國共產黨理論傳播徵文

  理論傳播工作既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又是一項細緻的心理工作。理論傳播工作雖然重在講“理”,但是離不開談“情”。理論傳播工作最重要的是入腦入心,離開了接受和認同,理論傳播工作就失去了靈魂。現實中理論傳播入腦入心難有多種原因,如照本宣科多、自說自話多、單向灌輸多,轉化結合少、群眾參與少、分眾差異少。“三多三少”的問題歸結一點,是缺乏從心理工作的角度審視理論傳播工作,忽視心理規律和機制的應用。宣傳好黨的創新理論,宣傳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需要準確掌握理論傳播物件的心理規律和特點,科學運用五種心理機制,提升理論傳播實效性。

堅持需求導向,用好心理動力機制

  樹立使用者思維。理論是具有較強政治屬性、關係國家社會穩定安全的重要公共物品。理論既要滿足傳播主體的需要,也要滿足傳播客體的需要,才能被普遍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講,理論傳播的客體就是理論這一公共物品的使用者。因此,需要開展調查研究,為理論傳播的“使用者”準確畫像,堅持“三貼近”的原則,把握傳播客體的思想狀況,做到講清道理、傳授知識、澄清事實、釋疑解惑,有針對性地開展理論傳播工作。

  抓住關注點。堅持以受眾為中心,積極迴應群眾關切,瞭解其關注的理論和現實問題,把黨“想說的”和人民群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黨中央的重大決策和人民的偉大實踐結合起來,生產優質的思想理論內容產品,讓理論傳播迴應現實、走進人心。

  結合興趣點。適應年輕一代的心理行為特點,堅持理論傳播熱點難點和傳播客體興趣點相結合,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方式和傳播形態開展理論傳播,運用網路直播等新方式,策劃創作生動活潑的理論微視訊、微動漫,讓理論傳播工作變得微而妙、美而精,提升理論抵達率和接受率。

  注重差異化。從基層黨員幹部、高校教師、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職工、社群居民和村民的實際出發,細分不同群體的理論需求,突出針對性,策劃不同的理論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載體以及話語方式等,更加註重客體的參與互動和分享體驗,提高理論傳播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澄清模糊認知,用好心理導向機制

  撥動思想總開關。構建理論傳播的心理導向機制,注重發揮理想信念的導向作用,著力解決深層次思想觀念和精神境界問題,引導人們確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用理想信念來引導理論學習,調節理論接受行為。

  主動設定議題。引導人們不斷深化對理論品格、思想魅力、實踐價值的認識,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針對不同群體之間具有共性特徵的思想認識問題和關心關切,及時作出有力迴應。注意佔領道義制高點,多講能夠產生認同、引起共鳴的觀點和事實,多講引人深思、給人啟發的觀點主張,牢牢掌握理論話語權。

  築牢思想認知地基。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從理論上講清楚立場、觀點、方法,講清楚世情、國情、黨情,講清楚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問題,澄清糾正模糊和錯誤認知,為理論傳播的入腦入心“清障”“掃雪”。

消除內心隔閡,用好心理相容機制

  換位思考。運用心理投射法,思考傳播客體在思考什麼、關注什麼、想聽什麼,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明確自己該講什麼、怎麼講。只有通過換位思考,才能深入準確地把握傳播客體的心理脈搏,達到與傳播客體的心理相容。

  情感相容。理論傳播者要和傳播客體在情感上保持同頻同調,在共情的基礎上,通過情境創設法等,營造出良性溝通的心理氛圍,調節傳播客體的情緒與心態,防止心理對立、心理厭倦、心理逆反等現象的發生。

  話語相容。善於運用傳播客體自己的語言(包括方言)闡釋理論觀點,多講短話新話,多講群眾聽得懂、能明白的話,多用講故事的方式說理論,善於用網言網語準確生動傳播黨的理論,使理論可親可近、可學可用,避免枯燥乏味。

  身份相容。根據傳播客體的身份選擇相應的理論傳播者。一些地方組建了馬背巡迴宣講隊、五老志願宣講隊、挎包宣傳隊、大媽宣講隊等這樣的基層特色理論宣講隊伍,這些宣講者本身出自傳播物件群體,經歷相似、話語共鳴,深受群眾的歡迎,便於群眾接受,達到了較好的理論傳播效果。

注重情感帶動,用好心理耦合機制

  評估心理狀態。人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對事物的接受程度。對傳播客體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瞭解其心理、情緒、情感等,這是實現心理耦合的前提。只有在其有心理意願、情緒狀態較好的時候開展理論傳播教育工作,才能達到較好的預期目標。

  主動拉近心理距離。心理耦合就是要讓心走到一起,把傳播客體放在心尖、當作家人,主動與群眾打交道,自覺捧出真情走進群眾,真正擺正心態、敞開心扉,以謙卑之心尊重群眾、以公僕之心服務群眾,才能獲得傳播客體的心理認同進而使其接受傳播教育。

  善於解開心結。做好理論傳播工作,離不開群眾“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生活,還要注重幫助群眾解開心結、解決困難、為民辦事。針對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運用科學的說理規律和方法,幫助群眾減輕壓力,排憂解難,在解開心理疙瘩的同時化解思想疙瘩。

營造學習氛圍,用好心理強化機制

  營造集體學習氛圍。凡是組織行為都有特定目的和通盤考慮。在一個多元而又快餐化的社會,要抓住人們的注意力,集中營造理論傳播聲勢氛圍是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理論傳播不是一蹴而就達到效果的,需要久久為功才能見成效,也需要有熱點、有熱度。注意抓住重大時間節點進行系統傳播,集合力量、集中版面、集體解讀,營造傳播聲勢。

  注重學習的反饋和強化。建立宣講者和學習者之間的雙向溝通渠道,注重調動群眾參與理論傳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理論傳播中的重要作用,開闢更多群眾便於參與、樂於參與的渠道。及時掌握群眾對理論宣講效果的評價,聆聽反饋意見,根據反饋調整宣講內容和形式,更好地滿足群眾的理論需求,適應群眾的接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