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活動策劃

建黨90週年徵文:中國共產黨的光輝閃亮歷程

中國共產黨風雨兼程,走過了90年坎坷而光輝的道路。從一個只有50多人的黨發展成為擁有近7000萬名黨員、執政50多年的世界最大政黨。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瞭方向。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新事業的核心力量。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認真學習、正確認識黨的光輝歷史和豐功偉績,增強黨的意識,繼續譜寫新的偉大篇章。

建黨90週年徵文:中國共產黨的光輝閃亮歷程

一、中國共產黨走過的90年光輝歷程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0年的光輝歷程。革命戰爭的嚴峻考驗,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展示著我們黨領導人民英勇頑強、波瀾壯闊的奮鬥足跡。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氣勢磅礴、雄渾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總括過去的90年,在歷史內容上我們可以概括為:黨領導人民走過了三個不同的偉大行程,實現了三個歷史性跨越。

1.第一個行程是打倒三大敵人,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

在第一個行程中,我們黨經過了兩次成功、兩次失敗、然後又成功的嚴峻考驗。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中國還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時,從對外關係上看,西方的、東方的資本帝國主義,不管什麼國家都可以欺侮中國。大的有英、美、法、德、日、俄,小的有葡萄牙。他們或者通過戰爭侵佔我國領土,或者通過不平等條約租借我國領土,或乘機蠶食我國領土,搜刮我國資源和民財,把中國人作為他們的奴隸。當時在堂堂中國的公園裡,竟然掛著“中國人與狗不許入”的牌子,我們的民族受盡了外國侵略者的汙辱、壓迫和奴役。

那時的國內面貌是,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連年混戰,巧取豪奪,民不聊生。魯迅先生有詩曰:“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人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我國無數仁人志士,浴血奮鬥,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從林則徐到洪秀全,又到康有為、梁啟超,一直到孫中山,鬥爭未停,但最終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這些鬥爭在痛擊國外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的同時,卻又向西方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尋找出路,結果“先生總是侵略學生”,遭到一連串的失敗。

從1840年至1920年這80年的歷史告誡我們一條真理:要救中國,需要新的階級和政黨來領導,需要走新的路。在這種歷史需要之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黨成立後,明確提出第一步實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和第二步實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長遠目標。隨即投入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黨領導工人運動,發動農民運動,促成國共合作,掀起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打倒列強、除軍閥”是當時的響亮口號。我們黨與孫中山的國民黨合作,在北伐戰爭中,打倒了吳佩孚、孫傳芳等軍閥,國民革命軍幾乎佔領了半個中國。但是,孫中山病逝後,隱藏在國民黨內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代表蔣介石、汪精衛破壞革命。在1927年4月至7月,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在帝國主義、買辦階級和封建勢力的拉攏下,先後叛變革命,他們利用手中掌握的軍隊,把共產黨員和革命人民打入血海。敵人提出“寧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共產黨人”的口號。中國共產黨內由於陳獨秀的右傾退讓錯誤,沒能組織有效地抵抗,於是,到處是白色恐怖,黨員由原來的六萬多人,剩下一萬多人;
許多工農群眾也被慘殺,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了。這就是我們黨在第一個行程中經歷的第一次成功和第一次失敗。

在我黨發動的第一次革命高潮遭受失敗的形勢下,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面前,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征服,而是“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們的屍體,又繼續戰鬥了”。周恩來領導了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並向井岡山進軍,不但舉起了武裝鬥爭的旗幟,還舉起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旗幟;
張太雷、葉劍英領導了廣州起義,還有其他許多地方的共產黨員也領導了起義,都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進行了有效的抵抗,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葉劍英、賀龍、徐向前為代表的中國堅定的革命者卻在這種危難時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挽救革命而鬥爭。

黨內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領導者,根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國情,看到敵人在城市的統治力量強大,在農村的統治力量薄弱,而農村又存在著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億萬農民,於是決定走“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道路。由於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又取得很大發展。於是有了第二次革命高潮,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發展到15萬人,建立了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但是,後來又出現了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統治黨中央的事件,使中國革命遭受第二次大挫折,工農紅軍損失90%以上,黨在白區的組織損失

了幾乎100%。這就是在第一個行程中,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經受的第二次成功和第二次失敗的曲折。

由於有了兩次成功、兩次失敗的比較,黨逐步掌握了領導民主革命的規律,於是有了後來紅軍長征的勝利。1934年10月,黨在困境中率領工農紅軍進行震驚中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實行戰略大轉移。長征途中在貴州遵義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清算王明、博古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又使革命轉危為安,使黨和紅軍變得更堅強,終於到達了陝北劉志丹創立的革命根據地,安下了革命大本營。隨後,黨舉起了抗日救國的大旗,正確處理了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的西安事變,推動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全民族進行抗日戰爭的序幕就此拉開。

在抗日戰爭中,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深刻影響,促使整個中華民族團結起來奮起抗敵。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們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它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十二萬五千餘次,消滅日偽軍一百七十一萬四千餘人。由於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戰場和受到共產黨團結抗戰深刻影響的國統區戰場的共同努力,最終在1945年9月,中國取得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以來第一次反對外國侵略鬥爭的重大勝利,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了中國,侵華日軍被迫投降。八年抗戰中,我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不斷髮展壯大。截至1945年9月,解放區人口發展到近1億人;
人民軍隊發展到127萬人,民兵發展到260萬人;
共產黨的自身隊伍發展到120多萬人。這就使蔣介石為代表的反革命反人民的力量,不可能按照他們的意願獨吞抗戰勝利果實,以及把中國繼續引向黑暗的前途。

在1945年9月以後的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利益,真心實意地去爭取和平民主。黨的領袖毛澤東不顧

[1] [2] [3] [4] [5] 下一頁

個人安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停戰協定和舊政協決議,力爭出現國共兩黨合作、加上民盟等民主黨派參加的聯合政府,使中國進入和平民主發展的新階段。但是,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和舊政協決議,以進攻我中原解放區為起點,挑起內戰。我黨領導人民軍隊進行正義的自衛戰爭反擊蔣介石的進攻,只用三年多的時間就消滅了國民黨的800多萬軍隊,解放了除臺灣、港澳和沿海島嶼之外的全部大陸國土,打敗了美帝國主義支援下的蔣介石國民黨的進攻,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這是中國共產黨85年中走過的第一個行程,帶來了第一個歷史跨越,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前進為獨立、統一民主的新民主主義中國。這可以用毛澤東的一句詩來總結: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2.第二個行程是在三大改造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並初步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新中國誕生後,黨和政府領導人民群眾迅速恢復了被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
並且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把美軍趕回了三八線,並迫使他們在板門店坐下來談判,教訓了美國人;
同時進行鎮壓反革命、土地改革等其他鬥爭,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接著,又進行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於1956年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就為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創造了前提。其間雖然發生了反右派擴大化的錯誤,但總的說這是凱歌行進的七年。

其後,以毛澤東1956年4月發表《論十大關係》為標誌,中國共產黨開始擺脫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影響,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其間有許多成功之處,取得了重要的建設成就,但由於毛澤東晚年犯了嚴重“左”傾錯誤,在發展生產力上急於求成,發動了不切實際的“大躍進”運動;
在政治上搞“以階級鬥爭為綱”,發動了“打倒一切、全面內戰”的“文化大革命”,結果亂了自己,破壞了生產和社會主義各項事業。1976年粉碎“四人幫”的勝利才結束了“文化大革命”,並使經濟得到恢復和一定的發展。這是曲折發展的二十二年。

這第二個行程的29年,雖然也是有兩次成功,又遭到兩次重大挫折,但我們終究取得了三個重大成果:一是鞏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獨立、統一、民主的新中國政權,恢復了被戰爭破壞的經濟;
二是建立了人類迄今歷史上最進步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三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經濟建設,使我國開始有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3.第三個行程是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朝氣蓬勃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這個時期的最顯著特徵是改革開放。其開端是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這次全會上,鄧小平同志總結建國以來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引導全黨開始全面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初步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又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等四項原則的基本路線。由於這條基本路線符合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反映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所以它指引我國經濟和各項建設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震驚的光輝成就。在過去的27年裡,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473億美元發展到的182321億元,人均gdp1704美元。把長時期貧困的中國,變成小康的中國,在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裡,是一個有偉大跨越意義的事件。

在改革開放推動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輝成就,不僅體現在經濟的快速發展,還表現在科學技術的新飛躍和國防現代化的重大進展。在1985年作出並實施《中共中央關於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之後,我國形成了新科技體制下的工作新格局。居於世界頂端的科技成果不斷湧現。舉如:銀河巨型計算機、兩系法雜交水稻、正負電子對撞機、核潛艇水下發射、中子彈等許許多多重要成果,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我國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未載人宇宙飛船的發射成功,代表著我國某些領域的尖端科技已躍居世界第三的位置;
神舟五號、六號載人宇宙飛船的發射成功,震動了世界。

綜觀黨史,90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做了三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一件,完成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新中國;
第二件,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第三件,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件事還在繼續做。這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不愧為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不愧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二、基本的歷史經驗和結論

瞭解中國共產黨90年的光輝歷史,從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的歷史經驗和結論呢?

1.第一個基本經驗和結論是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

從歷史上看,如果從1840年鴉片戰爭後先進的中國人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算起,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是第一個80年;
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是第二個80年。在中國共產黨出世前的第一個80年,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或政治組織能把中國引向光明的前途。在這期間,無論是洪秀全的農民政治組織“拜上帝會”,或是康有為的改良主義政黨組織“保國會”,或是孫中山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型的同盟會(後改名國民黨),都沒有解決反帝反封建、把中國引向光明前途的歷史任務。

孫中山和他組織的同盟會領導的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的政治領袖孫中山先生,竟然把大總統的位置讓給了袁世凱,使代表帝國主義和地主買辦階級利益的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篡奪了革命的勝利果實。於是,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面貌。中國淪入不同帝國主義支援的不同軍閥的連年混戰,掠奪中國財富的極其混亂的局面。孫中山的讓位,表現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以上說明,中國農民階級及其政治代表、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治代表,都不能充當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任務。中國要完成反帝反封建、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任務,需要新的階級和新的政黨來領導。

中國共產黨就是適應這種歷史需要,而在1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921年7月光榮誕生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並投入革命運動以後,“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80年的歷史實踐,證明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的80年的實踐,更加證明“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在頭28年中,勝利地領導人民打倒三大敵人,建立了新中國。此後在建設新中國的52年中,首先領導人民,進行了打敗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經濟封鎖等涉及國家存亡的重大斗爭,扞衛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獨立。比如,新中國剛成立,就面臨著迎擊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扞衛國家獨立、統一和鞏固新生政權的嚴重考驗。當時中國共產黨有迎擊國際帝國主義勢力對新中國進行武裝干涉的精神準備。因為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後,曾經遇到過資本帝國主義的十四國武裝干涉;
還因為這次黨領導的人民政權宣佈廢除舊中國同外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不同於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勝利後還承認歷史上的不平等條約),國際帝國主義對此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果然,以美國為首的16個資本帝國主義國家通過侵略朝鮮而兵臨我國鴨綠江邊,同時美國第七艦隊又侵佔我國臺灣省,與蔣介石集團簽訂美蔣共同防禦條約,實際上是以曲折的形式對新中國的勝利進行武裝干涉。當時黨中央面臨著敢不敢派志願軍去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抉擇。此舉既支援朝鮮人民反抗外敵的侵略,又保衛新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受外國的武裝干涉。經過慎重討論,反覆權衡利弊得失,逐漸取得比較一致的認識,毛澤東和中央政治局一致決定,派志願軍赴朝作戰,並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軍於1950年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奏響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雄壯樂章。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雙方動用兵力300多萬人,美國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但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道,首先經過五次戰役,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殲滅敵軍23萬餘人,並將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敵、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隨後,雙方進行拉鋸戰,邊打邊談,於1953年上半年停戰。整個抗美援朝戰爭,共斃、傷、俘敵109萬餘人,其中美軍39萬餘人,整個抗美援朝期間,國內人民捐款,可購買戰鬥機3710架。表現了全民抗敵的精神。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使美國三易其統帥(麥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他們最後總結說,這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捲入一場被錯認的敵人的戰爭”。這一仗,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打出了自己的威風,使全世界都對新中國刮目相看。從此,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帝國主義勢力不敢貿然做侵犯新中國的嘗試,贏得了至今50多年的和平建設的國際環境。

在這以後,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打破了從1949年建國到1979年約30年美國發起的對新中國的禁運和封鎖,迫使美國總統尼克松於1972年協同基辛格訪問中國,打開了改善中美關係的大門。在美國履行了中方提出的三項條件(從臺灣撤軍、毀掉美蔣共同防禦條約、承認只有一箇中國)後,於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又一次贏得了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政治大勝利。

再以後,就是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先後收回了香港、澳門,洗刷了近百年、幾百年中華民族的恥辱。

在建設新中國方面,我們黨率領人民經歷50多年已經把一個貧弱的、受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建設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人民幸福、正在現代化道路上闊步前進的社會主義國家,已進入讓世界矚目的、有較強國力的大國行列。

2.第二個基本經驗和結論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

對於這個結論我們先從歷史上看,我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理由是:一代又一代先進的中國人曾經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但都沒有獲得成功。原因是什麼?原因是資本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強盛起來。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和二十世紀初的這個時期,世界上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或者正在進入了帝國主義時代,世界市場已經瓜分完了。他們不允許中國這個擁有幾億人口的大國,步他們的後塵而成為一個獨立的、能夠與他們競爭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以“先生老是侵略學生”的歷史現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西方列強只允許中國成為他們的附屬國或殖民地、半殖民地。對於這樣一個世界大趨勢,從嚴復到孫中山的一代又一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都沒有看清楚。只有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新的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依靠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才看清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這種趨勢和中國的歷史方位,從而改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得出的結論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為什麼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呢?因為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克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對抗性矛盾,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現代化創造美好的前景;
也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獨立地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相抗衡,使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乃至綜合國力得到迅速提高和增強,使中國人民的生活得到顯著改善。28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實踐,證明了這一點。所以,無論是近代中國,還是現代中國,愛國主義同社會主義都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都是從革命民主主義的愛國者轉變為社會主義者的。正是基於這百餘年的歷史經驗,鄧小平深刻地指出:“有人說不愛社會主義不等於不愛國。難道祖國是抽象的嗎?”我們必須把愛國同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

有些人看到某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繁榮,就對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產生疑慮。如何消除其疑慮呢?主要是要引導他們對兩種社會制度的優劣進行歷史地科學地比較。那種僅從物質生產方面,以我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廢墟上只進行了五十多年社會主義建設所達到的水平,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歷了三四百年的發展所達到的水平相比較,由此得出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的結論,這樣的比較是不科學的,因而得出的結論是不正確的。進行科學的比較應當是,以新中國成立後到目前的發展資料,縱向的同自己國家過去的歷史相比較,橫向的與資本主義國家同期的發展情況相比較。即便是與資本主義的現實情況相比較,也不能只比較資本主義的少數發達國家,還要比較多數的處於發展中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樣進行科學的比較,就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社會主義中國所取得的成就不僅是舊中國所根本不可比擬的,而且在橫向比較中也證明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優於資本主義制度的。

第一,先從自己的縱向比較來看,過去舊中國是一個十分貧弱落後的農業國,直到新中國成立,我們面對的經濟狀況是近代工業經濟只有10%左右,90%左右是分散的個體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也就是說“我們還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經濟生活停留在古代。”(《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30頁。)那時,我們沒有自己的汽車製造廠、拖拉機制造廠、精密儀器製造廠、礦山機械製造廠,也沒有象樣的飛機制造廠等國防工業。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景象,沒有自己的獨立經濟。然而,我們經過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多年的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持續快速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發展,我們不但建立了自己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而且還有一部分是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科技方面,我們翻開歷史長卷,1949年前的百年中國,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部飽受列強凌辱的血淚史。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卻抵禦不了西方列強的堅船戰艦;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卻被入侵者的利炮炸開了胸膛。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全中國的科技人員僅有4萬餘人,專門研究機構三十來個,現代科學技術幾乎一片空白。可是,我們依靠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辦大事的優越性,五十多年來經過三次科技大進軍奠定了中國科技實力的雄厚基礎。如今,我國的科研機構門類齊全,1000多萬人的科技隊伍中僅從事現代前沿科學研究的就有5萬餘人。其中兩院院士1022人。五十多年耕耘,我國榮獲重大科技成果40餘萬項。我們擁有了先進的各種機械製造技術、電子資訊科技、原子能技術、火箭發射技術等等。我們不但能夠製造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人造地球衛星,還成功地發射了載人的宇宙飛船。至於正負電子對撞機、核潛艇水下發射、中子彈和鐳射技術等,也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上述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突出地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第二,我們再與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進行橫向比較。敢於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進行橫向比較,這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給中國帶來的巨大進步所萌生的比較心態。如果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時人們(包括青年)不可能產生在經濟上與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比高低的想法。因為那時中國的經濟與他們的經濟水平實在是不可比,現在則不同了。

我們先從經濟發展速度上同他們做比較。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經濟恢復和五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到1978年,已使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大發展,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據統計,1978年國民生產總值是1952年的4.7倍,26年平均年增長速度為6.2%。1978年以後,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時期,其經濟發展速度和實力增強程度更是空前的。從經濟總量看,1997年國民生產總值已達到7477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是1978年的5.92倍,平均年增長速度為9.8%。《新中國經濟50年》,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頁。相比之下,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美國和英國,在1953-1980年間其工業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7%和2.2%;
其農業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7%和2.4%。1981年-1990年間,美國和英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2.8%和2.3%。兩相對比,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顯著,居於世界的前列地位。

我們再從兩種社會制度的經濟發展的不同途徑來比較。資本主義發展經濟進行資本積累的途徑,一是通過剝削國內人民,二是通過掠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發動侵略戰爭來獲得。以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為例。它在1757-1815年間,從印度掠奪走近10億英鎊的財富。英國還通過鴉片戰爭等侵略手段,從中國掠奪走的白銀相當於那時中國銀幣總量的五分之一。那時代真是中國人的累累白骨,變成了英國侵略者手中的燦燦白銀。它構成了英國經濟發展的資本積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血與火的掠奪,使英國經濟滲透著特有的血腥味。英國資本家殘酷地剝削國內工人早為世人所知,他們剝奪農民所搞的“圈地運動”,釀成了“羊吃人”的歷史悲劇。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建設資金的積累,是依靠廣大人民的艱苦奮鬥、辛勤勞動所創造的財富來提供。我們為經濟發展籌措資金的途徑和方式,比之資本主義是真正人道正義的、乾淨的、並引以自豪的。它建立在廣大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希望祖國迅速強盛的政治覺悟的基礎上。

第三,橫向比較還應包括中國與不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比較。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中,發達國家只不過二十多個。在進行社會主義中國同資本主義國家的橫向比較中,不能把眼睛只看少數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而看不到絕大多數不夠發達或屬於不同發展水平的資本主義國家。事實上,有不少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還處於政局動盪、經濟困難、人民生活困苦的狀態。有些國家獨立前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獨立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其經濟發展中雖然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同社會主義中國相比,仍然相形見絀。

上述事實的比較,雄辯地說明,我們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是有歷史根據和現實根據的。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教育,提高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覺悟,是進一步搞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重要思想動力,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

3.第三個基本經驗和結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經驗,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但這個結合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歷了曲折的歷程,在這方面中國共產黨是有深刻經驗教訓的,特別是黨所經歷的三次偉大的歷史性轉變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次歷史性轉變是從大革命的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1927年7月第一次大革命之所以失敗,主要是由於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導致的結果,而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陳獨秀認為國民革命主要是資產階級的事,無產階級政黨參加國民革命只應當盡力幫助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在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發展之後,再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即“二次革命論”。這樣,就形成了右傾機會主義,使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歸於失敗。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清算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根據八七會議精神,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極其艱難曲折的革命實踐中,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而使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轉變為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但是,在遵義會議前,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佔統治地位,結果使第五次反圍剿歸於失敗。

第二次歷史性轉變是從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第五次反圍剿之所以失敗,主要是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導致的結果。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樣是沒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照抄照搬外國的經驗,把共產國際指示和蘇聯經驗神聖化,並形成了一系列錯誤理論所致。直到長征途中遵義會議的召開,才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開始在黨中央占主導地位。因此,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由於這個轉折,黨才能夠領導紅軍勝利地結束長征,勝利地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正確地解決西安事變,倡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而實現了全國性抗日戰爭的興起。從此,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直至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第三次歷史性轉變是從“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到社會主義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開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由於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規律認識不足,更由於毛澤東以及其他領導同志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就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社化運動,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氾濫起來。在這期間,毛澤東在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的理論和實踐上的錯誤越來越嚴重,黨中央未能及時糾正這些錯誤,再加上林彪、江青這些野心家又別有用心地利用助長這些錯誤,這就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歷史證明,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論點明顯地脫離了作為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軌道。直到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實現了建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從而使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總之,黨的歷史上的三次偉大轉折,說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得好,革命和建設就取得勝利,反之,就要犯“左”或右的錯誤,使革命和建設遭到失敗和挫折。因此,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的正確結合呢?

第一,要深刻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要堅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掌握它的基本原理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將它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堅持、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第二,要深刻認識和掌握中國國情,一是要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和發展階段,這是認識中國國情的中心問題,因為革命和建設的性質、任務和目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主要是由此決定的;
二是要認清不同歷史階段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性質和特點,由此決定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任務;
三是要認清階級鬥爭狀況,正確分析和估量現階段階級鬥爭狀況,是正確認識國情和政治上成熟的標誌;
四是要認清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和基本國力,這是掌握革命和建設發展規律及其特點的首要方面。

第三,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第四,要努力實現二者的正確結合。一是要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二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是當前和今後堅持二者正確結合的集中體現;
三是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這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的工作路線;
四是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道路。這是實現二者正確結合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黨的立足點,也是實現二者結合的必然結果和生動體現。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是我們黨85年來的根本經驗。它過去是我們的勝利之本,現在和今後仍是我們的勝利之本。

上一頁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