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禮儀的作文集合8篇 彰顯優雅:禮儀作文精選

本篇文章是一份關於禮儀的作文集合,包含了各類場合中所需的禮儀常識和技巧,如結婚典禮、商務會議、宴請等。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現代社交禮儀,並在日常交際中表現出優雅、大方的風度。

禮儀的作文集合8篇 彰顯優雅:禮儀作文精選

第1篇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中國便具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中,很多優良的、傳統的禮儀規範,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今天在強調加強道德教育的同時,重溫禮儀教育依然應該同步而行。

如今,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類社會是以文明、和平、發展為主流的資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日漸頻繁、密切。在交往與合作過程中,人們的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素質的形象,而且直接影響到事業、業務的成功。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要求日益發展,人人都在尋求一種充滿友愛、真誠、理解、互助的溫馨和諧的生存環境,尋求充滿文明與友善,真誠與安寧的空間。前進的社會呼喚文明,科學的未來呼喚文明。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兩個文明建設,正努力躋身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

荀子曾講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這就是說一個不講禮儀的人,一定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一件不合禮儀的事,一定很難辦成;一個不重視禮儀的國家,一定政局不穩,不得安寧。因而他強調“禮者,節之準也”,“強國之本”,他認為禮儀是人們言行的準則,是國家強盛的根本。一種高尚的行為如果只有少數人能做,由於它不普遍,所以不能代表一個時代的文明。但是,一種很普通的,最起碼的禮儀,諸如禮貌用語、文明舉止、儀表端莊等等,儘管沒有傳奇式的偉大,卻為人人遵守,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那就形成了十分深刻的道德力量。它雖不光彩奪目,卻有著持久而雋永的魅力。

由於一個時期,傳統禮儀文化被徹底予以批判,全盤否定了禮儀的積極作用,使得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對禮儀感到十分陌生。而道德倫理和文明禮儀方面教育的欠缺,致使許多年輕人對中國傳統優秀的道德倫理和文明禮儀缺乏基本的瞭解和正確的認識,也有一部分人就根本不重視道德倫理的修養,無視基本的文明禮儀規範,因而在道德操行方面帶有極大的盲目性。在大範圍上表現為市場經濟發育和健全過程中的道德倫理水平有大滑坡現象,以及在個體行為上表現為對社會缺乏責任、急功近利、重利輕義、私慾膨脹、拜金主義盛行等,進而在社會交往中,缺乏誠信,不能以友善和關愛的態度對待他人,造成不良的心理障礙,不利於與他人相處和溝通。

加強禮儀教育迫在眉睫,這不僅是提高個人素質的需要,而且還關係到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又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必須以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為基本途徑,彼此密切配合。加強對全體公民禮儀教育,正確地認識和繼承傳統的道德倫理思想,對提高其文明禮儀的修養,涵養道德意識,節制貪慾,嚴格自律,完善道德情操,培養優良氣質,增強道德行為的自覺性,都起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它不僅幫助人們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而且還關係到整個社會的進步和文明。各級領導、教師、家長要以身作則,帶頭講文明、講禮貌;各行各業要改進服務態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各級社會機關、教育團體和各種新聞媒體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加強宣傳,加強監督,廣造輿論,從而引導全體公民自覺遵循社會主義禮儀道德規範,養成文明行為的習慣,促使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使人與人之間達到高度的和諧有序,推動社會禮儀整體水平的提高,對於我們今天的和諧社會的建設都起著重大的作用。

禮儀的作文集合8篇 彰顯優雅:禮儀作文精選 第2張

第2篇

從古至今,孝、德、禮、儀作為我國的名俗傳統被中華兒女所傳承下來,踐行孝德禮儀已經成為了現代高運轉社會的一個風向標,接下來我將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孝德禮儀的認知。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的表現。古時候,有一個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親再娶了一個妻子,就是王祥的後母。後母不喜歡王祥,可是,王祥很聽後母的話,後母叫他做的事,他都盡力做好。一個寒冷的冬日,後母生了病,想吃活魚,要王祥到河捉魚。天下著大雪,北風呼呼地吹著,河水早已結冰,哪有魚呢?王祥來到河北二話不說脫掉衣服,臥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關打顫,全身顫抖,但他仍然強忍著、忍著……突然間,他身體下的冰塊裂開了,兩條鯉魚跳了上來。王祥大喜,抱著鯉魚飛奔回家,煮魚湯給後母吃。這就是孝子為後母《臥冰求鯉》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孝不止應該停留在表面上,還應該付實際行動,應懷揣一顆向善的'心對待周圍的人。

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直視“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順乎自然,便是德。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體例項,是道的體現,是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是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所以,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瞭解道的理念。東漢時期,楊震在荊州當刺史,由於楊震博覽明經,為官清廉,深得百姓信賴。有一次,有個人在夜裡帶著黃金到楊震的家裡行賄。楊震堅決不受,並嚴厲地斥責了那個人。那個人還是不死心,笑著對楊震說:"現在是深夜,地點在您的府上,決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您收下吧!"楊震神情嚴肅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麼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呢?"來人聽了,便非常羞愧地謝罪走了。楊震做官一向清正廉明,並一再告誡家人,生活要儉樸,不能仰慕虛榮。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

有句老話說的好“有禮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禮有尊重他人便是敬意的意思,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貌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漢末時期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幹並且知識淵博,想請他幫助自己統一國家。三人來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們只好失望而歸。回到新野,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叫人立即備馬。到了草屋,書童說諸葛亮被人請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時間過得很快,劉備打算三訪孔明。三人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這時,諸葛亮在午睡,為了不打擾他,劉備恭敬地在臺階下等候。張飛見了,很生氣,想放火,但沒有。孔明醒來,談論起國家大事。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便答應與劉備共圖大業。正因劉備的堅持和謙遜有禮換來了諸葛亮的一生追隨,這讓我們知曉以禮待人最終能換回以禮相待的和睦景象。

儀是指禮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人們在語言行為方面禮的變現形式。儀表指的是人的容顏服飾、姿態風度,儀表展現了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和外在情趣得體的服裝和行為舉止會有助於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交流交往。漢朝時期的孔融讓梨便是一個很好的禮儀故事,他以禮待人善良可愛的美好品質,為後人做出了一個好榜樣。

孝德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好的習慣能養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能影響我們的一生。讓我們將孝德禮儀從自身做起,從小養成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愛護弱小的行為習慣,讓我們一起將孝德禮儀這個恆久的話題變成處處可見的現實生活。

第3篇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秀傳統。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遺產。文明禮儀不僅體現出豐厚的歷史傳統,更體現出個人的學識修養。講文明,是一種美;懂禮儀,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愛,是我們民族文化進步的表現。

在我們學校綜合樓的後山,有一條苦爪嶺,嶺頭上有一個赫赫有名的還金亭,這還金亭的由來,還裝載著一個關於文明禮貌、拾金不昧的美麗動人的故事。清朝有一個監生進京趕考,途經苦爪嶺。此時的他又飢、又渴、又累,就在苦爪嶺的旁邊找到了一口泉水,在山泉邊解下了包袱,美美的飽喝了一頓泉水,又休息了一會兒,就急匆匆地趕路,慌忙中落下了包袱。此時,正好有一位拾柴的老漢,叫羊老桔,他也到泉邊喝水,一眼看見了大包袱,開啟一看,啊!裡面全是金燦燦、白花花的金子白銀。老漢心想:這麼多黃金白銀,足夠讓我享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可是又轉念一想,丟失金子的人一定會心急如焚,我怎麼能拿走人家的黃金白銀呢?此時此刻,天色將晚,羊老桔毫不猶豫地在泉水邊等待著失主前來來認領。等啊等啊,天色漸漸黑了下來,他只好拿著包袱回家。第二天一早,他又到了泉水邊等待失主,直到下午的傍晚,才等到失主前來認領。此時的考生激動萬分,他果斷地拿出包袱中一半的黃金作為酬謝,被羊老桔堅決地拒絕了。後來,那個考生高中狀元,為了紀念弘揚老漢拾金不昧的精神,就在苦爪領頭建起了一座“還金亭”。

“還金亭上還金銀”這個動人的故事一直流傳著雙峰鄉人民的心裡。一代一代的人民以他為楷模,講文明,有禮儀的傳統美德也流傳至今。

有一次,我和媽媽上街買菜,不知怎麼回事,一位大嬸一不小心撞上了媽媽的菜籃子,籃子裡的蔬菜灑滿了一地,只見一塊一塊白白的豆腐成了黑黑的泥渣,一個一個雞蛋破碎不堪,一條一條活潑亂跳的大魚奄奄一息……此情此景,我和媽媽都驚得目瞪口呆。這時,大嬸連聲對我們說:“對不起,真對不起。”邊說邊手忙腳亂地蹲下去撿這個撿那個,我和媽媽見狀,也連忙蹲下去一起撿了起來。一樣一樣的蔬菜經過一番小小的旅遊又回到了菜籃子上。可那一個個破碎的雞蛋,一條條死去的活魚又該如何呢?沒等媽媽插上一句,大嬸又對我們講:“我去給你們買幾條活魚和一些雞蛋回來。剛才人太多,擠來擠去,沒看見您的菜籃,真是抱歉。”聽了這位大嬸的一番真心話,我和媽媽異口同聲地說:“沒關係,沒關係。”面對大嬸文明禮貌的舉動,我彷彿看見媽媽皺起的眉頭一下就解開了。那即將爆發的一場爭鬥也慢慢平息了。大嬸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淡淡的微笑,我和媽媽的臉上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微笑。文明禮儀比鮮花還要美,這種微笑,讓人覺得感人肺腑。在我們身邊,文明禮儀的佳話、文明禮儀的故事,屢屢發生。撞倒菜籃子的故事讓我歷歷在目,引人深思。

在我們的學校,是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聖地,如果同學們都做到言行一致彬彬有禮,做到文雅而不粗野學校就是一個和諧的樂園。反之,就會引出一些不堪設想的後果。一個炎熱的暑假,太陽像火球一樣炙烤著大地。我們臨邊的仁川鎮中心國小的兩位學生一起去洗澡,一不小心打翻了另一位同學的一瓶洗髮水,於是發生了爭執,久爭不下。兩位學生紛紛回家投訴父母。第二天早上,雙方家長大動干戈、來勢洶洶。一位家長竟拿著幾十斤重的鋼筋剪大打出手,沒幾下,就打暈了另一位家長,立刻送往仁川鎮衛生院。經醫生診斷,他的心臟已停止了呼吸,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夭折了。後經省高階人民法院調解,肇事家長賠款三十多萬,才改判有期徒刑十五年,保住了一條生命。就為了區區一瓶洗髮水,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和寶貴的生命。這都是不講文明,不講禮貌惹得禍,使兩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同學們,當你們聽到這個感人的故事時,你們又會做何感想,我們可千萬不能步他們的後塵啊!要謹遵“播下一個動作,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品格”的訓言。

文明禮儀是朵花,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文明禮儀是條河,一條永不幹涸的河;文明禮儀是一首詩,一首沒有結尾的詩;文明禮儀是一曲歌,是一曲娓娓動聽的歌。講文明,懂禮儀,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第4篇

如今的常州人,在生活和學習中時刻注意文明和禮儀,讓常州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了名不虛傳的文明城市。我們家也有了新變化。常常掛在我們全家人嘴上的一句話就是“多去書店,少進商店,多逛公園,少看電視,多坐公交車少開私家車。”

記得小時候,每次媽媽帶我出去,總是在商場裡來回逛,有時一逛就是半天,最後大家都是筋疲力盡,而我跟在後面也沒有什麼收穫。可現在不同了,隨著常州的變化,我媽媽和許多人一樣,開始關注我的課外生活質量,一有時間就帶我去新華書店,讓我可以盡情的博覽群書,在書的海洋裡盡情遨遊,陶冶情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在書店待上一兩個小時的話就能找到自己鍾愛的書津津有味的閱讀,而且回家的時候總還要買上好幾本。漸漸地,我也有了一個小書庫,雖然沒有書店的書全,但也可以稱得上多,整整擺滿了六個大書櫃,其中有爺爺最愛的金庸、古龍作品集和古典文學作品,有爸爸最愛的《福爾摩斯偵探全集》和《史記》,有媽媽最愛的《健康生活的1000個細節》和《論語》,還有我最愛的童話故事,除了這些,這裡還有許多有意義的書呢。例如,《十萬個為什麼》、《上下五千年》、《三字經》、《資治通鑑》、《唐詩》、《宋詞》和《元曲》等等,應有盡有。

除了去書店,我們全家人還喜歡去另外兩個休閒場所,那就是花鳥市場和公園。媽媽會刻意的把汽車開到公交車站,然後帶著我坐坐我們常州人引以為豪的brt公交車。在車上我們隨時都能看到年青人給年老的人讓座,隨時都能聽到“您坐這兒”和“謝謝”。當然這中間經常也會包括我的聲音。每當給老奶奶或者是抱小孩的阿姨讓完座時,我的心裡總是會有一種暖融融的感覺。漫步在公園中,看著水中嬉戲的鴛鴦、空中飛翔的小鳥,園中盛開的鮮花,聽著從公園音響中傳出的優美的.輕音樂,總能感覺心曠神怡,體會無窮無盡的樂趣,媽媽不再急著去逛街,想著去上網,爸爸也不忙著聯絡朋友聚會,我們一家人能悠閒的看風景,聽音樂,輕輕鬆鬆的過個周未……

這就是我們正在改變的生活,走向文明的生活。城市的文明依靠你、我、他。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的生活素質提高了,文明行為提升了,我們的家園----常州市就會更加美麗!

今天下午,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好久沒下雨了,看到這樣的天空,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不由自主地跑到教室外面玩耍。

玩著玩著,我看見曾經是自己幼兒園的同學——xxx。於是,我馬上走了過去,向他敬了個隊禮,甜滋滋地說:“xxx,你好!”他也立刻笑著向我問了個好。緊接著,我們就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過了不久,周端毅的媽媽急急忙忙地趕來了,催促xxx整理好書包趕快回家。我見了,微笑著說:“周端毅,再見!下次有空再來玩!”xxx點了點頭,牽著媽媽的手走了。

媽媽看見這一情景,開心地說:“笑笑,你真是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少先隊員!”我聽了,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呢!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假期的第三天,媽媽帶著我興致勃勃地去鄉下看望外公、外婆。

一到外公家,我就高興地跑了上去,親切地問候。過了一會兒,外婆帶我們去竹林挖筍。

到了竹林,外婆說:“你們不會挖筍,我來挖!”我立刻放下籃子,心疼地說:“外婆,您年紀最大。你看,我多強壯,壯壯的胳膊,粗粗的大腿。挖筍,就讓我這個紅領巾來完成吧!”外婆和媽媽見了,樂呵呵地齊聲說:“好,紅領巾,你來挖!”我喜滋滋地拿過鋤頭,兩手用力握,使勁地一揮鋤頭,一鋤下去,結果把竹筍砍成了兩截,一截被媽媽撿起放在籃子裡,另一截還好端端地呆在泥土裡。外婆耐心地說:“挖筍時,鋤頭靠近竹筍的周圍小心挖,別把鋤頭對準竹筍一揮下去。明白嗎?”我點了點頭,按照外婆說的辦法,果然挖出了一支支鮮嫩的竹筍。

看著滿滿的一籃子竹筍,外婆幸福極了,讚許地說:“笑笑,真是個愛勞動的少先隊員,更是一個孝順長輩的好紅領巾!外婆為你真感到自豪!”媽媽的臉上也是綻開了美麗的花朵,那目光充滿了讚揚和愛意。我看看外婆,望望媽媽,瞧瞧胸前鮮豔的紅領巾,心裡甜滋滋的。

文明禮儀,我先行,因為我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一名時刻準備著的“紅領巾”! 願自己這一顆小小的文明禮儀“紅領巾”開在校園裡,香在家庭中,灑在社會的各個角落。

第5篇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古代就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還有祭祀禮、相見禮、誕生禮、成人禮等等,甚至還有專門寫禮儀的書,如《儀禮》、《禮記》、《周禮》可見中國禮儀文化的悠久與成熟。現在的禮儀早就沒有了古代的繁瑣複雜,難道說文明儀不重要了嗎?不!文明禮儀在當今社會雖然還沒有如此把文明禮儀看得那麼重,可它依然非常重要。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文明禮儀不僅僅只是讓自己更有修養,更有素質,它還可以讓你得到尊重,也可以讓你收到別人的賞識,從而贏得機遇。那現在還處於國小階段的我們要怎樣體現我們的文明禮儀,它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幫助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文明禮儀並不是要驚天地泣鬼神,它注重從點滴小事做起,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形象。在校園中最基本的就是愛護公物。小到一棵草,大到課桌椅,教室門,多媒體裝置,儘量不去損壞它,使用時小心翼翼。雖然它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但它是對下一屆同學的尊重。想想看,如果上一屆的.同學也不愛護它使用時就會有很多麻煩,那我們豈不是也不舒服?管住自己的手,不損壞公物,就是文明禮儀的體現。其次,我們要尊重老師,尊重同學。面對老師時敬個禮,說聲"老師好"讓老師感到開心,課間幫老師整理整理桌子,讓老師感到舒心,當老師合格的小助手,讓老師感到放心。面對同學時要多關心,多理解,在同學說錯話,做錯事時要學會寬容,一句"沒關係的"會讓同學鬆一口氣,在同學遇到困難時要伸出援手,一句"我來幫你"會讓同學們感到溫暖。幫助老師,幫助同學,就是文明禮儀的表現。只要大家也從這樣的點滴小事做起,是不是會覺得老師更喜歡你了,同學也都願意和你玩,關係越來越好了呢?這就是文明禮儀的功勞。

那在生活中我們又該怎麼辦呢?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幫買了很多東西的鄰居提一下,開信箱時順便幫隔壁的人拿一下信。只要你懷著一顆友好的心,有樂於助人的精神,就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幫助。我身上也發生過這樣一件事,讓我到現在依然很愧疚。那是一個早晨,晚上睡得很晚的我起來晚了,立即發動火箭般地速度衝到車站。但還是趕上了上班高峰,車子擠得不象話,多虧我反應靈敏,還找到了

一個好的"領地"。經過一段比較"短暫"的時間,車子像蝸牛一般開動了。才沒多久,車子來了個急剎車,昏昏欲睡的我一個不注意撞在了扶手上,疼得我眼淚都要出來了。本來無所謂的我開始在心裡抱怨起來,怎麼搞得啊,公交公司也不多發幾班車。這時,一個人站起身來,我兩眼立刻放光,還沒等他完全出來,我就已經一個箭步衝上去。有座位的感覺就是好,我立刻陷入了睡眠狀態。不知過了多久,我睜開了眼睛。咦?這個人怎麼還在啊?我開始打起精神來看,這是個老大伯,頭髮還沒怎麼白,但已經有了皺紋,大約五十多歲吧。我立即就覺得臉燒了起來,我不敢抬頭,也不敢聽,一些人正悄悄地說著什麼,難道是在說我嗎?我想重新把位子讓回去,但又捨不得這個舒服的地方,直到這個老大伯下車,我也沒有動。其實就一個座位根本不算什麼,但我竟然還放棄了文明的好形象去得到它,真是不對。學會在生活中細緻一點,多關心別人一點,就是文明禮儀的體現。

所有文明禮儀都很容易做到,只要大家再細心一點,再注意一點,文明禮儀就會伴我們同行!

第6篇

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們一定從自身做起,作推行禮儀的典範。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了。

文明行為是每個人的一小步,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文明,那就能讓我們的社會邁出一大步。文明對於有些人看起來輕而易舉,但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有時文明就是一張紙的厚度,有時文明就是幾釐米或幾十釐米的距離,有時文明就是一個做手勢的動作……其實,有很多人都能夠做到文明,比如:做公共車的時候看見有老弱病殘孕讓座,上車的時候主動購票;有些年輕人把吃的瓜子皮放在一個小方便袋裡,吃完的時候把它扔進垃圾箱;有許多司機師傅不闖紅燈,不超速,不酒後駕車……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有極少數的人不能夠遵守文明,比如:在公共場所說髒話,打架;隨意扔垃圾,吐痰,吐痰是特別嚴重的,一方面汙染環境,一方面痰裡含有某些病原體,是傳播疾病的罪魁禍首。任意闖紅燈,這樣是很危險的,超速是眾多的人因車禍而死亡,與其這樣,不如好好的遵守交通規則。

讓我們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動作做起。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裡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在我家的小區裡,就發生了!上次,我們這兒下紅色暴雨,雨水已經漫延過雙膝了!我當時回家,由於路太滑了、水又髒又深,我腳一滑,差點就滑倒了,突然我覺得後面有一雙手托住我的背,我往後一扭,看見是門衛的保安在我後面托住我的背。他朝我笑了笑,說:“快,站好了,我拉你上樓!”我“嗯”了一聲,就站好,保安拉住我的手,他帶著我,向前走。我們走的很困難,因為水勢很急!他把我帶到三樓時,說:“好了,你自己走吧!我下去,看看還有沒有國小生回來。再見!”我點了點頭,就走了。其實,這位叔叔並沒有讀過書,但是,他也知道,人要有文明,才是最重要的,學問並不重要!

我也拿我們小區來說吧!我們小區有一個六年級的哥哥,他的成績很好,每次考試都考全班第一,就在我們去領通知書時,他又考全班第一。就在放學時,他班的一些同學,就把他叫去一個地方,然後,就開始用牙齒咬那個哥哥,哥哥沒有反擊……他(哥哥)回到家時,給他媽媽看,他媽媽哭了。他媽媽問他:“他們為什麼咬他?”哥哥說:“他們嫉妒我成績好。”那些哥哥太沒教養了!怎麼可以亂咬人呢?我們不可以向他們學習!我們要嚴厲的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個人如果不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全中國都瀰漫著禮儀的芳香。而這芳香正來自於各種花朵,你,便是他們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於未來,那麼2008,北京的奧運將是一屆綠色的奧運、科技的奧運、人文的奧運。

第7篇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我們就必須懂知識、講禮儀,有著高素質才能跨進新世紀的門檻。

然而青春易逝,學問難成;我們應珍惜現在的點點滴滴,認真學好我國傳統文化,繼承併發揚我們我國的知識與品德學國學知禮儀作文學國學知禮儀作文。學國學、懂禮儀、啟智慧,使人彬彬有禮,素養良好。而這些會潛移默化地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且充滿正能量!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某月某日,上海曲陽路大型超市“家樂福”內,我國銀行的atm機正在接待持卡人,忽然,奇怪的事出現了,你要100元,那臺機器就給你200元,你要500元,它給1000元,可是客戶憑條上打的還是100元、500元。世上哪有這等好事,atm機成了財神老爺。atm上哪有這等好事,atm機忙碌起來,二三十次地被按動,刷刷刷地吐出人民幣,白白送給持卡人元。這臺慷慨的取款機送錢送了14小時,直到復旦大學的學生張聖來提款,發現出了差錯,三次取款多得1100元,才急忙通知銀行。兩天後,我國銀行寶山支行趕到“家樂福”,拆開神經錯亂的atm機,工作人員自己差點神經錯亂,原來是他們的錯,把100元面額的厚厚一疊人民幣錯放到50元的窗櫃裡,所以atm機才超倍吐款。大錯已鑄成,能把多送的錢追回來嗎?我國銀行通過金卡網路中心查到卡號、姓名,小心翼翼地和18位取款者聯絡:你取款時有沒有發生atm機多給錢的`事?如果多得了錢,能否還給我們?倘若使用者說沒多拿,也是死無對證。銀行沒想到,18位取款人都一口答應,把多得的錢在兩天內都物歸原主,無論銀行多麼有愧,我國的人民總是那樣通情達理。

一天晚上,我頭昏難受卻又沒發燒,吃了些藥也不見好轉。父母外出,只有奶奶在家,奶奶無奈只好先扶我到附近的一家門診看一看,可誰想門診的大夫卻用不耐煩的口氣說:“現在已經下班了,明天再來吧。”我頭昏之餘心中更是憤怒:難道開門診只是為了錢嗎?身為大夫的醫德呢?!奶奶已然出口:“我家孩子難受,你就先瞧瞧吧,你可是醫生,不能說下班就不幫人看病了呀!”“要你個老太婆管什麼!我還有事呢,別在這煩人!”那人推開奶奶,徑直走了。奶奶見我實在難過,就緩緩地扶著我去了醫院,醫生護士顯然擁有高知識及良好的教養,在那兒,他們先溫和有禮的問我的症狀,在確定些相關事務,並開好藥方讓我在那坐坐,立即先服一帖藥,並叮囑吃法,我們才回家。一個心念,會讓你給別人的印象有所不同,有文化、有氣質的人與其他人的處事方法顯然不同。其實一個人走的道路,是陽光大道還是陰暗小巷,全在於你的知識禮儀的好壞。

在生活中,擁有富裕的知識、文明的談吐、高尚的品德的人才是我們所讚頌的;那些骯髒卑鄙、只為個人利益的人更為世人所不齒!

放肆不拘束地隨地吐痰,踩、摘花草,講髒話,打人……都是知識不足、沒有禮儀教養的人,令人唾棄;而真正文明的人,是不會這樣的,並且討人喜歡。如果是你,你會願意做令人厭惡的人嗎?

博大精深的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儒家的“仁、義、禮、信”就是我國傳統思想道德文化的精髓。閱讀、學習經典能修正品行、昇華人格,使人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我國人;學習經典能更好根植傳統文化,掌握優雅的祖國語言,使我們成長為既有知識又有修養的現代我國人。

而我最喜歡的一句充滿國學智慧的話語便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此句蘊含深刻的哲學道理,發人深省學國學知禮儀作文作文。胸如大海,容得下人間之風雨、世上煙雲;而笑口常開,笑世上紅塵紛爭,庸人自擾

世事難以避開,可只要心中澄明透亮,行的正坐得端,總能過去。只有“肚”中容得下,才能“笑”得開。

我認為學好文化、禮儀,多努力、不荒廢,我們才能超越父母口中所謂“別人家的孩子”,才能當一個有素質的人,撇下陋習,爭取變得越來越好!當你的學問多了,整個氣質也不一樣了,正所謂“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吧。

國學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是華夏兒女骨骼裡的營養。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是我們每個我國人的責任!繼承、弘揚傳統優良文化禮儀是我們做人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徜徉在國學經典的海洋中,揚起文明禮儀學習的風帆!學國學,知禮儀,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些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第8篇

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裡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

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

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

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