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物理加速度教學反思6篇 加速度教學反思: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物理知識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物理加速度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更好地展現知識精髓,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已成為教師們共同面臨的難題。本文將對當前物理加速度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和反思,為更好地推進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鑑。

物理加速度教學反思6篇 加速度教學反思: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物理知識

第1篇

物理教學,永遠都是一個難題,設計一堂好課至關重要。,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就必須為學生鋪墊好適當的臺階,讓學生沿著臺階往上走,從而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下面就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高中物理教學設計,談談本人的看法。

(1)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中使學生產生認知需要的關鍵是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經過努力獲取新知的學習情境。新奇的問題情境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時要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情況及其學習風格;要做學習內容分析,旨在規定學習內容的範圍、深度和揭示學習內容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絡,以保證達到教學最優化的內容效度;要運用各種可能的課程資源,為教學問題創設合適的情境,從而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達成課程目標打下基礎。 (2)開展探究活動。 教學設計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習者的學。教學活動的設計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導學生明確重點問題。重點問題應根據課程標準,結合課程內容來確定,一節課可以有一個或多個重點問題。第二步,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展開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是教學設計的中心活動。在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應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定一些子問題,分解難點,引導學生由解決子問題逐步過渡到重點問題,最終達到解決重點問題的目的。第三步,引導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重點問題。這過程不但可以鞏固新知識、擴充套件新知識、完善知識體系的建構,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獲得成功體驗。 評價與交流探究結果是進一步認識事物規律的必要過程。評價是為了促進發展。學生通過評價與交流,可以發現新的問題,吸取經驗教訓,改進探究,培養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點是獲得成功的體驗。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當人的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很難產生出強烈的認知需要。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也影響著學生的積極性。這其中,關鍵是引導學生樹立信心。當學生在學習上有了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給予熱情的鼓勵。一句真誠的鼓勵話語,可能帶出一批好學生。一個鼓勵的目光,可能使這位學生終身銘記。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確定教學目標和分析教學問題,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我認為,新課程教學設計至少應包含下列步驟: (1)確定教學三維目標 (2)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重點問題 (3)分析學生狀況、創設問題情境 (4)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探究的教學策略 (5)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的教學策略 (6)對教學設計的反思與評價

課題:高一新教材第一章第五節《速度改變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確定教學三維目標。 a、知識目標: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2、知道加速度是向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跟速度的改變數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時,結果是速度隨時間增加或減少。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變數的區別。 3、知道什麼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變的運動。 b、能力目標: 通過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較,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c、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善於區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重點問題。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的橋樑,也是高中一年級物理課中比較難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還抽象。對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對速度的大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直接的關係,速度變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本節的難點。

(3)分析學生狀況、創設問題情境。 在引入加速度的說法時,基於學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強,讓學生首先感受。讓他們感受的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第二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從而自然地引入加速度這個物理量來描述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程度。 [多媒體動畫]例舉物體的運動: ①火車進站,②公共汽車啟動,③騎自行車加速運動 請學生觀察、分析得出:物體有速度、速度在變化。 [提問]:哪個物體的速度改變要快一些呢? [學生活動設計(分組討論)] 如果物體的運動速度同樣從零加速到5m/s,運動時間有一定的差異,讓學生體會速度的變化有快慢問題。

(4)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探究的教學策略。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從何而來?大多數教師只是提供一堆現有資料給學生,由此歸納得出結論。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學性和可靠性,學生會誤以為教師在造假。為避免這種不必要的質疑,為了讓學生接觸科學的真實,應讓學生實際測量,現場採集資料。必須要設計一個實驗,在較短的時間內準確地測出一組速度值,然後學生才可以清晰地比較這兩個小球的速度變化的快慢情況。 如何測出物體運動的速度呢?由於實驗室沒有現成的測速度的儀器。教材在第二章第一節才正式使用打點計時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因此這裡不宜使用打點計時器。所以,提供給學生的儀器是氣墊導軌和光電計時器,比較兩個小球的速度變化的快慢。教師向學生說明用擋光片的寬度除以時間即為物體在擋光處的瞬時速度,記下相鄰兩個光電門所記錄的時間,可以算出時間段,這樣既測出了某個位置的速度,又測出了兩個速度變化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比較速度變化的快慢了。 [學生活動設計(實驗操作)] ①在老師已介紹實驗裝置和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操作並記錄資料。實驗中,一隻小球在軌道上的速度在慢慢增大,另一隻小球在軌道上的速度增大得較快。 ②分析實驗資料,定量比較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數。對於比較速度變化的快慢該以什麼為依據,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組長髮表意見。教師引導,歸納得出加速度概念。

(5)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的教學策略。 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後,通過有趣的例項體會加速度的實際應用。通過具體資料表格說明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不變的運動。由於速度和加速度的重要性及其關聯性,應引導學生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加速度進行比較、分析,以期對它們有更深入的理解。 可以用課堂討論的方式向同學們強調兩個問題:第一,速度、速度變化的大小和加速度的物理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速度變化大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大,還要看這一變化所用的時間;第二,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的大小沒有任何直接關係,高速公路上高速勻速行駛的汽車,它的加速度為零。 暫時迴避幾個問題: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向量,如何判斷方向的問題應暫時迴避,注意循序漸進,不要求過高的理解,待引出牛頓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變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變化的快慢。

到這裡,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已基本形成,即:學生主觀感受──猜想與假設──實驗測量──分析資料──得出加速度的概念──對加速度的理解。這一條探究之路很好地落實了本節課的重點: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讓學生用探究的方法,體驗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應當是學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徑。

物理加速度教學反思6篇 加速度教學反思: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物理知識 第2張

第2篇

眾所周知,引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設計得好,教師真正做到藝術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課,就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這樣以來,學生就有了明確的探索目標和正確的思考方向了。大多數比較好的引課,一般都滲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啟發性、知識性、貼近性、參與性、等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10月的國中物理學科會上,市教研中心組織我們觀摩了兩節公開課,一節是《光的反射》,一節是《電流和電路》。看了以後,我深深地感覺到自己的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對兩位老師的精采引課,印象特別深刻。

我們都知道,新課引入環節中選用的材料,應是符合國中學生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應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邢老師的引課就非常貼近生活。她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手電筒把同學們帶入了神密的電學世界。因為選用的材料是學生熟悉的手電筒,所以他們感到親切。 這有助於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同時也消除了他們對電的恐懼感。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動力功能,它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有發動、強化和支配的作用。於老師以愛迪生用平面鏡救母的故事開篇。在於老師的引課中,學生們深深地被愛迪生的故事打動了。愛迪生是那樣地愛自己的母親。同時,他又是那樣的聰明可愛。說實話,坐在觀眾席上的我,當時都有些身臨其境,為愛迪生著急,為他擔心呢。可想而知,當時的同學們也一定有同感了:原來,這節課要學習的平面鏡作用這樣大,還可以幫助人們挽救生命呢!為什麼它有這樣的作用呢?它還有別的應用嗎……我敢保證,學生當時也一定是有些迫不急待了。從後面他們課堂上表現出的極大的熱情,實際上我們早就找出答案了。

兩位老師的引課真是太精采了!我暗暗對她們豎起大母指,真是太佩服她們了。愛迪生的故事我們也非常熟悉,為什麼在以前的教學中自己沒有想到呢?我也深深地自責起來。真得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再向優秀的同行們請教和學習。

總之,如何在國中學生頭腦中植入物理思維,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提升他們對科學的嚮往和對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課堂教學中的引入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國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慾都較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我們要重視每一章節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節課的授課以及每一堂課的課前五分鐘的把握,這些對於吸引學生上好這一堂課,啟發學生對這一章節的興趣和自發的對知識的探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3篇

常講常新,這是我最大感受。原來講電動機的原理,就是通過演示實驗總結出結論,磁場對通電導線有力的作用。今年上課時突然想到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理解他,在學生的短暫思考後,馬上就有同學用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來解釋這一現象。接下來的基本內容,受力方向與什麼因素有關,學生也很順理成章的能夠用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來解釋了:當電流方向改變後電磁鐵的磁場方向就會發生改變,原來排斥的就會變成吸引,磁體磁場方向改變同理。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也是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無形中達到了融會貫通的目的。有時覺得就這麼點知識,但我們面對不同的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新的靈感會讓我們覺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跟大家交流我的新發現。

這節課在設計上把演示都換成了學生分組實驗 ,這樣在本節教學中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在探究的具體事例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辦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在獲得大量資訊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解釋、歸納、總結形成一定的認識,主動獲取了一些有價值的知識。在這節課中活動設計,問題的引出和討論交流,都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去做、去說、去思,去發現,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慾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堂非常活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自然的提高了科學素養。

第4篇

實驗是物理課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過實驗,不僅僅是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們嚴謹的、實事求是的世界觀。物理實驗可以分為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現在就如何進行教師演示和學生實驗教學淺談一下自己的見解。

一、教材中每個演示實驗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而說明同一個物理概念或物理規律的演示實驗可以有好幾個,但教師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據教材要求及裝置條件精心選擇。

二、在演示實驗中增加學生的參與,提高學生的興趣。演示實驗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教師演示,學生看,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特別是後邊的學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慧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實驗中,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分析、歸納總結,甚至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多次重複,加深印象,鞏固記憶。

三、做演示實驗時要注意分析實驗,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實驗時教師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四、演示實驗的過程,也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教師應當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在關鍵時刻提問學生,讓學生邊思考,邊通過演示實驗來分析,以求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目的。通過一系列的邊演示邊啟發,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又能較好地掌握和理解連通器的特點。

國中學生年齡小、自制力不強,又沒有實驗基礎,有的甚至認為實驗只是玩玩而已,學生實驗較難組織效果也不理想。為此我們一開始做學生實驗就強調實驗室規則並制定合理的紀律,要求學生做到:(1)實驗前必須完成預習內容;(2)必須按分好的實驗組坐到相應的實驗桌前,不得亂動器材;(3)實驗時不能大聲喧譁;(4)實驗完後將器材擺放整齊,經檢查無誤後方可離開;(5)不能隨意將器材帶出實驗室,如有損壞及時說明。

學生實驗教學應制訂科學、具體的教學目標,使實驗教學和考核有章可循,我們在實驗教學中依據物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了認知目標、操作技能目標、實驗素養目標,使實驗教學目標明確、可測性強。

第5篇

傳統物理教學實踐中,由於對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物件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重教師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為是一節好課;(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程序,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為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很多學生認為物理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物理學好,他們也試著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並不理想,那是為什麼呢?我想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穫。物理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物理題型靈活多變,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等。

物理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係。可以說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昇華。

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是靜止的,若用動態投影輔助教學,效果較好。如在講槓桿的力臂概念時,老師在黑板上怎麼畫都是靜止的,學生印象不深。用可動的投影片,力臂會隨力的作用方向改變而改變,學生看起來十分鮮明,興趣高漲。在較短的時間內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在利用投影進行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投影片上題目的展示下,教師讓學生輪流在投影儀上將答案打出來,答對了的學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錯了,其他學生給予糾正。形成了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課堂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教師在學生有誤區時便於及時點撥。知識傳輸暢通,反饋及時.

事實證明,學生在消化知識時,只有不斷地向大腦中傳輸資訊才能引起記憶和理解的連續發展,利用投儀教學,貯存資訊多、傳輸資訊快、直觀連續,使學生得到不斷練習、消化、理解知識的機會,提高了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做練習時採用手寫題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過7~8道,用投影展示可達10~20道,教學效率提高明顯.

一隻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已不適應大面積、快速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的改變,而且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

差生轉化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為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學習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形成較強的學習興趣.在國中物理起始教學工作中,加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強烈的學習興趣是有效學習的推動力量.所以應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物理教師除利用物理學研究範圍廣吸引學生,激發興趣外,還要設計、準備好高質量的演示實驗,介紹物理學的新進展等方面來提高差生的學習興趣.當然,為了鞏固差生的學習熱情,還要使不同型別差生獲得程度不同的學習上的成功,以此保證學習上的“良性迴圈”.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讓各類差生嘗試到成功學習的喜悅.成功教學可以增強和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優生們對學習物理有濃厚興趣,甚至讓入著謎的主要原因大多源於物理學科本身具有的強烈吸引力,而差生對物理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則取決於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所以,轉化差生的工作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係.教師本人是否熱愛物理、對物理學教學是否投入、教師對科學的價值體系是否信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是否能從物理知識及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美等,這些對差生學好物理課程,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正規化,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稽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第6篇

2______年9月,我又擔任了八年級兩個班物理課的教學。教學伊始,為了讓他們更加喜歡物理,我便激發他們對科學探究產生興趣和熱情,讓他們帶著對新學科的好奇,保持著對物理的興趣,進行物理課的學習,由此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國中物理更是如此,可操作的實驗很多,所以不管實驗的難易程度怎樣,我都會精心準備,哪怕是很簡單的小實驗,我也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親自參與、動手實驗,課後親自動手進行小製作,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在製作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感受物理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在進行引言的教學中,我並沒有告訴學生物理是一門什麼科學,也沒有用灌輸式的方式告訴學生物理研究的是什麼。而是給了每一個學生一個漏斗和乒乓球,讓他們親自參與猜想、實驗和觀察,親身體會物理學科的情況,課本上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其實,把實驗留給學生,讓學生動手,讓學生感受,課堂就不會不好控制,學生只要有儀器,只要有研究的內容,他們是積極配合的。教師只要適時地加以引導,探究的問題都解決了。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把漏斗和乒乓球給了學生,通過學生的猜想、實驗和觀察,我提問,通過實驗看到了什麼?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學生們都齊聲回答,乒乓球沒有掉下,猜想不正確,學生興趣很濃,接著有的就喊,老師,為什麼啊?我沒有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引導他們說,只要你們學好了物理,這些奧妙就迎刃而解了,教學效果很好。另外,課本中有槓桿平衡實驗,我提前讓學生用自己做了,先請小個子和大個子同學各一名去推門,問同學們哪個同學會贏,學生們都齊聲回答:大個子同學會贏。然後就讓一個小同學用手指按住門的邊緣,讓一個大個子同學用力按住門軸,結果可想而知,同學們就會說這樣不公平,我就說這就是應用了物理知識,學生便通過實驗,輕鬆領會課上內容,且興趣很濃。

物理是一門與實際聯絡緊密的科學,有些問題實際動手做一做,比空洞的說教更有用。比如光的色散,我讓同學們用一面鏡子斜放入裝滿水的盤子裡,然後讓太陽光斜射入,在白色的牆面上就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這樣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教學效果很好。

物理是一門有用的學科。在進行完光學的教學後,我讓學生自己設計製作潛望鏡。時間不長,真的有一個班的學生把自己粗糙的作品交給了我,讓我提出意見和建議。我仔細的看了,一個很簡單的盒子,兩塊互相平行且與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鏡。在下方看能夠看到高處的物體,還真的不錯啊!

通過和他們的交流和溝通,我越發的感覺到,把實驗交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你會詫異於他們的奇思妙想。

我儘量為自己創造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學生親其師,才信其道。每一屆學生我都從第一節課開始就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氣氛,我性格溫和,而且比較幽默,很容易便與學生打成一片。他們與我沒有距離,說話很隨便。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回答問題時都搶著回答。

上課時,我總是笑著走向講臺。以自己飽滿的熱情和友好的眼神影響學生。有學生說,上物理課提神,不是學科本身提神,是他願意以一種歡樂的氣氛去學習。回答問題時,特別是全部回答時,有的學生說一、兩句“廢話”,學生們被逗樂了,我也不會去責怪,而是以一種友好的態度去看待他們,肯定廢話中的有用的知識點,用幽默的語言指出其不足。達到讓他們敢於發言,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哪怕是錯誤的。敢於發言也是一種能力,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是不容易的。由於有我的寬容,學生們積極發言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效果很好,可見老師和學生的感情交流的好壞,在一定的成分上決定的教學的成敗。有的學生由於不喜歡某一科老師,導致不學習這一科,他們不管後果,不管是不是應該的,國中學生就有這樣的特點,遇到這樣的情況要疏導而不是強制。

進行物理教學還要注重物理知識與日常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物理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物理學不僅是物理學家要研究的科學,也是我們每一個現代人要知曉的科普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介紹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可以結合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思考、討論、探究日常生活、生產的一些熱點問題。如:⑴為什麼飛機場周圍要驅趕鳥類;⑵打雷閃電時為什麼不要站在大樹、屋簷下?⑶街道旁的路燈是串聯的嗎?⑷光纖通訊,紅外線遙感,磁懸浮列車,電子顯微鏡,電冰箱,微波爐,電飯鍋,空調,可視電話,飲水機,日光燈、光控燈、溫控燈、聲控燈等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⑸日常所說的各種“白汽”是什麼,是如何形成的?⑹火箭發射塔下方為什麼要修一個大大的水池?⑺橋樑為什麼要建成弓形橋而不建成凹形橋?⑻為什麼不能在高速行駛的車輛中向外扔東西?⑼汽車上的“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有什麼作用?⑽我們在上學路上應該遵守哪些交通規則及其理由?⑾為什麼“火車站、地鐵站”的站臺上要畫上“安全線”?⑿為什麼遠洋輪船上畫有多條“吃水線”?⒀柴油機和汽油機有哪些異同,在使用中如何節約燃油,如何提高效率?⒁我們為什麼要樹立“能源危機”的意識?⒂我們為什麼要尋求新型的環保能源?⒃人們常說的“熱島效應”和“溫室效應”是如何形成的,它們的成因一樣嗎?⒄跑步比賽時如何記時才正確,為什麼?⒅“光汙染”、“核汙染”是怎麼回事?⒆如何減弱噪聲汙染?等等。

當學生了解了物理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生產有如此密切的聯絡時,物理學知識的實用價值也就不講自明瞭,物理學的實用意識也就在學生中形成了,這樣必然能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