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12篇 提悟未曾深,華章筆下耀

道法新課標是教育部制定的、全國各級教育機構必須遵循的標準教學內容,也是新時代的教育大綱。本網站旨在為廣大教師、學生及家長提供相關教材、教輔資料和備考指導等資源,以助力教育工作的高效進行。讓我們共同領悟道法新課標的內涵,為培養新一代的優秀人才而努力奮鬥。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12篇 提悟未曾深,華章筆下耀

第1篇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全體老師參加培訓,培訓時間雖然短,卻讓我有感而發。以往,國小階段的藝術類課程更多,由於孩子課業不重,家長也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培養孩子音樂或者美術等興趣愛好。但隨著升學逼近,學業加重,藝術類課程基本都會被砍,課外時間全被學科類輔導填滿。新課改,也體現了學習的多樣性,希望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全面發展。

學習中老師講到,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基於核心素養設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實施。鼓勵廣大思政老師要“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政課”,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也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所以我們更應學習新課標的要求規範。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需要我們去培育守護。作為一名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做到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育人質量;重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課堂吸引力。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基於核心素養設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實施。

新課標的內容是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需求,真正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等不同方面,合理安排不同深度和廣度的生活內容,讓學生能結合生活積極參與到學科活動上,突顯“因材施教”。

通過本次學習,讓我知道,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道法新課標心得體會12篇 提悟未曾深,華章筆下耀 第2張

第2篇

經過學習新課標我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從中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經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趣味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經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當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一樣。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一樣的可人之處。所以便更需要我們用不一樣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們健康成長。

三、經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理解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所以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經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善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忙學生認識自我增強信心。

第3篇

20xx年5月11號下午,我傾聽了韓震教授就20xx年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了解讀。坐在螢幕下的我,用心地聆聽著韓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咀嚼著韓教授說的每一句話,回憶著自己的課堂,思考著今後的教學走向,感受頗多。用新課標的理念,給我在國小道法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國小道德與法治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

這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覆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課程內容,既突顯了課程在培養時代新人方面獨特的貢獻,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髮展特徵,又與初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保持銜接,體現了育人方式的階梯式上升和培養目標上一致的一體化設計。

我們道法課教師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就是要確立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和統帥地位,使教學的一切要素、資源、環節、流程、活動都圍繞核心素養組織和展開,並最終指向核心素養的生成和發展。立足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制定就要彰顯鑄魂育人要求。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立教學目標時應該堅持三個導向:

要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融合道德教育、國情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

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時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確保教學目標的適切性和可操作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新課標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課標(20xx)中的核心素養要求以階梯化呈現。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核心素養要求具體在四個學段以階梯化呈現。

同時,課程內容設計要凸顯一體化的`要求,這為我們國小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也提出了新目標。

新課標(20xx)提出要綜合運用觀察、訪談、作業、紙筆測試等方法全面獲取和掌握學生道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相關資訊,要加強紙筆測試與觀察、談話等方式的結合,關注不同情景中學生品行日常表現,避免僅憑考試分數判斷學生水平的傳統單一評價方式。要根據評價情況及時分析原因,調整教學方式。

我認為,學習的目標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切有必要轉變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環境,有了與老師同等對話的機遇,變得越來越勇敢,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總之,道德與法治反映的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關鍵在教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國小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與解讀才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新課標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備課、上課以及反思等教學行為,使其最大化地發揮指引作用。

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也會更加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不斷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4篇

課程基本理念:課程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學習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他本身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二)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衝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擬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與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與外界環境積極互動而實現的。課程必須根植於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絡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第5篇

聽了專家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我對新課標有了更多的認識。本學科的培養目標是結合義務教育性質以及義務教育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新時代義務教育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

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不能奪也”,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更應大處著眼。

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都在進行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探索,中國也在20xx年釋出了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報告,借鑑國際國際社會和教育組織對核心素養的研究,結合中國基本國情和中國學生髮展的現實需要,並且以核心素養培育為綱,制定課程目標、組織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景標準、實施課程教學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

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

第6篇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新課標將於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施行,下面談一談20xx版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程標準的幾個特點。

一、目標明確。20xx版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標準完善了培養目標,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二、價值引領。突出政治性,特別是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就是國中階段的`思政課,它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段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充分反映了這些。

三、素養導向。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基於核心素養設定課程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實施,研製學業質量標準,變革評價與考試命題。

四、一體設計。整合國小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國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分為1-2、3-4、5-6、7-9四個學段,加強了“幼小銜接”“小初銜接”,統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各個部分內容,使課程標準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又體現不同學段的適切性,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實現螺旋上升式的發展。

五、教考一體。針對“要求”提出“學業““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新版課標增強了學業質量標準和命題建議,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素養立意的命題思想,這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評價工作尤其是考試命題工作產生重要影響。

第7篇

1、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即引導學生理解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即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國小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3、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即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突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有機整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等相關主題;增強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性,突出問題導向。

4、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即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的實踐探究和體驗活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持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5、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即圍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發揮評價的引導作用,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

第8篇

最近我認真研讀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同時觀看了相關專業教授的視訊解讀,感悟挺多,收益不少。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新”主要體現在課程設定的優化和“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標準”兩個關鍵概念的提出。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將更加註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立志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認為新課程標準呈現了下列亮點值得關注:

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國小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新課程改革將國小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合為“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為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資訊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

中國小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道德與法治是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有寬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課程,我們要把握好這門課程的靈魂和實質,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下面談一談我的學習《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後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通過學習,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道德與法治教研團隊,提升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業務修養。

3.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裡學習!

第9篇

通過學習黨老師分享的道法課程新舊變化和對比,我深刻感受新版的課程標準重視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的變化。課程的內容、評價、實施等各個部分都是圍繞核心素養的內容去進行了重構,強調大任務的完成、大概念的理解,更鮮明地表達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性質。

通過對道法新課標的學習,感觸最深的是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和生活。比如四年級上冊《這些事我來做》,讓學生從瞭解的家務活,再到家務擂臺大比拼,通過一系列活動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滲透,讓學生明白做家務不僅是關乎自身成長,也與家庭和社會的進步緊密相連。課標要求我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挖掘學生資源、挖掘社會資源,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揮。新課程要求我們要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合理擴充。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標,涵蓋了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習內容,學生年齡跨度大,認知水平差異大。新課標從整體構建把握,注重學段之間的銜接。作為一名國小老師,格外關注幼小銜接和小初銜接。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與學生個人素養聯絡緊密的學科,一年級時注意瞭解收集學生幼兒時期的已知能力和素養水平,從而在學生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儘快適應、逐步轉變。同時,高年級的內容又要與國中知識相關聯,從個人行為習慣、道德認知順利過渡到社會道德與法治層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準確把握這兩個銜接點,便能很好地做到教育的連貫性和一體化。

就課程本身的特點來看,思政課就是綜合性的活動型課程,更易於開展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我們知道所有的學科其實都不是孤立的,他們是有關聯的,將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跨學科整合、貫通,同時也要體現主要學科本身的課程目標。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就重點在於讓學生深入瞭解我國近現代史,這個過程不僅以語文、地理的知識為依託,更以國中學段的政治、歷史緊密相連,所以要求老師們在踐行“跨學科主題活動”的'過程中絕不能流於形式主義,而是應該真正地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和不同學科的老師們互相學習、交流,將其他學科合適的內容與本學科教學聯絡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才能讓跨學科教學真正促進教學的發展,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新的課程標準為我們提供了更科學的方向和更具體的方法指導,值得細細去解讀。

第10篇

道德與法治課本中的教材如何取捨,這一直是困擾一線品德教師的難題。毛惠娣老師就本校青年教師宋夢佳老師的優質課磨課經歷,講述了本校教研團隊對《少讓父母為我操心》這一課中教材的理解和取捨,並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可謂思考有深度,論述有力度,見解有高度。

毛老師深度解讀了新課標,結合當前課改方向,指出“教材作為一個範例、一種學習的文字,需要教師去體認、去再創造。”“教師也是教材的編寫者,教師即課程。”教師“要密切聯絡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時效性、生動性、新穎性,讓道德與法治課成為有現實關懷和人文溫度的課堂。”毛老師概括指出,教學內容選擇需要遵循兩個原則:“貼近學生生活”和“關注學生經驗”。

隨後,毛老師再次以宋老師《少讓父母為我操心》這一課例,結合課堂上教材的選擇和取捨,從三方面講述了教材取捨的方法:

(三)以事論理挖教材,合情合理用教材。每一個方法的論述,毛老師既闡述了自己獨到的理解,又結合了課堂中的成功案例,真是有理有據,有血有肉。

毛老師用一堂課告訴我們:作為一線品德教師,務必要讀懂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背後的深意,更要智慧地選擇和加工,更好地為課堂服務,為學生服務。“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選擇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

第11篇

暑假期間,全區進行線上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培訓,韓震老師的詳細講解為我們深入瞭解《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2022年版)》內容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基礎,韓震老師的獨到見解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

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是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教育教學的需要而產生的,與黨的理論、重大實踐應同步推進。難度大、變化大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特點,有新突破、新亮點,屬於歷史程序中的一部分,韓震老師的觀點令我體會到新課程方案與新課程標準的釋出有價值、有意義。

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真正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當我們真的為之努力而展開教學的時候,我們會體悟到作為一名國小思政教師是如此的美好與幸福。我們是接地氣的,是親近生活、親近學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教師都在為此做著努力,儘管這還需要些許時間,但是這種探索的過程也是價值滿滿。韓震老師談到:不是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過生活講道理,韓老師的觀點讓我體會到作為一名國小思政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內涵體現在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以及責任意識。這五個方面的體現不應是孤立存在的,而應是一種核心素養間的關聯,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核心素養不是分解的動作,而應是一致性、連貫性的動作“成品”。另外,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影響個人的'一時,而應是能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一生影響。這種影響就是即便學生不能清晰的記得老師所講的知識是什麼,但是依然能夠深刻的認同老師所傳授的道理。

作為一線教師,成績有時作為我們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韓老師認為與筆試的成績相比,過程性評價與行為評價更為重要。對於此觀點,我深表認同。我常常跟學生說這樣一句話;“學習成績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這一階段大家的學習態度。”是的,態度很重要。老師不是要求人人考滿分,而是希望學生都能積極向上。這種積極向上的狀態就是一種過程評價。同樣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希望在學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樂於助人、坦誠相待、無私奉獻。這種關於正能量的評價就是一種行為評價。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職責,教師教的不僅僅是書本的知識,教師本身就會帶來一種影響,這種影響也屬於教育資源之一。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求學生對書本知識掌握準確,我們自身就應該紮實學識;我們要求學生誠實守信、我們自身就應該信守承諾;我們要求學生以禮待人,我們自身就應該文明有禮。“言傳不如身教”,我們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通過此次《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講座的學習,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它將指引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學無止境,行以致遠,教師的成長推動學生的成長;學生的成長也成就了教師的成長,讓我們一同成長。

第12篇

上週參加了臨沂市國中講課比賽聽課學習,我的觸動很大。雖然從教十年,但改教思想品德才不到兩年。期間我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遠遠不夠,壓力很大。通過學習,我深切地體會到上好一堂課的不易。現在就自己此次聽課活動,談談自己對課堂教學的幾點感悟。

教師在教學環節過程中設計了四大板塊:一、情境匯入;二、暢所欲言;三、探究篇;四、收穫篇。在這四大板塊的引導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採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思想品德課學習中來。像:設定懸念,講故事,談話法,小組合作法,討論法,教學遊戲,情景資料等等。學生自如的完成了學習任務。

本次大賽,教師不僅課件製作的好,而且語言豐富有激情。此外,教師在設計活動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從中設計很多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空間。同學們都能各抒己見,無拘無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看著同學們那種爭先恐後的`樣子,我們可以切身體會到,師生配合融洽。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些教師在執教中的每一個教學細節都在向我們詮釋自己對教材的獨到見解,然後再把這種見解,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學生,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的靈感。根據學生實際,科學地創設情景,有利於提升學生道德情感、昇華學生的道德行為。

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讓生活走進課堂,並且能夠打造溫馨課堂,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利用了音訊,視訊等多種媒體手段,增強了課堂的感染力,具有較強的教育效果。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事,達到了很好的教學目的,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三天的聽課時間轉眼就過去,但留給聽課教師及學生的遠不止我上面所講到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正如許光老師說的那樣,一個字“動”起來。

1、“動心”學生心靈的觸動。例如,一個恰當的評價也會讓學生心動。

4、“動手”就是放手給學生。在完善我們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再做到許老師說的這些,我相信我會很快的“成長”起來。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使思想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潤物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