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雨霖鈴》教案8篇 雨霖鈴:文化傳承的經典之作——《雨霖鈴》教案

本教案主要圍繞明代文學家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鈴》展開,通過課文分析和相關材料介紹,引導學生了解柳永及其作品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內涵,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和創造力。

《雨霖鈴》教案8篇 雨霖鈴:文化傳承的經典之作——《雨霖鈴》教案

第1篇

1、欣賞本詞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縱觀我國文學的發展,歷來有先秦散文、漢魏辭賦、南北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之分。確實,一朝一代都有其見長的文學樣式,這對豐富和發展我國的文學創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文學發展到宋代,文人致力於詞的創作,改變了詩歌的樣式,拓寬了詩歌的境界,使詞成為文學史上一朵奇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婉約詞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鈴》。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去汴京應試,經常跟歌伎們一道生活,狂放不羈。仁宗皇帝聞其名,說:“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後在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個時期。景佑元年,方進士及第。曾任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卒於襄陽,死之日,家無餘財,群伎合金葬之於南門外。

四、學生聽配樂朗誦,體會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朗誦結束後,學生談感受。

明確:這是一首離別詞,詞作者自始至終都沉浸在淒涼哀婉的感情中。(補充:作者由於仕途失意,決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從此將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失去了愛的慰藉,更覺痛苦萬狀,這首詞就是反映了他這種複雜的心情。)

明確:上闋寫戀人相別,依依不捨,有深深離愁;下闋寫別後想象,孤獨痛苦,有無限傷情。

六、作者這種淒涼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引導學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找出本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文字)

直接抒情:都門帳飲無緒;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間接抒情: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學生體會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態和心境。

2、欣賞文中寫景的文字(教師引導學生認真體會寫景句子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補充說明)一切身外景皆為作者心中情。作者可以觸景生情,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因情設景;可以實寫,也可以虛寫。總之,作者把自己或喜或憂、或興或悲、或樂或哀、或輕鬆或沉悶、或高亢或低迴等感情傾注在所寫之景上,使此景含有此情或用此景襯托此情。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既交代節氣、時間、地點,也為分別渲染了環境。暮色蒼茫、秋雨初過,涼氣襲人,寒蟬悲鳴,長亭分別之人頓感悲切。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虛實結合。“楚天闊”以空闊的天空為背景,寫出了人的孤獨;“沉沉”不僅的暮靄的樣子了,更是作者抑鬱的心理表現;而千里之外,愁就更深了,“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歷來為送別詩的意象,“昔我往者,楊柳依依”,“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是如此,“柳”者,“留”也,有不捨之義;“曉風”清冷,讓人心生涼意,而“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中的風又有了依戀的意思,此處曉風兩義兼有;“月”是“團圓”的象徵,而“殘月”不僅含有“不團圓”的意思,也為此時的詞人心情鋪了一層涼意。這裡的景純為情設,虛寫,營造了濃烈的愁思,有“愁”則需“銷”,借酒吧,可此時是酒醒時分,因而“愁更愁”了。

注意:詞中一些重要詞語如“帳飲”“無緒”“竟”“凝噎”“念”“去去”“堪”“經年”“便”“縱”等可以隨機講解。

《雨霖鈴》教案8篇 雨霖鈴:文化傳承的經典之作——《雨霖鈴》教案 第2張

第2篇

1、由音樂(t;t;陽關三疊>>)引出有關別離的`話題,略說離別種種,匯入課文。

2、聽配樂朗誦t;t;雨霖鈴>>,引導學生進入詩境。初步感受本詞的魅力。

柳永通過哪些手段抒寫離情別意的?從文中找出典型語句。

4、重點討論分析借景抒情中景物選擇安排的妙處,寒蟬長亭晚都門蘭舟千里煙波(上闋),楊柳岸曉風殘月(下闋),實現目標

7、附以李清照詞一首,柳永詞一首,引導學生初步體會婉約詞的特點,把握詞的意境美。

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出處,正恁凝愁。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第3篇

2.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

3.深刻體會《雨霖鈴》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2.引導學生體味這首詞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雨霖鈴》朗讀帶,歌曲《祝你一路順風》、《送別》

在《祝你一路順風》、《送別》的歌聲中進入課堂,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李煜的詞是絕望的詩歌,而我們今天要學的是一首淚眼對淚眼的離別詞,也是美麗憂傷而不朽的。

?雨霖鈴》,唐玄宗時教坊大麴名,後用為詞調。霖,一作“淋”。相傳‘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於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並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曾在詞中說“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便說:“汝自去淺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大筆一揮,只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打擊之後,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生活。由於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之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才創作出大量適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成為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也是以描寫城市風貌和羈旅生活見長的婉約派代表詞人。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深深瞭解歌妓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所傳誦的一首,被稱為“宋金十大麴之一”。

本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① 寒蟬悽切——“悽”字要讀得長,“切”字要短促,要讀出詞的悽切情感

②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並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④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⑥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學生讀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沒有讀出的地方教師加以補充)

(明確:濃情厚意從低徊婉轉、一唱三嘆的旋律裡汩汩而出,離愁別恨也從悱惻動人、纏綿哀怨的詩意裡幽幽而瀉。)

2.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明確:在蕭瑟的秋天裡,詞人和他的紅顏知己傷心地告別)

3.詞中哪句話最能體現這個內容呢?(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首詞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發他離別的傷感之情。)

2、根據上下片內容,分別用自己的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兩幅畫面,並取一小標題。

明確:明確:第一幅畫可命名為“長亭別離”:一個秋天的傍晚,驟雨剛剛停歇,空氣格外清新,寒蟬在柳樹梢長鳴不已。京城門外,長亭邊,一個臨時搭建的篷帳裡,筵席上有兩個斟滿酒的酒杯和兩盤幾乎沒動過筷子的下酒菜。詞人與情人雙手緊握,喉嚨哽咽著說不出一句話來,臉頰上掛滿了滾燙的淚水。此時,水面上,一隻小船裡一位老艄公正對著這對情人使勁地喊著:“上船嘍——,上船嘍——”。天色越來越暗,茫茫水域裡,濛濛霧氣一片。第二幅畫可命名為“羈旅長愁”:一夜飄流後,詞人彷彿來到異鄉。東方即將吐色時,頭頂依然有一彎殘月,河流兩岸朦朦朧朧的楊柳樹在瑟瑟秋風中搖曳著。詞人望著殘月,感受著秋風,現出一幅愁眉不展,若有所思的樣子

上片:長亭別離: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實寫)

七.揣摩重點語句,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開首三句,簡單看,只是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然而細心留意,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後的蟬,秋有蕭索感愛,而蟬在淒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後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著長亭。這樣,這裡的景已不是單純的景物。一陣驟雨過後,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悽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麼動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見這裡側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淒涼、落寞。

作用:渲染悽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奠定全詞情感基調。

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三種景物既可說是眼前所見,也可說用比喻形容詞人那無法排遣的離愁別緒,如千里煙波般的綿長,如沉沉暮靄般的濃重,如楚地天空一樣無邊無際。

用比喻修辭,選取三種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現離愁,情景交融,這正如賀鑄在《青玉案》中“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進一步細緻出刻畫兩人難捨難分的情態。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說不出口了。只有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

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層所開拓出的意境,進一步設想分別後的淒涼處境。今夜喝了別酒以後乘船而行,朦朦朧朧的,酒醒後,將到了什麼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曉,到了枯楊岸邊,冷風吹面,殘缺的月亮掛在天邊。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贈別,且是枯柳,曉風寒,殘月冷,景物是孤單單、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門帳飲”、“執手相看”的眷戀之情,更覺得自己形單影孤,前途渺茫,所以這裡雖不言愁,但景物已經打上了詞人濃重的哀傷、悲愁之情,就連詞人的精神狀態都寫出來了。

這三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主要是妙在景中融情。把楊柳、風、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愁的事物集中為一幅鮮明的畫面。並且這幅畫面出現在一個特定的時刻——酒醒之後。更加強化了“愁”。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後,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後,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時——曹操為功業人才而愁,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時——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

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關於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徵,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並不是快意,而是涼意,淒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傷心路邊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施肩吾《折柳枝》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唐王之渙《送別》

“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 張九齡《折楊柳》

柳既是送別的象徵物,又是送別的見證人,如今獨在旅舟上見柳,怎不惹起滿懷離思?

總結: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絃。

第4篇

充分貫穿誘思探究法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攻。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兩個貫穿要素和三個層次要素。通過閱讀想象完成教學重點,通過點撥討論完成教學難點。

一、課前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渲染氣氛。

師:是的,在現實生活中,別離是一件常事,在詩詞中更是一種歷寫不衰的主題。請你說出寫送別的名句。

師:今天我們來欣賞柳永描寫的情人離別情景——《雨霖鈴》。

b.都門:京城門外。帳飲:“帳”通“暢”,痛快地喝。

4.本詞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請概括(學生答)這兩幅畫面都是實景嗎?

5.教師引導學生從畫面入手藉助想象和聯想體味意境。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體味意境,下面我們轉換一下角色,我是一名導演,你們是演員,我要選五名演員演一部鉅作,希望你們抓住機會,積極表現。考題是進入柳永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一、要盡情感受。二、不要打擾主人公。三、要積極回答我的問題。)問題:①你現在進入了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什麼季節?什麼時間?什麼地點?②請描述一下週圍的環境。③主人公在幹什麼?他的情態怎樣?④第一幅畫面定格在主人公身上,他這時的情態怎樣?⑤第二幅畫面是作者想象的,你們要想方設法進入他的思想,看看他想了些什麼?(考試結束,到底誰能被選上呢?請注意收聽明天的新聞播報。請回到現實中來。)

7.第一幅畫面無論寫景還是寫情,都是為了突出什麼?第二幅呢?

10.找出主旨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1.名句賞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點撥:

b.“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是虛實結合,刻畫了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意思是說傷離惜別自古都這樣,更何況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臨岸,詞人酒醒,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15.教師小結: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體味意境和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其中體味意境也是教學難點,因而掌握體味意境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為大家提供的主要方法是一要抓畫面,二要抓情感。賞析名句也是教學難點,主要方法一要分析意象,二要聯絡情景。但願這些方法對你們以後鑑賞詩詞有所幫助。

八、佈置作業:請運用今天學習的賞析意境的方法欣賞下面這首詞。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九、繼續播放《梁祝》,在優美的樂曲聲中結束。

第5篇

1、引導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2、通過課堂教學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以學生活動為主,點撥啟發,引導討論,朗讀背誦,檢查落實

如果把我國的古代文學比做一個花園的話,那麼其中開的最美最大的兩朵就是唐詩和宋詞,前兩單元我們領略了唐詩的美妙,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體味宋詞的別緻之美。提到宋詞,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專力寫詞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約派,提到婉約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多年來,它常誦不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

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作者當時由於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覺得痛苦萬分。這首詞就集中地反映了他這種複雜的心情。

“雨霖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入蜀,路上發生兵變,楊貴妃死。當時陰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無比悽切,作《雨霖鈴》曲以寄託離恨。宋代人依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4.那麼離別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離別前、離別時、離別後

寒蟬悽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一般要讀的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悽切感情)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並讀出哽咽之聲,冷瑟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 “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第1句:寫景。通過寒蟬悽切痛楚的叫聲、令人傷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驟雨初歇後的蕭條冷落的景物,映襯出離人此時內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點明時間、地點、天氣。

第2句:寫人。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離人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正當二人難分難捨之時,船公卻催促登船。兩個轉折句,足見其留戀之情深。不管是寫景,還是寫人,都是為了勾勒出離別前的環境:悽清、蕭瑟(板書:悽清、蕭瑟)

第3句:寫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寫出了二人分手時的情況,刻畫出“別亦難”時的悲痛心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與蘇軾的《江城子》中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提問),簡直使人柔腸寸斷,悲痛欲絕,“語雖不奇,而意致綿密”。

第4句:過渡。一個“念”字,說明下面所寫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虛寫。雖無語凝噎,但思緒萬千: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

?提問】此處的景物描寫應如何掌握?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解說】不是。結合寫作背景,不難看出此處是藉此景襯托離愁的無邊無際、離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見之無期;也反襯離人孤舟行駛的飄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離人在離別時雖無無語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綿綿之態,自然引出了下文對別後漂泊孤寂的聯想,承上啟下。(板書:留戀、難捨)

第5句:點題。用 “傷別離”點題(板書),並用對比手法,襯托出自己的離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裡?古人:折柳相贈,暗“留”之意楊“柳”—“留”的諧音 離人:見柳思人,離愁又生。 眼前景 曉 風 —“涼”(特點),襯別後心情之淒涼。別後情 (明) (暗) “殘”月— 不團圓,透出淒涼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第7句:高潮。兩個讓步假設句,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縱有“良晨美景”,誰與共歡?縱有“千種風情”,誰與共話?設想細膩,語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願,重聚之難。多麼傷感!多麼苦澀!(板書:傷感、苦澀)

離愁別緒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題材。顯然,這一首詞膾炙人口不是以題材取勝,而在於它能夠“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把“自古傷別離”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結合,把“千種風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結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

第6篇

2. 鑑賞名句,理解善於鋪敘、融情與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學古詩詞貴在誦讀。只有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才能體驗詞人的情感,進入詞的意境,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柳詞善於鋪敘。為把個人的離別之情寫得纏綿悱惻、哀婉動人,本詞從時間和地點上進行了鋪敘,不僅寫了離別之際,而且寫了離別之前,甚至還設想了離別之後;不僅寫了眼前之景,而且寫了想象之景。請從時間的角度為本詞劃分層次。

寒蟬、長亭、驟雨;重在勾勒環境,烘托淒涼悲苦的氣氛。

極寫餞別心情,借酒消愁卻無緒飲酒。真是“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兩情依依、難分難捨之際,客船不斷催促。

細節描寫。離別之痛淋漓盡致,令人肝腸寸斷。“執手”能換成“牽手”或“握手”嗎?牽手:和朋友散步時一般會牽手,心情是愉悅的,與這首離別詞的情境不符。握手:用一隻手握,經常只是出於禮節的需要而已,達不到離別時傷心動魄的程度。表情:“淚眼”,兩人相對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看斷腸人”。

語言:“竟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縱有千言萬語,也被內心巨大的痛苦所淹沒了。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柳永不僅善於鋪敘,在鋪敘時還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既寫眼前實事實景,更寫別後想象之事之景。對分別以後的情況,柳永想象了哪幾幅畫面?如何誦讀?

借浩渺迷茫的煙波表現黯淡的離愁。那千里煙波之上是沉沉暮靄,沉沉暮靄之上是空闊的楚天,無邊廣漠之中,漂流而無所止的一葉小舟,小舟裡面是孤寂的行人,以及行人無比寂寥的內心。

(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因問: 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地印在心上,面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已,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寄託眷眷之情。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客舍青青柳色新”,“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明寫眼前景,暗寫別時情。清秋的風是涼的,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形象暗合冷落之感。詩人寓景於情,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這首詩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這兩句敘述全篇本意,是詞的全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點染本意,將詞人的立意渲染為一副清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合旨趣,畫面生動,誘發想象,引起共鳴,因此成為千古麗句。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以樂景寫哀。以喜襯悲,欲揚先抑。鍾情之殷,離愁之深。照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倍沉痛楚。

三幅畫離分別時刻越來越久,越來越遠,畫面由淒涼到悽麗再到美景,表示無論時間和空間如何變化,無論將來多麼順利,離愁和相思都不會因此而減少。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更生”,“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傷別”為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感,從個別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而然,且是由於多情的緣故,似有自我安慰之意,實為宕開一筆。“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冷落清秋之節的離別更是令人難以忍受,開拓了詞的境界,深化主題,極寫離別之痛。

離別,不是“別時容易見時難”,而是“相見時難別亦難”。這本是柳永在彼地的個人情感,卻讓世世代代的讀者為之動情,為之流淚。除了與柳永的自身的特殊情感經歷有關之外,還與他採用的藝術手法相關:

(1) 善於鋪敘,告別過程逐層展示,離別之痛漸次加深。

(2) 融情於景,“傷離別”與“清秋節”重筆倍寫,便有了雙重悲劇性。

(3) 虛實相濟,眼前實景實事實情與別後虛景虛事實情相結合

2、小結:詞的上下片用特定的意象渲染了悽清的氛圍,既寫了眼前的離情又寫了未來的傷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悽婉纏綿的離別之歌。

別後-——刻畫心理(煙波暮靄、曉風殘月、良辰美景)

第7篇

1、通過誦讀感受本詞的所傳遞的情感和情境,進而提高自身審美能力。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是感傷離別的,更何況是在悽清冷落的秋天時節。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這首詞中,哪些句子是景語,哪些句子是情語?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入景?

作者選取的這些意象具有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

在作者哀婉傷感心情的籠罩下,“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

月是離合的象徵,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思人、思鄉。

“柳”與“留”諧音,古人折柳送別,即挽留之意,表達依依惜別之情。

古語有云: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並不是快意,而是涼意,淒涼的感覺。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句歷來被稱頌為千古名句,請簡要賞析。

作者借景抒情,“酒”“楊柳”“風月”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澆愁、苦悶難捱的愁苦心情。

這一句被詞評家賀裳稱為“千古俊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酒”無味,“柳”留人,“曉風”秀麗,“殘月”悽迷,作者的心卻是悲苦的。

作者選取的這些意象都是眼前看到的實景嗎?哪些是眼前景,哪些是虛設景?

1、詩意仿寫:從詞作核心意象中任選一二,嘗試創作一首小詩;

2、為詞配畫:根據詞作意境,為課文配上一幅插圖,並說明你的構思。

2、下面的詩(詞)句與“楊柳岸、曉風殘月”所用的表現手法不同的是()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了柳永和戀人分別時的依依不捨之情,學會了情景交融和虛實相生這兩種表現手法。這首詞的確具有獨特的魅力,讓人回味無窮。讀這首詞,我們知道了,人世間有一種情感叫離別,有一種感覺叫心痛,有一種心情叫相思。字裡行間瀰漫的是柳永說不盡的離別情,道不盡的相思苦。讓我們投入地走進《雨霖鈴》,感受蘊含其中的無盡韻味!

第8篇

1、把握婉約派的風格特點:情景交融、低沉傷感、講究格律、音調和諧。

2、讓學生學會運用情感體驗法去鑑賞詩歌,並通過情感體驗法去感知美,感受美,提高鑑賞詩歌的審美能力。

⑵ 由學生推選的兩隊代表(每隊三人)根據這首詞排練小品,其中兩人表演、一人旁白。

今天的課我將和大家一起穿越那漫漫的時空隧道,回到千百年前的一個憂傷的午後,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場哀婉淒涼的離別,去領略一下我們福建的婉約派詩人柳永,他那低沉傷感,纏綿悱惻的詩詞作品。

柳永是一位多才多藝而且多情的詩人,在他漂泊了一生的日子裡,創作了大量的膾炙人口的、適用於唱歌的新樂府,在當時的社會裡可謂是:“凡有井水飲處便能歌柳詞”。

3、通過聽朗讀、學生表演來總體把握作品的總體意境。

⑵ 設計《情感劇場》,播放配樂《梁祝》,兩隊學生分別表演小品。

讓學生來比較兩隊的優劣,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有道理的都給予肯定。最後老師分別從表演內容,表演藝術以及旁白上對這兩隊同學表演進行簡單的點評。

明確:帳飲無緒→蘭舟摧發→執手相看→無語凝噎→今宵酒醒→與何人說

學生根據以上脈絡體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側面引導。提醒學生注意抓住關鍵字詞來體會感受。(重點:無緒、相看淚眼,無語凝噎、酒醒之後的故事情節---悽苦悲涼-)

明確:演員是根據詞的`情節來表演的,觀眾是通過觀看錶演所以感受是一致的,但是表演更加直觀,所以感受更深一些,這種設身處地的沿著作者的思路去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鑑賞詩詞作品的方法就叫做情感體驗法。

教師補充:要想有更深的體驗,學生還要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

6、引導學生回答出表演的遺憾之處是因為缺少當時的環境,並讓學生找出作品中的環境描寫。匯出情感體驗法的另一要素:依情索景。

學生自由表達感受,並給三幅畫各起一個名字,教師側面指導。

明確:這些感受其實就是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景語即情語,詩歌作品當中景物與作者所表達的“意”關係密切(總結一下學生的發言,重點:是:寒、長亭、沉沉、楊柳、曉風、殘月),所以們在利用情感體驗法鑑賞詩歌的時候還要注意:──依景索情,聯絡作品中的環境描寫,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師給三幅畫起的名字分別為:《長亭別離圖》《扁舟遠行圖》《曉風殘月圖》

7、播放《雨霖鈴》的flash作品。讓學生綜合感受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8、教學延伸。讓學生舉例(要求最好是學習過的名言名句),並運用情感體驗法來鑑賞例子,教師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