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全省法院“兩庭”建設發展回顧

全省法院“兩庭”建設發展回顧

開啟一扇扇司法為民的“窗”——全省法院“兩庭”建設發展回顧

全省法院“兩庭”建設發展回顧

如果說法院開啟的是一扇公正司法的“門”,那麼人民法庭開啟的則是一扇司法為民的 “窗”。人民法庭作為最基層的司法機構,處在化解矛盾糾紛的最前沿,是促進和保障社會和諧的第一線。人民法庭走過的軌跡,烙印著歲月的流痕,記載著司法走進基層的歷史,真正實現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提出的“把人民法庭建成群眾心目中的‘公平秤’”。

現如今,走進全省任何一家縣區法院的審判管理監控中心,映入眼簾的都是一面碩大的多功能、集約化高清電視數字牆,上面清楚地顯示著法院機關內每個審判庭以及每個派出法庭的開庭現場。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當事人在法庭上的脣槍舌劍、言談舉止,都能夠看得見、聽得清。

人們已經很難想象曾幾何時全省法院“兩庭”建設的窘迫與艱難,今天,讓我們回望一下在甘肅這麼一個經濟落後的省份,在改革開放40年的春風吹拂下,全省法院“兩庭”建設的發展歷程。

從無到有 伴隨著艱難的“兩庭”建設

解放初期,省內只有4個法院有幾間簡陋的審判法庭,其餘法院沒有條件建立審判法庭,不少案件不能開庭審判。

1978年至1983年,我省法院的審判法庭建設由於受到經濟因素的制約,加之缺乏統一的組織與協調,進展緩慢,發展亦不平衡。少數經濟條件較好的法院蓋起了審判法庭,而多數法院的審判法庭建設仍是一片空白,法院租用其他單位場地開庭審案的現象十分普遍。

1983年,為適應法治建設需要,改變法院審理案件無場所的狀況,省高院對全省審判法庭建設的規模和投資進行調查,並作出規劃。各地政府根據財政情況,逐步把“兩庭”建設列入地方基建計劃。

至此,我省法院“兩庭”建設掀起了第一個高潮,但由於經濟基礎薄弱,歷史欠賬多,進展仍舊緩慢。至1993年底,全省法院共建成審判法庭67個,仍有33個審判法庭待建,31個需要重建和改造;建成人民法庭273個,仍有237個人民法庭沒有房子,“大樹下開庭,場院裡辦案”仍很常見,“兩庭”建設工作落在全國法院的後面。

調整佈局 改變“兩庭”建設落後面貌

為了繼續推動“兩庭”建設,省高院提出了以3年為期,基本完成“兩庭”建設任務的奮鬥目標。1994年10月,第一次甘肅省法院“兩庭”建設會議在革命老區、“馬錫五審判方式”的誕生地慶陽召開,標誌著全省法院第二次“兩庭”建設高峰期的開始。

第一次全省法院“兩庭”建設會議後,根據當時國家的財政體制,法院“兩庭”建設資金以法院自力更生為主,同時申請國家向貧困地區補助。為此,從1995年開始,全省法院的“一把手”親自上陣指揮,帶領8000多名法院幹警艱苦創業,奮力拼搏。截至1998年底,全省共建成審判法庭99個,人民法庭539個,全省各級法院共建成審判、辦公用房總面積432000平方米,初步改變了我省“兩庭”建設的落後面貌,扭轉了“兩庭”建設的被動局面。

全面發展 提升審判質量和效率

2006年,東鄉法院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搬入位於320國道旁的新建審判辦公大樓。至此,長期困擾法院發展的辦公用房緊張問題得以解決。當時全院幹警臉上洋溢著的那份喜悅和激動,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

2003年以來,我省搶抓西部大開發、國債資金支援審判法庭建設的歷史機遇,積極向黨委彙報,爭取政府支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兩庭”狀況開始步入歷史性的轉折。全省313個人民法庭和87個審判法庭被納入國債資金扶持專案,“兩庭”建設逐步進入收尾階段。

自“兩庭建設”實施至今,我省基層法庭的基礎設施和物質裝備方面有較大改觀。截至目前,全省共設有人民法庭350個。可以說,全省“兩庭”狀況的大改觀,不僅大大便利了社會公眾的訴訟活動,促進了審判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使“兩庭”——這個承負國家法律威嚴的載體有了應有的形象,提升了社會公眾對國家法律和人民法庭、審判法庭的關注和信任度。

連續多年的“兩庭”建設,建起的不僅僅是一幢幢漂亮威嚴的審判法庭和人民法庭,更重要的是弘揚了現代法治理念,樹起了國家法律的權威和人民法院的形象,保證了司法活動的規範化執行,促進了司法工作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升。正如一位基層法官在回憶往事時,這樣感慨道:“在規範化的法庭裡審案,我真正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和當法官的尊嚴,對司法事業的責任心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