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周國平論教育讀後感3篇 周國平教育觀:點燃孩子心靈的燭光

《周國平論教育》是著名教育家周國平的一本教育理論著作。本書圍繞教育的目標、方法、課程等方面展開探討,並提出了一系列獨到的見解。通過閱讀本書,我們可以深入瞭解教育的本質和價值,為提升教育質量提供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將對該書進行簡要介紹和評論,希望能夠引發讀者對教育問題的思考和討論。

周國平論教育讀後感3篇 周國平教育觀:點燃孩子心靈的燭光

第1篇

周國平是我國著名的詩人、哲學家。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學思想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讀者們大都能從他的文字中得到啟迪和智慧。《周國平論教育》是作者第一本系統梳理其教育思考的隨筆。作者思考教育問題,是從其哲學專業背景出發的。他在哲學上做的工作,大多是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過,人生問題和教育問題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也就是教育上最應該讓學生得到的東西。這構成了作者思考教育問題的基本立足點。

在書中, 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籲我們的教育迴歸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來。他認為教育的'使命就在於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就在於讓人成為人性意義上的正真的人,並幸福地生活著。

在書中的第一輯,作者把他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共七點,稱之為教育的七條箴言。它們具有箴言的特徵: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第一條箴言: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第二條箴言: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第三條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第四條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第五條箴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第六條箴言:大學應是大師雲集之地,讓青年在大師的薰陶下生長。第七條箴言:教師應該把學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懂得了“教育即生長”的道理,我們也就清楚了教育應該做什麼事。比如說,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二輯《閱讀與素質教育》。大凡大家名家,都有一個愛好,或者說是癖好,那就是閱讀,通過閱讀積累知識、生成智慧、涵養品性,閱讀對一個人良好素質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作者認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閱讀經典。作者寫道:“一個人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就可以稱作讀者的(同樣,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就是閱讀)。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讀者應該具備以下特徵:第一,養成了讀書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讀書趣味;第三,有較高的讀書品位。”

這些,引起了我的深思。作為傳承人類文明的教師,有必要博覽群書,汲取精華,並在此基礎上言傳身教,促使學生也養成讀書的習慣,積澱豐厚的文學底蘊,從而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周國平論教育讀後感3篇 周國平教育觀:點燃孩子心靈的燭光 第2張

第2篇

杜威的教育思想裡有一條是“教育即生長”,初次遇見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讀書越多越理解和贊同這其中的觀念,“成長本身就是目的,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目的”。

以這種觀念去審視現在的教育狀態,我對女兒未來的教育生活充滿了擔憂。從高中往下延伸,所有的階段的'教育都是為了提升成績。學校抓的緊不說課外的輔導班、藝術班都一堆,甚至不到一歲的小寶寶的早教機構也越來越火。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而這個起跑線也被越來越提前。相當於整個教育階段都只是成人階段的準備。太多的人有這樣的想法,其結果就是一些不願意這麼做的人會被裹挾著也不得不進入其中。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我個人很喜歡《三傻大鬧寶萊塢》中蘭徹說的話,“即便是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為怕捱打而學會坐在椅子上。但是你們會說這是‘訓練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則朋友圈很火,不論男方還是女方都是陪房陪車加彩禮嫁妝尋找親家,只有一個條件:現在就帶走輔導作業!雖是調侃,亦可見家長們對孩子學業的重視與無奈。在這背後其實是恐慌,對孩子將來的恐慌,怕被比下去的恐慌。

我在想,既然那麼多人認為兒童階段就是要為成年做準備,那麼如果有可能,他們願不願意在培養艙中將孩子直接培養到長大並且基本知識學習完畢然後領走?如果不願意,那麼我們到底是優先追求結果還是優先追求這個過程?我們有沒有捨本逐末?

周國平先生提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務,第一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興趣,第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若以此來評價,有多少孩子在受過教育之後是合格的,又有多少是不合格的?

一個人是改變不了這樣的大環境的,但越來越多的人有這樣的意識,改變就越來越成為可能。即便什麼也沒有改變至少我要為女兒營造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一個可以與書為伴的空間,和一種以讀書為樂的氛圍。擁有一顆平常心,不給她施加任何壓力,順其自然。

“如果健康、快樂,如果,那是他們想要的生活,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

第3篇

?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整個封面黑色的主體,周國平老師的眼睛純淨,深邃,還有一些淡淡的憂傷,彰顯著內心思想的深沉、寧靜和純粹,對現代教育的深思,探索。

封面上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行字:“守護人性,這是一個父親的教育情懷,一個哲學家對教育的眷戀,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

周國平認為:教育的真正靈魂,在於“守護人性”。守護人性,並由此贏得人生的幸福與優秀。我認為這就是周國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貫穿本書每個章節的主線。

“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這是周國平先生最欣賞的第一條教育箴言。

“教育即生長”它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說,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

尊重天性、發揮潛能、潛移默化、因勢利導……我們教育中的許多原則和這一箴言不無關係。

在中國這個唯分數論的教育現狀實際中,對分數的追求是學生、家長、老師的共同認知,學生被天天的考試壓得透不過氣,老師也是天天絞盡腦汁為學生找習題和講解,家長天天回家就問分數。

學生、家長、老師從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麼,什麼是幸福,幸福難道就是這樣嗎,學生沒有了個性的發展,老師沒有了特色,家長沒有了自由。

“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兒童期是一個人身心生長的'重要階段,兒童期自有其內在的品質和意義,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

但是在今天的為大學聯考論,唯分數決天下的時代,很多家長信奉“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為了贏得未來那不確定的所謂幸福,讓孩子們在童年就失去了快樂,提前進入了廝殺競爭的階段。

不應為這樣,這個班,那個班生意如此紅火,天價的幼兒園會也應聲而出。我不敢說現在的教育是在壓制個性的張揚,是在壓制人性,但是現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儘管我們在不斷改革,但是還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教育也如周先生所說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

“人性是由無數世代苦心積累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廟堂珍寶”(尼采語),守護這一份珍寶,為之增添新的寶藏,是人類一切文化事業的終極使命,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