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司馬光》教學設計6篇 《司馬光:歷史智慧的傳承與啟迪》

本文以《司馬光》作為主題,介紹了一份教學設計。通過分析該文學作品的背景、內容和意義,設計了相關的教學活動,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司馬光的思想和貢獻。這份教學設計將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辨和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司馬光》教學設計6篇 《司馬光:歷史智慧的傳承與啟迪》

第1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3個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1、能認識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司馬”是個複姓,“光”是名。 簡介司馬光。(簡要介紹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思考討論:主要寫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什麼事?

1、自學生字詞。要求:看出示的詞卡,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析:字音是否主導準,句子是否讀通。

1、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來到了什麼地方?幹什麼?

2、自讀第1節。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關鍵人物。

2、出示句子。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裡。

3、在這危險緊急關頭,小朋友和司馬光他們的表現和做法一樣嗎?用“—”畫出有關句子。自讀2~3節。

(1)出示句子: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②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① 指導讀詞:“沒有慌”、“使勁”。指導讀句子,表演朗讀。

② 司馬光為什麼會這樣做?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③ 結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興嗎?指導朗讀最後一句話。

《司馬光》教學設計6篇 《司馬光:歷史智慧的傳承與啟迪》 第2張

第2篇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1.板書課題,簡要介紹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設定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麼救人的,為什麼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2)藉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裡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裡裝滿了水。

(2)學生回答思考題後,教師略作小結,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5)小結:別的小朋友心裡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怎麼樣呢?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5)小結:司馬光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麼地方玩,並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第3篇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利於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但是城鄉學生會存在差別,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同時應結合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增進對課文的理解感悟。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3、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網址(按此網址能找到課件,這課件可供你隨時播放、暫停,操作方便)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事。

1.自由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什麼?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你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嗎?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出示有關課件)(圖上畫的是花園的一角,有假山和樹木。花園裡有五個小朋友,他們中的一個正從被砸破的缸裡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邊、扶著往外爬的孩子的那個小孩子就是司馬光)

3.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讀著,聽對方讀得對不對?不對請給以糾正。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現六個字的規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麼?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2)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畫,請你說說: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還要高,缸裡裝滿了水(課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瀆給你的同桌聽—聽。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裡,小夥伴們什麼心情呢?請你仔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刻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麼著急呢?掉進缸裡的小孩子面臨著哪些危險呢?

(])思考:小朋友們為什麼這麼驚慌?(因為這關係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無辦法)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這個辦法不好。雖然大人個子高或者能想辦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來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2)試著做司馬光時的動作。評議:誰表演得好?為什麼?

(學生砸缸的動作要十分用力,才能體現是“使勁砸”)為什麼司馬光要用這麼大的力氣?小組討論。(因為這樣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4)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馬光的辦法最好,因為缸大,水深,水對缸中小朋友威脅最大,如果讓水流出來,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嗎?所以他想到砸缸,並且用力砸,贏得了時間) (5)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於動腦筋、聰明勇敢的孩子)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天氣晴朗,司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議大夥來玩捉迷藏,輸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說完,孩子們一下沒了蹤影,藏得非常隱祕,只有一個躲在假山後面的孩子在探頭探腦地張望,可一不留神,“撲通”一聲掉進了缸裡。

大家聞聲而來,不由得著急了,在那兒議論紛紛,有的說想把水舀幹;有的則慌張得不得了,詢問是否要叫大人過來。只有司馬光鎮定自若,只聽他大喝一聲:“慢!”說著就拿起大石頭砸去。他知道,時間緊迫,不能讓人離水,就讓水離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長聞訊趕來對司馬光說:“孩子,缸砸不得!這是咱地區的利稅大戶。”司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著“酒”這個字。村長對司馬光搬出了“地方保護主義理論”:“雖然是假酒,但咱們得靠它謀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緊,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這樣的場面,如果你是司馬光,你該怎麼辦?的確,這真是現代社會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生命與財產,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第4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遇事不慌,善於動腦筋,是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哪個是司馬光?

2、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並在圖中找出司馬光。

(1)讀一讀,想想,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3)出示課文: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叫著喊著,有的跑去找大人。

(5)小結:別的小朋友心裡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怎麼樣呢?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砸缸的動作。

(2)出示句子: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麼?

(7)通過這件事,你能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小結: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8)讓學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他( )一塊石頭,( )那口缸,( )就把缸砸破了。

?司馬光砸缸》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這篇課文深受學生們的喜歡。教學中我從課文的語言文字和學生實際出發,通過多種形式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將語言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不僅讓學生讀懂課文,學會生字、說話,會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本課教學中,我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充分的讀、大膽的想,勇敢的說、盡情的演。我採取了多種朗讀的形式,充分的給學生讀書的空間,讓他們在讀中感悟,讀出當時小朋友們的心情。同時,我引導他們大膽的想:小朋友們會喊些什麼、叫些什麼,他們心情怎樣?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大膽的演,進一步體會到了小朋友們慌張的樣子。這樣做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們能入情入境的學習,真正理解了課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為使學生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在抓住當時非常危險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讀文想象,結合圖片體會事情的危險性,並採用對比朗讀別的小朋友的行為和司馬光冷靜的表現,漸漸的在學生的大腦中便描繪出了司馬光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的形象。

自認為這個教學設計很順暢、自然,可整個教學過程下來,心裡卻不踏實,總覺得缺點什麼。反覆檢視精心設計的教案,靜靜回想上課的情景,後經老師的點評,意識到是在細節上的閃失。在分析重點語句時,只是蜻蜓點水式的一帶而過沒有進行深入的挖掘。如何讓這些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展示的淋漓盡致,收到應有的成效,其實這裡大有學問可研究。

課堂是不完美的,總存在著一些遺憾。但我相信只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研究與創新,那麼在課堂上留下的遺憾就會減少,得到的收穫就會增多。

第5篇

2. 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11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解決問題。

課內:抄寫字詞、填空、看拼音寫漢字、組詞、練習說話。

2. 告訴學生“司馬”是複姓,“光”是名。司馬光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大文學家,大史學家。本課介紹的是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1. 圖上畫的是什麼時候的事?你是怎麼知道的?(出示:古時候)

2. 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花園是個什麼樣兒?(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圖上畫了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這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4. 那個小孩掉進缸裡,其他的孩子和司馬光各有什麼表現?(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勁、救)

1. 自學生字詞。要求看板書,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3)要求學生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讀,想想詞義。

(2) 指名說說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3) 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有關人物。

(2) 那個小朋友怎麼會掉進缸裡的?他會遇到哪些危險?為什麼?

(3) 看圖說說“別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從哪裡看出他們慌了,他們可能會喊什麼?

掉進水缸裡的小朋友非常危險,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馬光這時候會怎麼想?(啟發想象,練習說話)

(3) 用“——”把寫司馬光的句子畫下來,再讀一讀。

指名讀句子,說說有什麼不同。司馬光為什麼要搬“大”石頭?從這裡你可以看出司馬光怎麼樣?

指名讀句子。你覺得哪句話好?“使勁”寫出了什麼?表現了司馬光怎麼樣?

2. 說說司馬光是個怎麼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什麼。

別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沒有慌,他搬起一塊( )( )( )使勁砸( )( )( )。

第6篇

國小語文新大綱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強調學生進行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教學中要充滿著有個性和積極思維的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i吾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幹、學做人。

國小語文新教材第二冊<司馬光》是一篇傳統教材,教學時怎樣才能體現新大綱的精神呢?重點部分的教學我做了如下的思考:

1.自由讀讀課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裡?是口什麼樣的水缸?用“——”畫出有關句子。(第二自然段)

2.認真讀第二自然段,觀察插圖。(有條件的學校可用投影儀將課本中的插圖放大,集體現察。) 小組討論:一個小朋友掉進那口水缸裡,司馬光為什麼要“砸破”缸救那個小朋友?(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認真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和圖上的孩子相比,文中寫的“大水缸”是相比孩子們的個子還高。而且體積大,能裝許多水。”1上學生在讀讀、看看、議議中弄明白,那樣“大”的水缸,又是牥裝滿”了水,說明小朋友掉進缸以後,整個兒會被淹沒,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司馬光要“砸破”那口缸,讓水流出來,才能救小朋友。)

1.找出有關“怎樣救”的段落。(第五自然段)讀讀,畫出”怎樣救”的句子,點出重點詞語。(“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2.表演體會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看誰把司馬光的表情、動作演得像。(表演、評議)

3.再讀第5自然段,對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的表現提出問題,想想、議議。(教師可從學生實際出發,啟發引導學生通過再讀第5自然段後提出:司馬光為什麼“沒有慌”?當時他會怎麼想?他怎麼會知道“舉起一決石頭,使勁砸那口缸”?石頭是哪裡來的?為什麼要“幾下子”把缸砸破?——使學生在讀的基礎—亡,有充分思考的餘地,培養學生逐漸養成會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對司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險時“沒有慌”,沉著冷靜,急中生智,動腦筋、想辦法,化險為夷會有更進一歲的理解。)

4.引讀第5自然段,說說你從司馬光的表現中明白了什麼?你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讓學生從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說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見。)

5.引讀第4自然段:當看到一個小朋友掉進大水缸裡。別的小朋友是怎麼辦的?

6.大組對比讀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馬光、掉進缸的小朋友、眾小朋友)看誰演得最像。再說說“都慌了’和“沒有慌”的不同結果。

你認為還有什麼辦法能救掉進缸裡的小朋友?(可讓學生充分地想象,允許學生設計出不同的辦法如——大家都伸手去拉;找樹枝伸下去讓掉進缸裡的小朋友拉住樹枝眾小朋友再一起拖;甚至說一齊把缸推倒等等。只要理內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給予充分肯定,也鼓勵有爭論。) 四、擴充套件活動。在學生已充分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可安排一些“難題”讓學生想一想,如:家裡炒菜時油鍋突然燃起來了怎麼辦?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麼辦?熱鬧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麼辦…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張,要積極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解決的道理。在說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得更清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