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2篇 《伊索寓言》:智慧與魅力的交織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文學之一,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動物的形象,寓言展現出人類的卑微、善惡、真假、明智等品質,以及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2篇 《伊索寓言》:智慧與魅力的交織

第1篇

?伊索寓言》,是以文章樣式為主題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的類別與前三篇相似,都是通過故事,讚揚美好的東西,抨擊醜惡的東西。課文的寓意,直接由最後一節揭示,有利於學生把故事與寓意聯絡起來,與關鍵詞句對應起來理解。

?狐狸與葡萄》,作者告訴我們: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這種現象在現實中屢見不鮮,比比皆是。當他們無能為力,做不成事時,多會為自己找藉口。中國人最為直接的表現,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課文中的狐狸,為什麼會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酸哪?這是理解寓意的關鍵。我看有四條:一是狐狸特別想吃葡萄。狐狸看到葡萄饞得直流口水,是最好的說明。二是狐狸,真是沒有能力吃到葡萄。所以它想盡辦法,也是白費勁。三是狐狸非常失望。你看,它感到無望,不就是感到沒有希望。狐狸沒有吃到葡萄的難過、失望,盡出。四是狐狸心存不甘。“只好轉身離開中的”“只好”,活畫出狐狸想吃吃不到,又不情願、捨不得離開的窘態。在這種心裡的作用下,狐狸才為自己找藉口,自我嘲諷:“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雖是一篇小文章,用字煉句之精煉,令人折服。

?牧童和狼》的寓意中,暗含了一個因果關係:因為一貫說謊,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一貫說慌的行為,導致了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故事的內容、寓意,學生一看即明。重點在於理解這種一貫說謊的危害。故事為了突出這種危害,採用對比的手法寫一貫說謊時牧童與村民的表現:哈哈大笑——驚慌失措,喊破喉嚨——沒人前來幫忙;用對比的手法寫牧童狼來先後的神態變化:哈哈大笑——嚇壞、慌忙、喊破喉嚨。通過對比研讀,學生明確牧童與村民前後的系列變化,都是由於牧童一貫說謊造成的。且這些詞語感情色彩強烈,給讀者震撼,給讀者警醒。

?蟬和狐狸》中的蟬,為什麼能夠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因為它是一個聰明人。這是理解寓意的重點。故事中哪些地方表現蟬聰明?一為察覺。蟬因為得到烏鴉的教訓,很快察覺其中有詐。二為實驗。它摘了一片樹葉扔下來,狐狸果然上當,以為是蟬,猛撲過去。三為推理。蟬從狐狸的糞便裡摻雜蟬的翅膀中,推理出狐狸想吃它的本意。這是從現象中推理,推理是人類重要的思維能力。四為用外交的手法。蟬對狐狸的話,柔中帶鋼,用商量的語氣顯得客氣。“你看,朋友,……”。它看似客氣,實為譏諷狐狸。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2篇 《伊索寓言》:智慧與魅力的交織 第2張

第2篇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伊索寓言》裡的三則故事,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其中一則寓言的主要內容?

師:請對照插圖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是具體描寫這幅插圖的?

生1:“他邊走邊回過頭來說:‘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師:狐狸本來是“想盡和各種辦法去夠葡萄”,結果卻沒夠到,心裡本來是非常沮喪的,為什麼還說:“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呢?

生: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其實是自欺欺人。

師:能帶著你對這兩段的理解讀出狐狸的這種心情嗎?

生評:陳磊把狐狸“白費勁”後的“無望”心情讀得很好,但狐狸說的那句自我安慰的話讀得感情不夠到位。

師:你聽得真仔細,評得更精彩。大家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思考這句話在課文中有什麼作用呢?

生:上次我違反了紀律組長訓我,我非常不服氣,心想:“哼!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個組長嗎?”其實我心裡一直想當個組長,甚至還有當班長的野心呢!

生:有次老師誇劉怡然的畫畫得漂亮,還說劉怡然成了我們班的大畫家了。我當時心裡想:“不就是幾幅畫嗎?有什麼了不起?有還不願畫呢!”其實我對畫畫根本就一竅不通。

師:同學們都能直言不諱自己曾有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經歷,那麼學過這則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嗎?請把你的感想寫在課文的後面吧。

師:故事敘述的這麼精彩,看來下面這則《牧童和狼》你都不用學了。(板書課題),默讀這則故事,思考牧童兩次喊“狼來了”村民們反應有什麼不同?牧童看到村民們的樣子他的兩次的反應又是怎樣的?

生:牧童喊“狼來了”是抱著遊戲、玩笑的心態裝出緊張的樣子喊的,村民們“驚慌失措”趕來營救,可牧童的表現是非常得意的。

生:牧童第二次叫喊“狼來了”是狼真的來了,這時他的心情非常緊張,而且是“驚慌失措”。而村民們被牧童騙怕了,以為他還是在惡作劇,所以村民們的表現是無動於衷的。

師:哪位同學願意讀一讀這兩段?尤其要讀出牧童喊兩次“狼來了”前後不同的心態。

生:我感覺韓家盛表情非常好,讀牧童第二次喊“狼來了”把牧童的緊張求救的語氣讀得非常到位。

師:你評的更到位,可以是一位評論家了。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生:在我很小的時候很愛喝飲料,於是爸爸就把我喝過的飲料瓶裝上水,騙我說是飲料,我一喝才發現自己上當了。以後爸爸再給我哪怕真的是飲料我也不信他的了。

生:我兩次日記沒寫,告訴老師說忘在家裡了,老師就信了我。可當我把日記本交上後,老師發現我原來是拖拉作業沒寫,於是有一次,我的作業真的忘在家裡了,可說什麼老師就是不相信,還是罰我重寫了。通過這次事件以後,我再也不敢說謊話了。

師:是呀!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如果一貫使用欺騙的手段對待別人,人們就會對你缺失了誠信。即使你說的是真話也沒人能相信你的。

師:請認真讀一讀《蟬和狐狸》這則故事的第一小節,理解“圈套”一詞的含義。

師:請把這則故事一、二兩小節邊起來讀一讀,思考“圈套”在這一課中是什麼意思。

生:“圈套”是在這則故事裡指的是狐狸想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它所用的計謀。

師:狐狸是怎麼用甜言蜜語來打動蟬的呢?找出狐狸說的話多讀兩遍,讀出狐狸讚美的語氣來。

師:用心默讀第三小節,看這是一隻怎樣的蟬,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

生:這隻蟬太聰明瞭,他用一片樹葉便識破了狐狸的嘴臉。

生:這隻蟬真是絕頂的聰明,他為了識破狐狸的計謀,先用一片樹葉來試探他。

生:通過讀這一段,我體會到壞人說好聽的話,因為他急於做壞事,急於想得到結果,他太低估了對手的能力。我想到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做糟,容易露出自己真面目。

師:哦?你是說壞人要想隱藏自己的險惡用心還得繼續沉住氣,繼續騙下去是嗎?

生:那倒不是。我是說我們可以利用壞人急於求成求勝的心態,在遇到狐狸這樣的壞人時,我們要稍微動點心思,便可識破他的陰謀,防止上當受騙。

師:你的聰明要賽過一休了!“蟬察覺其中有詐”,他是怎麼察覺到的呢?

生:蟬可能從狐狸說“你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您那動聽的歌喉嗎?”這句話中察覺到的。

生:蟬一直在樹上唱歌,而且歌聲很響亮。狐狸在樹下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蟬的歌聲,不必要讓蟬飛到樹下來唱給他聽呀!

師:用心讀書了,答案就在課文裡。你看趙薇同學多聰明,不僅從課文裡找到了根據,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蟬還會從哪裡察覺有詐呢?

生:狐狸說:“你的歌聲多麼美妙!您真是個天才的歌唱家!”這句話裡察覺的。因為在動物王國裡,大家都知道狐狸心術不正。對於心術不正的人說這麼好聽的話一定是有他的目的的。所以蟬察覺這其中必定有詐。

師:說得非常有道理。文中還有這麼一句話:“狐狸以為是蟬,猛地撲了過去。”此時此刻,狐狸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王婕讀得非常投入,我感覺自己就是那隻狐狸了獨(生笑)。

師:狐狸很聰明啊,只是他沒把自己的聰明用在正道上,所以大家不喜歡它。齊讀最後一小節。

生:讀了“自從看到你的糞便裡摻雜著蟬的翅膀”這一句,我想到了這隻蟬多象那隻可憐的烏鴉嘴裡的那塊肉啊!只是烏鴉僅僅被騙去了一塊肉,而這隻蟬卻可能是因為和烏鴉一樣愛聽甜言蜜語,結果連自己的小命也送掉了。

生:通過讀“自從看到你的糞便裡摻雜著蟬的翅膀,我對你就懷有戒心了。”這句話,我體會到這是一隻細心觀察,善於分析問題的蟬,他的聰明之處就在於對壞人時刻保持著戒心。

生:通過讀這一段,我想,我們對壞人要時刻提高警惕。壞人說好話是他騙術的一種,我們不能被他的好話迷糊了。

生:去年十.長假,爸爸帶我到上海明珠電視塔去玩,當時爸爸上塔上玩去了,我太累就不上去,在塔下等爸爸。這時過來一位中年男子,他來到我身邊對我說要帶我去海邊玩。沒出門媽媽就告訴我不要亂跑,小心被壞人拐賣。我當時心裡就想那個叔叔可能就是人販子,所以就沒跟他走。

師:學習了這三則寓言後,回過頭來再看看這三則寓言在寫法上都有一個相似之處,哪位同學看出來了?

生:這三則寓言都是在最後一小節來個畫龍點睛,用一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生: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教育意義,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

生:這三則寓言都是把動物當作人來寫,都是用比喻的手法來寫的。

師:同學們,開啟《伊索寓言》這本書你就打開了一個精彩的世界。《伊索寓言》裡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等著你們去讀呢?課後請繼續閱讀這本書,並把你讀書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下週我們開個讀書交流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