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1下半年教育輿情風險研究分析總結

我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2021下半年教育輿情風險研究分析總結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下半年教育輿情風險研究分析總結

2021年上半年教育輿情高熱,備受矚目。教育熱點輿情傳播規律是什麼?哪些領域高發?下半年潛存的輿情風險又在哪裡? 

輿情傳播規律解析

◆ 圈層內外輿論傾向呈現明顯差異,私域資訊轉向公域平臺引爆輿情特徵顯現 上半年教育領域部分輿情熱點表現出職業圈層內外輿論反饋具有較大差異的特點,一些個案引發輿論爭議。教師在朋友圈、課堂等相對私域場景發表一些爭議性言論,被截圖或轉發至公共社交平臺進而點燃輿論討論的現象也不少見。如一高校教師吐槽教務辦要求“改低學生分數服從正態分佈”等事件引發廣泛熱議。 ◆ 個別媒體、自媒體仍“唯流量是從”,利用性別元素“吸睛”情況多現 梳理涉學生、教師相關話題,部分媒體、自媒體為了搏得眼球、獲取流量,熱衷參與熱點話題炒作,挑起事端甚至推波助瀾。如廣州一學校在為某特殊學生群體招聘教師時,招聘條件提及需為男性,原本是基於實際工作需要,但個別自媒體在傳播中忽略基礎背景,強調“某學校只收男老師”,引發爭議,一些網民跟評提醒,但未能有效對衝先入為主的不滿情緒。 ◆ “超國民待遇”擔憂持續影響社會心態,外國留學生話題仍是輿情爆點 入學門檻極低、生活待遇及經費資助超高、獨立公寓式宿舍、配備異性學伴、執法執紀放水……一些高校給予留學生明顯優於本國學生的特殊待遇引發爭議。如某大學在端午節前開展了一項“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僅邀女生陪留學生過節。輿論認為“女生陪男留學生”極其敏感,背後原因值得深思,呼籲高校一視同仁。 輿情盤點及風險研判

◆ 輿情應對獲贊,防範風險需堅持底線思維提前謀劃

2021年上半年,針對教育領域熱點問題,教育部發布多項教育改革措施獲得了輿論的廣泛讚譽。一方面,教育部直面社會關切的熱點輿情,嘗試為教育困境“破局”。另一方面,在重要時間節點,教育部及時釋出風險提示,將輿情工作“關口前移”,贏得輿論點贊。

下半年教育系統需要重視以下三方面:一是深刻認識社會轉型期各類矛盾客觀存在,不同群體對教育改革的訴求不同。二是重視輿情個案對教育系統的影響,特別是校園安全、學校管理等方面發生突發輿情事件的概率較大。三是高度警惕價值觀衝突、重點防範境外輿論與境內熱點“同頻共振”。

◆ 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全面推進黨建工作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教育系統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教育部舉辦了職工文藝匯演,有高校舉行“百年迴音·樂動中華”交響合唱音樂會,有地方開辦了中國小黨史知識(紅色文化專題)線上答題活動等。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也需警惕形式主義氾濫,或因方法、形式僵硬老化,引發輿論的反感情緒。 ◆ 教育內卷加劇社會焦慮,教育新政出臺推進教育公平 幼兒園“超前教育”盛行,家長左右為難、普職分流、學區房、校外培訓等與教育公平相關的話題持續升溫。6月,教育部設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對校外教育培訓開展監管。在此背景下,需警惕校外培訓機構突然跑路、家長退費難等情況出現。 7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獲得輿論支援,但也有雜音。建議相關部門做好政策解讀工作,聯合主流媒體強化政策宣傳,同時加強輿論反饋收集、傾聽群眾意見,督導地方執行政策不走偏、不走樣,科學行政、依法監管。

◆ 高校青年教師輿論形象引熱議,“青椒”群體備受關注 高校青年教師群體既有“北大韋神”這樣的青年才俊,也有“活在高校系統邊緣”的年輕老師。特別是“非升即走”制度引發爭議,不少人認為,這一制度導致“青椒”群體壓力大、心理問題多。輿論建議高校要合理確定淘汰比例,同時關注被淘汰者的“再就業”問題,還應積極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的作用,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帽子”,減少行政干擾,提高評價的透明度。

◆ 教師、學生不當言論引關注,加強高校思政工作正當其時 2021年上半年,高校教師、學生不當言行輿情高熱。如某高校一碩導釋出關於多配偶制、鼓吹師生戀言論;某大學一學生對癌症女孩進行惡意人身攻擊。輿論認為,這些教師、學生意識形態錯位、價值觀扭曲反映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足或缺位。 目前網際網路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陣地。高校應充分利用各級各類新媒體平臺,構建完備的高校網路思政教育體系,加強黨委意識形態責任制,深入推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 論文抄襲與查重市場亂象頻被曝出,後續仍是高危領域 上半年,學術科研和評價工作仍然受到重點關注,“疑似某大學教師”論文代寫合同、某高校教師論文抄襲被京都大學撤銷博士學位等事件引發關注。值得重視的是,一些個案背後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論文代寫代發灰色產業鏈,從學位、期刊論文到著作權購買全方位覆蓋。 同時,每到畢業季翟天臨就成為眾多苦於論文查重的畢業生的“靶子”,這一長尾效應也表明了涉及論文查重機制等“痛點”始終存在,提示有關部門應當建立長效防範機制。

◆ 校園安全事件頻發,心理問題低齡化現象需重視 上半年校園安全事件不時出現,其中學生自殺身亡事件引人深思,如安徽一高二女孩跳樓身亡、河南一高中生疑因考試作弊被批評自殺等,折射出學生自殺低齡化、心理問題低齡化的問題。接下來,學生安全,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仍是輿情高敏感領域,提醒各方需共同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此外,暑期是學生溺水事故的多發期,相關話題週期性回熱,建議各地將游泳課提上議程。

◆ 職業教育發展期待與偏見共存,消除成見道阻且長 2021年上半年,職業教育正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關注度大幅升溫。但在社會認知層面上,社會輿論對職業教育尚存一定的刻板印象。 6月初江蘇、浙江、山東等地的獨立學院轉設被叫停,有個別地方出現了因轉設引發的輿情事件,提醒頂層設計、地方主管部門和相關院校在政策釋出、答疑解惑、輿情處置等多方面強化聯動配合,推進職業教育政策落地的同時將風險前置。

◆ 我國區域性疫情反彈,開學季需加強疫情防控 近期國內區域性疫情反彈,北京、南京、鄭州多地確診患者感染德爾塔變異毒株。秋季能否正常開學,中高風險地區如何安排教學工作,將成為家長、師生關注的焦點。建議各地一省一策、一校一案,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加強秋季開學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