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8篇

教案應該包括課堂活動和任務的詳細說明,教案的評估可以幫助教師改進他們的教學策略,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8篇

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篇1

教學內容:

1、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2、使學生了解《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內容。

3、理論聯絡實際,瞭解平等權所涵概的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慣,遠離犯罪。

教學方法:

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參與討論事例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教學過程:

一、引言:

同學們都有十一、二歲了,相信大家都會判斷是非對錯,可是,為什麼又有那麼多的未成年人因為一時的糊塗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無減,面對這個沉重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深思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憲法》中的有關規定。

二、過程

1、閱讀故事小天地

2、討論你從中懂得了什麼?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朗讀智慧小法官,提問:你是如何理解平等權的。

4、閱讀法律小講壇

提問:平等權包含哪些內容?

5、閱讀法律小博士、法律小實踐

討論:明明對自己的作品是否享有署名的權利和獲得報酬的權利?

三、佈置作業大家就本節課寫一篇日記,談談自己學習本課的感想,你受到了哪些啟發,應如何做一個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2、受教育的權利

教學目標: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受到法律的保護,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教學重點、難點:

1、法律保護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

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參與討論事例增強學生的受教育的意識。

一、教學過程:

引言:公民的受教育權受到法律的保護

二、閱讀課文

三、討論:學習本課你懂得了什麼?

1、受教育關係到個人的成長和國家的興衰

2、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1)、義務教育制度保護少年兒童少教育的權利

(2)、全社會都要保證少年兒童實現受教育的權利

四、法律保護公民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權

1、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2、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1)、女孩和男孩一樣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2)、家長必須保護兒童的受教育權

3、什麼是義務教育國家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

五、國家、學校保障殘疾兒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權利

1、學校保護

2、國家保護

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篇2

知識目標

社會不僅為人類生存提供各種資料,同時社會也能促進個人進步。學生通過學習在理解了個人離不開社會的基礎上,也應懂得作為社會的成員,在社會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社會這面大鏡子既可以照出每個人的長處、優點,也可以照出每個人的短處、缺點,為今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奠定堅實的基礎。

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社會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產品,說明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同時也瞭解到社會中存在著不同的群體,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與認識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知道個人的成長與進步離不開社會生活,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到生活之中。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個人的生活與社會的關係。

難點

社會與個人發展的關係。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八年級學生小東和夥伴們利用暑假組織了“墨緣·大手拉小手”活動,每週三和週五下午在社群活動室教國小生書法和國畫。一個暑假下來,小朋友們親切地稱他們“墨姐姐”“墨哥哥”。為了讓課堂秩序更好,國小生們進步更快,他們還鑽研起兒童心理學和國畫技法教學。小東感覺自己的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和組織能力大大提升。

你是否有和小東類似的經歷?與同學交流你的付出與收穫!

分享同齡人的故事:

1、小林參加城市文明交通志願崗活動

2、地鐵志願服務工作

3、杭州中學生清潔共享單車

結合學生的分享進行小結:

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瞭解真實的社會,瞭解社會的變化發展,能幫助我們積累寶貴的社會經驗,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時,在服務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付出的快樂與收穫的欣喜。

板書:在社會中成長

二、新課講授

(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出示圖片情景(四副圖片)

結合圖片,想一想,我們是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的?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發??

通過父母的撫育、與同伴的交往、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技能不斷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不管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日漸養成,我們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情境故事:狼孩的故事

印度狼孩的故事——人需要在社會環境中學會生存的技能,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狼孩兒故事詳見ppt)

狼孩兒的故事給你什麼啟示?和你的同學討論一下。

小結:

“狼孩”的事實,證明了人類的知識和才能並非天賦的、生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會化了的人,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環境,脫離了人類的集體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點。

從狼孩的告訴我們可以看出人的社會化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瞭解和認知社會,並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課堂活動:思考回答問題。

仔細觀察每天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使用哪些物品?這些物品與社會上的哪些職業或行業發生聯絡?

作為學生,我們每天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書本,你知道普普通通的一本書,要經過怎樣的流程才能到達我們手中嗎?

教師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農業、工業、建築業、紡織業、五金業所提供的物品,社會不僅教會了我們各種生活技能,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品,由此可以看出個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既然人的生活、成長離不開社會,那麼中學生應該與社會建立怎樣的連線呢?

(二)親社會行為

情景材料展示:

北京市教委於2015年10月啟動國中學生學農教育,編制了學農專案市級實施方案,將學農教育計入國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農教育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田間勞動,都學習配菜做飯,都有勞動成果。學農期間學生跨區跨校混合編班,學生自帶鋪蓋,自行負責日常生活、內務整理。學生們不僅學習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體會動手創造的樂趣,更增強了獨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養了互助、友愛、感恩的精神。

分享兩個同學的學農日記,思考問題。

思考:學校為什麼要組織類似於學農活動的社會實踐活動。意義是什麼?你參加此類活動嗎?說一說你的收穫。

(教師可利用ppt內的教學素材或者找尋本校學生身邊的真實素材)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回答。

親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並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願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一般親社會行為可以分為利他行為和助人行為。

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的行為,有利於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出示材料: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探究與分享:

中學生小明的學校要組織大家去研學旅行,小明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因該是學習書本知識,去研學旅行會耽誤學習時間,所以小明很不想參加這次研學活動。

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學,你會如何規勸小明參加這次活動呢?

教師歸納得出結論。

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鍛鍊自己,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拓展空間

研學活動現在已經成為社會熱詞。和你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共同設計一個研學方案。

如果設計巧妙且富有創意,可以把你們的創意提交給學校相關負責部門,爭取讓你們的創意變成現實!

三、課堂總結

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希望我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人、

四、佈置作業

預習第2課,第1框。

板書設計

在社會生活中成長

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1)個人成長與社會的關係

二、養成親社會行為

(1)親社會行為的意義

(2)如何培養親社會行為題

教學反思

這一堂課教學內容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生活中關愛其他社會成員,自覺服務社會、奉獻社會、養成勤社會行為。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只要抓住社會生活中關愛他人、與人為善、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主題,圍繞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這條線展開。

在教學上,根據國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網際網路設計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同時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人人能幹事,事事能幹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實效。

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瞭解基本的交通規則,認識幾種常見的交通標誌。

2、學習基本的指揮手勢,懂得手勢的意思。

3、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提高自我安全防護能力。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製作介紹常見交通安全標誌的課件。

2、組織幼兒自帶小自行車、書包,自制方向盤。

3、將場地佈置成馬路十字路口的樣子,停車場標誌、自行車標誌。

4、音樂磁帶。

(二)心理準備:觀察馬路上的交通標誌。

三、活動過程:

1、匯入:創設情景,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裡有斑馬線、欄杆,這裡象什麼地方?(馬路)我們就來看馬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看誰看得最仔細。

2、觀看情景表演,引起幼兒思考

(1)(注意提醒:又發生了一件事情)

表演內容:

a、一名汽車司機車速較快,撞傷了橫穿馬路的國小生;

b、一名行人看到交警不在,翻越欄杆橫過馬路。

(2)“剛才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危險事情的發生?”“你想對他們說什麼?

(3)小結:多麼危險可怕的事情,為了我們的生命安全,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3、認識訊號燈標識及幾種常見交通標誌

(1)認識訊號燈,說說訊號燈的作用。

師:在生活中,很多馬路上都有訊號燈,訊號燈有幾種顏色?它告訴我們什麼?(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2)模擬遊戲,體驗訊號燈在交通中的作用。

師:我們來個做遊戲,《遵守規則的小司機》。男孩扮演小司機,女孩扮演國小生,看訊號過馬路。交換角色再次遊戲。

(3)小結:小司機們真遵守交通規則,相信平安一定會伴隨你們。

4、播放課件,認識幾種常見的交通標誌,瞭解交通標誌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1)在車輛穿梭的馬路上,除了訊號燈這個交通標誌外,還有很多交通標誌。今天劉老師就帶來了幾種,你們想看嗎?根據不同標誌,提問不同問題。

(2)這是什麼標誌?看到這個標誌,我們要怎麼做?

5、歸納:

(1)指示標誌:在藍底色上畫著不同的白色圖案,是指示車輛和行人通行的,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指示標誌,就告訴人們可以做的事情。

(2)禁止標誌:在紅色圓圈裡畫著不同畫面或符號,有一條明顯的紅斜線,是禁止車輛和行人通行的,它們共同的名字叫:禁止標誌。禁止標誌就告訴人們不能做的事情。

(3)警示標誌:在黃色三角形裡畫著不同的畫面,用來提示人們對某些不安全因素要高度注意,這叫警示標誌,警示標誌就告訴人們此處危險要注意,要遠離。

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觀點及其獨到新穎之處。

2、分析文章以“忍”字貫串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的說明思路。

3、體會蘇軾史論汪洋恣肆、雄辯有力的特色。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觀點及其獨到新穎之處。

2、分析文章以“忍”字貫串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的說明思路。

教學難點:

1、分析文章以“忍”字貫串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的說明思路。

2、體會蘇軾史論汪洋恣肆、雄辯有力的特色。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高祖本紀》中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子房”就是張良,是劉邦的軍師,為其出謀劃策,屢建功業,是東漢的開國元勳。劉邦滅項羽建漢稱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說:“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並讓張良選擇3萬戶作為封地。張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見面時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張良被稱為留侯。

二、解題

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史論,是進獻給皇帝以求應試求官的。文章通過對張良的評論,向皇帝和考官顯示了非凡的才華。

三、初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1、自讀課文,完成《學習與評價》1-6題。

2、質疑文中不理解的字詞句。

四、再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1、讀完文章,我們發現《留侯論》沒有全面評論他的生平和功業,你能說出文中寫了留侯的哪些經歷嗎?

尋人刺殺秦王受書圯上老人輔佐高祖取勝說漢王忍韓信

補充史實: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嘗間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裡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語在淮陰事中。(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

2、縱觀這三件事,我們看到了張良精神成長的過程,由此蘇軾創造性概括了張良取得成功的主觀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的.過人之節。你能簡要說說文章是怎樣以“忍”字貫串全篇的?

第一段總領全文,提出論題“忍”字,然後作者先說黃石以“忍”教張良,次證以鄭伯和勾踐的“能忍”而勝,又以劉邦受張良指教“能忍”而勝再證,反覆申論,說明“忍小忿而就大謀”是張良輔佐劉邦滅秦楚、興漢室的關鍵所在。

3、張良是一個的歷史人物,在軍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本文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評論這個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現作者的獨到見解?

(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指出黃石公並非“鬼怪”,而是人,是“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從人事上對“受書圯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解釋,從而否定了司馬遷的“神怪論”。

(2)“且其意不在書。”“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司馬遷及其後的眾多學者,大多認為黃石公意在授書,即傳授《太公兵法》,張良熟讀兵法,才能“運籌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蘇軾否定了這種看法,認為黃石公的目的是使張良能“忍”。

(3)“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這是一個全新的觀點,一般都認為張良主要是為劉邦出謀劃策,輔佐劉邦得天下。

小結:文章通過對張良的評論,論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謀”是張良輔佐劉邦滅秦楚、興漢室的關鍵所在。以“忍”貫串全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

五、三讀課文,體會文章特色

1、總冒開頭,一字立骨

2、選材典型,翻出新意

3、對比襯托,烘雲托月

4、結構嚴密,文筆曲折

六、佈置作業

你同意作者評張良“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觀點嗎?簡要說說自己的看法。再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小忿”和“大謀”的理解。

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自立的含義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懂得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逐步培養自立能力,努力過獨立的生活;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園”中的活動,初步瞭解中學生自立的含義,認識自立這種優秀品質,體會自立對生活的意義。

通過閱讀短文《不自立,永遠不能成為大自然的一員》,更深刻地領悟自立自強精神的重要性。

結合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學習“心靈導航”,從理性的層面理解自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要學會自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自立自強是一種優秀品質,明白個體生命的可貴之處在於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體會自立對個人、國家和民族的意義,進一步培養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如何培養自立精神

課時安排:

1個課時

教學方法:

材料分析法、活動法、討論法、解析法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一些關於自立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本環節目的是結合學生的理解,引出本課的主題--自立,並引導學生說出什麼是自立。):

(課前在黑板上寫下一段話)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師:同學們,從上面這段話,那你想到了什麼?

(在課堂上,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房間要自己整理,學習要靠自己,作業要自己做,有難題要自己思考,自己的抽屜要自己整理……其實,這些答案,就是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所要面對的“自立”問題。)

教師歸納:自立意味著我們要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著我們要長大成人,離開父母的羽翼保護,獨立生活;意味著要靠自己的力量。創造生活。

請同學們閱讀“探究園”的來自校園的報道,再次領會自立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表現;初步理解自立的含義。(學生交流討論:

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對我們有什麼啟示?說說你對中學生“自立‘的理解。

二、故事新編(本環節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突出他們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認識到自立的重要性):

(口述一段故事,要求學生髮揮想象力,給故事加上結尾。)

故事情節:有位學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學,父母把他送到大學,幫他登記報到,買好飯菜票,在宿舍幫他掛好蚊帳,鋪好被子,整理好櫃子。臨走時,父母千叮囑,萬交代,孩子拉著媽媽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

師:同學們想想,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你找個好朋友一起編下去。

(學生興致勃勃,男生編了男同學進浴室,洗潔精當沐浴露,還忘記帶內褲等,女生可有意思啦,還編了乾淨衣服掉水裡了,只能穿髒衣服出浴室,答案五花八門,其實好多都是他們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師(繼續引導):所以,如果一個人不自立的話,會有什麼壞處?

(學生的答案層出不窮,但總結起來就是:“不自立,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師總結:雛鷹只有獨自在風雨中搏擊,才能擁有一對強有力的翅膀;一個人,只有自立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上走向自強,走向成功。

三、角色扮演(本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親身體會應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學會自立):

故事背景:三國時期,劉禪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就因其事事依賴孔明;而孔明也僅僅是“授之以魚”,而非“授之以漁”,使得劉禪更加依賴孔明來處理國家事物。孔明死後,劉禪“樂不思蜀”,蜀國從此沒落。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孔明,你會如何輔佐劉禪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分析恰到好處,認為劉禪太依賴孔明,所以要先讓劉禪不依賴孔明,比如讓劉禪自己到狩獵園打獵,生存,身邊不得帶一兵一卒;之後,多給劉禪一些管理國家的機會,培養劉禪管理國家事務的能力等)

四、課堂延伸(引導學生將理論用於實踐,學以致用):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覺得自立在生活中重要嗎?

(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師:那你們自立了嗎?先從你們的生活小事坐起吧。現在請你們整理自己的書包和衣服,

要懂得,自立精神和能力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在生活中有意識逐步培養。

1、 克服依賴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同學們,讓我們從生活小事坐起,學會自立!

五、板書設計:

一、自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

1、自立的含義

2、成就偉大事業的人,都是自立的人

二、學會自立

1、克服依賴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六、作業:

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間

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篇6

班級:

七年級(7)班

教師:

李x

課時:

1課時

(一)活動目的

通過學生髮揮個人所長編排與法制有關的節目,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運用法律武器,從而做到“懂法制,懂道德,無違法,無犯罪”。

(二)活動時間

11月22日

(三)活動地點

教室

(四)活動準備

1、學生排演節目

2、 電子琴、錄相片、cai、電視機

(五)活動內容

一、主持人宣佈開會;

親愛的同學們,當你們每天早晨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使你安靜地來到學校;當你在課堂上汲取豐富的知識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帶給你良好的學習條件;當你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購買心愛的玩具時,又是什麼使你買到了貨真價實的商品?

對,是法律!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法律是幸福的源泉!

試想,在一個沒有法律或者法律不健全的國家裡,犯罪分子日益猖獗,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嚴重的威脅,到處坑蒙拐騙,到處殺人放火,那將是一片多麼可怕的情景啊!所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懂法制、懂道德、無違法、無犯罪是我們每一名國小生應具備的條件。

下面我宣佈《攜手邁向光明大道------法制在我身邊主題班會》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演講:《爭做知法守法小公民》

同學們:

像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2000年2月1日,《光明日報》報道:河南省一名國小生,因為自己的考試成績沒有科科達到90分以上,回到家後,竟被父母活活打死;長春市一名國小生,因為自己沒有被評為“三好學生”,竟把老師打了一頓。這些事例以前我也看過一些,真是令人觸目驚心。所以,青少年知法,守法,運用法律的武器捍衛自身權益已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那麼,法律是什麼?法律就是一些比較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常常表現為一部部法律。比如,專管國家大事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等,這些法律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安寧,帶來了和平……

經我這麼一說,同學們肯定對法律有了新的認識:法律是公平的使者;法律是正義的化身;法律是我們的保護神!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是否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對祖國未來的建設與發展關係重大。所以,讓我們為爭做21世紀知法守法小公民而努力奮鬥吧!

三、同學們通過各種形式展示對法律的認識和理解。

1、標誌介紹(包括禁止飲用標誌、禁止通行標誌、禁止觸控標誌、自然保護區標誌、步行街標誌、自行車停放標誌等)

2、歌曲《抓賊》

3、小品《再也不敢了》

4、繪畫《我心中的英雄》

5、舞蹈《踏浪》

6、小品《法庭時錄》

7、兒歌《交通法規要記牢》

8、歌曲《祝你平安》

四、熱點論壇

1、主持人引入談話:同學們的表演十分精彩,看來大家對法律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但是,我們身邊的人對法律也這樣瞭解嗎?讓我們看看前方記者發回來的報道吧!

2、觀看錄影片。

3、自由論壇。(同學們各抒己見,暢談看法,提出合理建議,推廣法律。)

4、班主任講話:同學們的表演太精彩了,你們提出的建議非常有新意,我不禁被你們打動了,我也想高歌一曲,抒發我此時的激動心情。我為大家演唱一首電視劇《便衣警察》裡的主題曲《少年壯志不言愁》,希望同學們從小立志,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為一個法制健全的大國。

五、在歌曲《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中主持人宣佈班會結束。

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回顧交流校園生活中各種吵鬧聲,及對他人和環境帶來的不良後果,逐步形成說話、做事小點兒聲的意識。

2.通過觀察分析、情境創設、小組討論等活動,知道養成不喧譁、保持安靜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3.針對自己和同學的吵鬧聲提出解決的辦法,學會在校園裡小點兒聲,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

知道校園吵鬧聲的不良後果,能找到正確解決的辦法,學會小點兒聲。

活動難點

學會小點兒聲的方法,並自覺落實到行動中去。

活動流程

一、聽聲音,激趣匯入

1.遊戲:猜一猜這是什麼聲音。

鳥鳴、海浪聲、電話鈴、呼嚕聲……

2.揭示課題:

我們小點兒聲

二、尋聲音,感知害處

1.過渡:小點兒聲,不僅讓人身心愉快,也是文明的體現。

2.交流課前調查表:教室聲音大搜索。

3.小組交流:

在我們的教室裡,有哪些讓你討厭的聲音。

4.集體交流。

5.小結: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說話、做事的音量,就會打擾到別人,影響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如果超過50分貝的話就可能對我們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

觀看視訊:《噪音小屋》。

三、消聲音,文明踐行

1.過渡:招聘小小調音師。

2.出示圖片:找一找,噪音都藏在哪裡?

3.小組討論:該怎麼消除這些討厭的聲音。

出示活動單:

先請四人小組選擇其中一個場景來說一說,然後推薦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彙報。時間:3分鐘。

4.隨機交流,分享策略:

第一個場景:小組討論

(1)交流:小組交流時該怎麼做?

(2)辨析:是不是該用更大的聲音去制止?

小結:更大的聲音,並不一定會讓別人聽得更清楚。有時,越小聲,越遵守規則,越能讓人聽清我們的話。

(3)學習兒歌:你一言,我一語;討論時,守紀律;輪流說,聲要輕。

(隨機板書:輕輕說話把話說清)

第二個場景:課間活動

(1)交流:你有什麼好辦法讓課間活動更有序、更文明?

(2)出示兒歌:

課間休息吵又鬧,影響他人不可要。還有危險藏其中,小朋友們要牢記!

第三個場景:搬動椅子

(1)交流:怎樣做才能不發出聲音打擾別人呢?

(2)請小朋友到前邊做示範。

(3)學習兒歌:

搬椅子,先起身;雙手搬,輕輕放;慢慢坐,無雜聲。

(3)全班小朋友一起演練。

第四個場景:關門

(1)分享交流關門的經驗;

(2)現場演示;

(3)出示兒歌,總結策略:

要進門,先敲門。要關門,先轉身。開關時,慢又輕,文明禮儀記我心。

(隨機板書:動作輕輕,舉止文明)

5.在我們的校園裡,人更多了,如果不注意管好我們的小手、小腳、小嘴,一不小心就會產生嘈雜的聲音,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也需要小點兒聲呢?

(飯堂、圖書館、廁所、樓梯間、教室、活動室……)

6.交流: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控制音量?

預設:寫紙條,就近借東西,設定監督員,打手勢,做警示貼……

警示貼在無聲地提醒著我們。課後,請小朋友們去找一找,哪些公共場所有它們的身影呢?下節課,我們再交流。

7.現場頒獎:小小調音師。

四、學經典,昇華延伸

1.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特別重視禮儀,有很多優良傳統一直流傳到今天。

學習三字經: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2.三國名臣諸葛亮教導兒子要“靜以修身。”他提醒兒子要用寧靜來修養身性。如果一個人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實現遠大的目標,把“靜”字送給大家。

3.拓展延伸:

發課後實踐表——“小點兒聲”我們在行動。

法治主題班會課教案篇8

教學內容:

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學目的:

1、使廣大學生了解本法內容;

2、使每一位同學遠離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3、理論聯絡實際,防微杜漸,自省自律,弘揚正氣,作品學兼優的好青少年。教學重點: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今天的法制教育讓我們一起學習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屆全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第十次會議通過的,1999年11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頒佈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義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對青少年一代寄予了無限的希望,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國家出臺諸多的法律法規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頒佈和實施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保護青少年成長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別為:總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法律責任和附則。

三、講授新課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本法中的第三章;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1、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前兆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話說:風是雨的頭。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漸變過程。此間必然會出現諸多前兆與訊號。小錯不斷,大錯必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些青少年違法犯罪就是由於他們長期養成了不良行為,放任自己而又沒有及時有利的得到矯正而發展形成的。根據常見的違法犯罪徵候、跡象,根據外部表象的差異其前兆分成8類6種。

言語:經常罵街、談男論女、隱語黑話、好說謊話、緘口不言、髒話不斷。

舉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兒郎當、蠻橫無理、頂撞師長、愛打群架、強行索物、哥們義氣、逞強跋扈、輕佻放縱、坐臥不安、行蹤詭祕、大把花錢,喜怒無常。結交“哥們、姐們”、口哨喚人、紙條傳情、紋身標誌。

起居:生活懶散、飯量驟減、出沒無常、結群閒逛。打扮:注重打扮,過度化妝、講究髮型、統一裝束。嗜好:抽菸喝酒、參與賭博、混跡舞場、偷閱書刊、迷戀網咖。攜物回家、護身器具、異性物件、書包異物。

學業:曠課逃學、成績突降、考試作弊、課堂搗亂、課上睡覺。

2、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種不良行為:曠課、夜不歸宿;帶管制刀具;打架鬥毆、辱罵他人;

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參與賭博或變相賭博;

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出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其它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3、不及時矯正不良行為的後果

對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時教育、其不良行為得不到有力的儘快的矯正,那不良行為的進一步發展就會導致違法犯罪,前兆就變成違法犯罪事實。

例一:湖北某締結連發生8起家庭被盜、商店被撬案件,現場不留痕跡,作案手法高超。經偵破,這夥神出鬼沒的作案團伙是由21名13歲左右的國中學生組成。這些人有的從8、9歲就染有不良習氣,優劣機,但又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矯正,最終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處理過一個8人搶劫、流氓團伙,平均年齡不足14歲,他們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作案15起。這8個人也都是從小很小就不良習氣纏身,行為不端,劣跡斑斑,有的不到及時矯正,最終也走向犯罪。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4、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從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開始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小抓起,從現在做起。

5、指導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A、良好習慣,良好行為的養成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培養訓練。預防不良行為必須從小抓起;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具體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時不抓,就演變成大錯。教育無小事;

B、從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習慣,使不良行為得到及時的制止和矯治,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抓好兩“小”,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關鍵環節。

C、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是國小生行為的準則,應努力做到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做到:自尊自愛,注重中學生儀表,真誠友愛,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樸,孝敬父母,嚴於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結束語:

祝:每一位同學都成為遵紀守法,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用法律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