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有關蠶的教案優秀7篇

優秀的教案能夠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優化,提高教學效果,教案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建議,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有關蠶的教案優秀7篇,感謝您的參閱。

有關蠶的教案優秀7篇

有關蠶的教案篇1

活動目標

在動手製作湯圓中感受冬至的節日氣氛。

知道冬至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簡單瞭解冬至的飲食習俗。

嘗試動手製作湯圓。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九九歌》童謠音訊及圖片;“湯圓”圖片;“湯圓”手工成品圖。

材料準備:超輕黏土、卡紙剪成的紙盤。

活動過程

播放童謠音訊及圖片《九九歌》,引出活動主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首很特別的童謠,名字叫《九九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童謠中出現了哪些數字?

——這些數字是什麼意思呢?

小結:這是一首描寫天氣變化的童謠,童謠中出現了一到九九個數字,所以叫《九九歌》或者《數九歌》。人們習慣從冬至這天開始“數九”,每九天算一個“九”,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數完九個九之後,冬天結束,春天就來到了。

組織談話,引導幼兒瞭解冬至,知道冬至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你們知道冬至是個什麼日子嗎?

——冬至是哪一天?

小結: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出示圖片“湯圓”,引導幼兒瞭解冬至的飲食習俗。

——冬至這天,你家會吃些什麼?

——湯圓是什麼形狀的?(圓圓的)

——湯圓有什麼顏色?(白色、紅色、黃色、紫色……)

小結:冬至這天,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習慣。南方地區有冬至吃湯圓的習慣。

出示手工成品圖,播放童謠音訊《九九歌》,發放材料“超輕黏土、紙盤”,鼓勵幼兒動手製作湯圓。

(可根據風俗習慣將湯圓換成餃子)

——我們一起動手來製作好吃的湯圓吧。

——我們可以用各種顏色的超輕黏土製作湯圓,還可以把湯圓搓成你喜歡的形狀。搓好的湯圓要放在紙盤子上哦。

溫馨提示

童謠《九九歌》的內容不要求幼兒理解,教師在講解內容的時候不宜太深入或時間太久。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美工區,投放材料“超輕黏土”,鼓勵幼兒動手製作餃子。

日常活動

將幼兒製作好的湯圓裝飾在班級的美工區內,供幼兒欣賞。

有關蠶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能根據提供的素材,估計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通過對100以內的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具準備:每個小組四樣獎品:糖、小星星、橡皮、鉛筆各100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與學生自然和諧的交談了解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認知基礎,掌握學生口頭唱數的情況,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使學生感知到口頭數數容易,但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可不太容易,指導學生數數時要注意手口一致。)

教師與學生交談:

1.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誰能從0數到20?(請一名學生數。)誰能接著往後數?(預計學生能比較準確地數到100,但數到100後學生可能數得不整齊了,部分學生開始出錯了。)

大家能數那麼多數,真了不起啊!

2.那麼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學來上課嗎?到底有多少位同學呢?請你們自己數一數,好嗎?(學生自己數一數。)誰能說說你數的結果是多少位同學?

3.誰願意領著大家一起數?(請一名學生邊點邊數,這位學生指著,大家跟他一起數。)

今天來上課的人數比我們以前學過的20多一些。

4.剛才大家數數的時候數得那麼好,可是數人數的時候卻遇到了困難,看來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還真不太容易!不過沒關係,只要大家像剛才那位小朋友一樣,邊點邊數,點的和數的一樣快,相信你們一定能數對!

有關蠶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繼續深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和熱愛。

2.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3.發現並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積累關於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語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

1.整理本組課文收集的相關資料。

2.蒐集關於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談話匯入

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裡得到無限的延伸,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這組課文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對生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準備

1.默讀提示,瞭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投影出示:

內容:說說自己瞭解到的生命現象;

講講自己知道的熱愛生命的故事;

談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得到的啟發。

3.回憶本組學習的幾篇課文,瀏覽蒐集的資料,閱讀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樣說。

5.自己輕聲練習講述。

暢所欲??

1.自由選擇夥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2.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教師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評議、辯論。

總結評價

1.自我評價:自己在這節課中發言是否踴躍,表達是否清晰,態度是否大方,思維是否敏捷,

與同學的交流、合作是否積極等。

2.學生評價:你認為這節課誰的表現最佳?為什麼?

3.教師評價:總結本節課中學生突出的優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有關蠶的教案篇4

目標:能根據兒歌形式創編內容。

準備:請幼兒帶一些燈籠來園。

過程:

1、複習兒歌《花燈謠》

師:“上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的那首兒歌,你們還記得嗎?”(記得)

“那兒歌的名字叫什麼?”(花燈謠)

“我們大家用好聽的聲音來念一念吧!”

幼兒齊念兒歌。

2、創編活動。

①提問:

師:“元宵節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花燈?你喜歡什麼燈?”

②幼兒相互討論。

③請幼兒大膽發言。

④將幼兒喜歡的花燈創編到兒歌裡面,並一起念一念。

⑤把自己創編的兒歌念給好朋友聽。

3、教師簡單小結,用小紅花鼓勵積極創編兒歌的幼兒。

延伸:請幼兒試著用好朋友和自己的名字替代寶寶和浩浩。

有關蠶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7個生字詞,能聯絡上下文理解“偵察、欲出又止、躊躇不前、若無其事”等新詞。

2.藉助關鍵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細讀“救幼龜”語段,討論人們不同的態度,分析人們“救”與“不救”的原因,感受自然現象的複雜性,體會關鍵詞在文章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預設】

(課前談話)(厄瓜多、加拉巴哥島、西班牙、大海龜-巨龜之島)

1.你知道關於太平洋綠龜的哪些資訊?(資料一)太平洋綠龜名片

名稱:太平洋綠龜,又名綠海龜

產地:多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食性:以魚類、海藻等為食

天敵:蛇、沙蟹、食肉鳥等

繁殖:島上產卵—築巢孵化—幼龜歸海——海中成長

2.瞭解幼龜歸海的危險:(資料二:課文第二自然段)

太平洋綠龜長大後體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份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幼龜便可能成為食肉鳥的美食。

3.認知幾種食肉鳥:嘲鶇、海鷗、鰹鳥。

一、正音,讀課文,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初步瞭解題目意思。組詞;知道“道”的多種意義;初步對課題釋義。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依據學情重點指導。

我們摘錄了課文中寫太平洋綠龜、食肉鳥和人們表現的詞語,讀詞正音。(出示1)探、偵察、欲出又止、躊躇不前、魚貫而出、

(出示2)啄、企圖、頹喪、飽餐一頓、響徹雲霄

(出示3)若無其事、愚不可及、氣喘吁吁

說說需要引起自己注意或要提醒大家的字詞。

3.自由地朗讀這篇課文,想一想,人們與綠海龜、食肉鳥之間發生了什麼事?預設學法:嘗試說——看圖表選擇“關鍵詞”說——同桌練說

二、細讀“救幼龜”語段,感受自然現象的複雜性

這節課,我們就走進“救幼龜”的語段,也就是課文的第3、4兩個自然段,來看看人們當時為什麼要救。讀了課文,我發現當時對於要不要救這隻幼龜,人們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哪些人打算救?誰不打算救?

板塊一:“救,還是不救?”

?救】哪些句子寫了“我與同伴”的態度是打算救。

1.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嚮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關注點:緊張、焦急、“你得想想辦法啊!”等)

2.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

(關注點:不能見死不救、一片、呼喊等)

感受不同的表達方式:

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

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的一片呼喊:“不能見死不救!”

“不能見死不救!”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的一片呼喊。

?不救】哪些句子寫了嚮導的`態度是不救。

1.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關注點:若無其事、“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2.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

板塊二:“為什麼要救,為什麼不救?”

1.說說人們這麼做的理由,用“因為……所以……”作答。

①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

②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嚮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③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④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⑤下文中的後果

……

2.聚焦一幕,說說“我和同伴”為什麼要救那隻幼龜?而嚮導不打算救幼龜?

(“救”的關注點:企圖、拉、啄)

(“不救”的關注點:偵察、欲出又止、躊躇不前、探)

3.出示“自創一幕”:我看見一隻幼龜爬出來巢穴,一隻嘲鶇飛來啄它。他們讓嚮導去救幼龜,嚮導抱起小龜走向大海。為什麼課文中要把這一幕寫得這麼詳細?

4.讀第3、4自然段。

三、存疑進入下文學習,探討“自然之道”的內涵

出示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在課文的細節描寫中尋找答案,在下節課繼續探討

四、課堂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9課第五題。最後一小題改為:

★(4)我能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下來。

有關蠶的教案篇6

【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對於形狀和顏色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對於形色對應合成認知還不夠深,由此我利用形、色之間的對應關係來進一步發展孩子們對這兩者之間對應關係的判斷力,並利用了服裝的搭配,來讓孩子們感受數學並不是只存在於書本和教師的頭腦當中,還來源於生活。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2.培養幼兒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教具準備】

1.ppt.

2.幼兒學具:幾何泡棉。

3.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從前,有個國王最喜歡穿漂亮的衣服,愛漂亮的國王每天都要穿新衣服,還喜歡大家讚美他!有一天,來了一位新的裁縫師,他告訴國王,他能做出全世界最美的衣裳!今天,國王又穿了一件他喜歡的衣服,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穿的是什麼?

2.(教師出示情景掛圖)國王的試衣室裡擺滿了許多漂亮的衣服,你們看!

3.今天,國王身上穿的新衣是哪一套?皇冠是哪一頂?

4.衣架上,哪兩套的上衣和褲子是一樣的?分別是什麼顏色的?

二、布題。

互動:

1.今天剛穿上新衣服,愛漂亮的國王已經把接下來兩天的衣服都已經選好了。國王請小朋友們按照圖中的要求找出答案,猜猜明天他會穿什麼衣服呢?

2.咦?這個“√”是什麼?“√”在這裡表示什麼意思?

小結:原來是“√”在哪就表示需要找出什麼顏色的衣服。

4.出示ppt,請幼兒找出正確的答案。

5.教師變換“√”的位置,請幼兒繼續嘗試。

小結:小朋友們真棒,知道“√”放在哪就是要選什麼。

三、評價練習。

1.還有一些泡棉拼圖也想和你們玩呢!請小朋友們按照書上各種形狀對應的顏色找到拼圖,並用“○”把正確答案圈出來。

2.幼兒做評價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小百科:合成,由部分組成整體。

有關蠶的教案篇7

活動設計背景

中午在園吃午飯的小朋友,很多不愛吃豆腐,不愛吃蔬菜,有的把菜扔在餐桌下面,有的裝在自己書包裡。我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黃豆,認識豆製品,知道它含有豐富的營養。

2、養成吃豆製品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哪些豆製品是黃豆做的

難點:豆製品的製作過程。

活動準備

1、 各類豆子:黃豆、綠豆、紅豆、豌豆、蠶豆、白豆

2、 豆腐、豆腐皮、豆腐絲、腐竹、豆腐乳、豆腐乾、豆芽、豆漿、味精、醬油

3、 豆漿機、杯子、盤子、牙籤、

4、 多媒體(豆製品的圖片)黃豆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 教師扮演黃豆爸爸找寶寶,觀察黃豆。

(1)教師出示各類豆子:“今天豆子家族在聚會,小朋友們認識我們嗎”提起幼兒的興趣。很多小朋友認識各類豆子。匯入主題:“快來找一找,誰是我的寶寶呢?”教師戴上黃豆爸爸頭飾。

(2)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找黃豆,並和幼兒一起仔細觀察黃豆。

(3)幫助幼兒將找到的黃豆用容器裝好,展示給大家看。

(4)提問:看一看,黃豆是什麼顏色?長的什麼樣,和別的豆子有什麼不一樣?

(5)教師小結:黃豆是黃色的,圓形,比蠶豆小,比豌豆扁一些,比綠豆大一些。

2、教師演示用豆漿機制作豆漿,幼兒觀察黃豆變魔術的過程。

(1)教師將黃豆放入豆漿機,再加少量的水。

(2)猜一猜,黃豆還是原來的樣子嗎?水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觀察黃豆的變化,水最後變成了什麼顏色?磨出來的東西叫

什麼?你喝過嗎?引導幼兒體驗黃豆變成豆漿的過程。

教師小結:剛加工出來的豆漿不能喝,要加熱煮沸才能喝,黃豆不僅能加工成豆漿,還能變出許多有營養的食物。豆製品有多種營養,小朋友多吃會長得更高,更壯。

3、提供豐富的實物及多媒體圖片,幫助幼兒分辨豆製品。

(1)出示實物,問一問哪些是黃豆變出來的?

(2)你認識哪些豆製品?可以怎樣吃?

(3)開啟幼兒用書第2—3頁,看看黃豆製成的食品有哪些。

4遊戲:黃豆爸爸找寶寶 (出示圖片),讓幼兒熟悉豆豆食品。

玩法:教師戴上頭飾,扮成尋找孩子的黃豆爸爸,問:“我的寶寶在哪裡?”

幼兒齊聲答:“在這裡”黃豆爸爸對一幼兒說:“這個寶寶是我家的嗎?”(同時播放dvd圖片)一幼兒答:“是,我是豆腐”。同時舉起自己的書,用手指著豆腐給大家看。以此方法,集體與個別相結合,直到最後全部找到。黃豆爸爸說:“你們都是我的寶寶,因為,你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豆製品。”

5幼兒自己選擇食物品嚐,激發喜愛吃豆製品的慾望給幼兒介紹豆製品的營養價值。讓幼兒品嚐豆製品、喝豆漿。

延伸環節:小實驗:泡豆芽

每個幼兒用一個杯子裝一些黃豆,觀察其發芽過程。激發幼兒觀察植物生長的興趣。

結合日常生活,隨時向幼兒介紹豆製品的營養和吃法。

教學反思

此節活動組織活躍,大多數幼兒積極認識豆類食品並參加遊戲,能認識到各種食品對健康有幫助。但他們對豆製品怎麼製作的還不瞭解,有哪些豆製品是由黃豆加工而成的還不能完全掌握。如果重新上這一節課,我會先帶他們參觀鎮上豆製品加工作坊,讓他們全程體驗豆製品的製作工藝流程。讓課堂更生動和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