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推薦7篇

想要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一定要認真制定教案,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擁有一份完整優秀的教案是很有安全感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推薦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推薦7篇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區分木製品和玻璃製品。

2、通過觀察和觸控活動,能探索木頭和玻璃的不同特徵。

3、對探索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能說出周圍物體的名稱,認識玻璃和木頭。

物質準備:木製玩具及玻璃製品(木頭積木、玻璃球、玻璃瓶)木頭塊和一盆水、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木頭製品和玻璃製品1、師:寶寶們!老師今天請來了許多玩具來和我們玩遊戲呢,想知道誰來了嗎?(師搖晃盒子),寶寶們每人在盒子裡面摸一樣,然後拿出來,看看你摸到的是什麼?(幼兒說出物體的名稱)2、師:你們知道你摸到的東西是用什麼做的嗎?(如玻璃瓶是玻璃做的,積木的木頭做的等),現在我請手裡拿著玻璃玩具的寶寶把玩具舉起來揮一揮,請手裡拿木頭玩具的寶寶把玩具舉起來揮一揮。(出示木頭盒子和玻璃盒子)師:這是玻璃玩具的家,我把它放在這裡,這是木頭玩具的家,我把它放在這邊,注意了送玩具寶寶回家的時候要輕輕的放喔,不然玩具寶寶要哭的。現在我請寶寶們輕輕地把你手裡的玩具寶寶送回家吧!

二、通過觀察感知木頭和玻璃的不同特性1、師:我們知道了這邊的玩具是玻璃做的,這邊的玩具是木頭做的。寶寶們,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這個呢,看!(出示玻璃片和木頭塊)你們可以摸摸它們、捏捏它們,仔細看一看它們,然後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祕密?注意了摸的時候要輕輕的摸喔,拿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掉在地上了。(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2、教師:玻璃是透明的,木頭是不透明的,玻璃摸上去是滑溜溜的,木頭摸上去的粗糙的、硬硬的,玻璃是很容易破碎的,你們看老師這裡就有一塊不小心打破的玻璃(出示打破的玻璃)。

三、課外延伸師:在我們活動室裡有玻璃或木頭製成的東西嗎?讓我們一起找一找吧。(幼兒找一找)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3

一、活動題目

螞蟻愛吃什麼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對螞蟻的觀察和實驗,培養幼兒關愛自然和對探索科學奧祕的慾望。

2.通過動手實驗,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三、適用物件

3~4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螞蟻若干只、透明玻璃瓶、礦泉水瓶、放大鏡、昆蟲盒若干個、餅乾屑、糖、鹽、勺子若干個。

五、活動過程

探究的問題:小螞蟻最愛吃什麼?

幼兒討論。

(1)我發現螞蟻愛吃肉。

(2)我發現螞蟻愛吃蜂蜜。

(3)我還知道螞蟻愛吃餅乾屑。

試一試,做一做。

(1)將餅乾屑放入裝有螞蟻的透明玻璃瓶中。

(2)將糖放入裝有螞蟻的透明玻璃瓶中。

(3)將鹽放入裝有螞蟻的透明玻璃瓶中。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我發現螞蟻喜歡吃餅乾屑。

(2)我發現螞蟻也喜歡吃糖。

(3)我發現螞蟻不喜歡吃鹽,到處亂爬。

六、注意事項

1.實驗用的螞蟻最好是成蟻。

2.實驗用的螞蟻不能喂得太飽,需要餓上半天,實驗效果會更好。

小班科學活動――會“生鏽”的蘋果

一、活動題目

會“生鏽”的蘋果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實驗,使幼兒感知蘋果“生鏽”的現象,使幼兒學會一些防止蘋果生鏽的簡單方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意識。

三、適用物件

3~4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鹽、糖、鹼、蘋果、小勺、水杯、保鮮袋、帶蓋的容器等。

五、活動過程

看一看,蘋果切片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後會變色嗎?

幼兒挖去蘋果核心,觀察蘋果的顏色。

想一想,切開後的蘋果為什麼會變色?

幼兒回答:

(1)切開的蘋果放了一會兒,就變色了。

(2)沒給切開的蘋果蓋上蓋子。

探究的問題:怎麼使蘋果的切片不變色?

幼兒把糖、鹼、鹽變成糖水、鹼水、鹽水。

(1)把蘋果切成薄片,分別放在糖水、鹽水、鹼水裡。

(2)把蘋果切成薄片,放進保鮮袋和帶蓋子的杯子裡。

說一說觀察到的現象。

(1)我看到蘋果在鹽水裡沒有變顏色,在鹼水裡變色了。

(2)蘋果在帶蓋子的杯子裡變顏色了。

(3)蘋果在保鮮袋裡沒有變顏色。

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六、注意事項

1.蘋果的切片大小相同;糖水、鹽水、鹼水溶液的比例相等。

2.讓幼兒觀察蘋果在空氣中的變化時,挖去蘋果的果核,時間短,效果明顯。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彎彎繞繞的朋友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4

設計背景兒童

在《冬天到》的主題活動中,一節音樂遊戲《小青蛙打呼嚕》引起幼兒極大興趣:冬眠是指什麼?有哪些動物會冬眠呢?幼兒不太明白,於是我們設計了這節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小熊、烏龜、青蛙等小動物冬眠的現象。

2.教育幼兒要愛護動物

3.嘗試使用禮貌用語“請……”。

重點、難點

1、瞭解小熊、烏龜、青蛙等小動物冬眠的現象。

2、 嘗試使用禮貌用語“請……”。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小動物的家”掛圖。

3.若干冬眠的小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一、場景匯入:下雪了。

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我們是怎樣過冬的?讓我們去森林裡看看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好嗎?

幼兒在《雪絨花》優美的音畫場景中,很深切地感受到了冬季的來臨!並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提問,很自然地引出小動物的過冬方法。

二、拜訪小動物的家。

(1)小動物(小熊)家。

嘗試使用禮貌用語“x x 你好,請你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好嗎?”

觀察小熊睡覺,引出“小熊在睡覺,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兒,原來它在冬眠”。

(2)小動物(蛇)家。

運用禮貌用語“請……”

猜猜蛇為什麼不理睬我們?它在做什麼呢?引出“冬眠”。

(3)結合圖片,觀察還有誰在冬眠?為什麼這些小動物要冬眠?

小結:到了冬天,天氣變得很冷,小動物們可吃的東西變少了。它們找不到吃的,怎樣度過又冷又餓的冬天呢?它們就想出了躲在家裡睡覺,不吃也不喝,一直睡到春天再出來的好辦法!這個不吃不喝、躲起來睡覺過冬的辦法就叫——冬眠。

ppt 動畫場景帶給小朋友身臨其境的感受,自然而又簡單地將“冬眠”這個知識化解了。並貫穿社會教育:怎樣到客人家去做客、打招呼。

三、送小動物回家冬眠。

(1)根據特徵找小動物的家。

(2)樂意說說自己送哪個小動物回家了。

幼兒在為小動物找家的操作活動中,再次加深對小動物冬眠的印象!

四、延伸活動

動物過冬的另外幾種方式:儲備食物過冬、遷徙、換毛

五、情感教育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教學反思

活動前,我先向孩子及家長們瞭解一些有關小動物冬眠的知識,孩子們瞭解的不是太多,只是從一些圖書止見過,真正認識、接觸過這類具有典型特性動物的孩子只有兩三個,設計活動中,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引導幼兒認識,並講述一些小動物的故事幫助孩子理解冬眠的含義。孩子們也非常喜歡這型別的故事活動,活動中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發言也非常精彩。因為孩子已經將畫面的內容熟記於心,所以孩子在給動物們找家時,能快速找到,這就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技能和能力的形成,都要經過一個從不會到會的訓練過程。孩子們在學習了知識外,自己的語言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他們的表現真是不錯!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感知、猜想、實驗、記錄等活動,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2.嘗試用獲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對活動產生探究興趣並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課前玩過針筒。

2.教具:二個八寶粥瓶子,大記錄表一張。

3.學具: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裡面裝有餐巾紙,蓋子上開一個小口)。

每桌一盆水、毛巾、積木、海棉、石頭、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圓弧形。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孩子們,你們看過魔術嗎?

今天符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魔術的名字叫《水不見了》。

1、出示材料:二個八寶粥瓶子(一個空的和一個裝有餐巾紙)和二個針筒。

你們看!這些是什麼東西?請你看看這兩個瓶子一樣嗎?(是一樣的)

我現在要把水注入這二個瓶子,我要讓這個瓶子裡的水流出來,而這個瓶子裡的水變不見了。

你們可要看仔細哦!現在我要來變魔術咯。

二、科學發現,找出水不見了的原因。

(一)教師實驗,幼兒找出水不見的原因所在。

1、提問:奇怪,這個瓶子裡的水為什麼會不見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祕密,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把這個瓶子的蓋子開啟,你們發現了什麼?

3、用筷子夾取瓶內餐巾紙,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擰,有滴水現象。

5、小結:原來當我們把水注入空的瓶子裡,空瓶子裡的水會流動,最後通過洞口流出來;當我們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紙的瓶子裡,餐巾紙有吸水的本領,會把瓶子裡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裡的水不見了。

三、猜想、根據提供的材料,再次進行實驗,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並記錄下來。

(一)幼兒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兒猜想,個別講述,教師記錄。

符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看一看。

2、介紹材料。

3、你們覺得這些東西容易吸水嗎?為什麼?

(二)幼兒再次操作、記錄操作結果並驗證。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2、交代要求:6個小朋友一組。

每個小朋友選擇一種材料放進八寶粥瓶子裡變魔術,變魔術之前先要把蓋子開啟,把材料放進去,然後把蓋子蓋好。記住:注水時要請針筒幫忙,千萬不能讓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組嘗試,教師巡迴指導。

4、交流討論:你是用什麼材料變的魔術,它容易吸水嗎?

5、小結:原來符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材料裡只有海綿跟毛巾可以吸水。

四、經驗遷移:請幼兒說說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麼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紙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臉等等。

五、結束。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後請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以變魔術的形式匯入活動,這樣不僅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而且也吸引了聽課老師的興趣。明明看到一針桶水射進八寶粥的瓶子裡,在想把水倒出來時,水卻倒不回來了,水到哪裡去了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再請孩子開啟瓶蓋找出瓶子裡藏著的祕密,原來瓶子裡藏的是餐巾紙,水就是被餐巾紙吸掉的。發現原因後,我趁熱打鐵,引導幼兒將剛剛獲得的經驗擴散到生活中,為幼兒提供了生活中常見的、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讓幼兒繼續在變魔術的情景中去探索、發現。當然活動中還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匯入部分需不需要進行二次實驗進行對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後就是是否需要結合生活中吸水的東西展開講述。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6

活動準備

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碰鈴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樂音和噪音的錄音。

重點難點

知道物體通過振動產生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動目標

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能夠對探索周圍世界感興趣。

瞭解噪音的危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一)、聽聲音,通過遊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幾樣東西,這幾樣東西能產生聲音,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猜猜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師在遮布後面,先後敲鼓、搖鈴鐺、拍打響板請幼兒辨別是什麼聲音。)

(二)、瞭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振動時就會發出聲音,並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1. 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讓樂器發出聲音。

2.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操作後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麼,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通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選擇不同的樂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並說出和剛才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物體發生碰撞振動就會發出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利用實驗遊戲,幫助幼兒瞭解物體振動就能產生聲音,停止振動,聲音也就沒有了。

1.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咿?花生米不跳呢?怎麼回事呢?你知道為什麼嗎?哦,我忘了,花生米說要大鼓給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樣讓大鼓唱歌呢?”(幼兒回答擊打大鼓)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麼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振動而發出鼓聲)。

2.先請兩、三名幼兒把一隻手放在鼓面上,師用力敲擊鼓面,說說有什麼感覺?(鼓面在動)_ 兒童網

3.玩遊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讓樂器發出聲音,然後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的)。

二、製造聲音

(一)、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麼物體也能能發出聲音呢?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說說會發出聲音的物品,並說出通過什麼方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二)、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麼地方能發聲音?你怎樣叫它發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例如:我的小手會發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三、分辨聲音

(一)、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麼聲音?(歌曲的聲音,打擊樂的聲音)。第二段是什麼聲音?(也是打擊樂的聲音,很吵)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幼兒:第一段聲音好聽,第二段的聲音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聽的聲音有什麼感覺?(幼兒:很不舒服,耳朵難受你)

(二)、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你們喜歡哪種聲音?為什麼?那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避免噪音呢?(輕聲說話,輕輕走路,輕輕拿放物品)

四、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物體都是通過震動和碰撞發出聲音的,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聽多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平時要輕輕的說話,輕輕走路,拿放物體輕拿輕放等,在家裡也要這樣,不要把電視、音響開得太響,養成良好的習慣。等下我們把這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告訴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請幼兒輕輕走出教室。

五、活動延伸

戶外遊戲《我學小貓悄悄走》。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探索將長條形紙製作成麥比烏斯圈,並等分不同的次數後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發現,對科學現象感興趣。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人手三張長條形的蠟光紙,剪刀一把,固體膠,每組若干個麥比烏斯圈供幼兒觀察。

2.視訊、過山車錄影一段、圖片立交橋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集體製作圓圈,發現圓圈等分後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

1.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請你想想紙條怎樣變成一個圈?猜猜從中間剪開它會變成什麼?

2.集體制作紙圈,再將紙圈沿中線剪開。

(二)探索麥比烏斯圈。

1、觀察麥比烏斯圈是怎樣製作成的,猜測沿中線剪開會是怎樣的。老師記錄。

2、幼兒嘗試製作麥比烏斯圈。

3、觀察二等分麥比烏斯圈後的變化,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老師記錄操作結果:一個象八字的大圈。

4、猜測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的結果,並嘗試探索發現圈的變化,激發對麥比烏斯圈現象的興趣。

5、觀察和交流探索結果並作記錄。一個大圈連著一個小圈。

(三)拓展並瞭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

播放過山車的視訊和城市立交橋的圖片,感受麥比烏斯圈帶給人類的方便和快樂。

活動延伸:

展示畫有三條等分線和四條等分線的麥比烏斯圈,引發幼兒再次探索的慾望,發現等分不同次數後麥比烏斯圈變化,感受圈的神奇。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