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一年級教師反思借鑑5篇

  一年級教師反思借鑑5篇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僅要有知識方面的資訊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國小,他們應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相關的一年級教師反思借鑑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一年級教師反思借鑑5篇

一年級教師反思借鑑一

今年我首次應對的就是教學一年級的新生。教學經驗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可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氣、重拾起對教學的熱情向前進,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下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1、不侷限於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齊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齊準備好,我說:“第一排”。那麼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遊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

2、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6的組成”時,學生不僅僅能總結出5種組成方法,還會把5種方法併成3種。又如,在教學完0~10這11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11個數。能夠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彙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本事,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3、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經過對房間裡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能夠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裡有各自不一樣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並能說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後。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與困惑

1、雖然我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並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麼好,學生一聲高於一聲,做什麼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上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溫柔可親的教學態度。但效果都不持久,在本學期,我也許應當運用“嚴”和“鬆”並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鬆”是我作為新教師要在今後幾年裡好好探索和把握的。

2、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期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

3、一年級學生起點不一樣是令教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異常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我理解和明白,可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說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一樣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總之,上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提議。期望本學期我會有所提高。

一年級教師反思借鑑二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僅要有知識方面的資訊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國小,他們應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我對事物的認識,從而到達教學的目的。

(一)經過教學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學以致用。教學《元、角、分》,我就結合實際讓他們去發表他們的意見,在解決自身的數學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時的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掌握知識",而是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教學意義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後、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提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十分樂意展現自我的。

(二)思維的訓練應從一年級開始。

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並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於它的封面設計得多麼美麗,也不在於設計得多麼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麼情景和以往的教材"5能夠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進取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後》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一樣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此刻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必須都很好,可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鍊。

(三)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加強心算、允許估算,計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的學生髮現了5+8其實用8+5來想更好,把5拿來分成2和3;有的學生認為剛學了9+5=用它來推算出結果更簡單;更有學生掰起手指頭一手比8,一手比5,重疊的是3,那就是13。在我們看來有的似乎不能夠理解,但在學生的應用中它們卻很自如,原因源於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多樣化的知識由此產生。

總之,一年級的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體驗少,理解本事也需要一點一點地培養,所以,我還會在教學中要不斷摸索,不僅僅提高教學效率,更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本事。

一年級教師反思借鑑三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兩個班數學科任。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所以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慾。根據學生的情景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鑽研教材,備好課。

要教好書,首先要了解教材。瞭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明白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每節資料,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此外,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質量,他們的興趣、方法、習慣,預測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困難,並結合教材,認真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做到有備而上,不打不備之戰,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雖然一年級教學資料少、淺,但要組織好一節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由於學生中大部分都讀過學前班,本學期學習的資料對於他們來說是舊知識,所以課堂上如何把“舊知識”變為“新知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據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堅持相對穩定性。教學時採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我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到達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遊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數的組成時,以“對口令”、“拍掌”、“出手指”等遊戲進行練習,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遊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僅感興趣,並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於學。

三、及時作好教後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本事,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教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景,我對每節課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我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忙他們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年級教師反思借鑑四

大家都明白,一年級的小朋友喜歡玩,喜歡遊戲。所以在教學中如能多創設遊戲情境,讓小朋友在玩中學,在學中悟的話,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我上完《玩具》一課的體會。

《玩具》一課除了讓學生能正確數出5以內物體的個數,學習用操作、畫圖等方法,表示出5以內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1-5各數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明白1-5這5個數字的順序,能用1-5來表示事物的順序。對於第一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相信大家都會關注得比較多,基本上能達成。可對於比較隱蔽的第二個目標,相信很多教師會關注得比較少。回想起兩年前教一年級的這一課時,我對第二個目標關注得也不夠,處理方法相對單一。只是根據書本第8面的第四題讓學生數一數、填一填,從而明白1-5也能夠用來表示事物的順序。經過作業反饋發現十分糟糕,“第2個”和“2個”孩子基本上都分不清,要塗第2個,大部分孩子都塗了前2個。

        由於有了這樣的經驗教訓,今日重上《玩具》這一課時,除了完成P8、4外,我還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請5個小朋友上講臺按教師的指令來玩遊戲,其他小朋友當評委,看哪一個小朋友表現得最好。1.5個小朋友按順序報數。2.第5個出列。3.5個小朋友出列。在遊戲中,剛開始並不是很順利,有小朋友不懂第5個和5個區別,要第5個出列,也有其他小朋友出列了。可是在其他小朋友的幫忙下最終能得以完成。第一輪遊戲過後,很多小朋友的進取性很高,很想上臺來,於是遊戲又進行了兩輪,在接下來的

兩輪遊戲中就明顯地能夠感覺到孩子們提高了,大多能理解“第幾個”和“幾個”也就是基數和序數的區別了。所以午時在完成練習冊的作業“劃一劃”時,就較少出現劃“第3個”變成劃“3個”了。

所以,在教學中,必須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多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多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年級教師反思借鑑五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頭,我談談自我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簡便學習。例如:教《跳繩》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8個同學上臺,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後引導學生討論8由幾和幾組成,並列出相應的算式。師還能夠問:玩具車和冰淇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放學後,你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僅讓學生很快掌握8的組成,還能夠進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猜數遊戲》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我,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能夠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能夠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