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11=2教案最新7篇

差異性和藝術性是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有的特點,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情況,制定出合適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11=2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11=2教案最新7篇

11=2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經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明白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明白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明白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明白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裡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裡面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開啟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開啟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裡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樣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為什麼蛋有大有小?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11=2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的主旨;

3.品味本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一.課前播放《讓愛住我家》(視訊)

二.匯入示標

師:這是一個多麼幸福的家庭啊!爸爸、媽媽和兩個可愛的孩子,他們用歌聲向我們詮釋著什麼是幸福。幸福是寬容、幸福是珍惜、幸福是付出。今天,老師還要向大家介紹另一個幸福的家庭,在他們的身上又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優美的散文《散步》(板書課題)。首先請看我們這一節的學習目標(投影):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的主旨;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師:怎樣才能高效地達到這個目標呢?我們將採用自學競賽的方式,比哪些同學積極、踴躍,有信心嗎?

生:有!

師:聲音非常響亮,看來信心十足啊。那接下來我們就進行第一輪競賽,請看(投影):

三.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

文中人物在散步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分歧?最後是怎樣解決的?

1.師: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來讀課文。老師想請幾位同學起來輪流朗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吐字清晰,儘量讀出感情。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發現有讀錯的地方,立即舉手幫助糾正。

2.點名生輪流朗讀課文,師適當點評。

3.師:剛才幾位同學讀得都不錯,尤其xx同學,其他同學也要向他學習。現在能夠回答這道題目的同學請舉手。

交流: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解決:決定權在“我”,我決定順從母親走小路(可見我對母

親的尊重和關愛)

母親因為愛孫子,建議走小路(可見母親對孫子的愛,

一個“吧”字透露出商量的口吻,說明母親心中有兒子、

兒媳,一家人相互體諒,生活和睦)

最終我決定走小路

四.二讀課文,品味語言

1.師:本文是一篇蘊含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的旅行。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感悟體驗。

請看(投影):

精品細讀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動你的心?請畫出來,試著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其妙處。

5分鐘後,比誰回答得出色!

2.生自學,師巡視

3.師生交流:

(1)3、4兩節的景物描寫:

第3節:

連用兩個“太遲了”:對春天來得太遲的悵恨,對母親的擔憂、焦慮。

“總算”:欣喜之情。

“熬”:老母親面對漫長的酷冬,在身體和精神方面所受的磨難之巨。

(這一節可以看出“我”對母親的孝順和關愛)

第4節:

這是一幅南方初春野景圖,第一句“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透露出欣喜之情;“這一切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說明“我”希望母親向萬物一樣充滿活力,健康長壽。

注意: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體驗作者情感的變化。

(2)“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在嚴重歷史關頭,民族領袖的決策和取向影響著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的發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腦,決策不好,就會影響家庭的和諧,所以“我”有了一種責任感。

注意:引導學生從語調、語速、語氣以及朗讀的輕重音方面去反覆朗讀這句話。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慢慢的”說明速度慢,“穩穩地”說明腳步沉重而有分寸,“仔細”說明走路留神。母親代表過去,兒子代表未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確實就是全部,因此,這體現了“我”和妻子的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師總結:同學們,在一個家庭中,老人代表過去,孩子代表將來,那麼處於中年的“我”和妻子就是現在,我們擔負著承前啟後的重任。其實我們的社會也正是由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組成的,“我”和妻子這樣的中年人是聯絡過去和未來的紐帶,責任重大,所以說我們背上背起的就是整個世界。

(4)“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對稱的句子:以優美整齊的形式,強化了親情,且富有趣味。

(可引導生以同樣的方式,課後再去找找其他對稱的句子)

4.教師總結:同學們,散步,這是一件多麼常見的小事啊,可是作者卻抓住了這瞬間的美,像我們展示了家庭的和睦,親情的和美,使我們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進行了一次愉悅的旅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生:尊老愛幼)(生:以小見大)

五.親情交流

1.師:同學們,其實感人的生活細節存在於每一個幸福的家庭中,洪戰輝帶著妹妹上大學;一對年輕的夫婦在纜車墜地時,用生命托起自己的孩子;就是在20xx年的那場暴風雪中,一位同學的爺爺為了救掉入枯井的孫子,永遠的離開了……

想必你們的身邊也有這樣感人的瞬間吧,你願意說出來和我們大家分享嗎?請看(投影):

親情交流

父母的關愛,長輩的呵護,往往體現在入本文的平凡小事中,細細回顧你曾經歷的一幕幕往事,你能將它講出來,和我們一起來感悟親情嗎?

4.播放《母親》(聲音不宜大)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

5.生自由準備(師可點撥:只要是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的故事都行。)

6.師生交流:

教師注意言語調動課堂氣氛,激起學生的感激之情。

如:是啊,不論我們離家多麼遙遠,遠方都有一雙眼睛在看著我們,那是親人的期盼!不論我們遇到什麼挫折,遠方都有一顆心在陪伴著我們,那是親人的祝福!

7.總結:我們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播放“廣告”

師:是啊,將愛傳遞下去,我們的家庭才會和諧,將愛傳遞下去,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才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

願同學們把這種我們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

真誠行動

回家為自己的親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師:同學們能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這項作業嗎?

生:能!

師:好的,這節課就上到這裡,感謝同學們的積極配合,下課!

11=2教案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本班幼兒的現有水平和學習需要,我選擇了兒歌《小熊過橋》。此兒歌篇幅短小,通過小熊過橋前後的心情變化塑造了一隻勇敢小熊的形象,內容有趣,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可以理解。而且兒歌詞彙生動,如“走不穩、站不牢、心亂跳”,通過學習可以豐富幼兒的詞彙量。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特別是幫助幼兒理解小熊過橋前後的心情變化,讓幼兒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引導幼兒根據小熊過橋的心情變化較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基於上述的解讀,本次活動的設想是先以提問走獨木橋的經歷匯入活動,喚起幼兒原有過橋的經驗;接著再借助flash中形象生動的畫面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最後通過聽教師朗誦、看教育掛圖、表演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習兒歌,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幼兒認真傾聽、大膽表達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1、 喜歡參加兒歌活動,感受兒歌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2、 能夠背誦兒歌的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兒歌內容,體會小熊過橋的情感變化,豐富詞彙:走不穩、站不牢、心亂跳,並能根據小熊過橋的不同心情較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2、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知道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有勇敢的精神

活動準備

① 教具:事先消過音的“小熊過橋”的flash、有關故事內容的教育掛圖

② ②學具:獨木橋、用皺紋紙做成的小河、小熊和鯉魚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以提問走獨木橋的經歷引入活動,喚起幼兒原有過橋的經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前天,我們在飯後散步的時候走過了鐵索橋,小朋友站在橋上有什麼感覺啊?

(二)通過觀看flash,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啟發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師:今天有隻小熊也想過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發生了什麼事?

1、發生了什麼事,小熊過橋遇到了什麼困難?

2、小熊為什麼不敢過橋啊?小熊站在橋上有什麼感覺,它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立不穩、站不牢、心亂跳)

3、誰來幫助它了?鯉魚是怎麼幫助小熊的?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鯉魚會對小熊說什麼?跟旁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4、最後怎麼樣?小熊過橋了嗎?它的心情怎麼樣?

(三)多形式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學習較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1、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幼兒初步感知兒歌內容

2、教師結合掛圖再次有表情地朗誦兒歌,讓幼兒體會小熊過橋的心情變化,鼓勵幼兒爭做

勇敢的孩子

3、師幼結合掛圖共同朗誦兒歌

4、教師創設情境,幼兒帶上頭飾分角色表演兒歌

(四)以“小熊過橋、回班慶祝”的形式結束活動

師:小熊過橋心情很高興,它真是個勇敢的孩子。我們回班慶祝一下吧。

(五)活動延伸:

1、將掛圖投放到語言區,供幼兒進一步學習、朗誦

2、將頭飾、“小河”、“獨木橋”投放到表演區,鼓勵幼兒用誇張的動作、表情表演兒歌

附兒歌:

小熊過橋

小竹橋,搖搖搖,有隻小熊來過橋。走不穩,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

“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河裡鯉魚跳出水,對著小熊大聲叫:

“小熊小熊不要怕,眼睛向著前邊瞧!一二三,向前跑!”小熊過橋回頭笑,

鯉魚樂得尾巴搖。

11=2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2113舞蹈,激發5261小朋友對跳舞的興趣,通過簡單的舞蹈,4102鍛鍊小朋友的身體協調能力。

1653 2、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初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活動準備:

視訊資料、綵球

活動過程:

1、做自我介紹:小朋友們你們認識我嗎?認識今天我來和你們一起玩好嗎?

2、播放表演舞蹈的影碟,引導幼兒欣賞表演者的舞姿和服飾。欣賞音樂熟悉歌曲,會念歌曲中的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加油!嘿嘿嘿!嘿嘿嘿!加油加油小寶貝!嘿嘿嘿!嘿嘿嘿!加油小寶貝揮一揮小手拍拍拍抖一抖綵球嗨嗨嗨你是最棒的小寶貝我們要為你加加油加油加油加加油!加油加油加加油!嘿嘿嘿!嘿嘿嘿!加油加油小寶貝!嘿嘿嘿!嘿嘿嘿!加油小寶貝!揮一揮小手拍拍拍抖一抖綵球嗨嗨嗨你是最棒的小寶貝我們要為你加加油嘿嘿嘿!嘿嘿嘿!加油小寶貝!嘿嘿嘿!嘿嘿嘿!加油小寶貝!

3、和小朋友一起跟著視訊裡的老師小朋友模仿學習,讓小朋友自由發揮。

4 、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發小紅花。

5、教師帶領孩子們做動作。

(1)請小女孩表演給小男孩看。

(2)請小男孩表演給小女孩看。

6、幼兒集體表演。

小結:小朋友們你們跳的太棒了,你們今天玩的開心嗎?那請小朋友放學後你把學到的舞蹈表演給你的爸爸媽媽看吧。再見奧!

11=2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音樂的遊戲情節,熟悉樂曲旋律,知道a段音樂跳躍,b段音樂沉重的特點。

2.能根據音樂旋律的特點,用鈴鼓不同的演奏方式為樂曲伴奏。

3.願意參加演奏活動,在於同伴一起演奏中,體驗共同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能根據音樂旋律的特點,用鈴鼓不同的演奏方式為樂曲伴奏。

活動準備:

1.大鼓一個,鈴鼓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準備:

1.故事匯入

春天來了,樹林裡綠草如茵,小兔子看到這麼多青草可開心啦,一邊吃著草,一邊開心地跳起了舞。咚咚咚,這是什麼聲音?小兔子被嚇得躲起來了。原來是大灰狼來了,他左看看右看看什麼也沒發現,於是就走了。看到大灰狼走了,小白兔又出來了,它們在草地上開心地吃草、跳舞,玩得可開心啦!

2.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和aba的特點

師:剛才你們聽到,哪裡是小兔子在玩,哪裡是大灰狼出來了?為什麼?

(引導幼兒感受a段音樂跳躍,b段音樂沉重的特點,總結aba的樂曲結構特點)

3.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師:我們用動作來給音樂伴奏,小兔子來了,你想用什麼動作?(拍手、搖手腕)大灰狼來了,你用什麼動作呀?(拍腿)

4.用動作為音樂伴奏,老師用語言提示(跳、跳,跳一跳;吃吃草,跳跳舞)

5.根據小兔和狼的不同形象,選擇合適的樂器為音樂伴奏

小兔子用什麼樂器演奏,大灰狼用什麼樂器演奏呢?

拍手——鈴鼓拍奏

搖手腕——鈴鼓搖奏

拍腿——大鼓

6.結束遊戲

今天我們小兔子們一起玩了遊戲,大家開心嗎?那我們快把這個好玩的遊戲帶回去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11=2教案篇6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領土臺灣,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的簡況。掌握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定臺灣府,雅克薩之戰和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等史實。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奠定基礎。

通過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有關臺灣、黑龍江流域方面的知識進行回憶、梳理,培養學生縱向歸納、綜合歷史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習本課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政府抗擊沙俄侵略鬥爭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這些鬥爭都是維護我國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正義鬥爭;中華民族各族人民有著堅決反抗外敵侵略的光榮傳統;鄭成功是我國曆的民族英雄。從而激發學生繼承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傳統,培養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民族利益英勇鬥爭的精神。

【教材分析】

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本課的重點。

雅克薩之戰和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是本課的又一重點。雅克薩之戰是在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進行瘋狂的領土擴張的形勢下,中國軍民為維護領土主權而進行的一場正義的自衛戰爭。戰爭的勝利,粉碎了沙俄妄圖繼續鯨吞我國領土的陰謀,迫使其通過談判的方式,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同中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中俄《尼布楚條約》既是本課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第一,學生對中俄東段邊界的具體界線難於掌握。第二,對中國讓步(圖中所示讓出尼布楚)與平等協商的關係難於理解。

【教學過程】

匯入:聯絡學過的知識,想一想,為什麼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國時期,孫權就曾派將軍衛溫等率萬人多名官兵,乘船到達夷洲(今臺灣)。

元朝政府設立澎湖巡檢司,加強了對琉球(今臺灣)的管轄。

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朝設立臺灣府管理臺灣。

一、鄭成功收復臺灣

1、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臺灣(1624年)

2、鄭成功收復臺灣(1662年)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入臺灣,後來逐漸佔領了整個臺灣島。1661年,鄭成功率艦隊抵臺,在當地人民支援下,打敗了荷蘭殖民者。第二年初,荷蘭殖民者簽字投降,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鬥爭,在我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具有突出的地位。

3、清朝設定臺灣府(1684年)

二、雅克薩之戰

1、沙俄侵佔雅克薩和尼布楚

2、雅克薩之戰

3、中俄《尼布楚條約》(1689年)

(1)《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籤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

(2)意義: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平等基礎上談判,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薩的軍隊撤回本國,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帶原屬中國的地方讓給俄國。在準備談判過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國的代表堅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內的被沙俄侵佔的全部中國領土,說:“尼布潮(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屬之地,不可少棄之於鄂羅斯。”(《清聖祖實錄》)由於當時出現了蒙古噶爾丹的嚴重威脅,康熙帝希望與沙俄迅速締結和約,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讓給俄國。清軍在雅克薩之戰中取得勝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兩國邊界問題。這並不等於說《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用武力強加給俄國的不平等條約。因為第一,它是雙方通過平等談判,中國作了讓步才簽訂的;第二,當時在沙俄佔領的尼布楚城下談判,根本不存在中國武力的威脅;第三,條約的內容基本上反映了兩國政府的主張,並符合雙方的利益。

分析:雅克薩之戰是在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進行瘋狂的領土擴張的形勢下,中國軍民為維護領土主權而進行的一場正義的自衛戰爭。戰爭的勝利,粉碎了沙俄妄圖繼續鯨吞我國領土的陰謀,迫使其通過談判的方式,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同中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三、課堂小結(略)

四:作業:課後作業

11=2教案篇7

教學目標: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 等詞語。

教學重點: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教學難點: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用具: 生字卡

教學過程: 蜜蜂精品教案教學設計不錯

一、回憶舊知,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麼故事嗎?

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林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藉助後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藉助課後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 .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4.呼應導語。

現在你知道法布林做了一個什麼有趣的實驗了嗎?

三、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麼記住這些生字,並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麼寫。

教學後記:通過生字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認識課文的內容。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