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統計大班教案7篇

只有提前制定好合理的教案,我們的教學任務才能順利完成,憑藉計劃好教案,能夠更好地依照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進行規律改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統計大班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統計大班教案7篇

統計大班教案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瞭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徵:橫座標是統計的物品種類、縱座標是統計的物品數量。

2、能根據前後統計圖的對比,明白條形統計圖一眼就能看出數量的多少,並能獨立製作完成條形統計圖。

3、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齒輪積木8個、雪花積木5個、子彈積木7個、圓圈3個、聰明棒6個。

2、條形統計圖範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空白條形統計圖。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在你們身後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積木啊?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積木?他們有多少個呢?

小結:哦,像這種先把要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後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2、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統計。

(1)幼兒按要求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物品的數量。

師:在統計的時候呢,一桌5個小朋友,擔會請小朋友自己去選擇,統計一下你們桌上的東西並把統計結果記錄在桌上的統計圖上。在統計的時候可要細心一點,別統計錯了。

(2)交流統計結果,鞏固、複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老師把他的統計結果記錄在大的統計表裡)

小結:從這張圖上你們能看出統計了哪些東西?他有多少嗎?(一起看圖說一說)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裡也有一張統計圖,你能看懂這張圖嗎?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他表示什麼意思?有什麼用?(重點引導孩子從橫縱座標上看出物品的數量)

(2)比較前後兩張統計圖。

師:這張統計圖和剛才我們畫的統計圖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要用條形來製作統計表呢?(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種物品數量多,哪種數量少)小結:小朋友們的眼睛真厲害。那像這種有橫座標、縱座標,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圖,我們就叫他條形統計圖。在條形統計圖上,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數量的多少。

4、操作體驗,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製作方法。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嗎?老師幫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張空白的條形統計圖,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在這張條形統計圖上該怎麼記錄呢?在記錄統計物品的數量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記錄呢?(要看縱座標上的數字)

(2)幼兒根據原來統計圖上的資料,動手製作條形統計圖。

師:請小朋友拿出剛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上的統計結果,把他們製作成一張條形統計圖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後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麼?你能從你的統計圖上一下子就看出來什麼積木最多?什麼積木最少嗎?誰也想來說一說?

5、活動延伸。

欣賞生活中的條形統計圖。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條形統計圖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麼?有多少?你怎麼看出來的?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麼東西最多?什麼最少嗎?

結束: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麼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為這個優點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下課後,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統計大班教案篇2

教學意圖:

幼兒上肢力量較小,不會用力或出手力度不對。針對這個情況,為了幼兒的健康目標,設計了本次體育活動《玩溜溜布》。以此提高幼兒上肢力量和身體協調性。

教學目標:

1.發展上肢力量和身體協調性。

2.培養勇敢頑強品質、集體觀念和團隊協作。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在遊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5.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教學準備:

不同寬度顏色溜溜布4條。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引發活動的興趣。

2. 玩遊戲《跟我一起做》,沒達到集體活動效果。

教師領操,語言提示:動作活潑、有力。

二、基本部分

引出遊戲材料——溜溜布,引起幼兒興趣。

1. 大風小風。

玩法:

(1)激發活動興趣。讓所有幼兒拉著溜溜布兩邊,想象像什麼,可怎麼和它做遊戲?

(2)上下起伏蹲起、跳躍等動作遊戲。如:大波浪、小波浪;小風、大風等,聽口令學習集體協調活動。

教法:語言提示,參與遊戲。

次數:遊戲三次。

2、海底隧道。

玩法:利用溜溜佈設置情景,讓一組幼兒做柱子撐起一條海底隧道,進行海底探險遊戲,練習繞障礙物跑。

教法:語言提示,參與遊戲。

次數:兩次後交換另一組。

3.飛渡“鐵”索橋

玩法:利用上肢力量拖動溜溜布使身體向前滑行。

教法:語言提示,指導動作方法,幫助力量小的幼兒協呼叫力。

時間:4分鐘

4.撈魚。

玩法:用溜溜布拉成一張漁網,幼兒做小魚,當網上面的魚時,小魚要嘗試從漁網下鑽過,當網下面的魚時,小魚要嘗試從漁網上跳過,知道躲避危險,提高動作的靈敏性。

教法:注意安全,規定活動範圍,參與遊戲。

三、結束部分

統計大班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敢於嘗試和探索,願意與同伴分工合作。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初步瞭解製作柱式統計圖的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柱式統計圖的特點

難點:學習製作柱式統計圖

活動準備

集體準備:柱式統計圖3張、玩具若干

自行準備:幼兒用書、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開一家小小超市,請你們當超市統計員。來統計超市物品的數量。首先來統計玩具的數量,看看有些什麼玩具?誰多誰少呢?

二)自由探索,嘗試統計

1、出示空白統計表,鼓勵幼兒想辦法來統計玩具的數量。

——師:這是一張統計圖,可以幫助我們來統計玩具的數量。你們能想想用什麼辦法來表示玩具的數量呢?不能用數字寶寶哦,因為它們都回家休息了。

2、教師逐一用幼兒想的辦法來統計數量。

3、交流統計結果

——師:你們覺得這些統計方法好不好?為什麼不好?

它能不能讓我們一眼就看出誰多誰少?

三)觀察討論,認識柱式統計圖

1、引導幼兒感知柱式統計圖的統計方法

——師:老師有一個辦法就是塗格子來統計數量。請你們來看一看

2、比較幾種統計方法,瞭解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師:塗格子的方法來統計數量好不好?為什麼好?

3、教師小結:這種記錄表叫做柱式統計圖,用它來統計數量不僅速度快,而且大家容易看清,並能一下子比出多少,十分方便。

四)操作體驗,學習製作柱式統計圖

1、請幼兒翻到《我的數學》第8、9頁並完成。

統計大班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過程,體驗同伴互助的快樂。

2、初步認識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學會用統計的方法認識事物(事件)。

4、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重點:

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資料。

活動難點:

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和感受統計的過程,體驗從實物分類整理到表格統計的過程。

活動準備:

動物面具四個、水果圖片四個、統計表、方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瞭解統計

1、教師:昨天,老師收到了森林國王的一封信,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參加他們的化妝舞會,你們想不想去呀?不過我想看看男孩子多還是女孩子多。你們有什麼辦法能一眼就看出來嗎?請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幼兒自由討論,交流方法,推出一種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統計圖,初步瞭解統計圖)

3、小結:原來這個統計圖可以又快有準確的看出男孩多還是女孩多。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教師:在舞會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四種面具(教師出示四種動物面具,分別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們喜歡哪一種?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

3、小朋友們喜歡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師不知道每種面具要做準備多少個,怎麼辦呀?

4、請幼兒在喜歡的面具下面貼方片,再數一數,就可以知道每種面具各有多少個了。

5、師生共同整理,教師畫出統計表。

三、操作練習,鞏固遊戲

1、教師:舞會上還得準備點水果,那我們帶上一些吧!老師準備了四種水果,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師統計需要各種水果的數量(教師出示四種水果:蘋果、桔子、梨和西瓜)。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水果,找出小組最喜歡的水果。

3、整理並完成統計表,找出大家最喜歡的水果。

小結:小朋友們,我們在舞會的準備中學習了一個很重要的數學知識——統計(板書課題),填寫的表格就叫統計表,我們通過統計知道了小朋友喜歡什麼面具,喜歡吃什麼水果,統計的用處可真大呀。

統計大班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

數學書第36—37頁例1及相關內容。

二、教材簡析:

內容的選擇貼近學生生活,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單元選取的素材都是學生熟悉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例。例如:例1是統計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做一做”是統計學生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練習中安排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等。這些內容都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設計理念:

本課時教學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引出新知。先引導學生討論統計的方法,意識到男女生的最喜歡的活動會不同,應分開呈現。讓學生自主根據已有經驗收集、記錄、整理及分析資料。將重點放在尋找“共同點”、製造認知衝突,思考怎樣將兩個表合成一個表,自主探索,經歷過程。突破錶頭的構成這一難點時,讓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帶著同學們“指一指”、“圈一圈”、“說一說”,從表格內容、三欄構成、填寫文字這三點重點突破。學生經歷本節課的學習後瞭解複式統計表的構成,能正確填寫表格,並能對錶中資料進行合理分析。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學習了“資料收集整理”,學生對收集資料、記錄資料的方法已經有初步的體驗,會將資料整理後填入單式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做簡單的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積累了一定經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教學複式統計表,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的方法和意義。尤其是藉助複式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資料收集與整理的必要性以及資料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資料中蘊含的豐富資訊及其應用的價值。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複式統計表的格式,進一步體會統計表的意義,能正確的填寫表格,並對錶中資料進行合理分析。

過程與方法:經歷統計的全過程,通過小組合作,體會複式統計表的產生及其優越性,增強統計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六、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複式統計表,經歷把兩張單式統計表合成一張複式統計表的過程,更加深刻理解複式統計表的結構和特點,掌握資料的填寫及分析。

難點:理解表頭的意義及構成。

七、教學準備:

兩張空白單式統計表、教學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2—3分鐘)

出示情景圖,請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師:課餘時間你最喜歡什麼活動?(每人限說一種)

生1:課餘時間我最喜歡的活動是畫畫。

生2:課餘時間我最喜歡的活動是跳繩。

師:哇,大家的課餘活動真豐富!老師在課前收集了6個同學們課餘時間比較喜歡的活動,快來一起認一認吧!

出示例1情景圖。

生:看書、看電視、踢足球、打遊戲、畫畫、跳繩。

師:這6項中你最喜歡哪一項?和同桌說一說。

生生之間相互交流。

師:我們班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是哪一項呢?

學生猜測,意見不一。

師:那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呢?

生:我們可以調查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師:那我們通過調查來統計人數,再把人數整理到統計表裡。

引出主題——用統計解決問題,板書課題:統計表。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提問“課餘時間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猜一猜男、女生喜歡的活動一樣嗎?”引出本節課內容——統計表,讓學生能夠意識到男女生特點不同,喜歡的活動也會不同,應該分開調查統計。)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15—20分鐘)

1、複習與統計

(1)確定統計表中的內容

師:想一想,統計表裡應該都寫些什麼呢?

生:應該有這6項活動。

師:對,這是活動專案,還要統計人數。老師按你們的要求準備了一張表,快看看,是你們想要的嗎?

出示統計表。

師:(手指6個專案)實際上這6個專案的順序是可以調整調換的。

(2)選擇適當的方式收集資料

師: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調查統計呢?每位同學只能選一項活動。

生1:全班一同舉手表決。

生2:可以採用投票的方式來調查。

生3:還可以起立。

師:今天我們就採用起立這種簡捷、快速的方式,分別對男、女生進行調查。

(3)完成資料收集與整理

師:先來統計男生最喜歡的活動,請一個女助手來幫忙統計。男生先考慮10秒,想好了就點點頭。

學生思考,點頭示意。

師: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就開始吧。

女生組織統計,完成表格。(男生最喜歡的活動)

師:統計完後,還應該把人數加一加。

(如果出現數據錯誤,從小資料查起較快速。)

男生組織統計,完成表格。(請一名男生小幫手統計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4)分析資料

師:觀察這兩張統計表,你們的猜測得到驗證了嗎?

師:從這兩張表統計的資料中,你還獲得了那些資訊?

學生根據表中資料進行個性化分析。

2、比較與體驗

(1)發現共同點

師:仔細觀察這兩張表,有什麼共同點?(必要時老師用手指一指給出提示)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兩張統計表的統計專案是相同的,但統計的物件不同,資料也不同。

(2)製造衝突

出示兩張統計表並排放置,提出一些需要對比資料的問題,讓學生思考。

師:女生喜歡看書的人數和男生相比,是多還是少?

學生回答。

師:男生喜歡踢球的人數比女生多多少?

學生回答。

師:你們覺得統計表這樣放置比較起來方便嗎?(最好讓學生提出這一想法)

生:兩張統計表這樣放置,資料比較起來有點麻煩,要是能放在一張表上就好了。

師:像這樣調查內容相同的兩張統計表可以合成一個表,那怎麼樣把兩張表合成一張表呢?獨立思考一分鐘,然後和小組成員說一說你的想法。

學生獨立思考一分鐘,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合成”統計表

師:哪位同學願意和大家說說你的想法?

生1:將女生的表格第一行隱藏到男生的表格下面,並對齊,相同的專案只用寫一次,將“人數”改為男生和女生。

生2;表的名稱應改為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師:合好了嗎?還有需要調整的嗎?(用手指一指表頭)

生:左上角的格子應該分三欄。

師:這個格子叫“表頭”,你從哪裡知道的?

學生到講臺上來,並用手分別指出專案、人數、性別。

師:一起跟著他圈一圈。

學生一起用手圈,並說這裡是活動、人數、性別。

師:那表頭還能不能只寫活動?

學生齊聲回答,應該分三欄。

師:怎麼分配,分別應該寫什麼?猜一猜。

學生代表上講臺指並說出,老師寫。

師:像這樣合起來的表叫做“複式統計表”,分開的叫做“單式統計表”。(板書課題“複式”)

3、分析表格,回答問題。

出示數學書第37頁統計表下面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回答。讓學生體驗複式統計表的優越性。

師:一起用手指一指,這個表包含哪幾項內容?

學生指並回答,活動、人數、性別三項內容。

師:思考這三個問題,選擇你願意的來回答。

學生思考,積極回答。(回答“男生最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最多?”這一問題時,引導學生說出“橫著看”男生這一行。)

師:還有一個問題誰能解答?喜歡畫畫的男生多還是女生多?你是怎麼發現的?

引導學生說出“豎著看”畫畫這一列。

小結:看來,這張複式統計表不僅能看出男、女生最喜歡活動的情況,還能對喜歡同一專案的男、女生人數進行比較。我們已經會看統計表了,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對錶格中資料進行分析,給出合理的建議以及做出正確的決策。

4、拓展延伸,體會變換

師:老師現在想調查三年級各班最喜歡的活動,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調整?

生1:表的名稱應改為“三年級最喜歡的活動”。

生2:表頭中的“性別”應改成“年級”,“男、女生”應改為“三(1)班、三(2)班、三(3)班……”。

師:老師現在想調查全校各年級最喜歡的活動。

學生積極思考發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經驗,經歷收集、記錄、整理以及分析方法的過程。通過觀察“共同點”、製造認知衝突,引出“合”的思想,學生獨立思考、組內交流共同探究“合”的方法以及需要調整的地方。在突破“表頭”這一難點時,讓已經會的學生引導其他學生,通過“指”、“圈”、“說”,深刻體會表格由三項內容組成。最後拓展思維,不僅可以統計不同的性別,還可以統計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年級等等。)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5—10分鐘)

1、第37頁“做一做”。

(1)現場統計:請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做助手統計,全班記錄資料。

(2)選擇喜歡的問題回答、交流。

2、觀察與比較。

師:觀察37頁上下兩個表,有什麼不同?

學生觀察後交流,發現調查專案不同。

小結:複式統計表今天統計的是最喜歡的活動,電視節目,將來還可以統計最喜歡的食物、圖書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複習掌握複式統計表的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以及對資料進行合理分析。最後發散思維,複式統計表不僅可以統計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將來還可以統計最喜歡的食物、完成作業的時間等等。)

(四)回顧所學,課堂小結(2—3分鐘)

1、談談收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2、說說作用:我們既學習了單式統計表,又學習了複式統計表,那麼什麼時候用單式統計表,什麼時候用複式統計表呢?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談自己收穫的同時,也是在回憶、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本節課不僅需要學會看複式統計表,更重要的是對錶中資料進行合理分析,能夠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以及做出正確的決策。)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先製成兩個單式統計表,再根據兩個單式統計表的觀察與對比,將其“合”成複式統計表。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同桌交流、組內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了解統計的方法,瞭解複式統計表的意義和作用,尤其掌握表頭的構成與意義。

統計大班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學會進行簡單的分類統計。

2.用語言描述分類的過程和結果。

3.初步培養幼兒合作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創設情境表演。

2. 操作材料每人一份:蘿蔔、魚、桃子的食物卡片;分類盒、筆、統計表、溼布、小紅旗等。

活動過程

1.幫小熊整理食物。

(1)教師設定情境:小熊為客人準備了許多食物,我們一起來幫助它整理,引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教師演示分類盒的操作方法。

(3)幼兒操作:把食物(蘿蔔、魚、桃子)分類整理後填入統計表。

要求: ①在統計表的右上方填上自己的號數。

②把食物歸類整理完再做統計。

(4)提問:你整理了多少食物?(要求用完整名式表述)。

2.統計全班幼兒喜歡吃的食物。

(1)、提問:小朋友,在這些食物中你最喜歡吃什麼?

(幼兒爭先恐後講著自己愛吃的食物。)

教師:大家講了我也記不住,怎麼樣讓老師一看就知道每種食物全班有多少人喜歡吃呢?

(2)、幼兒討論:用什麼方法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每種食物有多少人喜歡吃呢?

(3)、提供表格幼兒統計記錄。

要求:①先分工再統計。.

②統計表先填上第幾組,最後才統計出愛吃的人數。

(4)、師幼彙總。

3.結合統計情況簡單小結。

活動延伸

1.在數學區提供各類玩具、圖片等材料,讓幼兒繼續進行分類統計。

2.鼓勵幼兒對家裡感興趣的實物進行分類統計,並且帶到幼兒園來交流。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抓住幼兒好動的天性,巧妙地創設數學王國這一情境。在活動中,提高幼兒主動參與性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使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幼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統計大班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2、難點: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準備:

水果圖片,統計圖,展示板,多媒體課件,彩色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探索新知

1.創設情景。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四種水果,看看是那四種水果?

(視訊出示水果圖片:草莓、梨、西瓜、菠蘿等)師: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種水果有幾個嗎?

師:每組的操作盒裡也有這些圖片,請給它們排排隊,數一數,比一比。

(排隊的方法有很多,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師:今天老師準備了一張表格,從這張表格可以看出來,我們給水果排隊應該是從哪邊開始?

(從下往上排隊,水果標識在下邊。)小組合作完成表格。討論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並把表格貼到黑板上。

師:你是怎樣擺的?哪種方法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個格子擺一個水果就能幫助我們比出多和少。

師:哪種方法最好?為什麼?

幼:按從少到多排或從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較好,一看就知道什麼最多,什麼最少。

2.介紹統計圖。

師:你們在擺圖片時有沒有碰到困難?

幼:西瓜圖片太大,一個格子放不下。

師:誰有好辦法?

幼:也可塗顏色來表示。

出示多媒體課件(教師展示塗顏色的方法。) 一種水果有幾個就塗幾個格子。

師::塗顏色的看起來非常清楚。這時就會出現四個柱子。我們只要比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統計圖展示板)想一想,圖中的四個柱子、數字、水果標識都告訴我們什麼?。

師:如果我們還想知道這種水果有幾個,草莓比梨多幾個,這圖能告訴我們嗎?我們該怎麼辦?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這張圖,底下的圖片可以告訴我們是什麼水果。數字可以告訴我們哪種水果有幾個,像這樣的圖叫統計圖。

3.看圖提問題。

師:請你說說從統計圖中發現了什麼祕密。

幼:統計圖告訴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統計圖還告訴我蘋果有5個,比草莓少1個。

二、應用知識

1.創設情景。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們班要開聯歡會,可是老師不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吃什麼水果,所以我們以組為單位,統計一下最愛吃的水果,老師這裡有一張表格,請小朋友們把自己的即時貼貼到最喜歡吃的水果那欄裡,統計好之後,討論一下,什麼水果是你們組最愛吃的?

2.小組討論結果展示。

師:請每組出一名小朋友,拿著統計圖說一說。

3.分析應用。

師:根據這些統計圖,我們知道了哪些水果該多買一點,哪些水果該少買一點?為什麼?

三、鞏固練習《數學練習冊》統計練習題。

活動反思: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以上不足之處外,還有一個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太注意的細節,如:如果教學中語言更精練,提問更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大膽讓學生根據資訊提出數學問題,練習設計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節課效果會更好。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親和力與學生溶為一體,讓學生在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利用教師提供的豐富的生活事例,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分析,與他人的合作、交流、探索中,發現規律、自主構建、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學會求知、學會共處,並初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為自己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標籤:大班 教案 統計